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李连先进事迹共4篇,以供参考。
李连先进事迹共1
先进民兵连事迹材料
***街道**村先进民兵连事迹材料
去年,***区***街道**村民兵连被市政府和淄博军分区联合表彰为“先进民兵连”,村民兵连指导员**代表我区获奖单位和个人作了典型经验介绍。近年来,该村结合村域地理位置特点,把加强“民兵之家”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完善措施,真正把“民兵之家”建设成为拴心留人、发家致富的民兵乐园,促进了民兵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助推了村级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多次被区人武部、街道武装部表彰为“民兵工作先进单位”。
该村民兵连围绕把“民兵之家”建成凝聚吸引民兵的强大阵地,科学编建队伍,实行灵活编兵,保证了村民兵队伍各类组织健全、人员满编在编。按照“七有”标准,投资38万元新建220平方米的**村民兵连连部,配套完善相关设施,与村警务室合署办公,为开展经常性的民兵工作提供良好平台。将民兵之家与党员之家、法律服务站等融合在一起,使民兵之家成为融军事、政治、科技、法律、文化、卫生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乐园,解决了以往部分民兵有“家”不想回、有活动不愿参加的问题。强化人员管理,健全完善民兵连领导成员挂钩承包责任制,确保全体民兵在紧急时刻都能够联得上、召得回、拉得出。
村民兵连制作专题教育课件,开展爱国奉献、光荣传统和职责使命等专题教育,将国防教育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定期组织学习军事知识、集中开展军事训练,着力提高军事技能。合理安排时间、科学组训、适时施训,有效解决生产与军训的矛盾,军事训练不漏一个民兵、不少一个课目。
以“民兵之家”为依托,举办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培训,组织民兵到寿光蔬菜基地等参观见学,引导其发家致富。发展村办企业,投资建起耐火材料厂、鲁矿机械厂等村办企业,开发建设特色风味园和富乐工业园区,涌现出了**、***等为代表的一批发展经济带头人。去年又投资10余万元,在民兵之家安装开通了农村科技致富,在村广场建起了大型LED显视屏,定期播放农经信息和科教片,组织大家交流科技致富经验,推广致富实用技术。近年来利用“民兵之家”举办科技知识讲座200多场,发布致富信息1000余条,不少民兵从中找到致富门路,掌握了科技致富本领。投资160余万元建成了便民服务站、民兵书屋、文艺排练厅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仿古文化大院,利用“民兵之家”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民兵的业余文化生活;去年举办首届文化节,组织演出民兵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11场次,丰富了民兵们的文化生活。
该村创新开展民兵示范岗、争当技术能手、“一结三”帮抓、“学雷锋精神、做***好人”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致富能手和行业状元、四季常在的“活雷锋”。组织民兵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社会治安联防,抓获犯罪嫌疑人*人,参与化解涉军纠纷*起,化解各类信访矛盾*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在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村容整治、抗旱防汛等方面,先后成建制用兵***多人次,锻炼了民兵队伍,提高了战斗力,促进了村里的各项事业发展。
李连先进事迹共2
特别能吃亏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李连成
西辛庄村位于河南濮阳县境黄河北滞洪区内,是一个仅有680口人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平原地带的小村。李连成,男,1951年3月生人,一个在不足700人的小村从1991年担任18年支部书记以来,带头吃苦、带头吃亏、带头干事、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使一个偏僻穷村发展成为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年人均收入由1991年的600元连年递增到2008年的元。1999年、2000年、2001年濮阳县委、濮阳市委、河南省委先后作出了《关于开展向李连成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李连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由此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7月)、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001年9月)、全国劳模(2005年4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07年9月)等称号,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2002年11月)、十七次(2007年11月)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2003年3月)、十一届(200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西辛庄村也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2003年、2008年7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2004年7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6月)、全国农工商旅游示范村(2006年9月)。李连成作为农民,还当选为河南省委委员、党的十七大主席团成员、中央候补委员候选人。以李连成为人物原型,编排了大型现代豫剧及电影《村官李天成》走红全国,摄制了八集电视连续剧《当家人》在中央电视台一台黄金时段播出等。
