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评语共6篇 牛顿第三定律听课评析,欢迎参阅。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评语共1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从实际生活中的拍手这一物理现象出发,从大量简单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出发,重现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本节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前面有关章节中已学了不少,所以这节课以多提问、多讨论、多做实验,用形象生动的实验唤起学生的记忆,用恰到好处的问题去纠正他们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同时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缺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独立自主解释许多物理现象及知识。但在分析,如:“马拉车的过程中,马与车之间拉力谁大谁小?在拉力一样大时,为什么车还能向前运动”等一系列问题时,部分学生还不能分清物体间之间作用力、反作用力、平衡力的区别,虽然这一部分知识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但是部分学生基本功太差,又对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产生了混淆,在课上做题和训练时体现出来了。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评语共2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在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中,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帮助选择研究对象、转换研究对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建材由浅入深地从三个层次展开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讨论:
第一层次,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第二层次,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经多次实验归纳出规律,提出牛顿第三定律。第三层次,是将牛顿第三定律应用于实际,用来解释生活现象,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学习,重现了规律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亲自体验到探究的艰辛和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都已经学习过: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并不难。学生对常见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有一定的认识,能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为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现象做好了一定的准备,但把规律应用于实际,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存在。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3)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总结规律。
(2)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勇于探究,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2)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运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如何从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五、教学思路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科学探究精神,尽可能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过程的体验,感受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本节教学将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讨论、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猜想、实验探究。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引入新课,从丰富的例子中引出概念,并让学生把概念联系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对探究实验加以积极引导,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合作,如何探究物理规律。再把规律应用于解释生活现象,学以致用。并在教学中适时地渗透科技教育、人文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体验、分组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教学法。本节课采用的实验探究教学法,以学生体验、动手操作为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为此,对以下教学环节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设计。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例如让学生体验拍巴掌,展示天舟一号升空、趣味拔河等图片,做遥控飞机、电动小车等实验,在情景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体验拍巴掌的例子中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其中穿插让学生举例以及精彩的演示实验,以丰富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在讲解完牛顿第三定律后,引导学生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现象,通过运用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使用ppt、演示实验、故事讲述,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教学目标。
七、课前准备
1.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天舟一号发射图片,趣味拔河情境图。 2.实验仪器:自制气球反冲装置,遥控飞机,电动小车,石头,鸡蛋,蹄形磁铁(2块),长木板,滑板,小车(2个),弹簧秤(2个),木块,水杯,测重仪,压力弹簧,尺子。
3.制作ppt。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自制教具,演示气球反冲升空。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引发兴趣。
师:其实这里面啊,就蕴含着天舟一号的发射原理,要解释这其中的奥秘,我们就得学习今天的知识。上个月20号,我国首艘自制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这代表中国已经具备向空间一次性运输大量物资以及天空加油的能力,天舟一号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有一个里程碑!我国的航天事业是不是非常的给力呀?话说给力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给力”两个字开始!通常人们说的给力,这个力的含义是很丰富的,今天,我们回到力的本意,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给力”的问题!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下面请大家比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并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拍巴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拍巴掌后会疼,巴掌都变红了,说明两手都受到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也就是说,左手给右手一个力,右手也会给左手一个力,两手之间的力是相互的。那么,这种相互性,是不是普遍存在的?你能否举出几个实例来。
生:举例。
师:在我们身边啊,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下面我通过实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展示遥控直升机,发动螺旋桨演示飞机升空)飞机起飞受到向上的力,这个是力是谁给的?
生:空气/螺旋桨……
师:(关闭开关,手拿飞机)那现在它周围也有空气,有给它这个力吗?为什么没有呢?
生:螺旋桨没转动。
师:看来螺旋桨转动有什么作用? 生:给空气一个力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推断,学生可以得出螺旋桨和空气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师:这个直升飞机可能没有玩过,大家小时候一定玩过电动车吧?老师今天也带了一个。(打开发动机,演示小车向前直线运动)小车为何能前进?
生:轮子转动/有发动机。
师:那有没有这种情况?发动机正常,轮子也能转,小车就是不前进! 生:光滑地面/将小车悬空。
师:(悬空小车,打开发动机)看来小车前进的力是谁给的? 生:路面/路面给的摩擦力。
师:是路面给了它一个向前的摩擦力。那小车对路面有力吗? 生:有
师:路面怎么不动呢? 生:力太小了/路面是固定的
师:那我们设想,如果我们把路面变得很轻很薄(拿出薄木板),而且啊我们还让它可以灵活运动(将木板放在倒置小车的轮子上方)我们让电动小车在这样的路面行驶,来看!怎么样?
