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4篇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3000字大学生

时间:2024-01-11 09:05: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4篇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3000字大学生,欢迎参阅。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4篇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3000字大学生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1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出生于英国乡村的一个牧师家庭,虽然没有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但她的父母一直教她念书、识字,指导她阅读。奥斯汀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英国乡村居住,因此对那里的风土人情非常了解,她写作的灵感大都来源于周遭的生活。她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缜密的思维和细腻的语言,写出了多部优秀的'作品,打破了男性小说家独霸文坛的局面。《傲慢与偏见》便是她优秀的代表作。

  全文以出身平凡的女主角伊莉莎白和家境富裕的男主角达西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两人从相识,到性格冲突,再到相互理解,相知相爱的故事。起初,达西性格傲慢,看不起伊莉莎白及其庸俗的家人;而伊莉莎白因达西的傲慢,对其有偏见。两人的爱情之路坎坷起伏,但不断接触后看到彼此内心的纯真与善良,最终修成正果。作者以此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2

  我很少接触英国作家的著作,原以为马尔克斯的现代魔幻主义是最吸引我的。但当读完《傲慢与偏见》时,我发现这种浪漫现实主义也是十分吸引我的。故事发展的背景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世态人情。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在那个时代,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这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感情要门当户对”,这个“门当户对”不是纯粹的门第问题,而是两个年轻人之间需要精神上的平等。婚姻不是儿戏,我们不可以只考虑利益因素而不在乎婚姻当事人的感受。婚姻是神圣的,它应该是爱情最好的归宿而不是坟墓。

  伊丽莎白是本部小说中的女主角,也是英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女性角色之一。她有许多地方十分吸引我,正如小说中说的她可爱、聪颖、能和任何人优雅的交谈。她诚实、优雅、富有智慧,这让她能够从她所属的社会阶层的低俗、无聊中脱颖而出。然而,她犀利的语言和过早的对别人定论也导致了她的迷茫。伊丽莎白不是一个低俗的母亲和一个冷漠的父亲的复制体,也不是几个行为荒诞姐妹的结合体,更不是势力的女性的缩影,她的身上有许多现代女性一直渴望拥有的品格与力量,当她渐渐的看到达西先生高贵的品质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对达西先生的错误认识。她和达西的`爱情可以修成正果,也是书迷真切地渴望。

  《傲慢与偏见》原本的书名叫做《最初的印象》,对于伊丽莎白来说,达西留给她的最初的印象是傲慢无礼,这使得伊丽莎白对达西有着很深的偏见,这种最初的印象使得他们的感情止步不前。这种剧情在电视剧中、小说里,乃至电视剧中都十分常见。我们总是自以为是,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总是觉得自己的判断是对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可能有着十分严重的错误。最初的印象并不一定是准确的,一面之缘或是从他人口中了解的那个人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在相处中要学会真诚待人、平等待人,要学会从细节中慢慢了解一个人。

  当看到他们彼此误会、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时,我为他们感到深深的惋惜,但故事的转折恰好出现于此处,达西受挫后意识到了自己的傲慢带来的严重后果,放下傲慢给伊丽莎白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伊丽莎白也因此改变了对达西的看法,因为之前的偏见而感到内疚。当一切傲慢与偏见消除后,两个独立的人格,两个相互吸引的灵魂终于得到了平等的交流,有情人终成眷属。

  故事的结局是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其中起先不被我看好的的角色也得到了较为圆满的结局,这是奥斯汀作品的浪漫之处。一段感情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达西的傲慢并不是他刻意而为之,他高贵的家世、巨额的财产、英俊的外表使得他养成了低头看人的习惯。无数少女的追捧使他连应有的绅士风度都少的可怜,他最初对伊丽莎白的感情可以理解为是好奇和男人的征服欲,其中的真心少的可怜。

  伊丽莎白这样的女孩子渴望的是一段平等的、灵魂相契合的恋爱,这使得她对达西无礼的追求十分反感。她是那样的独特,是那样的有趣。她厌恶富家子弟的傲慢无礼,这使得达西在她这里受到了严重的挫败。她认为婚姻应该基于理性的选择,而不是单纯对于家世、财富的判断。尽管她深陷物质社会,她却依旧保持清醒,凭着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懂得适时拒绝,懂得适时接受,勇敢地迫求真爱。这让我们相信社会再不明朗,也总有清醒和不屈的人,我们不该只是让伊丽莎活在心中,更要让她活在我们的身上,以带领我们去纠正这个社会部分人扭曲的婚姻观和价值观。

