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工程后评价岗位职责共3篇(单位工程施工阶段评价应由什么组织),欢迎参阅。
工程后评价岗位职责共1
工程及售后服务经理岗位职责
1、根据公司运营管理总体发展计划和工作目标,组织实施,确保完成公下达的工程项目责任指标。
2、组织实施部门机构和人员的调整设置、工作流程、绩效考核及二级薪酬分配,提出员工的招聘和使用计划,保证公司内部考核、薪酬分配制度的合理完善及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推进公司目标的实现。
3、合理分工,做好用户的送货及设备安装调试培训工作。
4、提高本部门技术服务水平,及时解决用户的各种售后问题,提高用户满意度。
5、制订《工程项目实施单》及《售后服务技术服务报告单》等各类工作记录表格,并负责审核、存档,做好本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
6、每周定期将所负责区域信息反馈至公司,了解用户需求及市场动态。
7、深刻认识到售后服务的重要性:要求作到及时、迅速、准确、高效的处理各类客户诉求。
8、完善、管理、安排好歌库的整理、搜集工作,作到精益求精。
9、合理安排好工程项目的人员调配及效绩考核
10、定期组织本部门员工业务培训。
11、树立HPD公司的专业形象,保证HPD公司的名誉不受到侵害。
售前技术支持工程师岗位职责
1、提供产品售前的技术支持:包括产品演示、产品解说及演示设备的提供与保障。
2、与用户交流,配合市场部为用户提供技术方案的编写。
3、收集、分析用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引导客户技术和产品选择。
4、参与公司其他工程项目的建设,并为其提供建议与技术支持。
5、组织本部门员工业务培训
6、收集、整理相关技术信息。
7、完成公司安排的其他工作。
8、树立HPD公司的专业形象,保证HPD公司的名誉不受到侵害。
工程及售后服务部工程师岗位职责
1、做好用户的送货及设备安装调试培训工作。
2、做好安装调试记录,包括产品标识性信息、用户的详细信息及相关人员信息。
3、对公司售出产品进行售后服务和维修。
4、服务过程中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作记录。
5、认真填写《工程项目实施单》及《售后服务技术服务报告单》,所涉及的文件文档资料要及时存档备份。
6、坚决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
7、参加本部门业务培训。
8、树立HPD公司的专业形象,保证HPD公司的名誉不受到侵害。
工程后评价岗位职责共2
? 水利工程后评价始于1993年,几年来先后进行了丹江口水利枢纽、高州水库、韶山灌区、潘家口水利枢纽、陈垓灌区等十几个工程项目的后评价,部分项目后评价包含有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为了编制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曾开展了盘锦灌区、三门峡水利枢纽等工程的环境影响专题回顾评价。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开展的时间不长,进行后评价的项目不多,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理论支持和依据的规程规范比较缺乏。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需要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作用、方法和内容等进行研究。
2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涵义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建设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实际发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成果进行对比,复核项目对环境影响实际发生情况和预测评价成果的差异,以检验环境影响预测成果和环保设计的合理性,并对工程建成后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简言之环境影响后评价就是评价项目对环境质量、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实际产生的影响。
3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对环境影响预测和环保设计成果进行验证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成果是在工程建设前,在调查研究、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提出的。预测方法是否合理,参数选用是否恰当,结论是否正确,需要工程运行实践进行检验。通过环境影响后评价,将实际发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成果相对照,可以验证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评价结论的正确性。
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工程项目引起的环境影响逐渐表现出来,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通过调查工程建设后环境变化情况,分析环境变化趋势,找出项目实际存在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发挥工程的有利影响和减小不利影响的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系统总结了工程建成三十多年的环境变化,分析研究了环境演变趋势,提出了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污染、保护水源、消灭鼠害以及切实解决好移民遗留问题等的对策措施,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建议。
为其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提供借鉴
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影响因子多,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比较困难。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八十年代中期才相继开展,至今只有十几年的历史,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还很不完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有的还难以定量。通过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探索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使预测方法更为合理,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环境影响后评价成果,还可为同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提供借鉴,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成果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三门峡水温预测模型和参数,运用于小浪底水库水温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检查工程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一种形式,通过竣工验收可以有效地检查建设单位是否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要求建设环境保护设施;检查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一些受到破坏的环境是否已经恢复,检查施工期间环境监测的开展情况;检查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和运行情况。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等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对工程建设的环保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评价。