生:车子向前运动的同时,路面向后运动。(总结:车轮也确实给了路面一个向后的摩擦力,车轮与路面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师: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这样的例子那是举不胜举,大家能否归纳一下,它们能否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呢?
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由此我们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我们给出一个力的同时就会获得一个力!比如,我用手压在桌面上,手给桌面一个压力,同时,桌面给手一个支持力,这两个力是同时产生的,一个作用在桌面上,一个作用在手上。压力消失,支持力也随即消失。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两个结伴而行的两个力,其中一个叫作用力的话,另一个就叫反作用力!(板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除了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外,它们还存在其他的关系吗?比如大小?同学们看,老师用一个鸡蛋去撞石头(演示)鸡蛋破了,石头安然无恙。有同学就认为呀,鸡蛋给石头的力小于石头给鸡蛋的力。你们认为呢? 生:相等。 师:咦,现在又有了一种观点,认为这两个力是相等的。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拔河的情形,许多人认为,拔河是一项比拼力量的运动,胜负取决于双方拉力的大小。其实,这也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以拔河为例,来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现在啊,老师想现场来一场拔河比赛,有同学想来比试一下的吗?(请出男女同学各一名进行现场手拉手拔河,女生输掉了比赛。) 师:这样看来,是男生的拉力大于女生了吗? 生:是/不是……
师:当然这还只是一个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是一个定量的问题,需要通过测量来确定。什么仪器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生:弹簧测力计
师:(拿出2个弹簧测力,让两位同学再次进行拔河,再找一位同学来观察示数情况)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可以粗略得到拔河时候双方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板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师:那是不是所有性质的力的关系都是如此呢?任何一个科学的结论,都需要大量的物理实验来得出!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大家看,有弹簧测力计,可压缩弹簧,磁铁,木块和水。下面同学们就根据已有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各种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实验完成之后,同学们将实验结果填写在黑板上的这张表格中。下面,同学们动手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实验)
师:实验结果已经出来了,我们来看,四个小组得到的结果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下面,请每个小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学生介绍实验原理以及方法)
(三)牛顿第三定律
师:大量精确的实验得到的结论也都是如此,不管什么性质的力,不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板书)其实早在300多年前,牛顿就得出了这个结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继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后,我们称它为牛顿第三定律。
(四)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师:既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那又该如何解释鸡蛋撞石头的现象呢? 生:(作答)
师:至于拔河嘛,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再来进行一次拔河比赛,这次我们还要请出一个特殊道具(滑板)。
(请男生站在滑板上 ,女生站在地面上,女生轻松获胜)同学们发现其中的奥秘了吗? 生:摩擦力。
师:对,摩擦力,我们在对任意一方进行受力分析时,除了受到拉力外,他还受到地面给他的摩擦力,只有在拉力大于摩擦力的时候,他才能被对面拉过去。男生站在滑板上时,他和滑板整体所受的摩擦力显然小于站在水平地面上的时候,这样被女生拉过去也就不足为奇了。这说明呀,拔河时双方的胜负是与双方所受摩擦力有很大关系的。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常我们给出一个力,往往是为了获得一个反作用力,就拿我开始演示的气球实验来说,看似简单,它也蕴含着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同学们是否可以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试着解释一下气球上升的奥秘? 生:(气球飞出是借助了气体的反作用力。)
师:实际上火箭的飞行也是借助了气体的反作用力。气体向后喷出,推动了火箭向前飞行。14世纪末期,我国学者万户,首次作了航天的科学尝试,他把47枚当时最大的火药火箭捆绑在自己坐的椅子背面让别人同时点燃这批火箭。为了纪念他,在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中有一个是以万户命名的。
看来啊,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总要让你去发现。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勇于探索,去发现更多科学的奥秘!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评语共3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和前一阶段的学习,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并不清楚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他们也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互作用力之间满足的关系。因此,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进行定量地探究。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间的关系,使之成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拉弹簧、推桌子等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并且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接着,教材又用实验探究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且,教材上的“做一做”栏目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形象准确地呈现相互作用力在大小和方向之间(包括相互作用力不断变化的情况)的关系。融现代科学技术于物理教学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准确地表述牛顿第三定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观察(或)体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的大小、方向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规律正确分析说明具体实例,培养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首先通过生活中实例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应用传感器动态地展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介绍完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之后,通过分析几个实例比如用力压黑板、分析座位上学生的受力等生活情景中的事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问题。最后,通过几道趣味性的习题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学准备:
滑板、一端带有磁铁的小车(两辆)、弹簧秤(20组)、苏威尔dislab力传感器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校的老师到咱们班来听课,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右手,去拍自己的左手,我们用这种鼓掌的方式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
生:鼓掌??
