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初中物理重点知识3篇(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以供参考。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1
第二章 《物态变化》
1、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物质的三态。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其中需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三种形式,需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三种形式。
2、固态物质其形状和体积固定,不具有流动性;液态物质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具有流动性;而气态物质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且具有流动性。
3、酒精灯的使用:⑴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⑵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⑶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⑷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有“高”“低”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5、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6、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7、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要充分接触(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待示数上升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仍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其测量范围是35℃到 42℃,测量时可准确到0.1℃。体温计不同于普通温度计的结构上的特点是:在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且有弯曲。这一特点决定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也决定了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一下。
9、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10、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1、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的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的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1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为:1、液体的温度的高低 ;2、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1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2)、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发生,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3)、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14、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之为液体的沸点;其影响因素是液面上的气压的大小。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液体沸腾的特点:恒温沸腾。
15、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16、根据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在热学上显著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即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没有:即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是变化的。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沥青、松香,蜂蜡等。
17、熔点是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是指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不同。
18、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是: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晶体熔化的的特点是:恒温熔化;晶体凝固的的特点是:恒温凝固。
19、高烧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这是因为冰熔化时需要从人体上吸热;北方的冬天,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可防止地窖里物品冻坏。这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的作用。
20、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1、升华时吸热;凝华时放热。如舞台获得烟雾效果就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热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中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液滴的缘故;
22、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蒸发的形式汽化的。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 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23、熟悉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霜 ---凝华; (2)雾---液化;
(3)露---液化; (4)用久的灯丝变细----升华;
(5)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6)大雾消散---汽化;
(7)铁水变成铁锭----凝固; (8)夏天吃冰棒解渴---熔化;
(9)自来水管外“冒汗”---液化; (10)用久的灯泡发黑 先升华后凝华;
(11)打铁淬火时有白气是先汽化后液化。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2
一、校本单元过关练习要全面覆盖本章知识点
“力与运动”这单元的知识点如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3、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4、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5、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
6、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7、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
二、校本单元过关练习要注重本单元所学概念、所学规律、所学方法的训练
“力与运动”这个单元重点、难点训练与解析如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惯性就是惯性定律的简称
B、惯性是一种力,又叫惯性力
C、正在行驶的汽车,当它的发动机关闭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汽车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D、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即使在太空中也有惯性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的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定律,需要外加条件,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而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不需要任何条件;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因此在太空中也具有惯性。摩擦力阻碍汽车向前运动,但由于惯性汽车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故应选D。
2、一个墨水瓶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说法中的两个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
A、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
C、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
D、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解析: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它们分别作用在桌面和墨水瓶上,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它们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但方向都是竖直向下,并且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它们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并且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D选项符合题意。
3、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快慢会改变,但方向一定不会改变
B、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汽车的速度越大时,汽车具有的惯性也就越大
解析: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说明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就会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就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然运动快慢和方向都不会改变,因此A说法不正确;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那么一定是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说法正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说法错误;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等因素均无关,故D说法错误。
三、校本单元过关练习中要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题目
“力与运动”这单元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时,我设计的题目如下:
1、晶晶同学放学回家路上,脚突然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跌倒;而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时,身体却向后摔倒。你能解释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吗?
2、将重为4N的排球竖直向上抛出,排球在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1N,则排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
3、重98000N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卡车的牵引力?
总之,校本单元过关练习设计要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通过训练与解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3
1、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
2、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有:①“摸”: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②“看”:通过靠近物体观察透镜的成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加以辨别;③“照”:通过透镜对平行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加以辨别;④“晃”:透过透镜看书本上的文字,晃动透镜,看像的晃动方向和透镜的晃动方向。(同向是凹透镜,反向是凸透镜)
3、(1)主光轴:通过透镜球面的球心的直线。(2)光心:透镜的中心。
(光心是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经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4、(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F,称为焦点。 (左右各有一个)(2)焦距: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用f 表示 (左右焦距相等)(凹透镜的焦点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是虚焦点)
4、用实验方法估测凸透镜(远视眼镜)的焦距:将远视眼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外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远视眼镜的距离,记录下来,即为焦距。
口决记忆法:
(1)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2)二倍焦距内外分放大缩小(3)实像一定是倒立的,像物在透镜的异侧。虚像一定是正立的,像物在透镜的同侧。(4)在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可以记忆为物近、像远、像变大。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首先要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其次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光屏的中心能成一个完整、清晰的实像。
6、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交而形成的。
7、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0、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胶片应倒插(上下倒、左右倒)。 11、眼睛有短暂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之后,视神经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秒左右,眼睛的这种特征叫做视觉暂留。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可以通过周围的肌肉的活动使晶状体变厚或变薄以改变焦距,使不同距离的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的这种本领叫做眼睛的调节。在工作时间较长时,最适宜的、不致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眼镜的度数表示的是镜片(透镜)折光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的镜片焦距越小,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越大。眼镜的度数与焦距的关系是:D=100/f,其中:D为眼镜的度数,f为焦距,单位为米。
8、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所引起的。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3篇(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初中物理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