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1
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2
伽利略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先生是国画大师,其实他也是一位篆刻大家,齐白石先生决意学篆刻,缘于他受到的一次冷遇。
一次,齐白石先生在白石铺一大户人家描容,偶遇从长沙来的篆刻名家。人们送来不少名贵石料请他刻印,齐白石先生怀揣一块寿山石,也希望这位刻印人为他雕琢一番。
他按规定日期找到那位篆刻名家,深施一礼,恭敬地问:“先生,前几天我送的石料刻好了吗?”
“你是谁呀?”刻印人答非所问。
未等齐白石先生开口,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说:“他是我家老爷请来的描容匠。”
“描容匠?”篆刻名家漫不经心地从箱里翻出一块石科,“是这块吗?”
“你晓得此为何石料?”
“寿山石”,齐白石先生从容地回答道。
篆刻名家想不到眼前这个平庸的小字辈答得如此爽快,便不敢再问了。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他举起寿山石,面对众人,口若悬河:“这种以叶蜡石为主组成的石料,品类繁多,我手中的寿山石是治印的上品。因该石产于福建省的寿山……”
齐白石先生见篆刻名家滔滔不绝,好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急忙问道:“先生,我的印到底刻好没有?”
篆刻名家不耐烦地把石料往桌上一扔:“不平,拿回去磨平再来!”
受到如此冷遇,齐白石先生不免怒火中烧。他冲上前,一把抓起那块心爱的石料,回到住处,卷起行李,撕掉未画完的人像,不辞而别了。
他不知自己是如何跌跌撞撞地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到家的。尽管父母、妻子的劝导是那样言之谆谆,而他却“听之藐藐”。因为他胸中燃着一堆火,憋着一股气。他托起那块寿山石,久久凝视着,任胸间的怒火燃向眼中,又任感情的泪水将怒火浇灭。
蓦地,他瞥见窗台上那把铮亮的修脚刀。他想:别人用刀能刻印,难道我就不能上“刀山”,下“石海”?难道我就不能开始卓有成效的铁笔生涯?他左手握石,右手持刀,把全身的愤懑和满怀的情志凝聚于刀尖,平生第一方印章“金石癖”终于刻好了。这“愤怒之作”布局合理,刀法苍劲,隐隐有一股刚毅之气。他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凝滞心头的闷气也驱散了不少。
当他把那方“金石癖”拿去请教黎松安时,后者甚感惊喜:“了不起,了不起,妙趣天成,颇有韵味,与长沙名家所刻,大有雅俗之分嘛!”“这是被逼出来的,”于是他讲了自己遭受冷遇的经过后,又拿出几方印章求教于黎松安。
黎松安打趣道:“这有何难。南泉冲有的是‘楚石’,你挑上几担回家,随刻随磨,随磨随刻,等刻的石粉能装满三、四点心盒,功夫就到家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从此,齐白石先生白天描容作画,晚间操刀刻石。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的刻印技巧在同辈中后来居上,很快独步一时了。在师友们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下,他从所刻众多的印章中精选出一部分,刊出了自己的第一次印稿,共四本,题名为《寄园印存》,每印均附拓边款。而收在印稿中的第一方印章,便是当年奋发图强时用修脚刀刻的“金石癖”。
警世箴言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
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一语识人
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
——毕加索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3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经过多年的努力,总算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原件送给朋友米尔,请米尔阅读,请米尔批评指教。
隔了好几天,米尔脸色苍白地跑来,他向卡莱尔报告了一个坏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原稿,被他家女佣当作废纸,丢入火炉化为灰烬了。卡莱尔非常失望,因为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书没有任何底稿留存。
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卡莱尔重振精神,又买了一大叠稿纸,说:“这一切就像小时候,我把笔记本拿给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能写得更好些!’”
