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中学作文6篇 初中中学作文,供大家赏析。
中学作文1
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曾言:“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猛虎如方,代表人心中坚硬的一面;蔷薇似圆,象征人心里温和的一面。方与圆构成了人灵魂的两面,在人生路上各尽其妙,各有其光芒。
“方”是人性中毕露的锋芒,是一种阳刚坚毅的人生态度,是跃跃欲试、踌躇满志。“圆”是灵魂中柔软的海绵,是一种包容变通的生活哲学,“圆”的心态让我们能够从容豁达、淡然面对。这两者粗看相反,实则是种相容和平的存在。龙应台曾说:“于我,‘横眉冷对千夫指’和‘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完全协调的。”人若只有庄严的状态,却没有温和作为核心,是不真实的。如同钥匙般既有尖锐嶙峋的棱角,也有光滑的平面,才能打开生活这扇大门的锁,去领略其中的奥妙与变化。
顾良骏说过:“人活一世,一半是为生活,一半是为证明。”方是证明自我的长矛,圆是助自己生存的自我保护的盾。古往今来的贤人智者大都深谙方圆之道,将方与圆之间各自的妙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著名建筑家王澍以一种叛逆张扬的姿态在建筑界崭露头角,却能在整个中国建筑师都沉浸在改造城市的狂热中以平和心境悄然隐退,从螺丝钉开始学习静待再一次破茧成蝶。这样的人拥有清醒的头脑让他们得以在方与圆之间如鱼得水,让他们的生命之树结出更为丰盛饱满的果实。
而不仅仅是个人,企业、行业也需要运用方圆之道生存,用方圆之道自我证明。“纸媒未死,我们陪你读到地老天荒”,这是一份报纸的征订广告,在竞争如此激烈,新媒体日益入侵人们的视野和生活时,如一声猛虎般的嘶吼,宣告着报人内心一份刚毅的决心与勇气。与此同时,他们以退为进,扬长避短,面对信息泛滥、碎片化的新媒体,他们并不一味追赶潮流,而是潜下心来,用淡定的心灵以更深入的报道和独到的评价如同蔷薇的暗香打动人心,让报纸的坚定的拥护者愿意相信纸媒,与他们一起读到天荒地老。
反观胶卷时代的巨头柯达的没落,它曾统治过自己所在的行业,然而这个世界前进的脚步太过急促,然而在面对产业进步的变革时,它便乱了阵脚,无法打起精神鼓起勇气,拒绝做出改变,拒绝变通以适应时代的步伐,最终只能为更先进的技术让路。只能走向无可避免的毁灭的结局。
须知,若盲目相信悲观论者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世界便永远无法为你鼓掌喝彩。在人生路上冲锋陷阵,丢弃你心中勇敢坚强的“方”的棱角,你难以突围;抛却你变通的“圆”的柔和,你难以从容淡定。上善若水,小到个人,大到集体与行业,甚至是一个民族,任凭周遭世界不断变换,却一直坚守着心中的方与圆。
方圆之间,各得其妙。人活一世,若能悟得方圆之道的奥妙,无惧而淡定地面对这个世界,妙哉!快哉!
中学作文2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在中华民族的各种美德中‘孝’是核心,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成年的时候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长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子路想要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借点米,就可以满足父母了。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惫。后来子路深得孔子的器重,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孝闻名。
子路的行为是可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要说我们现在为父母做不了什么,其实我们可以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在中国的历史上,上至开国元勋,下至黎民百姓,孝顺子弟总是为人敬重的。
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他从小就受到了中华民族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陈毅的母亲在年老时大小便失禁。一次,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刚要像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来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他赶紧示意旁边的人。可这个细节被陈毅看见了,他问母亲,母亲只好告诉他。陈毅听了,忙说:“忍受,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出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身为元帅的陈毅可以为了母亲洗尿裤,为什我们不能为父母分担家务,做做力所能及的事呢?父母为我们做的实在太多了!他们的恩德是我们一生也难以报达的。
所以‘百善孝为先’!
