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感想的随笔6篇(关于感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关于感想的随笔1
正月与妻子、女儿一同看望年迈的岳母,岳母与内兄他们虽已住进小“别墅”,但泥注的土墙老房依旧还在,妻子在厨房帮嫂子打下手,我和女儿便到老房走走,在土墙一角,女儿对满是灰尘的大木架好是好奇,直问我那是什么东西,干何用,我一看,那不是就是当时在农村“红透”一时的谷扇,我一边向女儿介绍它的用处,而自己脑海中也勾起儿时的回忆。
谷扇,农村几乎家家都有。它是农村木工利用风车原理,以人力转化为风力的农用设备,是农户收割粮食入仓、加工的必用农具。一般是全杉木结构,长约2-2.2米、高约1.6-1.8米。箱体有四足,箱体左为出风口,摇动扇叶产生的风,把那不饱满的谷粒从这里吹了出去。箱体右有个圆圆的“肚”,里面装着与木轴相连的6片扇叶,木轴中心装有“Z”形的摇手柄;谷扇出风口顶部是一个四边梯形风箱漏斗,上口大、下口小,均为长方形,与风箱上口孔相吻合;装有有一木制阀门,用左手控制木制阀门,可用来调控漏斗开口的大小;谷扇垂直下方有一个斜斜的出口,出口下面刚好放得下一只箩筐,右手只要一摇动扇叶,箱体便产生的.风,把那不饱满的瘪稻,稻壳从箱体吹出,饱满的谷粒则从斜斜的出口流入箩筐。谷扇一般为两个人,一个人上稻,将稻用畚箕装满倒入斗内,待稻谷快扇完时再加上稻,一人摇谷扇,如人手不够,加稻、摇谷扇都一人操作,但效率就不高了。如今九0后的见了都不知是何物,也不知做何用。
当我们看着那一粒粒白花花的大米,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又有谁知道这些大米是要从犁田、做秧田,平秧田,到育种,播种,插秧,然后再经几道耘田、打农药,再将金黄的稻谷进行收割,收割后将稻谷挑到晒谷场,待晒干后的稻谷就要用到谷扇,将瘪稻与饱满的谷粒进行脱分,最后将饱满的谷粒用碾米机碾成米,这期间有多少道工序和辛苦,只有亲身经历后才知道。难怪诗人李白写下了经典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时农村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二楼外搭个架,钉上板块,铺上几张谷席,就可以晒稻谷了,有的农户会在自家前后平整一块空地当晒谷坪。儿时的我们待稻谷晒干后,便会同大人一起把谷扇从家里抬出去,放置在晒谷架(或晒谷坪)的一角,大人先用畚斗将晒干稻谷装好倒入谷扇的漏斗里,然后我就站在谷扇前,用右手均匀摇动摇手柄,随着谷扇风叶的转动,一股风就悠悠地从出风口吹了出来。然后用左手将漏斗下方的阀门轻轻打开,让稻谷匀速漏出来,那不饱满的瘪稻,稻壳便从箱体的出风口吹出去了,而饱满的稻谷则漏入谷扇下方出口的箩筐之中。此时此景你会想起北宋早期诗人梅尧臣写的《扬扇》一诗:“田扇非团扇,每来场圃见。因风吹糠籺,编竹破筠箭。任从高下手,不为暄寒变。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肯倦。”通过诗人通过歌颂扬扇的同时,还告诉人们凡事要做得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去粗而得精”的效果。其实有了谷扇,但扇稻谷则是一门技巧,摇风扇的力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行。力度太小,杂物和不饱满的谷子吹不出去;力度太大,又会把饱满的稻谷吹出去。扇谷的人也不能分神,要专心致志,有时我们为了好玩,将手柄错摇反方向,或用力过大或过小,那都是一顿徒劳,还要挨大人骂,再次进行返工。
那时不单是晒干的稻谷要用谷扇将那不饱满的瘪稻与饱满的稻谷进行分离,就是那时的大米由于七、八十年代的碾米机只会将谷壳与米分离,而碾出的大米全都与米碎、米糠混为一起,这时又必须使用谷扇将碾好的大米再进行米、糠分离,扇过后大米才能成为净米,扇出的糠则用于喂猪,不过碾米店一般也放置一架谷扇供人用来扇米。
谷扇不仅是农具,而且小时的我们在夏季还把它用来当风扇,几个小孩先“单双”(一种儿时游戏,有如当今锤子、剪刀、布游戏)定输赢,最后输的一人摇动摇手柄,其他孩子则站在谷扇出风口,悠闲地享受在来自谷扇的阵阵凉风,十分钟后再换另一人摇,快乐无比,有时闲得无趣,个别顽皮的小孩趁着大家站在谷扇出风口享受凉风时,从地上抓一把泥土放入谷扇的漏斗里,此时的出风口飘出一股股土灰落入大家身上,有的则进入眼中,大家此时已乱成一团,而顽皮的小孩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如今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各式现代化农机具已在农村发挥重要作用,不单省人、省力,而且效率又高,那些老式农具现已大部分退出了农村历史舞台。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或许是为了保存一份记忆,或许是放不下一段情怀,谷扇作为怀旧的农具也摆在显眼处,供游人观赏。