  读这本书第一遍是让我们觉得遇到了爱情,作者绝不只是单单给我们讲述一段经历了磨难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它也描述了一个无数少女都渴望拥有的完美爱人的形象。感情里不能只考虑金钱和物质,但也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但达西的完美在于他知错能改,在于他虽然满身傲气,但肯为了爱人低头,肯为了爱的人除去满身的荆棘。达西和伊丽莎白就像千千万万个我们,带着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经历了一次次的考验,为了爱人改掉了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或许每个人都是一只刺猬,只有当它遇到自己的爱人才肯露出自己柔软的肚子,相拥取暖,又小心翼翼。

  文章以戏言开始,似乎这样的开始已经告诉了人们这将是一个轻喜剧,即使中间磨难重重,但不会影响它皆大欢喜的结局。小说来自于平凡,《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是平凡而又坚韧的,它不似《呼啸山庄》中的爱情经历了生离死别,也不似《简爱》中的爱情充满了激情与选择。它平淡的让我一度失去兴致,但当真正沉浸其中时,我发现了它独特的韵味。这段爱情就好似一杯新茶,入口无味,细品方能觉出茶的清香。

  我常常在想,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阻碍只是傲慢与偏见吗?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让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他们之间最大的阻碍是他们自己,但绝不是仅仅只有他们自己,最根本的还是他们之间阶级的差距。伊丽莎白内心最够强大,所以她可以坚定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当他们真正结婚之后,他们遇到的问题会少吗?达西原本可以娶一位更加富有的妻子。这会使得达西的亲朋好友对他们的感情有一定的评论,而这些伴随他们一生的闲言碎语真的不会使伊丽莎白心烦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作者为何还是写出了大团圆的结局呢?我想这是为了向世人表达她的观点:爱情中的磨难有太多太多,但真正的爱人会和你一起度过这些磨难,真正的爱情不惧这些磨难。通过这句话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作者的想法,或许也是因为这句话更加喜欢这本书了吧。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只有心存感激和尊重,才能走得长远。伊丽莎白和达西受足了傲慢和偏见带来的苦楚,希望我们可以以此为戒。

  他们的爱情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有时候我真的替他们感谢达西的坚持和勇敢,一段感情中往往有太多的胆怯和后退,如果达西没有坚持,如果达西选择了别人,又是一番如何的场景呢?其实,有很多时候,最显而易见的道理,往往会被忽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可能它不是最好的选择,却不会让我们抱憾终生。想做就去做,如果还在犹豫就是没有那么渴望罢了。其实胆怯和犹豫又何尝不是阻碍爱情的一大障碍呢?

  我庆幸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财富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两情相悦、精神相合才是最重要的。

  愿我们都可以遇到自己的爱情,尽管困难重重,但仍能初心不改。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3

  《傲慢与偏见》是一本讲男女之间情爱与婚姻关系的一本小说,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面得出男女之间若是要结为婚姻,那么应该有怎样的关系才能有好的婚姻。

  婚姻与爱情应该是两个人灵魂之间的碰撞,而不是两幅皮囊之间的互相关注。莉迪亚喜欢威科姆的军人头衔帅气的皮囊和公子一般的风度,仅仅是看重了外在,甚至不清楚威科姆的为人,就私奔了。她放弃了家庭的责任,即使令家族蒙羞也要和威科姆在一起。威科姆愿意和莉迪亚结为夫妻也只是看重了莉迪亚舅舅家陪嫁的金钱。他们的婚姻没有感情基础,有的只是激情,等激情淡去,家庭将成为“爱情”的坟墓。

  婚姻也不应该仅仅是两个人的抱团取暖,雪中送炭。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夏洛特和身形矮小的科斯林牧师两个人互相凑合,从来没有感情基础,夏洛特看重了科斯林所能继承的家产,科斯林追求两个姑娘却都相继被拒,送上门来的夏洛特姑娘虽然不是他心目中貌美贤惠的妻子的标准,但此时的夏洛特却是最能挽回科斯林面子的人,夏洛特是希望能借助科斯林进入上层社会而又能忍受科斯林自大不尊重女性又神经质性格的最好人选。他们的婚姻在外人面前可能甜蜜般配,但性格迥然不同他们,在人后的冷漠婚姻又有谁能看得见。

