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餐桌上的礼仪是人们交流和展示自己修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是热心网友“vq76”整理的餐桌上的礼仪(共12篇),以供参考。
餐桌上的礼仪之中餐礼仪 篇1
提早预约餐厅。越高档的饭店越需要事先预约。预约时,不仅要说清人数和时间,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接受他人邀请时,应尽早回复。接到请柬后应尽快答复,这是最起码的礼节,特别是指定了席位的宴会,如不及早告知你将缺席,主办方面来不及补充人员,造成席位的空缺,既不礼貌,又很浪费。现在一般采用电话答复,简单快捷。用书信、电邮的形式,婉转地说明一下不能出席的理由则更好。
着装
吃饭时穿着得体、整洁是欧美人的常识。
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
此外最重要的是手一定要保持干净,指甲修剪整齐。
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下外衣。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餐桌的礼仪 篇2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平时老师要我们养成各种好习惯,包括如何行走、吃饭、上课、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实际上都是要求我们从小做一个明道理,懂礼貌的好孩子。结合学校开展的“践行餐饮礼仪“的活动,我查阅了有关餐饮礼仪的资料,才发现饮食居然有那么多的礼仪规范呢!
我们一家人吃好中饭以后在一起讨论“家庭餐桌礼仪”。
这次活动由我来做主持人,妈妈,爷爷,奶奶,爸爸,阿姨一起来参加了。
还是妈妈第一个发言了,她说:“小孩不能坐等现成的`吃,先要洗手,然后一起帮大人端饭,端菜和分发碗筷。”我说:“妈妈您说得对,大人做饭很辛苦,以后我也要一起帮忙。”爸爸又接着说:“ 小孩子不能先动筷子,要让长辈先吃,然后小孩(大家)才可以一起吃。”我说:“以前爷爷奶奶总让我第一个吃,以后我一定让爷爷奶奶先吃。”
阿姨又说:“我每天都是在旁边等长辈说可以吃了再吃的。”原来阿姨一直遵守着餐桌礼仪啊!
我说:“啊,爷爷和奶奶年纪最大,懂得的肯定也最多让他们再说说吧。”
奶奶说:“吃饭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桌面整洁,不掉饭粒在桌子上。”
爷爷又说:“吃菜饭的时候不可以大声喧哗,走下座位,更不能只拣自己爱吃的菜吃不停,每个菜都要吃,荤素搭配更健康。”
妈妈补充道:“你已经长大了,不能剩饭剩菜了哦,吃完饭后也应该帮着大人整理碗筷、清理桌面了。”
我说:“大家都讲了自己的“家庭餐桌礼仪”我觉得爷爷讲得最有道理满分100,奶奶也不错95分,妈妈还可以就93分,爸爸也还可以90分,阿姨马马虎虎就打88分吧。
通过这次的讨论,我知道了许多的用餐礼仪,以后也一定会严格遵守这些用餐礼仪的。
餐桌上的用餐姿态及礼仪 篇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特别喜欢吃,也对吃很讲究。除了制作精美好吃的食物,餐桌礼仪也是一大讲究。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餐桌上,有句古话叫“食不言,寝不语”。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以免影响到消化;睡前不要讲太多话,以免影响到睡眠质量。
封建社会,是特别讲究在饭桌上的礼仪的。当时重男轻女,女性是不能在餐桌上和男子一同吃饭的。当时的饭桌礼仪也特别繁琐,坐席、斟酒、上菜都是有一定的规则与顺序的。
现代社会,餐桌礼仪已经没有这么繁琐和讲究,但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特别是在社交场合,餐桌礼仪被看成是头等大事。你的用餐习惯体现了你的学识、涵养和情商。
这些习惯,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的,是需要自己去学习,去提升的。很多社交宠儿也并不是游刃有余,她们很多时候都是不断在学习、成长,然后进行自我提升。
因此,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和学习一下,中国餐桌礼仪有哪些讲究?