关于感想的随笔2
昨天英语口语考试,vivian问我的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会停止自己的工作?我的回答很简单:结婚后,因为我想做个家庭主妇,不想出去工作。是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梦想变了,以前总是想自己创业,自己闯荡。 高中的同学得知我学的是中文时都很诧异,因为在她们的眼中我不是那种喜欢稳定生活的人,我有着一颗四处奔波的心。而如果我将来有一天要成为老师,那就注定会过一段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生活,除非我也像某某老师那样经历人生的几起几落。但我历来是那种胆小怕事,不轻易冒犯别人,也不轻易给自己找麻烦的人,我想我总不会经历那样的大风大浪。可是有句话是:躺着也中枪。想到一年前我挺敬佩的一位语文老师无缘背黑锅时,我想假使有一天我做了语文教师,而我也是个爱生如子,中规中矩的老师,那么有一天如果领导自己惹事也有可能把责任推卸到我这种平时不在学校闹事的老师身上。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做了老师,也真的被冤枉。我想我可能会放弃那份工作,因为教师本来就不是我所想要做的。我害怕面对一群纯真的孩子然后自己还要伪装的告诉她们这个世界很美好,孩子们,你们努力读书,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人物。我不知道在我讲了那些后我自己的内心会多受煎熬。读小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辛苦六年幸福一生。读初中时老师说:辛苦三年,幸福一生。高中时老师还是那样说。一个个对学生抱有殷切希望的老师都在用善意的谎言欺骗亦或是鼓励我们。而那时的我们居然傻傻地相信了。虽然这些老师的初衷很好,可是如果老师在刚开始就告诉我们求学之路的艰辛,也许有很多人会最初选择放弃,还会有更多的人更加精心的规划自己的未来。
关于工作,似乎越扯越远。前段时间记得跟别人说过想做生意,这样的话如果受益就不只是我一个人,我想报答那些在上学路上给过我帮助的人,包括亲人,朋友,陌生人。一位同学总是对我说教,说现在的年轻人太看重物质,而她则每天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我的回答是如果你连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满足不了,那你还谈什么精神,精神是驾驭于物质之上的。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太多东西,只是那些东西又给了每个人不一样的生活,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注定要为钱财奔波,有些人一出生就衣食无忧。所以,对于洪战辉的`大学生活我们无可厚非。他选择的是那样的生活,他所追求的也是那样的生活,对这个社会并没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又有什么错呢?至于对他自己的影响,那也是他当初就该想到的。
毕业了,前几天广播里面讲的是祝学姐学长毕业快乐。当时我们还在讨论这个学妹怎么不会换做诸如前程似锦的祝福语呢?或许毕业对于有些来说的确是件快乐的事。今天广播里在放着祝福那首歌,虽然很伤感,但听着听着我却想走了。我不知道大学里我终究学了些什么?早走晚走又有什么区别呢?即使在某些人眼里我是所谓的学霸,可是只有自己明白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学渣,我讨厌学习,更加讨厌工作,以前学中文的唯一恰当的理由是自己喜欢写作,以后的工作就呆在家里码码字。以致进了大学还抱着那个梦想,加了一群同样爱好文字的好友,可看了他们的文字才知道自己写的有多烂。于是在他们问我最近都在研究什么时,我只能回答我什么都没干。答应的好好研究的易经没看,答应的一起讨论的道德经也没深入领悟。一颗浮躁的心学一些最浅显的东西,又怎么去应对那些一丝不苟的工作?