西辛庄村过去因为穷,人们都带有歧视性地叫它“小辛庄”。该村在土改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是贫农,连户中农都没有,地里光长盐碱不长庄稼,每口人分粮食从不超过200斤。李连成家境极为贫寒未能进学堂一天,1977年分家时,两间破得都是窟隆的小屋、一张旧床、一口锅、一把勺子就是李连成的全部家当。因为穷,李连成的父母和弟兄几个在村里常受眼子气,李连成为了给孩子看病筹钱把家里正下蛋的老母鸡都卖掉了。也就是改革开放后,有了新政策,西辛庄人才有了希望。1978年李连成开始到山西拉煤,到内蒙搞建筑,后来回家搞地膜西瓜种植,以顽强的毅力摆脱困境,并略有积累。1983年,中原油田刚刚成立,他抓住当时濮阳蔬菜比较紧缺的机会,搞了三个蔬菜大棚,他没有文化和技术,就一次次骑自行车到农业局请教专家,按一年1万元高酬从开封南郊聘请技术员作指导,1988年两亩辣椒一年产量高达1万公斤,收2万元。到1991年九年下来他净赚了17万元,盖起了二层小洋楼,成为西辛庄村里的首富。那些年,村里矛盾重重,村民们成群结对地冲入村干部家,抱着村里的帐本闹到公社找领导。就在这一年的8月,李连成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当看到村里绝大多数群众的生活拮据,李连成坐不住了,决定将自家的菜棚转让给村民李连本、李文理两个贫困户,并无偿传授技术。在李连成的带领下,全村三年下来,蔬菜大棚发展到40多个,为群众增加收入32万元。到1994年,濮阳市搞“白色工程”,号召全市农村都搞蔬菜大棚。李连成马上意识到还是物以稀为贵,全市都搞了,利润就低了,有了初步积累,要想实现全村经济二次腾飞,必须办企业,叫大家兑钱上项目,有利同赚,有风险共担。其实在当时李连成并不懂“股份合作制”这个词。李连成种菜行,搞企业哪行?群众的思想并不好统一,不肯拿自己劳动心血交给不识一个字去办企业的李连成。经再三动员,最后只有李连成等13户共兑股,共兑21万元办了西辛庄第一家企业——再生纸厂,1995年试生产实现股分红利万元。1996年底正当群众眼馋时,李连成做通股东工作,将这个价值100多万元的厂以低价68万元转卖给全村村民,让全村人以每股1万元入股。1997年元旦那天全村一片欢呼,仅一天吸纳股份120万元。随着企业的滚动发展,李连成又到江苏等积极寻找项目,选中了工业用呢项目,为聘请专家竟在徐州厂门口等专家一等就是三天,并以30万元安家费和3、7利润分成(专家三西辛庄七)的比例答应专家的要求,没想到李连成等三人三天仅花费64元,他们买个凉席过夜买些干粮充饥。1998年9月该村建好了两层教学楼(后改建为三层)和教师平房公寓,这是全村的第二幢楼。李连成讲,像他这一年龄的人上过学的不多,吃了这方面的亏,下一代的孩子都是跑到几里外的外村小学上学。要想发展必须有文化,要想有文化必须重视教育,所以在办厂同时,首要就是办学校,村里不但建了楼和公寓,村里还为教师安排了生活需要物品,无论上级何时发工资,村里保证每月按时给教师兑付工资,并保证从企业抽出钱为教师发奖金。为了节约开支,村里无论办厂还是建学校都是实行义务工,包括楼房设计都是李连成自己琢磨出来的。
李连成2007年12月被表彰为濮阳市农村农村基层勤廉双优十佳村干部。实际上,李连成自当选支部书记那天就立下了“要是喝群众一盅酒就割舌头,花公家一分剁手指头”的军令状,规定村里不设吃喝招待费,如果需要管饭,村干部对口回自己家自费安排。李连成曾经说过,领导盼的是叫村干部干事的,只要干好事比请领导吃饭给领导送礼都强。多年来该村没有分文招待费。也正是在该村的积极影响下,濮阳县委、市委组织部作出了取消村级招待费的决定。村里财务是容易引起群众疑义的集点,为接受群众监督,改变群众因财务上访,该村让一二生产队长管钱,三四生产队长管账,村会计只管保存帐本不见钱,村里研究重大问题由村民代表会商定,大家议的事大家愿意干。同时村里又成立了监督小组,让爱上访的当组长,让好怀疑村干部花钱的和坚持公道正派的党员群众当成员。为化解群众矛盾,他以德治村,格外照顾过去与他家关系不好的户,大胆启用过去曾经打骂过他父母的村民的孩子当企业中层干部或副厂长。村民们深受感动,发自内心对李连成佩服。如,在村民李健稳家大门口,挂着一块牌子,牌子上不太工整地写有这么一段话:“我李健稳全家向李连成书记学习,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学习他为村民办实事,学习他为村民克服困难,学习他艰苦朴素、艰苦创业,学习讲文明、讲卫生等等”
西辛庄村的新村规划从1998年9月开始启动,当时情景是,为推进新村建设,搞好规划,李连成在选址问题上决定“咱是支书,要带头吃亏,哪没有人要往哪搬,谁有意见谁给我换”。当群众看到他选一个嗅水坑时,没有一户埋怨李连成不公的。李连成这次搬家,拆房子的损失不算,光垫那两米多深的的大坑,到最后自家就花了多元。有了李连成的带头,西辛庄一幢幢205平方的别墅楼群神速般相继建设,到2000年底,全村旧房全部拆除,就地建新,200套楼房全部建成。2000年7月的一天,村民们有400多人敲鼓打锣给李连成家送去匾牌,上书“赠李连成书记:一身正气,甘心吃亏为百姓;两袖清风,心底无私好楷模”。这种难得的农村正气无疑就是西辛庄村潜在的发展动力!
