为了让我们的社会实践工作不断发展、前进,总结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做好工作总结,会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你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公司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共4篇(劳务输出情况汇报),欢迎参阅。
公司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共1
一、基本情况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基础网络建设基本完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全乡劳务产业的领导,乡上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劳务产业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劳务产业组织协调。并定期召开劳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坚持跟踪督导。按照海原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劳务输出工作进行责任目标管理考核的通知》要求,对劳务产业进行跟踪督促指导。三是积极发展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我乡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的要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开办劳务产业中介机构,并加强引导服务和市场监管,推动劳务产业向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目前已建立腾飞劳务中介公司、田福劳务中介公司、田宏劳务中介公司、三源劳务中介公司、欣欣劳务中介公司、贾塘劳务协会等中介机构6家。
2、创建劳务基地,对外劳务合作日益广泛
建立劳务输入基地,是打造劳务品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提高劳务输出质量、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乡专门派人赴银川、内蒙、新疆、河北等地考察劳务基地,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使我乡劳务产业基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乡已在永宁、大武口、银川、内蒙、新疆、河北、广东、福建等地建立了12个相对稳固的劳务输入基地。广泛的劳务协作不仅推动了劳务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招商引资工作和非农产业的发展。
3、加强劳务培训,提高输出质量
按照“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思路,把培训和劳务输出有机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我乡积极联系就业局合理设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教材,及时为培训合格者进行技能鉴定、颁发资格证书,并始终坚持将观念教育融入培训工作的全过程,使农民工既学到了技术,又转变了观念,实现了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目前我乡引导性培训任务2700人,完成率为100%;技能性培训任务341人,完成率为243%;中长期培训任务40人,完成率为100%;特困家庭就业援助任务10人,完成率为100%。
4、培育劳务品牌,打造劳务大乡
按照县政府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劳务输出品牌,促劳务经济发展”活动,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点和市场竞争力的劳务品牌。目前,我乡已形成了石油勘探、建筑装潢、机砖加工等劳务品牌,外出劳务人员已达5385人,占全乡外出务工总数的75%,年创劳务收入近3230万元。一是以贺川村为代表的石油勘探劳务品牌。自2002年以来,堡台村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并组建了田福劳务中介服务公司,先后输出3169人次,收入2230万元,其中2010年组织输出1500人;二是以后塘村为代表的机砖加工劳务品牌。三是以马营村为代表的建筑装潢劳务品牌。四是以黄坪村为代表的旧房拆迁劳务品牌。
三、存在的问题
我乡劳务产业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农民的恋家思想和“小富即安,不富亦安”的
观念较重;二是信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村级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亟待完善;三是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偏低,特别是中高级技能人才尤为短缺;四是劳务输出品牌有待于进一步培育,除建筑劳务品牌以外,其它劳务品牌的技术含量和市场认知度较低,从业人数较少,市场竞争力较弱。
四、下一步的打算
针对发展劳务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教育引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切实搞好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助广大农民转变观念,主动离开土地外出务工、经商。
2、建立劳务输出信息共享平台。在各类传媒上开设劳务产业信息窗,定期发布务工信息,强化村级劳务产业服务网络建设,使农民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务工信息 。
3、强化农民工培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在积极实施“阳光工程”的同时,进一步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创新培训形式,降低培训门槛,将培训与输出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广大农民愿意学、有处学、学得起,努力形成“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的良性互动机制。
4、制定完善有利于农民外出务工的相关政策。针对外出务工农民土地流转、子女上学、户籍管理、劳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为农民工外出提供政策保障。
公司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共2
西马政发[2009]90号
马莲乡2009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今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立足优势,整合资源,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今年来劳务输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马莲乡位于西吉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属于川道区。全乡下辖15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人口4313户,人,其中农业人口人。现有劳动力资源人,其中女性380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7826人,
剩余劳动力2995人,其中女性958人。
二、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落实
年初,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县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专题会议,按照“以增加农民收入,培育一代新型劳动者,发展劳务移民”为核心,推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做,规模化经营,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机制,合理化制定出我乡劳务输出工作安排。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与各村签定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为劳务输出第一责任人,层层分解任务。使人人身上有担子,有压力,确保了劳务输出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1、劳务输出完成情况:一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强力推行大劳务、大输出、大产业方针,以硬措施硬作风完成硬任务。截止11月底,共输出人数5996人,完成任务的110%,创收万元,其中有组织输出1350人,完成任务的110%,创收700万元, 稳固输出3225人,完成任务的100%,向区内重点工程输出833人,完成任务的100%。人均劳务收入113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40%。
2、加大有组织输出工作力度。今年,乡党委、政府对有组织输出工作非常重视,把有组织输出工作作为劳务输出工作的重心来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提供务工信息,积极做好群众动员工作,并且强化干部责任。通过政府组