检查环境监测设施的运行情况,为环境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工程项目的环境监测站网设计中,环境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是根据原有的环境条件在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与工程运行后的环境状况可能存在差异,工程投入生产运行后,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也在发生变化,需要根据新的环境状况对原来的环境监测站网设计进行检验。环境影响后评价过程中,对工程投入生产运行后的环境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对污染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环境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4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法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有无对比法,即项目建成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质量状况,与项目建设前环境本底状况和项目决策过程中环境评价预测成果相比较,通过综合分析,对工程建成后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确定项目实际存在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发挥工程的有利影响和减小不利影响的措施。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步骤
调查收集资料
环境影响后评价需要收集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的资料。
⑴环境影响评价成果。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资料是开展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基础,工程建设前的环境背景,是环境影响后评价分析工程运行后产生环境影响和环境变化趋势的前提。各环境要素的预测成果也是后评价复核的主要内容。在环境影响后评价时应收集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环保部门的审批意见,包括环境监测资料、各环境要素(水质、水温、气象、土壤、陆生生物、水生生物、人群健康等)的影响预测成果和拟采取的减免不利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等资料。
⑵环境保护设计成果。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和环境监测站网设计成果是环境保护设施实施的重要技术文件,是检查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依据,也是后评价需要验证的重要内容。后评价时应收集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设计成果和审查意见。
⑶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有关资料。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排放废污水、排放废气、产生噪声、破坏植被等,后评价时应收集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施工期间环境监测资料,特别是施工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和复垦情况。
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资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是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水利工程环境管理工作的新内容。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前期环保工作及审批情况、应建的环保设施及运行情况、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及完成情况、环保档案、环保人员和制度,以及环境监测报告等。后评价时应收集经批准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以及有关资料,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
⑸环境监测资料。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质量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也是分析评价环境演变趋势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与否,也是后评价成果是否合理正确的关键。后评价时应收集各监测站(点)历年来的监测资料,包括气象要素、水质、水温、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编制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大纲
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根据项目特性和环境影响程度,确定后评价的环境因子,制定环境因子评价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编写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大纲。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实施
根据工作大纲,分因子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工程环境影响的结论和趋利避害的措施。
编写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建设前环境状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综合评价及结论等几方面的内容。
5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对局地气候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使水体面积、体积、形状等改变,水陆之间水热条件、空气动力特征发生变化,工程建设对水体上空及周边陆地气温、湿度、风、降水、雾等产生影响。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工程兴建后气温、降水、风速、湿度和雾的实际变化,并与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成果相对照,在此基础上预测气候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措施。
气温影响主要复核工程影响区年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
降水影响主要复核工程影响区年降水量和各季(月)降水量的变化。
风速影响主要复核工程兴建后水体上风岸与下风岸年、月平均风速以及瞬时最大风速的变化。湿度和雾主要复核工程影响区年月湿度和雾日数量的变化。
局地气候影响后评价主要采用统计对比法,将收集的水利工程建设前后气象要素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建库前后工程影响区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并与邻近地区工程建设前后参证站的气象因子统计值进行比较,确定工程兴建对局地气候的影响范围和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
对水温影响