2000年3月濮阳市纪委六次全会暨全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反腐倡廉集中教育大会上,李连成应邀作了一个半小时的专题报告。4月6日,濮阳市委组织部下发了《中共濮阳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向李连成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4月市委作出了《中共濮阳市委关于开展向李连成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5月濮阳市轰轰烈烈开展了学习李连成、建设西辛庄式小康村活动,全市培养出了103个西辛庄式的小康村,涌现出了一大批李连成式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濮阳李连成现象”。所谓“李连成现象”可以解释为,“培养、树立李连成典型,弘扬光大李连成精神,进而带动西辛庄村党支部和李连成式的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个人,用典型的无形资源财富和潜在的内在动力,实现了其自身价值的扩大化,用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了濮阳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此成功之举,在当地被誉为?李连成现象?”。
在河南省委、濮阳市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原油田为西辛庄铺设了日供能力15万方的天然气专线管道。濮阳县在以西辛庄村为主的庆祖镇规划出了“濮阳县庆祖电光源工业聚集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了扩大企业规模,西辛庄也从此由股份合作制向股份与招商并举的办法推进经济大发展。濮阳华珍电子有限公司、台一工业有限公司、家胜灯饰有限公司等电光源企业相继落户。李连成同志不仅竭诚为外来企业搞好服务,还注重通过服务学习先进技术,发展自身。2006年4月,看到外地电光源企业的发展,李连成的“发展瘾”又上来了。他决定自己也试着搞一个,又在村里找了两户懂技术的村民,经过协商,每家出10万元建了一个自己的天成科技照明有限公司,该公司创办成功后至2007年元旦,每个股份能分红22万元的时候,李连成再次提出二次创业,将公司低价转让给了全村村民,吸纳村民股份达500万元。2007年底该公司分红高达股金的30%。在李连成带动下,西辛庄相继建起了亚光节能灯厂、华辉节能厂、星光节能灯厂、久阳节能灯厂、纸箱厂、纯净水厂等。目前,这里已形成了豫东北规划最大的电光源产业集群,聚集区面积发展到650亩,厂房6万多平方米,企业达18家,总投资8亿元,区内有资产超亿元的企业5家,年产节能灯3500万只、灯蕊柱40亿只、汽车摩托车灯6000万只,电光源玻璃拉管12万吨、节日灯50亿粒,产品出口美国、欧盟及国内等市场。2008年聚集区企业实现产值6亿元,利税6500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8000人。十几年来,西辛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连年递增:从1991年600元(李连成任支部那年)到2010年元。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和聚集区人员的增多,西辛庄村的服务业也得以快速发展。2007年西辛庄以村民股份形式投资500万元建起了融宾馆、餐饮、超市、商务、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大楼,村里成立了联兴物业管理公司,逐步走出了有如城市里的物业管理模式。2008年西辛庄以股份形式投资8000万元建起了的全省一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纳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组织。如今,我们走进西辛庄村,宽阔的主干道,气派的照明灯,家家户户挂满枝头的果实,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格外醒目;厂区内,前来观光的客商一批又一批,一辆辆不同类型的小汽车在不停穿梭,操着南腔北调的行人,穿着新潮的衣服,迈着轻盈的步伐,完全有如过着城市般的生活。西辛庄确实变了,原来“有”的变“没”了,原来“没有”的变“有”了。比如西辛庄村自建村以来就没有学校,现在建设了全市一流的三层教学大楼,使全村学生由70人发展为700多人,解决了邻村和聚集区农民工子弟上学难问题,同时还建设了三室一厅的四层教师家属楼。不仅有了学校,村里还有了敬老院,有了秸秆气化站(秸秆气可供全村人做饭用气,现在被天然气取代),有柏油路,有路灯,有自来水,有下水道,有人工湖,有文化广场,有秧歌队,有阅览室,有办公楼,有千亩生态林,生态林里还飞来许多山鸡。村里还有统一使用的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等,村里还有福利,每月一口人7度电不收钱,每人3吨水不收钱,孩子上学不收钱,村里有摩托车、小轿车,手机电话,有宽带网,有线电视,村里有了工厂,每家每户有别墅小院等等,再如,李连成过去没读过一天书,不识一个字,没有同学,自2000年7月时起一天认三个字,现在能认两千多字,党的十七大报告会上,胡总书记的64页报告他仅有两个字不认识,现在李连成也开始学电脑、英语了……所有这些都原来“没有”的现在“有”了。西辛庄村原来“有”的不好的现象现在“没有”了。比如,过去你争我斗,矛盾重重,上访时有不断,现在没有上访告状的,没有邻里不和的,没有不孝敬老人的,还没有练法轮功的,没有一个说共产党不好的。李连成在报告常说的一句话:这就是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李连先进事迹共3