师:同学们刚才用右手拍左手的时候,两只手有什么感觉呢?
生:左手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力的作用,同时右手也受到了左手给右手的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刚才用到了“力”这个词,那么,力在物理中是怎么定义的呢? 生: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师:很好,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怎么理解“相互”二字呢?
生:“相互”就是说,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a与b,a对b有力的作用,b对a也有力的作用。
师:非常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知道,力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一提到力,总是会想到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那么,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
二、新课教学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通过实例、建立概念)
(演示1)用手拉一根弹簧,使之伸长。
师:用手拉弹簧时,弹簧受到了手的拉力,同时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受到了弹簧的拉力。这两个拉力都是弹力,也就是说,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2)学生a站在滑板上推桌子。
师:a同学站在滑板上,给桌子施加了一个作用力,同时他自己也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师:根据以上两个实例可以得到,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如果一个物体施力于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同时也会反过来对前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师:如果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如果一个物体施力于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是否也会同时会对前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呢?
(演示3)用手将两辆一端带有磁铁的小车放在一起:a、固定小车1,然后释放小车2;b、固定小车2,释放小车1;c、同时释放两辆小车。观察实验现象。
师: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两辆小车分别受到了另一辆小车给它的磁场力的作用。这个实例说明磁场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在上述演示过程中,一定要分析清楚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以及各力的方向。) 师:其实,大量的实例均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之间的这一对相互作用力,叫做作用力(acting force)和反作用力(reacting force)。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任意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小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那些特点呢?
(学生思考、讨论、小结,教师补充)
师:根据我们的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有作用力,就一定有反作用力;
②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2、牛顿第三定律(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提出问题:
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之间、方向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猜想和假设:
师:你怎么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呢?在没有进行精确测量之前。我们所有的结论都只能是一种猜想而已。要不我们就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请大家用我们提供给各位的弹簧秤,三到四名同学一个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是否成立。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
(上述三步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指导,并且请学生描述自己的实验设计、以及得到的结论。)
(实验方案1:将a、b两个弹簧
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如图所示,可以看到两个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这时,测力
计a受到b的拉力
则受到a的拉力,测力计b。)
(实验方案2:用力传感器探
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如
图2)
(注:进行方案2时,简要
介绍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得出结论: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总结规律:
师:当然,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不可能得到一个规律。大量的事实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newton’s third law)。
师:如果用力
公式表示为
式中的负号表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几点说明:
师:对于牛顿第三定律,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表示作用力,用力表示反作用力,那么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
①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总是成立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牛顿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也适用于液体和气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当然,这个总是成立还是有条件的,至于是什么条件,我们以后会学习到)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注:结合传感器上的动态图分析说明)
3、牛顿第三定律的运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到现在,我想我们对牛顿第三定律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我想检测一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不愿意挑战一下自我?
生:愿意。
师:好,请听题:
(1)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
①一只虫子撞到一辆迎面驶来的汽车上,汽车给虫子的力比虫子给汽车的力大; (解析)该说法错误,这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然而,这两个相等的力却使虫子和汽车产生了非常不同的反应:虫子感受到一个巨大的加速度,而汽车则得到了一个小得无法测量的加速度。这个差别的缘由就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虫子与汽车相比差别极大的质量。
②人走路时,之所以能够向前,是因为地面对脚的摩擦力比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大;
(解析)这个说法错。两个力相等。
③马拉车而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解析)这个说法错。两个力相等。
④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却“安然无恙”,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
(解析)这个说法错。两个力相等。
(2)一个重2n的苹果用绳吊在天花板上,请画出作用在苹果上的两个力。并说明这两个力是否互为反作用力,如果不是,写出每个力的反作用力。
(解析)苹果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绳对苹果竖直向上的拉力f。这两个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重力g的反作用力是地球受到的苹果吸引地球的吸引力;而拉力f的反作用力是绳受到的苹果拉绳的力。
(3)传说有一匹小马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当主人要它拉车时,它拒绝了。它说,如果我向前拉这辆车,按照牛顿第三定律,将存在一个方向朝后、大小相等的力,
因此,这是一对平衡力,效果相互抵消;再按照牛顿第二定律,这辆车就不会做加速运动了,你同意这匹小马的说法吗?