水体的热量传输机理是经过水和大气的接触面输送,通过水体流动传递热量。天然河道水流湍急,水体表面吸收的热量通过水体紊动迅速传向整个过流断面,故天然河道水温呈混合型,水温变化滞后于气温,呈周期性变化。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大,水体交换速度减缓,从而改变了水气交界面的热交换和水体内部的热传导过程。典型的水库水温效应表现为水体的垂直方向上的热分层现象。
水温影响后评价复核内容是:①统计建库后实测的库内不同区域各月水温的垂直分布、横向分布、纵向分布以及水库各月下泄水温、下泄水温的沿程变化资料,调查下泄水温对水生生物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②将水温结构分层和下泄水温观测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对环评时采用的经验公式和预测模型的适用性作出评价。
水质影响
筑坝建库,库区水面扩大,水深增加,河水流速变缓,使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减弱,库区水域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都将发生变化。水库拦蓄营养物质氮、磷、钾,促进藻类生长,可能导致富营养化。灌区开发也会对水质带来不利影响。
水质影响后评价,对水库工程应复核水库蓄水后污染来源、分布,水库水质变化,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库底淤积物污染物质的富集情况,出库水质和下游河段水质变化;对灌区开发项目,应复核灌溉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灌溉回归水对河流或承泄区水质的影响。此外后评价时尚应收集工程运行后的水质监测资料,对环评中采用的水质模型和预测成果进行验证,对工程建设中和运行后水质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采取的水污染控制的对策措施。
环境地质影响
水库蓄水后,库水的附加荷载及水的渗透压力,可能改变岩体的应力状态,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诱发水库地震。水库蓄水后,库水对岸坡的淘刷和浸泡,改变了库岸原有的稳定状态,可能产生滑坡塌岸,黄土库岸滑塌的可能性更大。
环境地质影响后评价主要是调查水库投入运行后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震中位置,调查库岸滑塌的范围、滑塌量和滑塌区的地质条件,分析产生诱发地震和滑坡塌岸的原因,分析评价诱发地震和滑坡塌岸的发展趋势,提出工程的安全防范措施;根据实际发生的水库诱发地震和滑坡塌岸情况,对预测成果进行复核。
土壤环境影响
灌区开发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会产生土壤潜育化和次生盐碱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利工程兴建如水资源分配不当,可能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壤发生沙化。工程施工和移民搬迁破坏植被,会引起新的水土流失。
土壤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后发生沼泽化、潜育化、次生盐碱化、沙化的面积和分布及其原因,以及需采取的对策措施;复核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及需进一步采取的防治措施。
陆生生物影响
水库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淹没影响,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栖息地丧失、觅食地转移、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许多动物在水库蓄水后被迫迁移。但水库蓄水后改善了局地气候,使库区周围的植被类型丰富;灌区开发后提供的湿生环境,适宜于一些水禽栖息。
陆生生物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工程投入运行后对植物、特别是珍稀植物的影响,复核工程投入运行后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影响;复核采取的珍稀动、植物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提出需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后评价可采用调查对比的方法。
水生生物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将影响鱼类生活的环境条件。建库后下游河道天然水文情势改变,其中水流状态和涨水过程的变化对鱼类影响较大。水库蓄水后由于水库水文条件和营养物质的变化,也会对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产生影响。
水生生物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工程兴建后对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影响,重点复核对珍稀水生生物的影响;复核对鱼类产卵场的影响;复核水生生物保护措施的效果,并提出需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后评价可采用调查对比的方法。
人群健康影响
水利工程兴建将不同程度地引发人群健康问题。由于大面积淹没、大批人口搬迁以及施工人员集中,为某些疾病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可能。
人群健康影响后评价应复核水利工程兴建后周围地区疾病的发生及流行情况,包括:①自然疫源性疾病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肺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的流行频率及强度;②介水传染病如肝炎、伤寒、痢疾等的疫情发生及发展趋势;③虫媒传染病如疟疾、乙型脑炎、丝虫病等的流行频率及强度;④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等的流行频率及强度等。并应与预测评价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产生疾病流行的原因,提出应进一步采取的防治措施。
评价可采用统计对比法,对比分析工程建设前、后各种疾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并与邻近地区疾病发生流行趋势进行比较,评价工程兴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水文情势及下游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因拦蓄、调水等改变工程下游来水来沙过程,下游河段流速、流量、水位、泥沙运移规律等有所改变,可能影响下游工农业用水,河道冲刷也可能对下游的水利工程和桥涵等产生影响。
水文情势及下游影响后评价主要是统计分析工程投入运行后实测的下游来水来沙过程,实际的河道冲淤变化资料,调查对水利工程和桥涵存在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根据实际发生的影响,对环境评价预测成果进行复核。
文物景观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受到淹没、破坏或干扰,水库的形成也可能增添新的景观。文物景观影响后评价主要是调查自然景观和文物受影响的程度,分析评价保护措施实施的效果,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景观文物的措施。
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运行情况
环境保护设施指为工程服务和减免工程对环境不利影响需采取的环保设施,包括水质(水温)保护设施、土壤环境保护设施、陆生植物保护设施、陆生动物保护设施、水生生物保护设施、景观保护及绿化设施、人群健康保护设施和下游影响补偿设施。
环境监测设施指工程完建后为掌握环境要素的动态变化需要建设的监测设施,包括地表水水质(水温)监测设施,局地气候监测设施,生态监测设施,土壤监测设施,地下水监测设施等。