一、入座的礼仪
1、餐桌礼仪涉及广泛,大到整个饮食文化的覆盖,小到对细微的入座礼仪都有讲究。
2、家里有客人的时候,须先请客人入座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有长者在场的情况,须请长者先入座。如果客人和长者同时在场,需先请客人,后请自家的长者,并且长者须坐在客人的旁边。
3、一般来说,正确的入座礼仪,需要从椅子的左边的方向开始进入。
4、中国的入座礼仪最重要的一点,千万要记得,就是入座以后,不要动筷子,也不要弄出声响。须等人坐齐以后,主人招呼开始吃饭了,才能起筷子。
二、进餐的礼仪
进餐的礼仪讲究可就大了,但是有四点最为重要。
1、吃饭时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吧唧嘴、嗦汤声、打嗝声等,这些都是不利貌的行为。尽量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出现,要和众人说声“不好意思”、“对不起”等以表歉意。
2、夹菜的时候,遵循少而近的原则。少是指夹菜不要一次性夹太多,一方面是能够给别人都品尝到美味的佳肴,另一方面是,夹太多容易掉落到餐桌上。近是指夹菜要夹离自己近的菜肴,离自己远的少夹。
3、如果需要吐一些骨头、或者鱼刺等,不要吐到地上,也不要随便地吐在餐桌上,最好紧靠自己的碗碟,或事先准备好纸、盘等物品来盛。
4、在进食咀嚼的时候,不要讲话,但是,吃完之后,需要适时地抽空和周围的朋友聊上几句。只顾闷头吃饭的话,会让人觉得,你不合群,而且,气氛也会有些沉闷。
用餐完毕之后的礼仪
1、当吃完饭后,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尽量去卫生间或者到别人。如果要剔牙,最好用餐巾或者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2、最后离席的`时候,最好能够和大家说一声——自己已经吃饱,希望大家慢慢吃。还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是借此机会邀请主人到自己家里做客,以表示回敬。
3、在中国,不管是聚会还是约会,我们都离不开吃。因此,熟悉餐桌礼仪,可以为我们的社交加分。特别是,当你遇到心仪的人,在ta面前除了谈吐能够展示你的气质,还有一点就是餐桌礼仪了。
因此,做好餐桌礼仪,打开社交大门的同时,也打开你与他的话匣子吧。
餐桌上的小礼仪 篇4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
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於吃饭,要提起饭碗贴著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
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宴席结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晚安”,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饮料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
餐桌上的礼仪论文 篇5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一直很重视,古有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反映。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饮食所以合欢也。”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餐桌,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吃,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在中国,人们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既是请客吃饭,而且名目繁多,某些成功人士一天中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吃饭,一个长期不能参加应酬的人可能就被社会淘汰了或者成为“无用”之人。大家同夹一盘菜,共饮一碗汤的“群享”模式触发了欢乐气氛,举杯提箸之间协调人际关系。但是在正式的中餐宴席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一、入座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后,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将双肘放于桌上。注意事项:
①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将客人安排在接近上菜的位置。
②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动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赞赏其手艺高超、安排周到、热情邀请等。
③如果是较大的宴会,一般都设主席,客人不可贸然入座,入座是应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与自己的相对应。
④入席时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员,那么应遵从其安排。
二、进餐
1、上菜