所以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是卡莱尔重新写过的。
——历史不可以更改,却可以重写。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4
我最近在看一本叫《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故事》的书,这本书有外国卷和中国卷两本,我看的是中国卷,主要写了中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涌现出的50位杰出人物。
第一位写的是宋朝时候,从小爱动脑筋的毕昇,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供他读书,但他非常好学,经常站在窗口听老师讲课,回家后用手指沾水当笔写字,天长日久练了一手好字,他还爱好雕刻,他爸爸看他有这个爱好,就把它送到杭州的印刷作坊当学徒。他在当学徒的过程中,发现每印一页书就得刻一块板,十分麻烦,既费时间,又费力气。毕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吃不下、睡不着,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被我国列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还看了自幼爱探索宇宙奥秘的祖冲之的故事,天生爱水的郦道元的故事等等,我觉得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生动有趣的书,让我们了解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发奋苦读、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的故事闪闪发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5
陈景润小时候学习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他们在学习上比不过他,就处处欺负他。
记得有一次,他们联合起来对陈景润拳打脚踢。陈景润流着泪回到家,要退学。妈妈劝他说:“儿子,只怨爸爸妈妈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儿学习,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
此后,他再也没哭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县立初级中学。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6
英国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将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将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7
1992年,9岁的林丹顺利进入福建省体校,来到了距上杭县600公里远的福州。在省体校的第一个学期,林丹是伴着泪水度过的。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进的省体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习惯宿舍的生活。自从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妈妈走后,他就开始哭,几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场。甚至有时在训练的时候,练着练着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来了,教练一看,就先让他站在一边,哭完了再练。训练完了,回到宿舍,他独自一人常常发呆,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哭起来。后来,林丹开始给家里写信,一天一封,主题基本都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来看我吧。直到今天,林丹妈妈还保留着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缓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绪。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点好吃的,给妈妈打个电话,周日再回到体校。刚到省体校的时候,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林丹根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换,床铺不知道怎么整理,更别说换洗床单枕套了,整个人都邋邋遢遢的。
到体校的第一个星期,因为总是一个人发呆想家,在宿舍里哭,也想不起来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洗澡。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从家里再回到体校的时候,林丹想家的情绪才缓解了一些。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哭了,家信也减少到一星期写一封了。在挺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林丹不服输、自尊心强的特点便显现出来。很快,他学会了换衣服、洗床单,独立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训练中更是特别要强。林丹妈妈说,有一次,林丹发烧打点滴,但他却不愿耽误训练,没有向教练请假,从医院回来便继续投入训练了。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8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9
