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教师教学论文 篇1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转变,学生参与的机会和实践活动大大增加。本文主要介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体会的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行为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xx)3-013-001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深刻感受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参与的机会和实践活动大大增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在生物课堂中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适应新课程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自己在新课 程理念下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习体会的作为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转变。
一、真正落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成为讲堂,没有留给学生进行充分思考、探究的时间。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责任主要不是“教”,而是指导学生“学”,提高学生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我们学校,对这一点非常重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变教学为导学,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导学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和培养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少讲、精讲,对有些问题稍加点拨,启发诱导,不要反复说,反复解释,占用过多的宝贵的课堂时 ,要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处于辅助、引导的地位,帮助学生完成既定目标,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知识交流主体。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是知识、真理的化身和代表,是知识传授、技能养成、品德规范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与学生形成从属关系。提倡促进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完全靠学生自学,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对抽象的概念和观点等基本知识的。自主学习也不是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而是改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做的努力思考,肯定学生在课堂中的`探讨、创新等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师生关系的质量和水平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以往是教师怎样说,学生就得怎样做,师生间缺乏沟通的师生关系,严重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赞赏、关注每一个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会得到最好的发挥,自主学习会得到切实有效的开展和提高。如 教师用轻轻地拍手提示学生坐端正,用轻轻地鼓掌来鼓励学生,呈现出浓浓的和谐师生关系。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生物课的环境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环境气氛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生物教学更应大加利用。例如讲到“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时,我把含糖类和脂质丰富的食物的一些图片打在投影仪上,学生一看,就对这节本来枯燥的糖类和脂质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这种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就会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1)精心设计问题。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面向全体学生。
(2)提出的问题应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3)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太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也答不出来,这没有效果。因此既不能使学生都答不出来,也不能特别简单。再有,教师要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建立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和愉快,从而给整节生物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的心 情和表情在整节课中起主导作用,对整个课堂气氛的调动至关重要。教师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将会使教师的语言本身具有感染力。教师情 绪饱满,富有激情,以教师的情感带动了学生的情感,教师用良好的形象吸引、感染学生,展示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用贴心 的交流走近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四、科学评价
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的评价必须科学,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通过评价激发 学生努力上进的情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评价时,不要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关注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这种科学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 的自主学习。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多的参与提问、回答、分析、讨论和探究的实践,因而在课堂中建立实施有 的奖励机制,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生动的画面和色彩,适当地解说,能激发兴趣,并使学 记忆深刻。例如,在学习“DNA分子的复制”“、细胞增殖”等内容时,由于内容抽象,再加上有很多新的名词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DNA的空间结构及复制情况、细胞增殖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但通过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结合观看课件进行学习、分析和讨论,利于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真正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爱学、学好生物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事实与策略[2]孔凡哲.课堂教学技能知与行
机械教师教学论文 篇2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旋律就不能存在,音乐也就无法表达,所以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达尔克罗斯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尤其是从低年级最基础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借鉴了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经验,对低年级基础节奏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生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时针(三角铁)× — × —|× — × — ||
分针(双响筒)× × × ×|× × × × ||
秒针(碰铃)×× ×× ×× ×× |×× ×× ×× ×× ||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利用小时侯熟知的词句进行节奏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色和你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儿歌、诗歌中学生熟悉的词句的朗读来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 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 尖,我在 小小的 船里 坐,只看见闪闪的 星星蓝蓝的 天。
另外,还可以变朗诵边用声势伴奏:
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拍手:0× × —|0 × ×—| 0 × × —| 0 × × —||
跺脚:× 0 00|× 00 0|×000|×000||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耸肩、跺脚等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四、运用自制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运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想象力、表现力,也易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作欲望。
