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及阅读题答案 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由2001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1)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门外戏
④尊君在不
⑤待君久不至
⑥相委而去
⑦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下车引之
⑨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3)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你背我诵:
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1)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2)问题探究
①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 ②太丘舍去
③下车引之 ④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 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及阅读题答案 篇2
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加大,分值提高,位置提前,对考生的影响很大。以下是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阅读训练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能力。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 :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 4.元方入门不顾( )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
去后乃至: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 参考答案:
一、1.放弃 2.同“否” 3.拉 4.不回头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那朋友 太丘 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及阅读题答案 篇3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B.元芳入门不顾 照顾周到 C. 与友期行 期日中 D. 待君久不至 日中不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
8.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
7.(1)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就离开了。
(2)过了中午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
8.元芳对父亲友人的惭愧表现“入门不顾”,虽有不礼貌之嫌,但是对于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来说,我们还是不能求全责备。
或:客人已经认错,应该不要过多计较,把客人丢下自己走进家门的做法也是很没有礼貌的。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及阅读题答案 篇4
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答案:
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及阅读题答案 篇5
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0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沈复《童趣》)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4分)
①项为之强: ②徐喷以烟:
③与友期行: ④入门不顾:
小题2:.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下车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昂首观之B.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C.项为之强D.使之冲烟飞鸣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约定 ④回头看
小题1:(2分)B
小题1:(4分)①(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②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藐小、察、期、委”重点词都应翻译出。)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字词句的掌握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加强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都是课内重点词语,需重点掌握。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约定 ④回头看
小题2:B、助词,的。题干和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小题3:(1)藐小:微小,察:观察。(各一分)
(2)期:约定。委:丢下,舍弃。(各一分)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及阅读题答案(5篇)相关文章:
★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心得4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