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论语〉》阅读附答案8篇(论语导读答案),供大家阅读。
《〈论语〉》阅读附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有朋自远方来
A.从
B.自己
C.主动
(2)人不知而不愠()
A.恼怒
B.烦恼
C.熟识
(3)温故而知新()
A.原因
B.旧的,学过的
C.事故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朗读下面几句话,看用哪种语气才恰当。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
②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填空。
(1)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A
(2)A
(3)B
2.D
3.①反问语气
②陈述语气
4.(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阅读附答案2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境界更高。这种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B.在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能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孔子希望他认真学习《诗》,有问题就与老师探讨。注重《诗》的教化功能,这是孔子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C.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D.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不值得重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的接受。
(2)谈谈你对这两个语段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9.(1)B(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的不仅仅是能不懂就问,而是能举一反三,能从他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还没有说到的意思)
(2)一个有仁德的人应该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无论贫富都应当自觉追求精神的完善,保持自己的价格尊严。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
《〈论语〉》阅读附答案3
《〈论语〉十则》阅读附答案
阅读《〈论语〉十则》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 )
(2)三省吾身 (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4)见贤思齐焉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否赞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待人处世之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悦”的古字,愉快。
(2)检查,反省。
(3)真诚、诚实。
(4)看齐
2、(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2)(碰到)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意对即可)
3、示例①:我赞同,因为做人要多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多尊重他人的意愿,以仁爱之心待人。
示例②:我不赞同,因为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集体意志就无法统一,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言之有理即可)
《〈论语〉》阅读附答案4
文言文阅读。
《论语》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⑥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 )
(2)学而不思则罔( )
(3)死而后已( )
(4)勿施于人( )
2、翻译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反省 (2)迷惑 (3)停止 (4)强加、施加
2、(1)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
(2)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意对即可)
3、“略”。
《〈论语〉》阅读附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①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②,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注释】①孙:通逊。②难:后患。
(1)君子体现了孔子对人格的追求,请概述孔子心目中君子的特点。(4分)
答案要点:①重视个人修养,敬业敬人,使族人和百姓安居乐业;②具备三项道德:仁爱、智慧、勇敢;③坚持四项原则:正义、遵礼、谦逊、诚信;④做到处处思虑,遵守规范,避免过错。
(2)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孔子君子人格观的社会价值和对你的启示。(8分)
答案要点:社会价值:①孔子的君子人格观,确立了君子的标准,赋予君子修齐治平的重责,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擎起了中华民族的脊;阐发并规范了中华民族子孙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正因为如此,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高歌依然萦回中华大地的上空(2分);为我们树立了人生追求的目标,在当前社会变革转型的重要时期,对于我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格品位、弘扬民族精神,重塑民族形象、强大民族根基、振兴民族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分)。
自我启示:略(4分,只要联系文本与自身实际,答出两点以上启示即可记满分)
《〈论语〉》阅读附答案6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②,则谁与③?子曰:暴虎冯河④,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注释】①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 ② 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③谁与:和谁一起。与,一起,共同,动词。 ④暴虎冯(píng)河: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徙步过河。冯,通凭。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用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搏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的。
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3分)
答:
【答案】
(1) A(孔子认为,只有他和颜渊才能做到。)
(2) 孔子主张的勇,要智勇兼备,而且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参考译文】孔子对颜渊说:用就施行,不用就收藏,恐怕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子路问:先生如果率领三军作战,谁作你的助手。孔子说:赤手搏虎,徙步过河,死也不后悔,我不会和他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格外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后再做决定的人。
《〈论语〉》阅读附答案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①,以就有道②,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③,必偃④。”
【注】①无道:指无道的人。 ②有道:指有道的人。 ③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④偃:仆,倒。
(1)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为政”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答:
(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结合上面语段,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正”的看法。(6分)
答:
参考答案:
20. 答案
(1)孔子为政反对杀人,主张“德政”,主张为政者以自身好的品行和做法去影响他人。(3分) (2)孔子认为,为官,首在一个“正”字,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所以,在位者要率先做出垂范。(3分)到了当今社会,这种观点仍旧有生命力,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为官如此,治家如此,办企业如此,做人也如此(3分)(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论语〉》阅读附答案8
论语十则阅读附答案
《十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B.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C.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优点。
D.其恕乎其:代词,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B.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
C.驱之别院知之为知之
D.可以为师矣徐喷以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十则》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的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C.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D.孔子在岁寒这一则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深的节操。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D、其恕乎 其:句首语气词,无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A、所以 旧的知识 ;B、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C、代词,代蛤蟆 代词,代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D、凭借 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一词多义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因为文言语句的内涵较为丰富,所以理解相同词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小题3】试题分析: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的方法,在孔子看来新知识与旧知识具有前后相连的关系,只有掌握好旧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阅读文章,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对一些文学常识加以识记。
《〈论语〉》阅读附答案8篇(论语导读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