中餐上菜的顺序为:开胃菜→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菜,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上菜时,可将其先行上桌。有时冷菜之后,可接着上四种热菜,但热菜多数被省略。
当客人落坐开始就餐后,餐厅员工即可通知厨房作好出菜准备,待到冷菜剩下1/3左右时,餐厅员工即可送上第一道热菜。当前一道菜快吃完时,餐厅员工就要将下一道菜送上,不能一次送得过多,使宴席上放不下,更不能使桌上出现菜肴空缺的情况,让客人在桌旁干坐,这既容易使客人感到尴尬,也容易使客人在饮过酒后,没有菜可供及时下酒,导致易醉。
2、用餐
出席正规的中餐宴时,在开席前餐厅会为每一位顾客送上一条湿巾,这是用来擦手的。而后送上的第二条湿巾,可用来擦手或嘴,但不能用于擦汗或擦拭其它部位。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是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时,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的,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吃饭、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喝汤应用汤勺慢慢喝,不可就着碗喝,若汤过热,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时用汤匙小口小口引用;至于吃饭,要端起饭碗贴着唇,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端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吃饭时不要埋头苦吃,适当的注意周围是必要的。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如果用餐时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则最好用公筷,也可把距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是以谈生意为主,或者以联络感情为主,还是单纯的吃饭。如果是为了谈生意,那么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任务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联络感情,那就要注意气氛的调节,活跃气氛;如果是纯吃饭,就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品尝菜肴上即可。
注意事项:
①餐厅员工给客人提供服务时,一般要以第一主人作为中心,从宴席的左面位置上菜,撤盘时从宴席的右侧位置。第一道热菜应放在第一主人和主宾的前面,没有吃完的菜则移向副主人一边,后面菜可遵循同样的原则。上菜或撤盘时,都不应当在第一主人或主宾的身边操作,以免影响主客之间的就餐和交谈。
②遵循“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的传统礼貌习惯,即在给客人送上鸡、鸭、鱼一类的菜时,不要将鸡头、鸭尾、鱼脊对着主宾。而应当将鸡头与鸭头朝右边放置。上整鱼时,由于鱼腹的刺较少,肉味鲜美腴嫩,所以应将鱼腹而不是鱼脊对着主宾,表示对主宾的尊重。
③要将食物送入口中,不可伸舌去迎食物。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
④注意交谈,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且不可只顾自己一个人夸夸其谈,或谈些荒诞离奇的事而引人不悦。
⑤用过的餐具,吃剩的菜,牙签等应放在碟中,切勿放在桌上。
⑥宗教的饮食禁忌,切不可疏忽大意,如回族不吃猪肉,若宾客中有回族人,那么主人在点菜是就应回避有关菜肴。同时,处于健康或地方饮食偏好的原因,宾客对菜肴有所禁忌的,主人也应当有所顾及。
⑦在使用筷子时切勿一边交谈,一边挥舞筷子;筷子插在饭碗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切不可为;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
三、离席
席间一般不可中途退席。当你要中途离开时,不需要大声告诉每一个人,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人打个招呼后便可离去。
有要事不得不中途离退席时,一定要向主人说明、致歉后方可离席,但切勿与其长聊,因其还有其他客人要招呼,不可应你而对其他人失礼。
正始宴会一般在水果拼盘上桌后即可结束。此时,一般先由主人示意宾客,请其做好离席准备,这是宾客可离席的信号。告辞时应礼貌地向主人道谢,再与其他人告辞。
注意事项:
有些人中途离席时会一一学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一起走,这种做法会使原本热闹的场面冷却,甚至于提前散场,这种行为是不被谅解的,因此要避免。
四、餐桌上的茶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茶在中国夺得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品,茶文化已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我国历来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但凡来了客人,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在中餐中如果没有茶就称不上正式了。在中餐正式开始前,主人可为已到的宾客奉上茶。