(解析)不同意。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而不能抵消。
4、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以及一对相互作用力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布置作业:
1、教材p82页“问题与练习”
2、4题;
2、练习册p77-78页,根据自身情况完成。
板书设计: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特点: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有作用力,就一定有反作用力;
②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二、牛顿第三定律
1、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newton’s third law)。
2、说明:
①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任何物
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总是成立的;
和帮助,谨以为谢!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课后反思: 致谢: 在备课过程中,得到了银川九中高一物理备课组全体老师的精心指导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评语共4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能正确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和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观察录像生活中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提出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大胆猜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然后由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归纳牛顿第三定律,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及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平常的事例可能蕴含着科学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极实践乐于探究的精神。
第 1 页 (3)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教学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
2.教学手段:实验、游戏、多媒体辅助等。
四、教学环节与教学流程:
1.教学环节:
2.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1.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新知识的兴趣,引入新课
〖情景〗用图片录像展示手拉弹簧、踢足球、冰车互推、鸡蛋碰石头等。
〖问题〗这些物体间的作用力有何共同特点? 〖分析〗根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判断出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是成对出现的。
〖归纳〗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手段,探究作用力和反
第 2 页 作用力的关系,结合事实资料,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归纳得出牛顿第三定律。让学生新身体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交流与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用做两水平弹簧对拉实验来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提出问题〗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关系? 〖提出猜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演示实验〗让两个弹簧称对拉,第一次匀速拉,第二次加速拉(加速拉时用记忆弹簧称)。
〖实验现象〗两弹簧称的读数同时变化,且读数相等,拉力的方向相反。
〖实验分析〗说明在静止或加速直线运动状态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转盘上做两弹簧对接实验来探究物体处于曲线运动状态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提出问题〗物体处于曲线运动状态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上述关系是否仍然成立呢? 〖实验录像〗人在转盘上,让两弹簧随转盘一起转动,同时两弹簧互拉。
〖实验现象〗两弹簧称的读数还是同时变化,且读数相等,拉力的方向相反。
第 3 页 〖实验分析〗说明在曲线运动状态(即变速运动)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通过改变作用力的方向,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否还会在同一直线上。
〖提出问题〗如果改变作用力的方向,那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还会在同一直线上吗? 〖演示实验〗两个互相靠近的小磁针,移动一个小磁针来改变作力的方向。
〖实验现象〗靠近的小磁针的磁极在同一直线,移动一个小磁针的过程中,磁极始终在同一直线上。
〖实验分析〗小磁针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
课堂上让同学自己做弹簧互拉实验,体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随堂实验〗两位同学为一组,各拉一个弹簧称,观察弹簧称的读数,体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现象〗有的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有的说大小也有不相等的时候。
〖实验分析〗两弹簧称的读数不相等,原因是实验有误差。
〖解决办法〗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更精确地验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第 4 页 〖演示实验〗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图象上下对称,说明在任何时刻个力的大小都是相等的、方向都是相反的。
归纳总结牛顿第三定律内容。
(1)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等大,反向,共线) (2)、数学表达式: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3.通过展示生活中一些有关牛顿第三定律应用的实例,解释其中原理,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对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了解并体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调动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促使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通过几个演示实验,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演示实验〗
(1)小风扇安装在小车上,打开电源风扇转动,小车前进。
(2)转动竹蜻蜓飞上天。
(3)水中螺旋桨。
〖原理分析〗
(1)风扇给空气向后的作用力,空气给风扇向前的反作用
第 5 页 力。
(2)竹蜻蜓给空气向下的作用力,空气给竹蜻蜓向上的反作用力。
(3)螺旋桨给水向后的作用力,水给螺旋桨向前的反作用力。
〖实际应用〗
气垫船、直升飞机、轮船。
通过演示水火箭,让学生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
〖演示实验〗水火箭
〖原理分析〗高压的水喷出来,火箭对水有向下的作用力,水对火箭有向上的反作用力。
〖实际应用〗火箭、喷火器飞机、航天飞机。
注意:和种的原理的差别:前者作用的物质不是自身的一部分,而后者是。
通过对玩具汽车为什么会前进的探究,理解汽车的牵引力是由地面的摩擦力提供的。
〖情景〗玩具汽车在泡沫板上开动。
〖提出问题〗汽车的牵引力是怎么产生的? 〖演示实验〗泡沫板放在四、五个平行的试管上,玩具汽车放在泡沫板,开动玩具汽车。
〖实验现象〗玩具汽车前进的同时,泡沫板后退。
〖实验分析〗泡沫板后退说明汽车主动轮给泡沫板向后的
第 6 页 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泡沫板也给汽车向前的作用力(摩擦力),正是这个摩擦力作为汽车的牵引力。
