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篇1
假期间,我读了《范仲淹的故事》,故事中的范仲淹令人难忘。
范仲淹幼年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了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从小就喜欢读书,由于日子过得艰辛,他白天只好替富人干活,晚上点着油灯看书。后来,为了开阔眼界,他决定到外面游历求学,一路上,他看见了许多名川大山,也看见了农民艰苦的生活。此后,范仲淹进了南都学舍。一个同学看见了范仲淹清苦的生活,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他父亲看重了范仲淹的人品,就叫儿子给他许多好吃的,范仲淹谢谢了他的同学,但是没有要那些好吃的。有一天,皇帝来到了南都,同学们都在外面看皇帝,只有范仲淹闭门看读,不闻不问。之后,范仲淹考中了进士,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俗话说:“有志者事竞成。”虽然范仲淹家庭贫困,但是范仲淹很有志向,始终没有忘记读书,最后成了一个文学家、政治家。
范仲淹很有志气,一心读书,并且有这种向上的精神,和懂得克制自己的意志,我要学习他。
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篇2
在范仲淹求学时,认识了一名刘姓同学。当时条件很差,每天只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两块。而刘同学家境好,总是把好吃的给范仲淹。这样范仲淹才勉强填饱肚子,得以继续学习。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多。临别那一刻,范仲淹暗暗发誓,将来如有出头之日,一定要感谢刘同学对他的恩情。
范仲淹当宰相后的不久,刘同学找到府上,说家里发生了变故,需要范仲淹的帮助。
因为多年未见,范仲淹跟他把酒言欢叙旧,一边喝酒一边聊起过去的经历。这时范仲淹说,几十年未见老同学在哪里高就?刘同学端起杯,一饮而尽,说,罢了罢了,此行正好求助老同学,能够谋个一官半职。想凭着范仲淹在朝中的威望,应该不成问题。
不料,范仲淹脸色一沉,说,刘兄家里有几个人,每年需要多少钱开支?刘同学回答,一百两银子足够。
范仲淹沉吟了一下,叫下人取出一千两银子,说,这些银两先给你救济,如果后续有困难我会继续给你提供帮助。
范仲淹的银子解了刘同学的燃眉之急,他还了外债,家里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在银子用完后,他又找到了范仲淹,这次他直截了当地说,想通过他的关系做官。
但是范仲淹一口回绝,说如果家庭困难可以再帮助,你要做官我不能做主,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进入。在刘同学离开时,埋怨地说,范仲淹一点不讲交情,如果当初不是我,范仲淹能有今天的`成功吗?
而范仲淹说到做到,再取出一千两银子给刘同学。到最后,范仲淹也没有给他一官半职,自掏腰包维护了清廉形象。
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 粥 割 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篇4
庆历新政失败以后,范仲淹被朝廷撤去军政要职,贬往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做知州。
这一年,邓州一个姓孙的通判因病在官署去世,留下弱妻幼子好不可怜。孙通判携家带口在邓州做官,一向没有什么积蓄,后事如何料理?通判夫人一夜之间哭肿了眼睛,愁白了头发。范仲淹知道这个同僚生前清贫,立即带头捐出当月的薪俸,为孙通判治丧所用。其他官吏也纷纷解囊,各尽所能,总算给孙通判买了一口像样的棺材。孙通判的老家远在江西九江,他妻儿从邓州乘船回老家最为便捷,走白河、转汉水、入长江,一路顺水,指日可抵。大家的捐款除了买棺材之用,还有一些余钱,正好雇一条船。诸事妥当,范仲淹派了一个捕快,随船护送孙通判的灵柩和他的遗孀孤儿。
范仲淹带着幕僚把孙通判的家人送到船上,正要挥手作别,那捕快却又跳上岸来,向范仲淹说道:“大人忘了一件大事!”
范仲淹一怔:“快说,忘了什么?”