以茶待客时要注意客人对茶得偏好,可在上茶之前询问客人的喜好,但也要考虑到自己储备的茶的品种,因此在询问客人意见时,最好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选择,以免出现尴尬情况。
上茶时由奉茶之人可看出宾客的尊贵程度,因此主人应把握好尺度。上茶时,要分主次、重要程度,一般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且长幼有序,切不可随意妄为。第一杯茶不宜斟地过满,以八分满为宜,且水温不宜过烫,以免烫伤客人或自己。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主人或服务员要注意杯中的茶水情况。在茶被喝掉半杯之后即可续杯,但要注意客随主便。不宜再三为客人斟茶,一再劝人用茶,却无其他话可讲,意味着送客,因此在续杯时要注意。
作为宾客,在主人家奉上茶时应礼貌地双手捧接,并道谢,无论茶符合自己的要求与否。如若不喝茶,则应事先表明,且不可向主人家提出过高的要求。喝茶时要认真品味,以示对主人地感谢及尊敬。
注意事项:
①茶具要清洁
②尽量不要用一只手上茶,且双手奉茶时,切勿将手搭在茶杯杯口,更不能浸入水中。
③从客人的左侧为其上茶,放置茶杯在客人右手附近,尽量不要打扰到客人
④与人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可在谈话告一段落之后,喝茶润喉,否则会显得不专心,甚至打断交流。
五、餐桌上的酒文化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酒论英雄”“无酒不成席”,酒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一种酒神精神——“至人”境界的象征。“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摆脱束缚,宣泄其创造力提供了重要途径,酒为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
在中国,酒已经融入到了传统的礼仪、风俗、文化之中,酒是催化剂,是润滑剂,酒也是一种社交。在酒桌上,我们往往能看到敬酒、劝酒的现象,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活动,也是一门学问。中国人的酒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场所,也是一个观察和考验人的重要窗口。从喝酒、敬酒、劝酒、拒酒、醉酒等酒桌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场以及作风人品。敬酒应由主人先敬主宾,而后陪客敬主宾,再来是主宾回敬,最后才是陪客互敬。敬酒前应了解对方的习惯,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免出现尴尬的现象。
餐桌礼仪的演讲稿 篇6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餐桌上的礼仪”。
餐桌礼仪,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餐桌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通过学习与掌握餐桌礼仪,不仅可以于人前塑造良好形象,赢得尊重,对自身修养的提升也大有裨益。在我们了解了餐桌礼仪的重要性以后,知道有哪些餐桌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入座的礼仪,我们要让客人先入座,入座后也不能动筷子,更不能发出声响。进餐时,我们更是有着“食不言,寝不语”的礼仪,要尽量防止发出大的咀嚼声。当然,恰当的小声私语也是可以的,我们可以时不时和坐在身旁的人保持适当的交流,以调和气氛。
那么在了解了一些基本的餐桌礼仪之后,接着让我们来聊聊我们身边的用餐礼仪吧。每天我们都会在食堂用餐,周围绝大部分的同学会井然有序地排着队,但也无可否认总有那么几个不遵守排队的秩序,有插队的,有叫别人带的,还有被值班老师抓到拒不承认的,违背了新七不规范中“守序不插队”这一条。此外,整个食堂跟菜场似的,吵闹声不断。诚然,要好的同学坐在一起难免少不了聊天,但如果每个人都放大音量坐在一起聊天,那么食堂该有多么嘈杂。另外,每天用餐结束,泔水桶总是满桶的剩饭剩菜,虽然“节约粮食”等警示牌挂在了显眼的位置,粮食还是难逃被浪费的厄运!
在此,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爱惜粮食,杜绝浪费。这不仅是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表现,也是高尚人格的体现。
2、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排队就餐,不大声喧哗、打闹。
3、就餐时保持安静,细嚼慢咽。这不仅是自身礼仪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礼貌和尊重。
4、自带调羹、筷子等用餐工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同学们,节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齐心协力,让“勤俭之风”徜徉在我们心中,要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校园成风,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每一位xx学子都是一个爱惜粮食、诚实守序的文明人!