  婚姻是两个心的碰撞,是两个人格的互相般配。正直善良的达西爱上了性情可爱的伊丽莎白,外向开朗宾格力爱上了温柔内敛的珍,开始两人都未说破,达西是怕自己与伊丽莎白的阶级差距而让自己的家庭不能容纳伊丽莎白,而宾格力是因为珍的'害羞表现而让他误以为珍并不喜欢自己而迟迟没敢说破。我认为这种不说破才是爱一个人的表现,因为怕对方受到伤害,所以宁可自己一直处于求而不得的痛苦之中,也不愿意去为自己所爱的人施加一点压力。这两对的爱情都经历过互相猜疑的痛苦。而他们最后的表白都是因为知道对方其实也是爱着自己的,所以才去求婚。

  世上最美好的不过就是我爱你,而你恰好也爱我。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4

  最高级的爱情和最完美的婚姻,是物质和精神共同的门当户对。

  为什么达西先生最后会和伊丽莎白相爱?因为首先他们本来就同属一个阶级。他们同属有产阶层,差别只是年收入的多寡。班纳特先生有每年20xx英镑收入,但因为家里孩子多,显得有些窘迫。同时,在影片中也可看出来,班纳特先生有个书房,藏书汗牛充栋,可见他们并不是需要每天辛苦劳作,一个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的劳苦大众。

  其次,达西和伊丽莎白是同一类人,有共同的精神追求。

  班纳特家虽然没钱为孩子们请家庭教师,但如果某个孩子有慧根,就像二女儿伊丽莎白,可以通过博览群书,洞察世事,成为一个心底有大智慧的女人。所以,班纳特先生断定,一般人配不上自己这个出色的女儿。因为她追求的是真实的幸福,而不是婚姻的空壳。

  同样,达西先生也是个外表冷漠,内心善良,世事练达的聪明男子。就像伊丽莎白对父亲说的,她和达西是一样的人,都是对信念无比执着的人,一旦认定了对方,就不会改变。

  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结合,是完全门当户对的结合,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完美匹配。

  杨绛曾经说过,婚姻不能讲门第。但她说的仅仅是物质上的门第限制。钱杨二人无论出身还是学识,无论物质还是灵魂,都称得上门当户对。

  钱杨二人都出身书香门第,都天资过人,都幼承家学,且家资相当。他们可以同在国内读大学,可以一同出国深造。即使归国遇上乱世,收入微薄,因为有各自家庭资助,也不至于产生经济危机。物质和经历的门地相当,使他们的精神气质也高度契合,得以终生琴瑟和鸣。而在事业上,钱杨二人既可以单打独斗,在各自领域傲视群雄,又可夫妻合璧,天下无敌。

  和钱杨夫妇相似的还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梁林二人同样出身大户,留学海外,在相似的精神追求中相互扶助。即使后来家国遭变,在物质上从极度富有落到贫病交加,也可以一直相互扶持,开创出共同的辉煌事业。

  和钱杨、梁林相比,沈从文和张兆和就差了不少。沈出身边地,混迹行伍,当过北漂,依靠自学和不懈努力得以立身。而张则出身书香,家境优渥,未尝经历风雨。不同的背景被沈用情书和执着抹平,最终得到一个“允”字。他们终生以信相通,但他们爱的或许只是写信和读信这件事,而不是信那边的人。

  沈从文的一生饱尝人生的大喜大悲。但他的“三三”始终处于被动位置,跟不上他思想前进的步伐。张兆和直到丈夫去世,才发现自己从来都不了解他。所以流传后世的只有婚前沈从文单方执着的爱情,婚后沈从文艰难孤独的跋涉。

  《傲慢与偏见》中的班纳特姐们,有一心想嫁入豪门的莉迪亚,最终只得和一个豪赌浮夸的下级军官私奔,而伊丽莎白则提前把自己也打造成了豪门,才会遇到门当户对的伴侣。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它传递出来的价值是可以经受时间和空间考验的。不管在200年前的英国,还是当下的七夕。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4篇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3000字大学生相关文章:

皇帝的新装读书笔记400字【精华5篇】

昆虫记读书笔记汇总9篇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最新7篇】

《傲慢与偏见》读书心得精华8篇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4篇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000字

《聊斋志异》读书笔记6篇(聊斋志异读书笔记摘抄)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6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8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摘抄

《匆匆》读书笔记9篇(匆匆 读书笔记)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