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中心教学管理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汇报),供大家品鉴。
夯实常规管理 创新特色工作 引领内涵发展 ——桃园镇中心小学教学工作汇报 桃园镇中心小学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市教研室工作计划和工作要点为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实施“秋教秋学秋练”为契机,夯实常规管理,创新学校特色,致力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校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 认真贯彻各级文件精神,夯实学校常规管理。主要如下:
1、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肥城市第26 个教师节庆祝大会精神,反复研究并贯彻实施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上杜局长和张局长讲话内容。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先后写学习笔记一万余字,并且研究制定出新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2、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时,做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同时开设。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学校盘活校内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打破年级界限,教师申报课程,学生选学课程,与此同时把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目前我校正在实施开发的校本课程有 21 个,学生成果丰富,校本课程开发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3、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1)学校制订了科学细致的检查评估细则,对于常规资料检查做到周周检查,周周反馈,月月考核。(2)坚持不懈的开展听评课活动。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听评课活动,校长、分管校长、分管主任坚持听课、评
课,与教师座谈,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3)领导干部分工明确,管理有序。学校实行校级干部包级部制,领导干部坚持听课评课,每周不少于两节课,同时参加教研活动。每周五抽查所包级部教师常规资料,周一级部例会向所有教师通报自己的听课情况和常规资料检查情况。
4、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为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本学年我校进行了以下课堂教学研究。1、开学初上好观摩课。开学初我校安排孙荣、张兴梅、张红三位老师上了观摩课。各教研组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活动之后教研组及时召开会议,要求认真研究剖析课堂教学现状,与优秀教师找差距,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2、开展好“同课异构”、“同课异教”的教学研究。为保证该教学研究的开展,我校从“教师教学行为”、“教学目标的制定与突破”、“学生互动学习”三个技术层面进行评课,该活动有效的提高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能动性 ,目前该活动已接近尾声。
3、开展“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我校选了五六年级两个班作为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实验班。教科室和部分语文骨干教师通过反复听课评课,把每一单元分为六大模块:预习模块(2 课时);领悟表达,深度鉴赏模块(1 课时);深入研读模块(1 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模块(3 课时);课外阅读模块(2课时);检测模块(1 课时)。其中深入研读模块的教学模式为“三
三三”教学模式,教师引导三分之一,学生朗读感悟三分之一,小组合作探究三分之一,现在该教学研究正在有步骤的实施之中。
4、开展好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是检验每位老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舞台,举行该活动在我校已形成优良的传统,而且也为我校培养了大批优秀课堂教学人才。
二、扎实开展校本研究,创新学校特色工作。
1、学校以网络为平台,开设个人空间,鼓励教师写博客写反思,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今年学校为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带头作用设立了名师博客。并把名师博客与教师的个人空间实现了链接,名师可以对教师指导,教师可以向名师学习,促进了教师与名师的互动。
2、写字教学做到了“三+四”原则。所谓“三结合”是指:1、认字和写字相结合。即教学生练字的时候,有机结合语文学科中生字的指导。2、写字和训练“双姿”相结合。“双姿”即“坐姿”和“写姿”。这是我们平时考查的一项主要内容,督促学生坚决做到“姿势不对不动笔,提笔即是练字时”。在这学期学期末的考察中,98%的学生已经达到这一要求。3、写字技巧与审美情趣相结合。指导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赏析,激发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培养学生专注、耐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使品性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