在国外老人们大都在敬老院里孤独的度过余生,也许他们也期盼亲人的陪伴,然而陪伴他们的大多是寂寞孤独,我想他们也一定非常想念、挂念他们的儿女,但是多数子女并不会时常看望他们。他们没有如我国如此深厚的孝的传统。
在中国提倡‘孝’,老人们大多与子女一起生活,共享天伦。可也会出现子女不孝父母的情况,有些人也仿效西方把父母扔到养老院就全然不顾了!没有办法照顾父母送到养老院有情可缘但是应该经常探望父母,关心父母。如今传统文化的影响已经日渐衰微。
林语堂说过‘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然爱他的父母。’
我们应该多陪陪父母,为父母洗洗脚,帮父母做做家务,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事。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所以我们要孝敬他们。‘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敬那么谁还会尊敬他呢?
中学作文3
经过三个多小时飞机,我们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呼盟的交通枢纽——海拉尔。我迫不急待地用力深深吸了一口气,好清新啊,有些凉,却带着点儿沁人心肺的草香。
坐上一路上我很少说话,眼睛盯着窗外看。离开海市,公路两旁的草地慢慢变绿,不算茂盛,却很宽广,我们已经进入到草原了。放眼四望几乎看不到边际,看到的只是草接着天,天连着草。毕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辽阔的草原,我的好得不得了,就连草原上的也显得特别可爱。这里的天特别高,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形态各异的白云,有高有低,有远有近,层次分明。
“看前面,好大一群羊啊。”有人雀跃地叫着。我连忙看向右边,好壮观呢,应该有二三百只羊吧,一只只紧挨着慢慢地挪动着它们肥胖的身躯低着头啃草,非常有秩序。大伙下车追着羊拍照,而那些羊却懒得理会我们,一个挨一个自顾自地埋头吃草。
中学作文4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的是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二、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有一则寓言:一天,五种器官相互争吵起来。“眼睛”瞪得圆圆地说:“没有我,你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不服气地说:“少了我,你们啥也听不见!”“鼻子”哼了一声:“要是没了我,你们能闻见花的芳香?”“舌头”伸得长长地说:“嘻!如果不是我,你们能尝到美味佳肴?”“身体”在一旁发起抖来。“眼睛”好奇地问:“你怎么啦?”“身体”说:“听你们这样争吵,我浑身冷飕飕的,――不知你们想过没有,要是我们互不相让,各自离散,那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这个寓言形象地表明一个道理:当人们观察景或物时,需要多种器官的配合。借助“五官”,往往能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丰富多采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都写进文章里,那样的文章肯定是繁杂冗长,不知所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状物绘景,这样笔力集中,便于写得细腻,写得丰满。围绕中心,状物写景,不是说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就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就不写。对于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景或物要重点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也要写,只是笔墨轻一点罢了。当然,对于那些和中心思想毫无关系的景或物,应当一律舍弃。
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浏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通过“移步换景”,游览、参观的游踪,景物的位置,景物和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都容易描述清楚。作者如同一名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从而增添文章的情趣。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是:
一、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中学作文5
初三,我已站在人生的一个岔道口,成长。回首过去,看看自己成长大留下的脚印,确实有些意思。很喜欢辛弃疾的《丑奴儿》,他的这首词就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小到大的写照。
“少年不识愁滋味”。童年,从刚记事起到中学,总觉得自己无忧无虑。饿了,盼着吃饭;渴了,盼着喝水;害怕了,盼着妈妈快来;受惊了,盼着爸爸在身边。这些,呼之即来或者只要用眼泪和啼哭表现出来,就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童年是那么简单,又是那么实在。稍大点,成为少年了,盼着受老师表扬,盼着同学们的掌声,盼着满分,。每当我被表扬了,心理就像流着蜜;每当有了满分,就兴高采烈地跑到爸爸妈妈那,眉飞色舞地炫耀一番。那时候,多么质朴,多么天真。
如今,脑海中的童年已成为永恒的记忆,花季的梦境也仿佛是遥远的风景,童年如风一样,感觉得到,却看不见,摸不着了,眼前有无数条人生之路,我不得不迈着沉重的脚步徘徊。正如“而今识尽愁滋味”。那么,将来呢?是开拓人生,还是享受人生?岳飞的精忠报国,勾践的的卧薪尝胆,祖狄的闻鸡起舞让我选择了前者;舒适的空调,可乐的畅快,薯片的香脆,游戏的刺激让我选择了后者。两者都平稳地屹立于天平两端,秤不出轻重的矛盾阻塞了我的日程。中学教育不到一年便将结束,经过九年洗礼的我们有强健的身躯,吮吸了无数知识,在祖国的大浪淘沙中,甘愿落选吗?不,不能,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享受人生”虽然醉人,但如果让我们的青春长醉不醒,岂不为人所笑?
