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会员“pianguaitangdangfen”整理的典型议论文,供大家参考。
1973年,在国外利物浦,一位名叫科莱特年轻人考入了哈佛大学。他常和一位18岁美国男孩共坐课堂。大学二年级时,这名男孩提议与科莱特一起休学,去开发32位财务软件,原因是新编的教材已经解决了进位制途径转化的难题。
科莱特对此提议觉得颇为惊讶,因为她来哈佛是为了学习,而非解闷。此外,教授们仅教授了32位系统表面知识,想要开发32位财务软件,必须做到高校所有课程才行。因此,他婉拒了男孩的邀请。
十年后,科莱特变成哈佛大学计算机系的博士生,而这位退学的男孩则在这一年进入《福布斯》杂志的亿万富翁榜。1992年,科莱特获得博士学位,而这位男孩的个人资产达到65亿美金,成为美国第二富商,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1995年,科莱特觉得自己学识已足够,终于能研究与开发32位财务软件,而这位男孩则已绕开32位系统,推出了Eip财务软件,其速度比32位快1500倍,并在两周内攻占国际市场。这一年,他成为全球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与财富的名称——比尔·盖茨,便传遍了全球。
这世界好像有一个真知:如果等到全部条件都完善时才去行动,或许你会始终等待。
典型议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