餐桌上礼仪的重要性 篇7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餐上打交道。众所周知,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小餐桌,大文明,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一个新的词汇在电视媒体上亮丽展现:“光盘行动”。
光盘行动“。这是节俭的壮举,如春潮热浪一般,在媒体上迅速蔓延开来,受到社会极大的赞扬。餐桌礼仪作文
很多饭店倡导了这文明举措,积极响应,把节俭活动推上了社会的窗口,产生了连锁效应。反对铺张浪费,反对粮食浪费,是扶持正气的一面鲜艳的旗帜,人人都会响应的,而且积极行动起来,我表示赞同。
”文明餐桌,从我做起“>倡议书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小餐桌,大文明 ,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尊重劳动、珍 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正在争创自治区文明县城的我们更应大力弘扬勤 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自觉引领”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倡 导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此,我们特向全县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传承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做到传承”礼仪之邦“的美德,号召大 家踊跃参加到文明餐桌行动中来,积极打造温馨、文明的就餐环境,享受”文明用 餐,节俭惜福“的快乐。餐桌礼仪作文
二、做到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理性消费,按需点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三、倡导文明用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不肆意喧哗, 注意他人的用餐感受;讲究用餐卫生,不带宠物进餐厅,不随意造成用餐环境污 染;低碳环保,使用”公筷公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提醒家人开车不喝酒, 酒后不驾车。四、餐饮服务企业在餐桌上摆放”节约用餐“标识牌,酒店点菜人员 做到主动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引导消费者避免产生餐桌浪费;主动提供免费打包环保餐盒、袋,鼓励消费者将剩余饭菜打包带回。
文明礼仪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我们要学好礼仪,做一个讲文明礼仪的人。一个民族是否文明,一个集体是否文明,都起始于每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文明礼仪“包括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尊敬长者,礼待幼小、朋友交往,同事相处,吃饭(餐桌)礼仪、坐姿礼仪、握手礼仪、串门(送礼)礼仪、化装礼仪我们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着我们的文明程度。因此,我们要知道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
中国的餐桌礼仪 篇8
餐桌上的气质
要想气质高雅,除了合宜的穿着打扮之外,得体的举止也是必备条件之一,如果你希望在用餐时也能展现绅士淑女风范,有一些餐桌礼仪一定要注意。
从进门、用餐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有必须注意的地方,虽然有些繁琐但也不至于太困难,只要利用机会练习,相信培养餐桌上的气质也是轻轻松松。
工具/原料
气质高雅、穿着打扮、绅士淑女
步骤/方法
『入坐礼仪』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而坐。身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而关于邀请入坐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时,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呼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使用礼仪』
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因为三岁小女孩这样做或许很可爱,但十三岁以后的成人这样做就有点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餐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餐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方面,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餐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服务生会主动来将盘子收走。餐具除了用来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来移动食物,因为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使用礼仪』