所以,面对成长,我们必须勇敢地战胜心中的安逸之念,开拓一条完美的人生历程。
中学作文6
喧嚣红尘,难忘乡水。
白墙黑瓦的楼房简朴无华,参差的石拱小桥与泛着丝丝涟漪的河水晕染在一起,若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散发着温婉气息。
这便是我的故乡,县城一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它的写真,“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是它的本质,“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是它的卓姿。旖旎风光,怎可无水?
水,世之常物,皆可见之。或洗涤污秽,或幻如雨落,或晨之霜露,然而吾更爱其脉脉流淌。最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小时候凿的那方“池塘”。家中并不富裕,也不愿花钱去买鱼缸。而我偏偏喜欢在水中捕虾捉鱼,拾螺嬉水,拾来的青螺是不要紧的,在盆内置放三四天也无碍,可虾、鱼往往命不久矣,让人很是心疼,于是我想在河滩边筑个池塘养虾,养鱼。
费了好大劲挖好坑掏尽沙,用手将水捧入坑内,每次都如获至宝,十指紧贴,小心翼翼,可总是只有一点点入得沙坑,往返数次,望着那“池塘”,透过恬静澄澈的水,仿佛可以看见沙石不一的纹理,可以看见善恶并存的整个世界。
当第二天巡查时,才发现水、虾皆不着踪影,心中很是郁闷,去质问祖母,祖母起初一脸诧异,待我道清前因后果,她就捧腹大笑。“旁边就是河流,水哪有不流走的道理?”尽管她后来给出了解释,我还是因此赌气了好些日子。
现在回想起,不免为“池塘”有些惋惜,有些感慨。惋惜的是时光,与水共流,一去不复返;感慨的是人生如水,奔流不息,与日月齐飞。
芊眠枝下水凼栖,水凼之外溪流思。水具有流动性,它不甘拘泥于那片小小天地,在淡泊与恬静中点滴汇成溪流,汇成江河,汇成大海。路漫漫其修远兮,水是柔和的,又是坚韧的,因为锲而不舍的追求,所以它在自然界中有着至高的权威,更拥有最高尚完美的品格。
风鸾远去,江南水乡,前方等待着我们,遥远而未知。我知道既非圣贤,必有愆尤,游离在满是繁华的街市,迷惘难免,但乡水难忘,也不可忘,当效仿水之柔韧,让那份锲而不舍的追求,一直流淌在心间。
中学作文6篇 初中中学作文相关文章:
★ 家长会初中学生代表发言稿12篇(初中家长会学生代表演讲稿)
★ 中学生《朝花夕拾》读书感悟_初一《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3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作文初一
★ 中学生《红楼梦》读书笔记大全3篇(红楼梦中学生阅读版本)
★ 中学生个人感恩父母演讲稿范文4篇(初中生感恩父母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