雷佳音在演话剧时,入木三分,观众掌声连连。突然,他跑下舞台,走到了正坐在观众席里的妈妈身旁,牵着她的手走上了舞台。在主持人的介绍后,雷佳音深情地说道:“儿子年少时不懂事,让你操碎了心。请妈妈放心,以后儿子会踏踏实实做事,好好做人,会好好孝顺你和爸爸……”一段话说得在场的观众都潸然泪下,原来,雷佳音年少时曾是个街头混混,初中因早恋而辍学……是父母的牺牲与隐忍,让浪子回头,并在演艺道路上一飞冲天。
初二早恋辍学,年少轻狂伤透父母心
30岁的雷佳音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国企职工,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幼年长像清秀的他说话奶声奶气的,身材也很瘦弱。妈妈担心他缺少阳刚之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男子汉气概,鼓励他勇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并在小学二年级时将其送到了足球队。
天有不测风云,四年级时,雷佳音的妈妈下岗了。为维持生计,妈妈到学校附近一家单位做清洁工。以至于雷佳音每次经过,看到妈妈在擦窗户的身影时,自卑心理作祟的他就低头跑开。一次,同学问雷佳音:“你爸妈做什么工作啊?家里有多大面积?”雷佳音眼睛瞪得大大的,故意放高声说:“上班的,我家住两个屋呢。”而那时雷家的经济远不如以前,且一家人就住在仅有的14平米的房子里,除了一张床,电视机成了家里唯一的大物件。怕因此遭人嘲笑,雷佳音开始变得张扬起来,想以此掩盖内心的自卑。
进入初中后,雷佳音给大家的印象是说话可乐,整天嘻嘻哈哈,一张口就能逗笑众人。加上他身高已长到米,帅气而健谈,给同学们印象还不错。一直到初二,一个女孩的到来,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年雷佳音14岁,一天,刚做完课间操回到教室,大家就发现班里新来一位女生,长得娇小清新,像小龙女一样,有着与东北人不一样的气质。或许是为了显摆自己,正处在青春期的雷佳音做出了令全班同学惊诧的举动。他小跑跪到讲台上,双手高举着喊道:“她是我的,谁都不许和我抢啊。”同学们哄堂大笑。
后来大家才知道,女孩叫晓雅,从浙江宁波转校过来的。虽然雷佳音对晓雅并非一见钟情,可确实有好感。于是,每天上课,他都会偷偷看几眼坐在角落的晓雅,那个角落还被他命名为“好望角”。
每天下课后,雷佳音和同学们都会围绕在晓雅身旁,听她讲述南方趣事,还会谈论一些娱乐事件、明星演唱会。大家听得兴致盎然,对晓雅也都令眼相看。时间久了,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好,雷佳音和一位男同学每天都会护送晓雅回家。一天,刚送完晓雅,天就下起了大雨,已经上楼的晓雅突然返回来,将手中的一把雨伞递到了雷佳音的手上,而不是给边上另一位男同学。那一刻,雷佳音的小心思明白了一件事,晓雅是喜欢自己的。
果不出所料,几天后,女孩很委婉地告诉雷佳音,说很喜欢和他在一起的感觉,想做他女朋友。雷佳音心花怒放,甭提多开心了。于是,正处青春期的一对少年开启了各自的初恋。那是一段非常浪漫而唯美的时光,两人每天一起上学,晓雅坐在雷佳音的自行车前梁上,两人有说有笑,时而还会亲吻对方一下。晚上,雷佳音送完晓雅后已是9点半。一次,爸爸追问:“你到哪里去疯了?这么晚才回家。”雷佳音早已准备好了答案,比如,他把自行车的齿轮卸掉,把车胎的气芯拔了……,反正找了各种理由。
一天早上,班主任老师提前进班查看卫生,惊讶的发现雷佳音和晓雅抱在一起,小小年纪,公然在班上谈恋爱,这还了得?批评教育后,老师将此事告诉了家长,爸爸气得揍了雷佳音一顿,并罚他站门外。即使这般,也没能阻止雷佳音的早恋,只是他和晓雅更加隐蔽了。
不过令雷佳音没有想到的是,一次郊游竟给自己惹下了不小的“祸端”。
初二下半年,学校组织全校20xx多人去郊游,而雷佳音为了陪晓雅去看日出,早起就去爬山,结果错过了集合回校的时间。当他们手拉着手从山上晃悠下来,见20xx多人站立原地就等他们俩时,雷佳音知道自己闯大祸了……
此事影响很大,校领导通知了双方家长。很快,晓雅父母为其办理了转学手续,而雷佳音的父母气得肺都要炸了,爸爸觉得丢人,没有教育好孩子。妈妈则一连几天吃睡不好。这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年少不懂事的雷佳音的脑海产生——辍学。哪知话刚出口,妈妈就受不了了,她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一头扑撞向门口,嘴巴里还念叨:“让我气死算了……”说时迟,那时快,雷佳音父子俩同时伸手把她给拽住了。恰巧隔壁邻居正喊自家小孩吃饭,妈妈突然说道:“你们俩不要拽我,佳音姥爷喊我吃饭呢。”父子俩吓坏了,无比担心地对视一眼:莫非妈妈受刺激,精神失常了?因为雷佳音的姥爷早已在多年前过世。
雷佳音的脸色发青,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不让妈妈受伤害,浪子回头闯入艺术殿堂
雷佳音吓得脸色发青,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抱着妈妈的腿哭着哀求:“妈妈,都是儿子不好,我以后听你的话,你可不能有个闪失啊。”妈妈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好一会儿,眼泪从脸颊滑落而下。雷佳音和爸爸将妈妈扶上床,可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妈妈是否真的病了。