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因为三岁小女孩这样做或许很可爱,但十三岁以后的成人这样做就有点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餐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餐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方面,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餐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服务生会主动来将盘子收走。餐具除了用来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来移动食物,因为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饮用礼仪』
汤:喝汤时要用汤匙,而不是将整个碗端起来喝,用汤匙喝汤时,汤匙应该由自己这边向外舀,切忌任意搅和热汤或用嘴吹凉。喝汤时避免出声是最起码的礼貌,当汤快喝完时,可将汤盘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外倾斜以便取汤。喝完汤之后,汤匙应该放在汤盘或汤杯的碟子上。
咖啡和茶:喝咖啡或茶时,餐厅一定会附上一支小汤匙,它的用途在于搅散糖和奶精,所以尽量不要拿糖罐及奶精罐中的汤匙来搅拌自己的饮料,也不要用匙舀起咖啡来尝甜度,不然保证你一定会得到全桌的注目礼。
喝咖啡或茶时,应该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来喝,至于碟子就不必端起来了。喝完之后,小汤匙要放在碟子上,请不要偷放进自己的包包中。
注意事项
中国古今餐桌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餐桌之礼仪 篇9
墨西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玉米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被誉为“玉米之乡”。如果您有幸来到墨西哥旅游,为了尊重别人的文化,首先应该了解一下墨西哥的餐饮礼仪。这样即能彰显我们的个人素质,又能突出我们的国民素质。那么墨西哥的餐饮礼仪有哪些呢?下面为您解答,欢迎阅读。
墨西哥用餐礼仪
墨西哥是一个非常重视礼节的国家,墨西哥人讲究礼仪,注重礼貌,待人坦诚,热情好客。墨西哥人喜欢邀请朋友到家中作客,用民族膳食招待。在墨西哥人家进餐,宾主围坐在一张长方形桌子周围,主人坐在桌子正座一头,主要客人坐在对着主人的长桌另一端,另外的人按主人的安排在桌子两侧就座。
进餐过程中,手臂不能放在餐桌上,身体活动幅度不宜太大,坐姿要端正。吃东西时不可狼吞虎咽,不要发出“叭叭”的响声,嘴里嚼食物时不要说话,也不要坐着发楞,以免主人难堪。汤或饮料如果太热,待凉后再用,不可用口吹气降温。盘中的菜最好吃净,剩有一星半点可以留在盘子里,不可用手抓或用面包片擦。面包要掰成小块放入嘴里,不可整个咬食。水果要用刀切成小块吃,果皮、果核不可扔在桌子上或地上,应放在盘子里。吃完饭,主人先离座,客人再起身离座,并向主人道谢。
墨西哥饮食习惯
“传统墨西哥饮食是一种文化模式,包含农业、仪式、古老技艺、烹饪技术以及自古传承下来的习俗和礼仪。囊括从种植、丰收到制作、享用的过程,整个链条彰显了传统饮食的全民共享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此描述了墨西哥传统饮食。
墨西哥以玉米、豆类和辣椒为主要食材的饮食世界闻名,其古老的烹饪方法和与饮食相关的传统习俗同样独具特色。蒙特雷的烤山羊肉、瓦哈卡的特拉尤达、米却肯的碎肉、普埃布拉的莫雷酱、随处可见的酱汁和玉米饼……丰富多彩的菜品背后,独具特色的烹饪文化更加引人关注。
墨西哥是玉米之乡,许多人喜欢喝玉米面粥,吃玉米面饼,无论是穷人富翁,都视之为美味。他们款待外国宾客时,往往要上一道独具特色的家乡美味仙人掌佳肴,令客人赞叹不已。墨西哥盛产辣椒,他们也特别能吃辣椒,如若与我国四川人吃辣相比的话,他们是毫不逊色的。有些人甚至在吃水果时,都乐于撒上点辣椒面儿吃。墨西哥的土著阿斯特克人视青蛙、蝌蚪、龙舌兰虫、虾、蚂蚁、蟋蟀、水蝇、蝇卵等都为美味食品,有些还被认为是上乘的佳肴。他们惯于吃西餐,对中餐也倍加喜爱。
墨西哥饮食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的营养价值,注重菜肴的鲜美味道。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③主食以玉米为主食,爱吃玉米面做的薄饼。
④副食
爱吃牛肉、猪肉、鸡、火鸡、海味品、奶酪等;蔬菜爱吃西红柿、洋葱、辣椒、土豆、柿子椒、卷心菜等;调料爱用辣椒酱、芝麻、胡椒等。
⑤制法对煎、炸、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很欣赏大拼盘、香酥鸡、蚂蚁上树、炸叉烧肉、豆瓣鱼、烧鸡、干煸牛肉丝、辣子肉丁、红烧牛肉、煎泡蛋汤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喜欢饮用葡萄酒、香槟酒和桂花陈酒;乐于喝冰奶、咖啡有红茶。
⑨果品爱吃香蕉、芒果、番石榴、枇杷、荔枝、柑、桔等;干果爱吃杏仁、花生米等。
餐桌的礼仪 篇10
餐具使用和摆放
西方餐具摆放时托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而且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子上,另一端放在桌子上;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吃;用餐结束后将叉子的背面向上,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平息放置于餐盘上,表示用餐结束。
座位安排
西方国家在宴请客人中,习惯用长桌,主人会坐在桌子的两端,而客人则按照次序入座。
餐桌礼仪禁忌