捕快快人快语:“此去九江,水路千里迢迢,各个州县都设有关防,盘查过往船只。随便找个借口,就要你拿钱打通关节。大人不备足‘通关’费用,只怕这船出了邓州境地,就寸步难行了。”
范仲淹皱了皱眉头,对各地关防假公济私之弊,他了如指掌。他想,对于孙通判的后事,官府已经给了抚恤,同僚们也已经捐过了钱物,这“通关”的费用又从哪里出呢?范仲淹想了一阵,叹着气走进了本州设在岸边的关防公署。官署里纸笔都是现成的,范仲淹略一思索,挥笔写道:
“一叶轻帆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关防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儿寡妇船。”
范仲淹把诗写成之后,署上自己的名字,交给押船的捕快,说:“若遇关防盘查,你就拿这个应付。”
就这四句诗,能当银子使唤?捕快虽然有些疑虑,还是接了。
捕快的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了。那些关防的官员,谁不知道范仲淹的大名?看了范仲淹的怜贫诗,谁还好意思敲诈这孤儿寡母?捕快一路畅通无阻,很顺利地把孙通判的遗孀送回了九江老家。范仲淹写诗助贫解困的故事也随之传开。
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篇5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划粥苦读
范仲淹小时候是个贫穷的孩子,他两岁的时候父亲逝世,为了生活,母亲再嫁带他到了朱家。朱家没钱给范仲淹读书,范仲淹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活,一边苦读,常常读到深夜。有点儿困了,就用冷水洗脸。最让他觉得为难的就是每天的饭菜,不要说好吃的饭菜,就连吃饱也很不容易。因为当时是非常寒冷的冬天,于是他天天就煮好一碗粥,等到粥被冰冻住的时候,分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咸菜来下肚子。
一天,一位同学来探访范仲淹,那位同窗是官宦弟子,家中很富有。他看见范仲淹生活得那么艰苦,学习却那么用功,心里很受感动,回家告知了父亲,让父亲派人给范仲淹送去好饭好菜。
过了些天,那位同学又去看望范仲淹,发现给范仲淹的饭菜放在地上原地不动,都快发霉了。于是,那位同学就责备道:“你不吃这些食物,难道你瞧不起我?”范仲淹表示歉意,说:“我当初吃粥已经吃习惯了,我怕吃了你的饭菜,吃不下这些稀粥了。”那位同学听了范仲淹的话,对范仲淹更加钦佩了。
范仲淹就是这样从小立志,划粥而食,靠着这种精神,范仲淹终于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范仲淹跟他的儿子范纯仁的故事!
范仲淹他的大儿子,他把他取名叫做范纯仁,中国为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连取名字都是在教育小孩。中国人取名字的目的在哪?在透过这个名字给孩子期许,让他能时时提醒自己。所以范仲淹取他儿子的名字叫纯仁,期许他的孩子要能时时存着一颗仁慈之心。我们看这个「仁」字,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什么意思?两人,哪两个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孩子从小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期许,自然而然他就会常常鼓舞自己,督促自己去往这个方向做。
范纯仁也确确实实没有辜负他父亲的期望,因为有一次范仲淹跟他的孩子讲,我这里有五百斗的麦子,就叫范纯仁从京城帮父亲把它运回江苏老家。结果在中途当中,刚好遇到了他父亲的老朋友,父亲的故友,他父亲的故友就把他的家庭状况告诉了范纯仁。他的父亲的朋友家里面,父母去世了,没有钱安葬,然后还有女儿都还没有嫁出去,生活状况比较窘困。范纯仁听完了,马上就把五百斗的麦子卖掉,把这些钱就拿给他这位长辈。结果钱还不够。帮人要怎么样?送佛要送上西天,帮人要帮到底。所以,他当场把这个运麦子的船也卖了,钱才够。
结果范纯仁处理完之后,就回京城见他父亲,跟父亲坐下来,他就开始跟父亲报告,报告他在途中遇到了他的父亲的故友。就讲到他最后决定把五百斗麦子卖了去帮助他,然后他就说:但是钱还不够。范仲淹就抬起头来跟他儿子说:那你就把船也卖了!结果他儿子说:爸爸,我已经把它卖了。所以父子同心,家道可以长久不衰,范家纯是一颗仁厚之心,吃亏了吗?没吃亏,得了大福。
我父亲给我取名字,也是给我期许,代表要把礼貌好好做好;而且要有使命感,要把礼貌像九颗太阳一样,要把它发扬光大。这样我们才不辜负父亲给我们取这个名字。
所以,学问要长养的,就是这颗存心、这颗仁心、这颗恭敬心。为什么说读书可以变化气质?从哪里变?从心!