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①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是否按照“三同时”的要求进行建设,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是否投入运行,运行情况如何;②是否按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保护设计确定的监测项目、监测断面、监测因子进行监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③监测项目的设置是否能够反映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后的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演变趋势。④在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工程运行后产生的环境变化,提出调整监测断面、监测项目和增设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议。
岗位职责 岗位评价
工程造价岗位职责
工程造价员岗位职责
工程类造价工程师岗位职责
测试与评价工程师岗位职责(共8篇)
工程后评价岗位职责共3
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或规划)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项目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
建设项目后评价是建立科学化、程序化和民主化的投资决策管理体系中投资决策程序的重要内容,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项目决策管理的反馈环节。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后评价,起到了改进投资决策管理,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今后建设同类项目提供经验的作用。因此,实施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电力建设项目急需要开展的工作。
1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原则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和科学”。其主要性质有:公正和独立性、可信度、实用性和反馈性。
公正性和独立性
公正性和独立性贯穿于后评价的全过程。公正性保证后评价及评价者的信誉,避免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做结论时作出不客观的评价。而独立性则标志着后评价的合法性,它是指评价不受任何干扰,独立地进行。它是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的重要保证。
可信度
后评价的可信度取决于评价者的经验水平和独立性、评价过程的透明度、资料信息的可靠性及评价所采用的方法的实用性。可信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同时反映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实用性
后评价报告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即较强的实用性,才能使后评价成果对决策产生作用。因此,编制报告应重点突出,并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实用性体现了后评价报告的针对性很强、实用、文字简练明确等特点。
反馈性
项目后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将后评价的结果反馈到决策部门,作为新项目的立项和前评估的基础,以及调整投资规划和政策的依据。因此,反馈性是后评价最主要的特点。
2 项目后评价和前评估的区别
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评估,在评价原则和方法上区别不大,都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但是,由于两者的评价时点不同,目的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存在一些区别。前评估的目的是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立项,它是站在项目的起点,主要应用预测技术来分析评价项目未来的效益,以确定项目投资是否值得及可行。
后评价则是在项目建成之后,总结项目的准备、实施、完工和运营,并通过预测对项目的未来进行新的分析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改进决策和管理服务。所以后评价是站在项目完工的时点上,一方面检查总结项目实施过程,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另一方面,要以后评价时点为基点,预测项目未来的发展。
前评估的重要判别标准是投资者要求获得的效益率或基准收益率,而后评价的评价标准侧重点是前评估的结论,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对比法。
3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和持续性评价。
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是在项目投资完成后,通过对项目的前期一建设一生产运行全过程的实际结果与前期预期达到的原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和评价。项目实施评价过程应简单说明项目实施的基本特点,对照可行性研究评估找出主要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其对项目的影响。
项目的实施过程评价包括:前期工作评价、建设实施评价、项目投资评价、生产运行和管理水平评价。
(1)前期工作评价
前期工作评价主要包括立项决策、勘察设计和开工准备。
电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对项目成功与否影响重大。因此前期工作后评价是整个项目后评价的重点。一方面要对立项条件和依据;发电规划容量;本期建设规模;装机方案;布置及工艺系统的多方案优化;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材料的先进性、合理性;投产年度;在电网中的位置及送电潮流;投资估算;电价;投资概算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发现前后变化,并找出原因。其意义在于分析研究前期工作失误在多大程度上导致项目实际效果与预测目标的偏差及原因,从而为今后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管理积累经验。
立项决策评价具体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单位资格及委托方式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实际经历时间、研究的内容及深度等;项目决策程序、决策效率和质量如何等。
勘测设计评价包括:勘察设计质量、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分析评价。后评价还应该进行两个对比,一是该阶段项目内容与前期立项所发生的变化,二是项目实际实现结果与勘察设计时的变化和差别,分析变化的原因,分析重点是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概算、设计变更等。
开工准备评价是项目后评价工作的一部分,特别是项目建设内容、厂址、引进技术方案、融资条件等重大变化可能在此发生,应注意这些变化及其可能产生对项目目标、效益、风险的影响。
(2)项目建设实施评价
项目建设实施阶段是项目财力、物力集中投入和消耗的过程,也是固定资产逐步形成时期,它对项目能否发挥投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后评价包括:对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建设、施工监理、启动调整试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评价。