在西方餐桌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在餐桌上化妆,用餐巾擦鼻涕;每次送到嘴里的食物不要太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就餐时不可以狼吞虎咽;遇到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不应在进餐中途退席;确实需要离开,要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等。
餐桌之礼仪 篇11
餐桌礼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二、进餐时,先请客人中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餐桌上的 座位顺序:
招待客人进餐时,必须判定上、下位的正确位置,以下的座位是上位:窗边的席位、里面的席位上、能远望美景的席位上。
安排座位时,请客人先人座;和上司同席时,请上司在身旁的席位坐下,你应站在椅子的左侧,右手拉开椅子,而且不发出声响。
还有,预订场地时,应交待店方留好的位置,不要厕所旁或高低不平的角落。
餐桌礼仪:
中华料理一般都使用圆桌,中间有圆形转盘放置料理,进餐时将喜欢的菜夹到面前的小碟子享用。
中华料理的餐桌礼仪基本上很简单、安闲,最不受拘束。只要留意以下要点即可。
1、主客优先。主客还未动筷之前,不可以先吃;每道菜都等主客先夹菜,其他人才依序动手。
2、有人夹菜时,不可以转动桌上的转盘;有人转动转盘时,要留意有无刮到桌上的餐具或菜肴。
3、不可一人独占喜好的食物。
4、避免使用太多餐具。中华料理的精神就是边吃边聊,众人同乐,只要遵守基本礼仪,可以尽情地聊天。
餐桌的礼仪 篇12
英国人的礼仪规矩是世界闻名的,他们的礼仪知识遍布方方面面,对于生活的细节从来不放过,对很多人而言,用餐可以狼吞虎咽可以嬉笑欢颜,然后在英国,用餐却具有十分周到的礼仪。
英国餐桌礼仪
1、预约:
在西方我们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到达,是基本的礼貌,有急事时要提前通知取消定位一定要道歉。
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去高档西餐厅吃饭,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女士化妆要稍重因为餐厅内的光线较暗,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应请女士走在前面。入座、点酒都应请女士来品尝和决定。
一般西餐厅的营业时间为中午11点半至下午、晚上6点半后开始晚餐,如果客人早到了可以先在酒吧喝点酒然后再进入主餐厅。
2、就坐
就坐之后可以不急于点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服务生,他们一般都非常乐意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呢,若他们不是很清楚会问询餐厅经理或主厨。
就餐时间太早,中午11点或下午5点半就到了西餐厅、匆匆吃完就走、在餐桌上大谈生意、衣着不讲究、主菜吃的太慢影响下一道菜,或只点开胃菜不点主菜和甜点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高档西餐的开胃菜虽份量很小,但很精致,值得慢慢品尝。餐后可以选择甜点或奶酪、咖啡、茶等等,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小费习惯。但是一定要多加赞美和表示感谢。
吃西餐在很大程序上讲的是情调:大理石的壁炉、熠熠闪光的水晶灯、银色的烛台、缤纷的美酒,再加上人们优雅迷人的举止,这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油画。为了您在初尝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费些力气熟悉一下这些进餐礼仪,还是非常值得的。
就餐前我们不要随意摆弄餐桌上已经摆好的餐具。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餐巾布可以用来擦嘴或擦手,要以对角线叠成三角形状,或平行叠成长方形状,污渍应全部擦在里面,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洁的。离开席位时,即使是暂时离开,也应该取下餐布随意叠成方块或三角形放在盘侧或桌脚,最好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就坐时,身体要坐直,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也不要跷二郎腿,人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
3、使用刀叉勺
摆放规则:使用刀叉进餐时,由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一般情况下(左撇子可以反过来拿,但就餐完毕也要放按原位放回)左手持叉,右手持刀;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表示侍者可以将餐具撤走。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做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以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子取菜。请记住,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西餐用的刀叉勺各有其用,不能替代或混用。