〖提出问题〗如果把汽车的主动轮架空会有什么现象呢? 〖提出猜想〗汽车不会前进,泡沫板也不动。
〖实验现象〗汽车不会前进,泡沫板也不动。
〖实验分析〗主动轮与泡沫板没接触,汽车失去牵引力。
通过对两位学生的拔河比赛的胜负原因的分析,了解拔河比赛取胜的关键。
〖游戏内容〗请两位同学上来进行拔河比赛,最好两位同学身材相差悬殊一点,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更好,第一次两人站在地面上手拉手进行拔河;第二次让获胜者站在滑板上,另一位仍站在地面进行拔河。
〖游戏现象〗第一次获胜的同学站在滑板上后却输了。
〖游戏分析〗拔河过程中,两位同学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不存在谁拉谁的力气大的问题。谁会被对方拉过去取决于这个人受到拉力与受地面给他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因此,拔河取胜的关键在于受到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4.通过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新知识做进一步巩固理解,通过交流与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情景〗马拉车。
第 7 页 〖问题〗马拉车的同时车也拉马,且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互相抵消。车怎么还能前进呢? 〖分析〗车能不能前进取决于马拉车的力和地面给车的摩擦力的大小,这里混淆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这两个概念。首先展示下图所示几种不同性质的力,让学生分别找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然后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同时得出作用力的反作用力的另一个特点:异物,同性,同时。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
相同点
等大,反向,共线
不
同
点
作用物体
两个物体(异物)
同一个物体
性质
一定相同(同性)
不一定相同
产生和消失
第 8 页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效果
不能抵消
互相抵消
六、板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说明
在新课程理念下,本节课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从生活中的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引入新课,把演示实验处理为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亲身体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在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均成立时,采取多种的实验方法,如静止状态下弹簧称对拉,在儿童公园的转台上弹簧称对拉,利用传感器数字实验系统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使学生体会物理规律的得出不是靠一个实验就能得出的。
通过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的有巨大的应用,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分析玩具汽车的牵引力来源和拔河比赛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牛顿第三定律,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的有巨大的应用,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 9 页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评语共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文化基础部 谢智娟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②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简单问题 ③ 能正确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2. 过程与方法
① 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②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合作学习的能力
② 知道生活中的事例往往蕴涵着科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三.教具准备
教师用:两把同型号的大弹簧秤、一辆玩具汽车、一块三合板、两块海绵、一对指南针等
学生用:30组同型号弹簧称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提问:用右手拍打左手,左手有什么感觉,右手又有什么感觉?
提示学生回答:两只手都感到疼痛感,这说明,右手拍打左手时,右手对左手有力的作用,同时左手对右手也有力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这一对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二) 新课教学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概念的形成阶段)
演示1:将两块相同大小与形状的海绵相互挤压,两块海绵都发生了形变。 结论:弹力作用是相互的,A对B的弹力与B对A的弹力似乎是相等的,弹力是同时产生、变化、消失的。
演示2:一个指南针绕另一个指南针转动,总是异名磁极相对。
结论:磁力作用是相互的,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A对B的磁力与B对A的磁力方向共线。
演示3:三合板下放一些圆柱体,玩具小车放在三合板上向前运动,与之接触的三合板向后运动
结论: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方向相反。 小结:大量的观察与实验表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同时性)。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例子呢?
学生回答:学生举例可能会很丰富,如用脚踢足球、用橡皮擦纸上的字、划船、杯子落到地上、人走路、举重等(生活中所有涉及到力的现象都是相互的)。
2. 牛顿第三定律(定律建立阶段)
通过体验、实验与举例、,我们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一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提问:通过大量的生活经验与实验,我们可以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间有怎样的关系?(反向共线)
能举出一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反向共线的例子吗?(举不出,则一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都反向共线)
提问:通过挤压两块海绵的实验,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关系怎样?(大小相等),这仅仅是一种猜想,然而定量的问题只靠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它需要通过实验来测量。
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回答:要测力需用弹簧秤,要测两个力需两只弹簧秤,如何同时测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拉)
介绍弹簧秤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要调零,不要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进行实验:1)研究静止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2)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3)研究变速运动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小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总是指任何物体、任何情况都成立,即与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状态、是否接触等均无关系,总是指由有限的事实得出的定律对无限情况无一例外地适用) 定律深化阶段
问题1:发射升空时火箭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怎样? 问题2:放在桌子上的书本所受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怎样?