关于感想的随笔3
由于本人的懒惰,每日在家昏昏欲睡,有时真恨不得在脖子上挂个大饼,那么就可以更“无所事事”了,倒也是一种颓废的悠闲。
既然说到吃,那么首先想到的是南北各地的小吃,年轻时到过不少地方,只是所吃食品大都是街边小食,难登大雅。记得第一次出远门时到山东济南,典型的北方城市,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糖葫芦,因为那时,家乡是没有这种食品的,北方居多,当时正值寒冬,街边的糖葫芦上的透明冰糖就象屋檐上的冰凌,晶莹剔透,都不忍下口,咬下去,酸酸甜甜的感觉刺激着味蕾,就好比初恋,百转千回,总在记忆深处泛着酸甜的余味,那时,和老公刚刚认识,每天,他走过那些卖糖葫芦的摊位,总是不等我开口,买下两串,看着我像个孩子似得满足,他的眼里总是盛满了怜爱,现在,在我们南方的城市,也有卖各式的糖葫芦,晶莹依旧,偶尔买了来尝,却只是酸涩无比,已经没有记忆中的甜美,或者是心情的变化吧,一样的味道,不同的时候品尝,就有不一样的滋味。
还有北方的面食文化也是值得一提的,初去北方,很少看到他们吃米饭,饭桌上的主食是大饼和馒头,开始时,,稍稍地不习惯,但久了,却也觉得味道不错,有一次吃到一种锅盖大小的厚厚的烙饼,就着酸辣土豆丝,倒也过瘾,不过那种饼非常有韧性,牙口好的人吃起来才比较容易。
近年去广州的次数颇多,他们卷着舌头说起北方的面食,往往面带鄙夷:哇,北方银(人)不懂吃的啦,每顿都四(是)面疙瘩,没营养的啦……确实,吃,在南方是精致而繁琐的,南方人喜欢煲汤,一锅好汤往往要褒上十几个小时,而且每锅汤里面都或多或少放上滋补的中草药,喝起来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叫做双皮奶的甜点,其实和我们家里做的蒸鸡蛋在外形上差不多,只是那个是用蛋清和着水牛奶蒸煮而成,甜而不腻,入口绵软清香,非常具有营养价值。每天早上我都跑去喝一碗,百吃不厌。
饮食文化,在广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扬,钵仔糕,牛腩粉,各式各样,林林总总,记忆犹深的是各类的粥,米粒煮得完全融化,是有若无,放入薄薄的牛肉或猪肉片,生姜,起锅时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于是,微红的肉,绿绿的葱,白色的几近透明的`粥汤,喝一口,鲜美无比,清香四溢,至于闻名各地的皮蛋瘦肉粥,更是随处可见。
粥类中最有名的,是仔艇粥,也叫及第粥,用料非常讲究,虾仁,瘦肉,鱼片,青菜。等等十几种,关于及第粥还有个有趣的典故:有个海边穷苦人家的孩子学习用功,一朝状元及第,邻人都来祝贺,但家中贫困,一时拿不出什么招待大家,那位状元的母亲就把家中仅有的鱼虾,还有米饭放到一起,煮成一大锅粥,共大家分食,并且流传至今。
难怪人们都说,食在广州,并没有言过其实。小摊上各类的水果有的更是从没见过,榴莲,大概是最有代表性的,其臭无比,张牙舞爪,但,吃起来,却很美味,并且那种味道闻习惯了,也并不觉得有多难以忍受,可见习惯是个多么可怕的东西,总之,关于饮食,本人一向爱好,现在蜗居陋室,画饼充饥一下而已。
关于感想的随笔4
一些好的节目,你看了会回味无穷,乐意分享给自己身边的人。也许是可以开心,也许是可以学习,也可能会有点滴的共鸣。
以前看到中央财经频道的[交换空间]时,是妹妹分享的。感觉装修房子也会有那么多新奇的想法。比如说做一个怀旧的装饰品,你可以把家里珍藏的废旧磁带找几个来,可能已经好久没有用来听过了吧,取出里面的磁带卷把带丝摆成不同的样子,然后用镜框装裱起来。可以做上不同的三四个,挂在墙壁上欣赏一下,这也是一件艺术品了。也许有一天你装修自己的房子时也可有这样的装饰。
今天,又有一个好的节目,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这是一个朋友分享的。当时他正在看陈铭关于父亲的演讲。四位导师都给了肯定的通过。从他一个刚刚成为父亲的忐忑紧张,到自己父亲的人生,榜样作用的的一个父亲,后来那个带着感恩的罪犯的老父亲。当听完后,我也想到了我的父亲。乐嘉老师也是这么说的,一个好的演讲可以勾起听众的共鸣。后来我就翻看了一些这个节目的其它演讲,也有很多精彩的.话题。比如瘫痪的梁艺给人的励志鼓舞,北漂男孩解艺的北漂感言,主持人李程远的强者发言……等等,都分享给大家。
当我听到这句话时“生命中永远有那么一个人,他也许是父亲也许是母亲也许是亲人,也许是偶像但一定有有那么一个生命就是真的当你无助的时候,你想到他的样子你会去揣测他处事的方式,你会去假想他在这一瞬间的感受。你就真的就重新感受到力量。”其实我的心里也装着这样的一个人,那么你呢?