项目实施阶段的后评价,一方面要与开工前的工程计划对比,另一方面还应该把该阶段的实施情况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与项目决策时期所预期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偏离度,在此基础上找出原因,提出对策。
(3)项目投资评价
项目投资评价主要分析项目总投资变化,找出变化原因,分析项目主要资金来源和融资成本变化,找出变化的原因及影响,重新测算项目的全部投资加权综合利率,作为项目实际财务效益的对比指标;分析项目资金年度计划与实际到位情况变化及影响。
(4)生产运行评价
生产运行评价是根据项目后评价时的实际运营情况,预测未来项目的发展,对照可行性研究评估的目标,找出差别,分析项目外部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和制约条件,如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管理制度、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将生产经营实际完成的生产技术指标与设计值对比,分析变化原因,如:电厂实际人数、年发电量和利用小时数、厂用电率及煤耗等。
(5)管理水平评价
后评价要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各阶段管理者的工作做出评价。是否能科学有效地管理项目的各项工作;人才和资源是否得到合理的使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者执行的法规、规定、标准的水平等。
项目效益评价
项目效益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项目的财务后评价与前评估中的财务分析在内容上基本是相同的,都要进行项目的盈利性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只是评价的目的和数据取值不同。但在评价采用的数据中,应将物价指数扣除,并使之与前评估中的各项评价指标在评价时点和计算效益的范围上都可比。
(1)财务后评价
在盈利性分析中要通过全部投资和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计算全部投资税前内部收益率、净现值、自有资金税后内部收益率等指标,通过编制损益表,计算资金利润率、资金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等指标,以反映项目和投资者的获利能力。
清偿能力分析主要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偿债准备率等指标反映项目的清偿能力。
(2)国民经济后评价
国民经济后评价是从国家或地区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从社会经济资源择优配置的角度,确定投资行为的宏观可行性。
国民经济后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率。
项目影响评价
项目影响是指对于其周围地区在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重点分析项目与整个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项目影响评价包括经济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三个方面。
项目影响评价以定性分析为主,基本分析方法是比较法。
项目持续性评价
项目持续性评价是指对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能够按期实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项目业主是否愿意并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继续实现既定目标,项目是否具有可重复性等方面作出评价。
评价项目的持续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环境功能的持续性,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项目效果的持续性。
进行项目持续性评价,应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解决影响项目持续性问题的措施建议。持续性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逻辑框架法。
4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项目后评价的分析方法原则上要坚持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项目后评价通常采用对比法(“前后对比”与“有无对比”)、逻辑框架分析法和结合评价法(成功度法)。
对比法
对比法分为前后对比法和有无对比法。前后对比法是将项目实施前与项目完成后的情况进行对比,找出项目的作用和效益。这种对比是进行后评价的基础,特别在对项目财务评价和工程技术等效益分析时是不可缺少的。
另一种对比法就是有无对比法,这种对比是将项目投产后实际发生情况与若五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对比的重点是要分清项目本身的作用与项目以外的作用。这种对比用于项目的效益评价和影响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项目的实施受外部作用影响较大,因此采用前后对比法很难将外部的作用和项目本身的作用区分开来,不能得出真正的项目效果结论,必须采用有无对比的方法才能判定项目的真实效果。
通常项目的效益和影响评价要分析的数据和资料包括:项目前的情况、项目实施前的预测效果、项目的实际效果、无项目时可能实现的效果、五项目的实际效果等。
A1——项目开工;A2——项目完工;B——项目实际效果;C——项目实施前的预测效果;D——无项目实际效果;E——无项目,外部条件与开工时相同;T1——项目开工时间;T2——项目完工时间;T3——项目后评价时间
逻辑框架分析法
项目后评价的另一个主要分析方法就是逻辑框架法,该方法是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间的关系,来评价一个设计完整、目标明确的投资项目。逻辑框架法为项目计划者和评价者提供一种分析框架,通过对项目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手段间逻辑关系的分析,用以确定工作的范围和任务。它是项目管理的手段和工具。
逻辑框架模式是一个4?的矩阵,横行代表项目的目标层次,包括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方法(垂直逻辑),竖行代表如何验证这些目标是否达到(水平逻辑)。
成功度法
成功度法是根据项目各方面的执行情况并通过系统标准或目标判断表来评价项目的总体成功度。依靠评价专家或专家组的经验,综合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对项目的成功程度作出定性结论。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打分的方法。成功度评价是以用逻辑框架法分析的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结论为基础,以项目的目标和效益为核心,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评价。它是进行项目综合评价的方法之一。进行项目成功度分析时,把建设项目评价的成功度分为五个等级,即非常成功(Aˊ)、成功(A)、部分成功(B)、不成功(C)、失败(D),然后将项目绩效衡量指标进行专家打分,综合评价。
5 项目后评价的组织实施
项目后评价一般按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即建设项目自我评价、项目所属行业或地方的评价和国家级评价。项目自我评价是从项目业主或项目主管部门的角度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面的总结,目的是为项目后评价服务,为其他项目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行业或地方的评价和国家级评价一般由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机构去完成,又称项目独立后评价。
工程后评价岗位职责共3篇(单位工程施工阶段评价应由什么组织)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工程后评价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