李连生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李连生同志现任青海红十字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中国共产党党员,青海省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队长。在玉树地震发生的当天,李连生同志就积极响应省卫生厅和团省委的号召,在当天夜晚就起程奔赴灾区,在玉树救援最困难的最初8天8夜间,李连生不畏高寒缺氧、不畏疲倦,忘我地投入到灾区救援工作中,一个帐房一个帐房地巡诊救治,还不顾个人安危、顶着余震危险跟随救援人员在灾区的残垣断壁中营救伤员,面对一个出生才28天的藏族婴儿严重脱水生命垂危,是李连生用注射器给孩子一滴一滴喂葡萄糖盐水,挽救了这个身处灾难中的小生命。
回想起在玉树灾区的8个日日夜夜,李连生的心始终无法平静。在玉树,李连生目睹了灾难的残酷,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然而,李连生同志以自己的行动履行了一个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大灾袭来,积极奔赴玉树灾区
2010年4月14日早晨7时4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美丽的三江源头,我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里氏级地震,造成土木结构民房几乎全部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场地震给灾区的群众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灾害突如其来,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玉树灾区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深深牵动着李连生的心。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看着被埋生命在废墟中挣扎,看着无数灾区人民缺衣少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心中都涌起无限悲情,在那一刻起李连生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赶赴灾区救治伤员。
天灾无情人有情。得知共青团青海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李连生找到医院团委,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入选后的李连生激动不已,顾不上休息,立即准备了药品、绷带、石膏、夹板等灾区急需的救援物品和自己的随身衣物,于14日晚8点在团省
委副书记牛军的带领下一支来自全省各地7名医护人员志愿者组成的第一批医疗队,肩负团省委和西宁人民重托,携带价值40余万元的药品、设备、办公及生活用品,作为团省委首批应急医疗队的一部分,由西宁出发奔赴玉树灾区开展现场医疗救护工作。
经过一夜的奔波于15日上午抵达玉树灾区。到达灾区后映入大家眼帘的情景令人震惊,房屋大面积倒塌,路面严重损毁,道路崎岖不平,山体处处滑坡。到处是一片片废墟和瓦砾以及救援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尽管每个人都被这景象惊呆了,但更加坚定了李连生同志尽快投入到抗震救灾战斗中的决心,也更加激发了每一位救援人员对灾区同胞奉献爱心的力量。
八日八夜,争分夺秒救治伤员
15日上午到达玉树后,李连生和医疗服务队的队员们顾不上路途劳累,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当天就在体育场灾民安臵点进行医疗救护,李连生看到已有医疗单位在那里设点救护,于是就决定深入灾民账房进行走访,李连生带领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队员们一个一个帐房巡访,为伤员进行伤口的清创、缝合、包扎、换药、骨折固定、输液、心理疏导等治疗,直到夜幕降临。当天救治各类伤员近132例,其中危重3例,转诊5例。