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妈妈的身体并无大碍,是心里压力过大造成的,保持良好心情休息几天就慢慢好了。妈妈康复后,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无奈的答应了雷佳音休学的请求。
初恋分手,雷佳音好一段时间才走出失意。因为没有了升学压力,辍学后的雷佳音整个人都懈怠了下来,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小混混”。某日同学仍在教室里念书,他闲得无聊,就和一帮经常逃课的“哥们”一起拿个小DV,看哪个班有好看的女孩,就去拍视频……为此,他们还成立了组合,叫king of the love,五个男孩,老大叫“天地豪情”,雷佳音排行老四,叫“到处留情”。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10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常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他是唐朝大诗人,他的诗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有“诗圣”之称。
杜甫的家庭是书香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晋代学者、军事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诗人。在这样的家庭中,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在咿呀学语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古代诗歌,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代乐府。他记忆力特别强,一天能背几首诗。不几年,胸中已装了几百篇诗文。
7岁那年的一天,父亲教他背诵古代的赋,其中有“凤凰”之名。杜甫早就听说过有凤凰鸟,但就是没见过,于是抬起头来问父亲:“凤凰鸟是什么样的?”父亲告诉他:“这鸟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为凤,雌为凰。它头像鸡,颈如蛇,领似燕,背如龟,尾如鱼。这种鸟不与其它凡鸟为群,是高洁的象征。”杜甫听了深深地印在脑中,过了一会儿他对父亲说:“有志的人也应该像凤凰,对不对。”父亲高兴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对,对。”
“那我就作一首凤凰诗吧。”杜甫说。父亲惊喜地睁大眼睛:“好,念出来我听听。”于是杜甫吟诵起来。诗中把他理想中的凤凰尽情讴歌了一番,最后抒发怀抱: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父亲听了非常高兴,从此以后就更加用心培养他了。
到了9岁,杜甫已经能写一般常用的字,他常常把自己的得意诗作写给大人们看。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当地诗人聚会的时候就一定要有他在场,有时人们还是把他从树上叫下来的呢!当时在长安有一个名人汇聚的中心,那就是歧王的家里,诗人、学者、艺术家常常是济济一堂。最使杜甫难忘的是,他承先辈们的介绍,到过歧王的王宫,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名流,有幸欣赏了名噪一时的歌唱家李龟年的演出。
杜甫20岁离家漫游,他游吴越、登泰山、访燕赵,增长了很多见识。他33岁这一年,在洛阳与另一个诗歌巨子相遇了,那就是李白。他40多岁时国家发生-,自己也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生活无着,却用血泪写出千古传诵的诗篇。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11
李苦禅是我国现代的国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他的爱子李燕从小受他的艺术熏陶,也爱上了绘画。
到了中学,李燕在学校已经有了些名气,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他是“小画家”。李燕听多了好话,尾巴就翘起来了。李苦禅发现后,把李燕叫到身边说:“我们今天每人画一幅画,然后一起拿到街上去卖,看谁的价格能卖得更高!”
李燕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连连摆手说:“那怎么成?我哪能跟您相提并论?”
李苦禅说:“我虽然被人称为画家,但事实上我与世界上真正伟大的画家比起来,还需要不断努力,既然你连我都不敢比,又凭什么在学校里傲慢呢?”
李燕羞红了脸,头也低了下去。李苦禅接着说:“要想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就一定要谦虚,一定要吃苦!”
后来,李苦禅每次出去画画,都带上李燕,捎上几个凉馒头,吃饭的时候向老农要一根大葱,就算是一顿饭了。李燕在这种艰苦的训练中,画技也一天天提高了。
“”时期,李苦禅被抄了家,许多珍贵的画作都被查抄了。“文 革”结束后,有关部门派人到李苦禅家,让他们去领回被查抄的画作等物品。李燕发现,拿回来的画作里有两幅署着“李可染”的名字。李可染也是一位非常的画家,以画牛见长。李燕兴奋地对父亲说:“真没有想到,我们还得到了一份意外之喜!”
李苦禅当即正色道:“虽然你没有去偷去抢,但这毕竟是人家的东西,你私藏不还,就是占取不义之财!”随后,他命李燕把画还给李可染。李燕尽管心有不舍,但也只能听话。离家前,他对父亲说:“我把画送回去,李可染一定特别开心,我们可不可以叫他画一幅牛相赠?”
李苦禅说:“赠不赠画,要看人家的意思,若是有心赠,当然也就要有心收,但收下后必定要给予回赠,万万不可主动要求人家赠画!”李苦禅抬头看看挂满一屋的画作,语重心长地说:“人,必先有人格,而后才有画格,人无品质而下笔无方!”