其实有很多精彩的东西,类似于这样的节目,我想可以看看,我从中可以得到启发。
关于感想的随笔5
人这一辈子,就象是一次旅行,一次一个人的旅行,沿途会经历过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事和遇到不同的人;而且也没有人能帮你,从头到尾地陪你走完全程,所以在这次旅行当中,该如何面对,如何走,都要自己去作出选择和领悟。而且也不能反悔。
有的时候,人就如一只没有脚的鸟似的,都是为了心中的某个梦想而努力着,一生都在空中飞着,不能下地休息,不能停下来细细地欣赏周围身边的一切。而每天似乎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在积累着。但最终所看到过的东西,所经历过的事,以及所曾得到过的东西,都一瞬而过的,浮云似的,他们也不太在意。因为在他们眼中,要的只是一个结果以及下一个目的计划,他们要的是如何能赚得更多的钱,如何能得到更多的。而这过程所经历的,都不记得了。
然而,每个人心中的目标也是个没有底,永不会得到满足的欲忘。于是乎人的一生都在追逐着。在奋斗着;或许如果有个机遇,这会成为一个让世人都会记住的伟人、名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但这也不是终点,还得继续着。但在平凡的`百姓中。在一直都不会出现奇迹的时候,还一直都生活在固执的已见,不结合实际的盲目的追求,那就会使自己渐渐地脱离社会和朋友。
记得北宋时期有个僧人守端,好象是叫作白云禅师;写了一首著名的感悟偈《蝇子透窗偈》: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苍蝇喜欢飞往光明的地方,旧时的窗口都是糊了纸的,可以有光线透出来的,可苍蝇见了就撞过去,向着光线冲啊,撞啊,但就是飞不出去,拼命地往窗外钻,它没料到隔着一层窗纸,无论如何也钻不出去。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原路飞出去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被自己的眼睛给骗了。放着好端端的“来时路”不走,苍蝇非要往糊了纸的窗户上钻,真是白白浪费了时间,还毫毛收获。
诗中“来时路”比喻生活中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只是被人们忽略罢了。“被眼瞒”更是一语中的,指出人们通常被眼前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蒙蔽,而无法发现生活的真谛。因此警示世人,不要被表象所欺骗,要用心去体会生活中那些不易觉察但却是惊艳的瞬间。
我也曾熬过孤寂长夜,独自在内心东想西想,最终为了实现早存在内心的那个梦想,飞离了温暖的陪养我成长的小窝,出来闯天下。路是已经走到了一半,但一次又一次的冲撞,随着时间慢的如同刀割却一直不断地地流逝,自己却渐渐的离那目标越来越远。令我感伤。
有时,是不是我的想法错了?不!自己走出家门的那一步,至今也没后悔。最后,虽然立了根,虽然成了家,但自己的锐气被消磨得无影无踪,一想到那个梦想,心里灰阴极了;当自己每天要为了生活、为了新出现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良好的环境而日夜奔波的时候。
忽然有一天,猛然醒悟了过来,原来有的时候不一定要完成自己的理想,不是能赚了很多的钱才是完美和幸福、开心的。每个人都向往着幸福的人生,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试问又有几个人能成功孩儿时期确定的目标的呢?
随着人的不断变化,有些极端人的可能会因此消沉,但退一步来说,换个角度来看,人的一生不一定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活着的,我们应该用心体会和感受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那些平凡而又快乐的人和事。
人的一生本就浸泡以柴米油盐等许许多多的环境中,如果为了目标而使自己活得累,活得苦;还不如细心去打扮一下自己的心情,享受一下阳光撒下来的那份温馨。
忙着活或忙着死,真有道理,踏上未知的旅途,做个快乐的自由人吧!
关于感想的随笔6
20xx年1月14日7点10分0秒,夜很静,而我的心情却波澜壮阔,夜中感想(随笔)。生气,伤心,悲伤……可是当我看到夜中的美景时,我的心情也好了。
这条路不知我走了多少遍,可我现在才注意到它,它被勤劳的人们踏平了,忍受孤独和寂寞,还忍受着人们的埋怨,它才是真正的默默无闻!哦?是的它不像某些人口是心非,它要将人们送向平安,幸福……
夜,寂静,它让我想起了家长,我想,爸爸妈妈还在家等我,我该回家了。也许,不管什么人,生死朋友,同学,老师,哥们,亲戚……都不如父母的爱,它就想这夜般平静,可它却带给了你不像白天般的明亮耀眼的美丽!它带给你的不是一般的爱,而是这世界上最无私的',最伟大的爱!
这时,我又想起了和我多年的好朋友。这夜中含着她的美丽,她的心灵的美,无私的美……
我的同学,老师……让我把这思念让夜来托给你们吧!
夜,美丽而动人。
爱,伟大而无私。
愿我们每人都有夜一般,有爱一般的心灵。
愿具有这种心灵的人都会温暖,
因为他是一个夜般不引人注目而有无私的人!
关于感想的随笔6篇(关于感想的文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