刀,是用来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切记:右手拿刀。如果用餐时,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刀同时出现,一般正确的用法是: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将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种小巧的,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果酱、奶油涂在面包上面。
叉,要用左手拿,叉起食物往嘴里送时动作要轻。捡起适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叉子捡起食物入嘴时,牙齿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让刀叉在牙齿上或盘中发出声响。
勺子,在正式场合下,勺有多种,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品,即甜点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黄油和分食蛋糕;比较大的,用来喝汤或装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于分食汤的,常见于自助餐。
4、优雅用餐
吃面包一般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喝汤也不可以发出吸的声音。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的时候,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吃面条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5、甜品与饮品
喝咖啡时如果需要添加牛奶或糖,要用小勺搅拌均匀,然后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不要用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6、饮酒与食物的搭配
饮酒时应该搭配食用什么食物,时常困绕着人们,几百年来,饮酒时选择适当的食品似乎已经形成了一条条的规律。但是,随着现代的社会中新食品和新型酒类的不断涌现,这些规矩显得陈旧,越来越不适用了。
饮酒如何搭配食物首先应该明白一点,生活因个人喜好不同,饮酒和食物搭配毫无疑问的也应该随个人品味随意搭配。你可以按自己口味点叫酒和食物,即使是规则中不允许的,或者与你同桌用餐的朋友坚决反对的话,也不用害羞或不好意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不宜搭配的事物组成在一起,还是显得那样和谐。然而,晚饭时应该用什么酒,你还是拿不定主意时,该怎么办?是不是求助于那些规则搭配呢?多年来,我积累了些经验,可以解决你遇到的难题。这些所谓的“原则”不是告诉你喝酒时吃些什么,只是说明食物与酒类之间如何影响,相互作用的。饮酒时搭配食物重要的是根据口味而定。食物和酒类可以分为四种口味,这也就界定了酒和食物搭配的范围,即:酸,甜,苦和咸味。
酸味:你可能听说过酒不能和沙拉搭配,原因是沙拉中的酸极大地破坏了酒的醇香。但是,如果沙拉和酸性酒类同用,酒里所含的酸就会被沙拉的乳酸分解掉,这当然是一种绝好的搭配。所以,可以选择酸性酒和酸性食物一起食用。酸性酒类与含咸食品共用,味道也很好。
甜味:用餐时,同样可以依个人口味选择甜点。一般说来,甜食会使甜酒口味减淡。如果你选用加利福尼亚查顿尼酒和一小片烤箭鱼一起食用,酒会显得很甜。但是,如果在鱼上放入沙拉,酒里的果味就会减色不少。所以吃甜点时,糖份过高的甜点会将酒味覆盖,失去了原味,应该选择略甜于一点的酒类。这样酒才能保持原来的口味。
苦味:仍然使用“个人喜好”原则。苦味酒和带苦味的食物一起食用苦味会减少。所以如果想减淡或除去苦味,可以将苦酒和带苦味的食物搭配食用。
咸味:一般没有盐味酒,但有许多酒类能降低含咸食品的盐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食用海产品如鱼类时,都会配用柠檬汁或酒类,主要原因是酸能减低鱼类的咸度,食用时,味道更加鲜美可口。
7、祝酒
作为主宾参加外国举行的宴请,应了解对方祝酒习惯,即为何人祝酒,何时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准备。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也不要借此机会抽烟。奏国歌时应肃立。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
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跃气氛,但切忌喝酒过量。喝酒过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态,因此必须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内。
8、遇到意外情况
宴会进行中,由于不慎,发生异常情况,例如用力过猛,使刀叉撞击盘子,发出声响,或餐具摔落地上,或打翻酒水等等,应沉着不必着急。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一声“对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员送一付。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妇女,只要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干。
结语:以上是推荐英国人基本餐桌礼仪的内容。吃饭时的举止是一个人教养的基本面,任何追求“绅士”派头的人,必须无条件绝对的遵守基本的餐桌礼仪。 在异国用餐并不代表只要看得懂菜单就可以了!好的餐桌礼仪意味着懂得该说什么及该怎么做。
餐桌上的礼仪【精华12篇】相关文章:
★ 西餐餐桌用餐礼仪3篇 西餐厅餐桌礼仪之餐桌布置和餐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