直到很晚才回到营地,大家吃过方便面,这时北京蓝天救援队的队员来到营地说:“在赛马场附近的账房里有重伤员需要救护”,于是李连生立刻出发随蓝天救援队队员一同前往进行救护,到达那里走进一间路边的帐房,里面住着五六口人,有一对年轻的夫妻躺在那里,表情痛苦,不断地呻吟,一位老太太坐在账房的一角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一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则焦急的趴在两位伤者的身边为他们擦拭汗水,当看到李连生等救援人员进来后,小伙子用恳求的语气说:“叔叔:快救救我的姐姐、姐夫!”“别着急,我们来了”,于是李连生开始为他们量血压、查看伤情,医疗队中玉树籍护士梁红燕用藏语详细询问了受伤情况及伤势部位,了解到他们是地震时被倒塌的房屋砸
伤,年轻的男子头部、胸部、腰背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伴有血尿,经全面检查,头部、胸部无大碍,右肾区压痛明显,血压偏低,考虑右肾挫裂伤伴有脱水,李连生等医疗服务队的同志立即给予输液、止血剂治疗,而其妻子经检查为右足趾骨折,并为她进行骨折固定,直至凌晨2点患者血压平稳,精神明显好转,并详细交待清楚注意事项后大家才返回驻地。
回到驻地在潮湿寒冷的帐篷里李连生同志辗转难眠,凌晨时分又经历了余震的侵扰。
第二日、第三日除了每日大量的日常医疗救护外,李连生和他的队员们都会抽空去这位患者账房进行随诊治疗,直至病情明显好转后将其转回西宁进一步治疗。在一次搜救中,随某部队官兵参加抢救,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李连生同志和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只能容一人爬行进入的废墟中抢救伤员,但是终因伤者被埋压时间过长,长时间缺水、缺氧,患者没能撑到救出他的那一刻,那一刻李连生和队员们瘫坐在废墟中欲哭无泪;当遇到衣着单薄的灾民时,在沙尘暴肆虐的天气下,队员们会将自己随身带的棉衣、毛裤,以及身上的毛衣脱下来送给了他们。在玉树工作8天里,在地震救援的黄金时期,李连生和队员们每日不知疲倦的工作着,饿了吃一口大饼、咸菜,渴了喝一口矿泉水,到了晚上回到营地时能吃上一碗热方便面就会感到满足,只要一接到命令不分时刻就会立刻赶赴现场进行救护。
远赴村镇,率先巡诊医疗盲点
李连生带领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除了在体育场、赛马场灾民安臵点进行定点医疗救治外,经过了解灾民分布情况,深入新寨村、隆宝镇等医疗救护相对薄弱和较偏远的村寨深入账房开展巡回医疗,为伤员进行伤口的清创、缝合、包扎、换药、骨折固定、输液、心理疏导等治疗。
在新寨村一灾民账房内一家有两名伤员,受伤后行动不便且离医疗救护点较远,只好自己做简单处理,一位患者下肢骨折,用自制的
夹板进行固定,因捆绑较紧,已出现患肢血运障碍,医疗卫生服务队发现后为其及时治疗,避免了下肢致残的危险。另一位患者头皮挫裂伤,自行包扎,因没有有效清创消毒,已出现严重感染,于是大家为其进行了彻底的清创、消毒、包扎,并为其注射了破伤风疫苗。
在李连生巡回医疗过程中许多灾民都说:“你们是到我们这里来的第一支医疗队,谢谢你们”。但在后来几天的工作中,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发现许多抢险医疗队大都集中在结古镇中心地区,还有很多灾区处于医疗盲点,再加上交通不便,有很多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伤员和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于是,从到达灾区的第4天起,李连生和医疗队员开着救护车,一个安臵点一个安臵点地转,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一顶帐篷一顶帐篷地巡诊。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由在固定医疗点等待医治伤员,变为主动上门就诊,实行巡回医疗服务。虽然巡回医疗工作很辛苦,但医疗队员们认为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情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巡诊救治,28天婴儿喜获新生
在玉树工作8天,李连生带领的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救治及随访各类患者近1500余例,救治危重患者近百例,转诊患者150余例,救治对象中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只有28天,该患儿是李连生在赛马场灾民安臵点遇见的,患儿母亲因受地震惊吓而没有乳汁来哺育婴儿,患儿父亲抱着患儿找到李连生同志救治点时患儿两天没吃东西,呈现较严重的脱水状态,精神极差,原本细嫩的皮肤已塌陷下去,需即刻补充液体,看着患儿父亲焦急的眼神,在当时的情况下输液没有条件,李连生和队员们就用注射器抽取葡萄糖盐水进行滴喂,看着患儿香甜的吸允着滴入口中葡萄糖盐水, 20分钟后,孩子有了精神,眼睛睁开了,大家都开心的笑了,待患儿精神状态好转后,医疗队员们就将带来的牛奶、葡萄糖盐水等食品送于患儿父亲并细心指导他正确哺育方法。孩子的父亲看着转危为安的儿子,眼中溢满了感激的泪水。
走过的每一个村庄、每一户人家,以及每一个孩子的笑脸,都深深地印在了李连生的记忆当中,青海青年志愿者的旗臶也在地震灾区上空高高飘扬。