所谓“四定”是指:1、定目标:学期初,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制订了写字教学的总目标及各年级的具体目标,做到不同学生,不同起点,分层对待,建立星级评价制度,由描红→仿影→背帖→创作逐步走向专业化;2、定时间:学生每周星期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前 10
分钟为集中练字时间;3、定内容:学校全体语文教师群策群力,编写了一套《写字教案》,全校共同使用这套教案,并鼓励老师们进行个性化修改,以此为纲目结合各年级识字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4、定教师:学校任命各班班主任老师为本班的写字指导教师,据教案精心备课,认真指导,讲解示范。
3、开展“三位一体”识字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应为 1600—1800 个字,为此我校从本学期开始选一年级为实验班开展“三位一体”识字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位,调动家长、教师及学生所熟悉的人,全方位、立体式的识字。主要做到以下两点:(1)努力营造识字文化氛围。我校把南平房设为识字区,教室内墙壁全部粉刷一新,分门别类、图文并茂的把学生需认识的字呈现在上面。教室内开设识字文化专栏,学生可以随时把自己接触到的字挂到上面。(2)设立学生识字档。为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我校为每个学生设立了识字档,学生可以不定时的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文字的报纸、图片、广告牌存入其中,随时认读,避免遗忘。(3)开展“雏鹰识字争星”活动。为检查学生的识字量,学生每认读 100 个字,教师便奖励一颗“红星”,谁的“红星”多谁就识字多,同时作为学期末评选“识字之星”的重要依据。
4、安排实施《亲近美文,快乐习作》课题研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好坏。为此,今学期学校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
的要求制定了《亲近美文,快乐习作》课题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我们把小学生按年级制订了达标标准,每个年级都有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为达标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安排了一系列作文评比活动,目前该活动正在开展。
5、作文批阅实施 “三+一”多元互助批改法。“三”是指三次批阅,一篇作文完成后,老师先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次批改,接着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三分之一)进行二次批改,二次批阅之后学生依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收获并记录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最后师生推荐比较成功的习作,修改后编成年级组的优秀作文集,供同学们交流学习。
6、扎实开展“双选制”校本课程。本着尊重教师意愿和学生爱好的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学校以人为本,教师自由选择任教内容,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和科目,打破年级界限,把每周四的下午第二节定为校本课程时间。“双选制”校本课程的实施有效地调动起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动性,为我校今后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动力。本学期开发校本课程 21 门,学生成果丰富。
7、积极开展“会诊式”教研活动。
为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改变当前存在的“重听课,轻评课”现象和评课过程中“吹捧多,建议少”的现象,我校推出教研新举措------“会诊式”教研活动。
“会诊式”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四步:
第一步,确定诊疗课例——寻找病状
要求教师“自诊”课堂教学,自我感觉需要“求医问药”的先自行设计课例,确定“问诊”(执教)日期。教研组成立 “专家会诊小组”,手持“问诊单”,分别“问诊”教学目标的制定与突破、学生互动学习、教师教学行为。“问诊”形式为现场听课。
第二步,集体会诊阶段——分析病情 “问诊”完毕,“会诊小组”成员围绕各自“诊察目标”,根据“问诊单”,细数“健康状况”,描述“病情表现”,组内达成一致意见,进行局部分析,提出初步诊疗建议。
第三步,归因分析阶段——寻找药方 这一阶段,执教老师和会诊小组围坐一起,会诊小组汇报各自“诊察状况”,提出局部“诊疗建议”。接下来,执教老师和会诊小组“化零为整”,大家一起集体会诊交流,从整堂课的角度进行“病因分析”,避免“漏诊误诊”。而执教老师在这里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他可以对会诊成员提出的“病状”和“诊疗建议”进行解释和反驳,经过集体讨论也许就消除了这场“误诊”。最后,会诊小组和执教老师达成一致意见,开出“药方”,提出详细完整的“诊疗方案”。
第四步,再次执教阶段——验证药方 第一次会诊结束,执教老师根据“诊疗方案”对执教的课例进行“反思、调理、修整”。在“治疗过程”中,执教老师还会不定时地和会诊小组成员个别交流意见,商讨教学策略,或是学习教学经典,观看名师录像对照自己上课录像等方式寻求更好的“验方”,以攻克
“顽症”。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有目的“治疗”之后,执教老师再次上课,以“治疗后”的全新面貌出现。
“会诊式”教研活动是反思性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更注重跟踪指导和集体协作反思,在“会诊”中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反思提高。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汇报
呼叫中心管理工作汇报
政务中心管理工作汇报
中学教学管理工作汇报(共3篇)
高三教学管理汇报
中心教学管理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中心教学管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