织和能人带动,共输出人数3225人,其中:政府组织输出1350人,春季输出268人,夏季输出833人,秋季输出249人。能人带动输出1875人。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年初,乡党委、政府,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对务工人员培训工作,共完成引导性培训240人,通过培训,使输出人员掌握了务工的基本法律常识和基本技能,大大的提高了务工人员的素质,为增加创收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4、建立劳务基地,创新务工环境。今年,乡党委、政府积极联系劳务基地工作,充分发挥能人作用,调动一切力量,培育劳务经济人34名,新开辟百日劳务基地1个。。通过新的基地的建立,为务工人员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也为长期务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乡劳务站继续完善各类表册资料的建立健全工作,能够按时上报月报表,反馈务工信息,做好务工人员的登记工作,严格按照业务部门的要求,落实指标,对各类表册分类汇总,装订成册。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经费短缺,办公设备落后。劳务输出工作基础数据量大,并且属于季节性强的工作,乡劳务站办公设备还比较落后,无经费购买,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本乡属于回汉聚居区,其中回族人口占大多数,并且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极为落后,对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认识还不够,积极性不太强,致使劳务输出工作特别是有组织输出工作还有一定的困难。
马莲乡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13日
送:县劳务局、本乡各领导
发:各村委会、乡属各单位
公司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共3
南厂宅社区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南厂宅社区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 立足优势,整合资源, 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了由街道统一领导,社区紧密配合,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劳务输转组织网络,为靠实责任,镇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在社区干部广泛宣传。三是及时总结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四是结合 “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月”活动,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五送一落实”活动,拓展就业援助渠道。
三、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一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有计划、分阶段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项目的素质培训。二是因需施教进行对接培训。采取依托用人单位,实行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企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培训的人员均实现了转移就业。三是立足优势进行岗位培训。在原有培训设施的基础上成立劳动力培训基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班。
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规范的劳务中介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够,部分群众盲目外出创市场,导致就业率、稳定率和收益率差,从根本上影响了群众外出的积极性。
二是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培训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由于务工人员没有一技之长,大部分外出从事苦、累、脏、险、重的体力劳动,季节性多,长期性少,自发、零散、季节性、体力型的输出所占比例大,而大规模集中组织输出、常年输出、技能型输出所占比例小,个别输出人员素质低,吃苦精神不强,输出质量低,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尽管我社区的培训基地购置了部分设施,但还是比较单一,使培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下一步的打算:
1、进一步理顺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强与东南沿海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有计划的选择一批务工基地,以劳务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发展。
2、树立品牌意识,抓好特色培训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以需定培,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计划在三年内,将全社区40岁以下富余劳动力全部培训一次,动员有特长的人做好技能鉴定,提高技能型输出比例。
3、狠抓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按照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目标,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公司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共4
2013年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今年来,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村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主要工作议事日程,并成立组织,制定措施,把该项工作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来培育,做出了一定成绩,2013年劳务输出人267人次,人均劳务收入达9272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13年劳务输出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各方齐抓共管,形成了较强的发展合力。
我村群众自古就有外出务工的习惯,主要是搞建筑。但由于缺少组织,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群众要不到工钱,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时常发生的事情。农民外出务工门路日益狭窄。决定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重要产业来扶持,加强政府行政推动,利用政府职能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二、成立劳务输出服务站,指定年富力强、思想活跃、信息灵通的人员负责办公,抽调各村文书为信息员,从组织上为劳务输出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干部签定目标责任书。
四、积极培育民间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健全劳务输出服务网络。通过政府和民间劳务中介机构的齐抓共管,形成了较强的发展合力。
五、强化服务,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建立劳务输出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准确掌握了本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劳务市场供需信息的情况下,就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强化技能培训,服务外出群众,提高劳务水平上来。开展以劳动技能、安全知识、维护权益为主要内容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开设过劳动知识讲座2场次421人次,通过技能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外出的务工人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同时还教会了他们如何注意自身安全,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全镇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地提高,也使部分想外出打工、而又怕挣不到钱、拿不到工钱的群众,敢于挺直腰杆大胆地走出山门进行劳务输出,促进了劳务输出队伍规模的不断状大;
(二)、加强跟踪服务,解决了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务工人员常年在外,家庭牵挂是影响其安心在外务主要原因,为此,专门成立了帮扶组织,做到对务工人员提供务工前、务工中、务工后的全方位服务,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把劳务输出当作全社会、全民动员的事业来抓。
劳务输出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们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一如既往地把劳务输出产业做大做强,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开好头,起好步,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公司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共4篇(劳务输出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公司劳务输出工作总结(共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