在平时可以发动学生利用各种废旧的材料自制打击乐器。用易拉罐装上碎石子制成沙球,用啤酒瓶盖做成串铃,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制成具有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等,这样,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就高涨了。如在唱熟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学生边唱边拍节拍;一部分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第三部分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进行即兴表演。
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时间,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五、通过简单的节奏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听后拍出节奏。
先由老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摹仿出来。再由个别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即兴拍出一组节奏,其它学生摹仿出来。
2、给出几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创编。
例如:① × × ② ××× ③ × × ④ ×××× ⑤×O ×O⑥ × —。
先要学生一一把节奏型边读边拍出来,然后给出拍号,让学生进行简单创编。
3、指导学生用语言来表示节奏。
例如:①我叫张小明,她叫王春红
②鞭炮声响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总之,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训练,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低年级抓起,选择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教师教学论文 篇3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该标准体现了“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要求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应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要求,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校不仅采用了“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以加强实践教学,同时还拓展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了以“能力为重”的实践教学体系。下面要介绍的就是我校的主要由课堂教学、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实验与实训教学、教育观察(一日见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学活动设计等部分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中的各部分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
我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学生所学各门课程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并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的计划,它体现了教师教育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我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及教学法理论,同时还要掌握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以胜任多面手小学教师工作的需要。我们还合理安排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教材、教师和学生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教材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审美对象,其中记载的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及其科学美和艺术美。教师担负着将这种静态的实践经验加以活化的职责,以让学生从中能学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教师教育就应该指向实践,就应该要求教师要有开发和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其中包括我们所用的教材、教学辅导资料、光盘等影像资料,包括我们周围的人和物,也包括儿童生活中的经验与体验,等等。有了这种开发之后,教师还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因素都充分利用起来,做到一切为教学服务。
二、教育教学技能训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改进和强化教师教育的实践课程,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培训。我们通过狠抓自习课、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和加强基本功训练等措施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对第二课堂的指导技能、教学研究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三字两话(画)”(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等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培训,借以实现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并举、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并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与实践技能的形成并举。
师范类专业开设有书法练习课,由专门的书法教师上课,并定期进行作品展示。我们安排学生每天晚上有半个小时的专门的书法练功的时间,各班级学生统一在这个时间练习书法基本功,并将之纳入对班级的量化考核之中。同时,在晚自习时我们还安排有读报时间。 读报之前,学生要先选择读报内容;读报初期,学生可以拿着报纸读;半个学期以后,要求学生要能脱稿把报纸上的内容说出来;一个学期以后,要求学生能根据报纸上的内容上台做五分钟的演讲。如此安排,目的是让学生能达到敢上台演讲和能上台演讲的要求。我们还安排了一种“课前一支歌”的活动,即在上下午课前的十分钟时间里集体唱儿歌、校园歌曲或红歌。所唱歌曲在自习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训练,必要时请专业教师做指导。
师范类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还开设有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或成立兴趣小组。小学教育各专业开设有强化“三字”和普通话训练的技能课,成立了简笔画兴趣小组;语文教育和音乐教育方面开设有播音或节目主持兴趣小组;数学教育方面开设有奥赛和数学建模兴趣活动课;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开设有摄影活动小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有蒙氏活动小组、感统教育活动小组和亲子教育活动小组。这些兴趣小组的建立和特色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实验与实训教学
完备的实验室和实训室是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实验与实训教学具有“实验性”特点,其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可能性。实验与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实训教学是在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定的目标,借助实训条件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过程。作为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实训教学目前已经成为师范类院校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实训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实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我校实训教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严格过程管理。实训教学前有计划,过程中有记录,结束后有总结,强调加强过程监控,强调过程性评价。二是考核内容多样化。在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进行考核时,不仅要看学生实训的结果,还要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进步,看他们在实训中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强弱,看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他们实训中的态度等。实训中对每个学生我们都严格要求,凡实训不及格者一律要补考,补考不及格者不准毕业。实训之外,教师教育课程中的许多学科还有实验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及常识等,都需要进行相关实验。 "
四、教育观察(一日见习)
我们实施的教育观察又称一日见习。教育观察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意在使学生认识教师职业、了解小学(幼儿园)的教学。在第一学期,学生刚进校,一般都有一定的不适应。通过教育观察,可以使学生对教育理论及教师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该项活动易被忽视,因此我们不仅予以重视,而且要求要做到有准备、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体会,务求使之有实效。