问题3:皮带运输机将货物从底端运送到顶端,货物所受的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怎样?
小结:有意强调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为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作铺垫(异物、同性质)
问题4:吊灯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怎样?重力与灯对电线的拉力有什么关系? 与平衡力的比较:
1. 相同点:等大、反向、共线
2. 不同点:从作用物体、力的性质、作用时间、作用效果等方面引导学生比较
定律应用阶段:
1.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2.马拉车而车没有被拉动,这是因为马拉力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这种说法对吗?
马拉车,车前进,为什么马不后退呢?
(问题2进行四个学生一组合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请思考:轮船、汽车、直升飞机等如何获得动力的?(视频剪辑)
(三)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1)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同值同性同变化,反向异物又共线
2)平衡力的特点:同值反向与共线 方法小结:
1)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2)规律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四) 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探究两班进行拔河比赛,取胜的因素有哪些?
(五) 板书设计:略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评语共6
知识点8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
一、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相互作用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F??F'.
2、理解
(1)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把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哪个称为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并不是绝对的,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种关系与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以及物体间的作用力是否变化均无关。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的同种性质的力。
(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分别对两个物体产生作用效果,绝对不能相互抵消,彼此也不能平衡。
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点对点练习:
1、一物体受绳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在做减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 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拉物体的力和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2、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绳子质量不能忽略。结果甲队获胜,则比赛过程中(
)
A.甲队拉绳的力大于乙队拉绳的力
B.甲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的摩擦力 C.甲、乙两队与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 牛顿定律的运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来确定运动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先受力分析求出合力,接着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和时间。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受力。
2、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与隔离体:两个或几个物体相连接组成的物体系统为连接体;如果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隔离体。
(2)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称为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整体法考虑外力不考虑内力,隔离法考虑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点对点练习
1、质量m?4kg的物体在F1?10N的水平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F1后,经过4s物体停下来,求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撤去F1后的位移。
2、物体由25m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落至地面共用时,若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空气阻力是重力的_________倍。
3、如图所示,质量为mA和mB的两物体A、B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若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试求绳子上的张力。
三、超重与失重 (1)超重现象
当人在电梯开始上升时,感觉对地板的压力增大了,即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这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称为超重现象。如用弹簧秤竖直悬挂一重物,当用力提着弹簧秤使重物加速上升时,弹簧秤伸长,弹力就会变大,这就是超重现象。 (2)失重现象
当人在电梯中开始下降时,感觉对底板的压力减小,即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这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小于它所受的重力,称为失重现象。如果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等于零,叫完全失重。如用弹簧秤竖直悬挂一重物,人拿着悬挂点加速下移,弹簧秤会缩短,说明弹力变小,这就是一种失重现象;若人松手,弹簧秤和重物一起自由下落,则弹簧秤的示数为零,此为完全失重现象。
(3)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定量分析 ①超重
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由F?mg?ma可得F?m(g?a)?mg ②失重
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由mg?F?ma可得F?m(g?a) 当a?g时,F?0,此为完全失重状态。
点对点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操运动员以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2、一个质量为70kg的人在电梯中用体重计称重。当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的读书为__________N,当电梯以a?g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时,读数为________N;当电梯以a?g向下做匀减速运动时,体重计读书为_____N 知识点强化练习
1、如图所示,质量m?的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面成37角斜向上、大小为3N的拉力的作用下,以4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g取10m/s2。
(1)求金属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果从某时刻撤去拉力,则撤去拉力后金属块还能在桌面上滑行多远?
0
2、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4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当t1?10s后拉力减小为该物体的v?t图像如下图所示,g取10m/s2。求: (1)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 (2)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如图,木块A、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C上,三者静止置于地面,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2:3,设所有的接触面都光滑,当沿水平方向迅速抽出C的瞬间,A和B的加速度分别是aA?______;aB?_________.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评语共6篇 牛顿第三定律听课评析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评语(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