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部分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部分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2.简介范仲淹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大夫(1)齐读(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范仲淹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2.划粥割齑3.闭门不出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读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1)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从累了从划粥割齑从五年未解衣
(2)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3)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品读句子: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2.积累词句。
板书
16、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爱国爱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篇7
《范仲淹的故事》选自语文S版第十册第16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自强不息。课文主要讲述了范仲淹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几个故事,通过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有以下三点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伸拓展:
一是学习课文中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小标题的形式,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故事予以灵活创新地概括。
在学生遇到困惑时,采用适当点拔、师生商议的办法去完善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教师情急之中给出答案。本节课我启发性地让学生针对每则故事用两个词语予以概括,这对我的教参与备课是个挑战,但为了更加详尽地表达故事的梗概,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积累适用的词汇,何乐而不为?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不同于教参的答案:只身苦学,拜师深造;划粥割齑,和衣而眠;谢绝佳肴,粗茶淡饭;闭门不出,攻读诗书。我要感谢同学们在本堂课中自主学习情趣的兴奋表现,正是与同学们的努力合作,一个个小标题才会从我们的思考与解读中诞生。
二是树立大语文观念,充分利用对比引导学生谈谈范仲淹的故事给自己的启迪。
范仲淹的几个故事,对于生活在现代小康社会的幸福一代实在是比较遥远,难怪学生在读书时,些许带着质疑的语气,而不是敬佩之情。所以在课堂上我充分让学生每读一个小故事,指名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迪或是看法?同时我在课堂上相机讲述搜集的关于范仲淹的材料,通过此种方式的交流,学生改变了起初的看法,也终于明白了范仲淹成功的政治家、文学家背后的精神支柱——自强不息,勤奋读书,对于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的意义,学生亦理解得比较深刻。
三是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学生并非读不好书,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是否到位。
课文中为赞扬范仲淹的精神品格,后人引用了范先生给予别人称赞时的诗句“云山沧沧,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赞扬范仲淹本人。本句是后人对范仲淹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对范先生无限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学生在初读时,丝毫未能体现出这句诗的深刻意义,我指名朗读后效果依然平淡。谁能试着说说这句话的大意,终于在师生研讨中我们基本弄清了此句话的大意,先生的人品与风度,堪比山高堪比水长。我用一段话启迪学生:同学们,范仲淹是一个多么谦逊的人,他用如此高度的语言去评价赞扬别人,我们后人也只能用这一句先生的话来高度地赞扬范先生了!怎样朗读这句话才能表现出范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呢?怎样才能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呢?指生交流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这句话。交流后学生再次齐读,果然效果明显,面对伟大的范仲淹我们岂能坐着朗读?全体齐立恭敬地再来一次朗读,气势更足了。最后我又和学生一起背诵了一遍,积累了这句赞扬范仲淹人品的诗。
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篇8
在范仲淹求学时,认识了一名刘姓同学。当时条件很差,每天只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两块。而刘同学家境好,总是把好吃的给范仲淹。这样范仲淹才勉强填饱肚子,得以继续学习。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多。临别那一刻,范仲淹暗暗发誓,将来如有出头之日,一定要感谢刘同学对他的恩情。
范仲淹当宰相后的不久,刘同学找到府上,说家里发生了变故,需要范仲淹的帮助。
因为多年未见,范仲淹跟他把酒言欢叙旧,一边喝酒一边聊起过去的经历。这时范仲淹说,几十年未见老同学在哪里高就?刘同学端起杯,一饮而尽,说,罢了罢了,此行正好求助老同学,能够谋个一官半职。想凭着范仲淹在朝中的威望,应该不成问题。
不料,范仲淹脸色一沉,说,刘兄家里有几个人,每年需要多少钱开支?刘同学回答,一百两银子足够。
范仲淹沉吟了一下,叫下人取出一千两银子,说,这些银两先给你救济,如果后续有困难我会继续给你提供帮助。
范仲淹的银子解了刘同学的燃眉之急,他还了外债,家里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在银子用完后,他又找到了范仲淹,这次他直截了当地说,想通过他的关系做官。
但是范仲淹一口回绝,说如果家庭困难可以再帮助,你要做官我不能做主,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进入。在刘同学离开时,埋怨地说,范仲淹一点不讲交情,如果当初不是我,范仲淹能有今天的成功吗?