五、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是高师院校为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而开设的一种实践课程。我校的教育见习除了一日见习(教育观察)外,在第二学期还安排进行一次一周时间的见习,第三学期则进行专门的教法课的见习。第二和第三学期的教育见习是在教育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和第三学期的教育见习要求由指导教师带领,一般以2~3名学生为一组,主要是对小学或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和分析;也可由指导教师安排进行少量的教学活动,如帮助见习所在学校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或参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及辅导等。
一周见习的目的是了解小学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形式、学生的思维状况、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兴趣爱好等。为使这种见习能收到实效,我们要求见习学生要熟悉见习所在学校的环境、体验该学校的教学氛围、协助该学校教师做好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在做中发现问题,在做中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因为从第二学期开始我们才给学生开教法课,所以第三学期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教法课见习。通过教法课见习,通过聆听见习所在学校优秀教师的优质课,让学生了解他们所属专业课的教法,进一步消化自己所学教育教学理论。
教育见习是一种在现场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观察、了解、模仿、学习课程实施的一个过程。通过教育见习,获得真实的教育教学的体验。
六、教育实习
集中实习后期即集中实习的总结阶段,应开始进行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顶岗实习是实习学生与实习所在学校联系,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育实习的任务。在顶岗实习中,实习学生作为一个“正式”的教师站在教师的岗位,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把实习活动与实际教学工作统一起来。顶岗实习能够增强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密切实习学生与实习所在学校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七、教学设计
我校的教学活动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具体说,即在实习总结阶段结束时就布置教学设计任务,然后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来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地予以安排,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地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目的。
我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部分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即校内校外七环节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七个环节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校内通过课堂教学、教学技能的训练、实验与实训等,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应的理论,也初步掌握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技能。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观察、理解、交流、操作和反思,以理论指导实践,然后再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就实现“了理论—实践—理论”的互动和融合。如此,学生就基本完成了他们在职前的角色转换,就由学生变成了一个准教师。
机械教师教学论文 篇4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新型素质呢?《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等报刊曾就“21世纪我们如何做教师”这个话题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我认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的到来,除应具有必备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外,更为主要的是必须实现角色转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nterent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网络时代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应实现角色转换。
一、教师应有全新的教育观。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信息量与日俱增,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育观念应该现代化。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若忽视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而加强教育对未来的导向功能,则将会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对于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教育必须要现代化,具有未来意识,这是网络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网络社会飞速发展,不但不允许我们留恋“过去”,而且也不允许我们留恋“现在”,“现在”的东西马上就要变成“过去”,留恋“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面向“过去”。我们惟有选择“未来”,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面对这种新时代需要,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了,学生的知识来源已不光是书本知识和教师的知识。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进入了更替的开放时代,我们教育者应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全面正确地认识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素质结构和规格标准的要求,以及新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为自己的为师之道确立正确的出发点。
二、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以前旧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上讲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怎么讲就怎么教,教材上没有讲的就不教也不敢教。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科书已不是知识点的代名词,网络系统的庞大知识世界及不断的发现为学生提供了无可限量的知识资源,教师不能再死抠教科书,不能只满足于教好一本教材,而应在教好教材的同时用好教材。在具体教学内容上,教材中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够看懂,可以不讲;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但是又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可以讲;由于教材具有相对滞后性而没有涉及到的新理论新观点应该补充讲。教师应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平时阅读积累的,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的,从互联网上搜集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教材与非教材的整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网络时代是一个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时代。网络时代使以往的交往模式发生了深刻、根本的变化,交往方式由单向向交互式转变。网络时代的师生交往也将日益平等化、普遍化。在师生教学交往中,教师应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的位置上退下来,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均应能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丰富的个性,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教育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交流、对话、感染成为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奇特效果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交往关系。
网络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一种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学习。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要我学”切实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方式自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不再是“输”与“吸”的活动,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而实现掌握知识的目标的双边活动。教师也应当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网络时代,教师的角色会被学生自己、学生父母、Interent网等所取代,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输知识的教师,而是引导者,即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往哪儿发展,剩下的就靠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发挥了。
机械教师教学论文4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