在灾区工作的短短日子里,李连生和青海省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这个团结而又坚强的集体,每一个人都用自己实际行动履行了医务人员的职责并书写了自己人生中最难忘最壮丽的一页!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每日的工作都是平平常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大家都感到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事、尽分力就感到很幸福、很满足。
李连生和青海省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全体队员决心今后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履行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同时也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屈的中国人民决不会被灾难压倒!不屈的灾区人民一定能把家园重建得更加美好!
李连先进事迹共4
至孝儿媳李秀连
----大营镇前庄头村孝顺媳妇李秀连先进事迹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十二年如一日服侍半身不遂的婆婆,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事迹传遍整个乡镇,她就是大营镇前庄头村李秀连同志。
李秀连,今年54岁,丈夫是家里的独子,公公在她结婚前就病逝了,婆婆在1996年因患脑血栓落下了半身不遂。为给婆婆治病他们花去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于是她和丈夫一边为忙活生计,一边照顾老人和孩子,家里收入大都花在了婆婆的治疗上,一家人过的虽然清贫但很和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11月李秀连的丈夫因突发疾病治疗无效死亡,一时间李秀连感觉像天塌了一样,伤心的她甚至有随丈夫而去的想法。但是看到80岁高龄瘫坐在床上的婆婆以及三个年幼的孩子,李秀连意识到婆婆需要她,孩子需要她,这个家需要她。她一把抹干了泪水,抱住婆婆说:“娘,不哭,有我呢!”此刻她正拼命的仰着头不让眼泪掉下来。从此,李秀连便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干农活、打零工、整理家务、照顾年幼的孩子和患病的婆婆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婆婆本来就因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开心,再加上儿子的骤然离世就常耍性子,发脾气。李秀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婆婆想不开,寻短见。于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婆婆说“娘,再苦再难咱也要过日子,什么困难咱都不怕,我会照顾你的。”在她不断的鼓励劝导下,婆婆慢慢摆脱了阴影,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李秀连自己省吃俭用,但给婆婆看病买药却毫不吝啬;买了什么好吃的,总是先让婆婆吃;她一个人为婆婆端屎倒尿,梳洗喂饭。婆婆大小便失禁,屎尿弄到被褥上是常事,她总是及时更换、拆洗,毫无怨言;为了防止婆婆生褥疮,她每天都要给婆婆擦净身子还隔三差五的背着婆婆出门晒晒太阳;婆婆因为白天睡得比较多,一到晚上就睡不着,她就强打着精神整晚整晚地陪着说话。
这些年来,李秀连不分白天黑夜陪伴在婆婆身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饭,替婆婆换衣服、搓身、梳洗、倒屎倒尿、喂饭喂药,还根据婆婆的口味变着法做好吃的,把婆婆照顾的无微不至。这些年来,老人从未生过褥疮、从未穿过湿衣服,屋内也没有难闻的气味。村里许多老人都时常来串门看望和陪陪老人,并羡慕的说她是上辈子积了德,娶了个孝顺贤惠的好儿媳妇。直到2011年9月老人去世前的那段日子,李秀连还是一如既往。有人问她:“你这样做为了什么?值吗?”她总是淡淡地一笑,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年老的时候?这是丈夫留给我的使命,我伺候老人,只是做了天下儿女最应该做的事情”。
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可能说不完整孝道的内涵,但在十几年的生活点滴中,她把中华民族的孝道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事迹感动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李连先进事迹共4篇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李连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