而范仲淹说到做到,再取出一千两银子给刘同学。到最后,范仲淹也没有给他一官半职,自掏腰包维护了清廉形象。
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篇9
北宋时期,西夏王元昊经常侵犯宋朝边境进行挑衅。当时,名臣范仲淹担任延州经略,有一天,元昊派人给范仲淹送了一封信来,范仲淹打开一看,这封信是写给皇帝,元昊让范仲淹把此信转交皇帝。此信写得极其傲慢无理,对皇帝及宋朝极尽侮辱之能事,是在辱没宋朝皇帝尊严。范仲淹看完此信后,二话不说,当着送信来使面,把信烧了,然后命人将送信来使送出边境。但此事后来被范仲淹政敌们知道了,他们便以此事上奏朝廷,说“范仲淹只是边境地区一个官员,竟然把敌国外交信件烧毁而不上报,所以应该将范仲淹斩首。”皇帝得此奏报,也怪罪下来,派人调查范仲淹。于是,范仲淹便上了一份折子替自己辩解,范仲淹在折子里说:“元昊那封信,对陛下极尽辱侮,污言秽语,不堪入目。陛下如果看了此信,就必须立即发兵与其交战,这样才能捍卫陛下及大宋朝廷尊严;如果不发兵,就等于向天下人承认了元昊对陛下侮辱,陛下因此就会颜面尽失,被天下人耻笑。但依我朝现在条件,尚无力发动战争。所以,我当着对方信使面把此信烧掉了,是在告诉元昊,也是在告诉天下人,宋朝皇帝根本就没有看到你这封带有侮辱性质信。所以,这只是边官范仲淹一个受到侮辱罢了。”皇帝听了范仲淹解释,才明白了范仲淹良苦用心,所以,不但没有治罪于他,反而表扬了他。
范仲淹在烧信同时,把对方对皇帝及国家侮辱也一同烧掉了。而且,甘愿自己把侮辱承担下来,既是一种聪明处世智慧,也是一种令人仰望担当精神。
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篇10
在我学过的许多课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范仲淹的故事》。每次语文早读课,我就先翻开这篇文章,反复阅读和思考。
文章说了当时的生活多么清苦,但范仲淹爷爷不怕艰辛 ,没日没夜地读书。你看:他累了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饭充饥;鸡叫便起攻读,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每天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后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而我们累了有父母靠靠;饿了宵夜;太阳升起来后才起床;晚上早早就睡觉去了。
范仲淹爷爷的好友给他银子,他不要;给他饭菜,他也不要。我们却把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地花出去;好吃的东西轮不到别人品尝,一会儿就被我消灭的无影无踪了。
范仲淹爷爷当宰相后,提出了许多兴国利民的革新措施,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我们连屁都没放一个,更别谈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了。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也成为像范仲淹爷爷那样的人才!让别人也用“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赞颂我们。
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篇11
在我学过的许多课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范仲淹的`故事》。每次语文早读课,我就先翻开这篇文章,反复阅读和思考。
文章说了当时的生活多么清苦,但范仲淹爷爷不怕艰辛 ,没日没夜地读书。你看:他累了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饭充饥;鸡叫便起攻读,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每天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后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而我们累了有父母靠靠;饿了宵夜;太阳升起来后才起床;晚上早早就睡觉去了。
范仲淹爷爷的好友给他银子,他不要;给他饭菜,他也不要。我们却把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地花出去;好吃的东西轮不到别人品尝,一会儿就被我消灭的无影无踪了。
范仲淹爷爷当宰相后,提出了许多兴国利民的革新措施,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我们连屁都没放一个,更别谈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了。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也成为像范仲淹爷爷那样的人才!让别人也用“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赞颂我们。
范仲淹的爱国故事合集11篇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范仲淹的故事教案及说课稿3篇(范仲淹的故事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