李苦禅的人格教育对李燕的影响极深,李燕也逐渐塑造起了“勤”和“诚”的人格魅力,最终成为一代名师。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12
歌德在莱比锡上大学的时候,爱上了当地的一个姑娘。他爱得很认真,也很冲动,写了很多首动人的诗篇给那位姑娘,只是那姑娘一点也不领情,对他不理不睬,让他很痛苦。
歌德和一位知心朋友聊起这件事,朋友非常同情,建议他去德累斯顿城找一位老鞋匠,没准可以帮助他,让他知道该怎么做。
歌德真的去了,按照朋友给的地址,找到了老鞋匠。歌德把自己的故事说了说,问老人有什么建议,是不是年轻时候也碰上过类似的事情。
老人笑了,对歌德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在这里修鞋。在我的鞋摊前,经常会有一个美丽的姑娘经过。她是一个富翁家的女儿,家庭环境好,家教也很好,每次她经过,我的心就会怦怦直跳,觉得整个生活充满了阳光。只是我们毕竟差距太大,我一直没敢对她表白,暗恋了她三年。后来,她结婚了,我很是伤心了一段日子。我把这段经历深埋在心底,并且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她,祝她幸福。后来我也结了婚,日子过得也不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能时不时见到她,只是我们都老啦,孩子的孩子也都长大了,可真快呀。
“那么,”歌德焦急地问,“您从来就没有给她表达过一星半点?她知道您对她的暗恋吗?”
“不知道,我从来没提起过。”老人慢悠悠地说,“这其实一点都不重要。”“这还不重要?什么才重要呢?”歌德好奇地问。
老人很认真地盯着歌德,一字一句地说:“最重要的事其实就是,你爱着的人很幸福,无论这个幸福,是不是你给她的!”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13
福勒的家境不好,为了生计他五岁的时候就参加劳动,九岁之前就像是大人一样以赶骡子为生。在他的母亲的鼓励下,他就开始思考如何致富。他选择了肥皂业。于是,他就像我们现在的很多推销员那样,挨家挨户地推销肥皂。12年之后,他终于积蓄了万美金。这点钱在当时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正好,福勒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家公司要出售,售价是15万美金。福勒真的兴奋极了,由于兴奋他竟然忘记了自己只有万美金。他与那家公司达成协议,先交万美金作为保证金,然后在10天之内付清余款,否则,那笔保证金——也就是他的全部财产——将不予退还。福勒兴奋地说了一个字——行。
这时的福勒其实已经把自己逼上绝路,但他自己感到的不是绝望,而是成功的兴奋。是什么使他敢于如此冒险呢?是那一个致富的念头,是他对人生的积极心态。
福勒开始筹钱。由于做了12年的推销员,他在社会上建立了很好的人缘。朋友们借给他万美金,九只差1万美金了。但是,这时已经是规定的第10天的前夜,而且是深夜,所以那1万美金就不是小问题了。福勒发愁了。但是,他没有绝望。他在深夜再次走上街头。
成功之后福勒说:“当时,我已用尽我所知道的一切资金来源。那时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间中跪下祈祷,祈求上帝引导我见到一个能及时借给我1万美金的人。我驱车走遍大街,直到我在一幢商业大楼看到第一束灯光。”
当时已是深夜11点。福勒走进那幢商业楼,在昏黄的灯光里看到一个由于工作而疲惫不堪的先生。为了顺利履行那份购买肥皂公司的协议,福勒忘记了一切,心中只有勇气和智慧。他不假思索地说:“先生,你想赚到1000美金吗?”
“当然想喽……”那位先生因为这个好运气的突如其来而惊慌。
“那么,给我开一张1万美金的支票,等我归还您的借款时,我将另付您1000美金的利息。”福勒于是讲述了他面临的困境,并把有关的资料让那位先生看。于是,福勒拿到了那1万美金。
福勒经过12年的潜心经营,终于在那天深夜碰到了机遇,此后即一发不可收拾,他终于迈进了世界巨富的行列。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14
故事:威廉。亨利。哈里森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他又蠢又傻。因为在别人给他一毛钱和一块钱的时候,他总是去拿一毛钱。这个小孩长大后,当选为美国第九任总统。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他说:“如果我拿一块的,以后谁还会给我一毛钱呢?”
点拨:其实变得聪明的方法很简单,装装“傻”就可以了。
感悟:有时最高智慧在于显得一无所知。有时被认为愚者并非愚人,愚人者才是愚人。只要你懂得装蠢扮傻,你就并不愚蠢。要想成大气,就要学会掩藏你的聪明。
名人成长的故事 篇15
匡衡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名人成长的故事(锦集1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