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2024-09-07 18:30:51 综合范文

  【前言】本文是会员“vcd510”分享的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供大家赏析。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由于我准备在今年下半年教授一年级的课程,所以我对高老师在低学段教学上的要求听到特别认真。因此,我心中有一个小疑惑,但在会后向高老师请教后,我终于弄明白了。如今我把这个疑惑写出来,和一些一样困惑的同事分享一下。高老师提及,目前每个年级的教学中存有“低中高不分,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在低年级的阅读课中,关键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则更为理想,认字是重中之重。在理解与应用能力层面,应着重于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可以阅读明白简单童话、寓言和故事,并能把握其情感及其与人沟通的基本能力,同时要保证学生可以通读、记诵相关知识。在听讲时,我对高老师提到的文本解读部分没有开展深度思考。高老师举了多个低年级的课文案例,例如《雨点》《秋游》《春笋》等,强调老师们在解读时常常粗浅,无法深入。以《雨点》这首儿童诗为例,尽管字面意思容易理解,但其中蕴含的意境却往往被教师忽略。文中提到的“入睡、散步、飞奔、弹跳”描写了“雨点”在各个条件下的不同情景,老师应当对此进行深刻解读并指导学生去体验。于是我开始思索,是否有必要让一年级的孩子理解这些内容?难道不只需他们能流畅、准确地诵读就可以了吗?如果这样讲解是否会使内容显得提高呢?带着这个顾虑,我向高老师请教。他指出,在教学中要做到“有度”,即在小孩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指导学生理解,达到他们能够理解层次。例如,在《雨点》这课中,孩子们早已理解了字面的意思,这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发掘出潜在的意境,帮助其将模糊的理解变得明确、清楚。教学不能只求简易,也不能一味提升难度。也就是说,一切的“有度”都是建立在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若孩子可以轻松摘到的苹果,我们老师就应承担起帮助其摘到的职责;而孩子已试着数次仍然无法摘到,这也无须奢求他们理解。这便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与点拔功效。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篇

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7篇

二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12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12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7篇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7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