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3篇 《绿色建筑》

时间:2022-10-14 12:00:23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绿色建筑3篇 《绿色建筑》,以供借鉴。

绿色建筑3篇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1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

  目录

  绿色建筑标识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发展史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展开

  什么是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标识

  为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2008年4月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成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心绿标办)负责具体工作,已评出15项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其中公共建筑10项,住宅建筑5项;获得三星级标识的项目7项;获得二星级标识的项目3项;获得一星级标识的项目5项。这些建筑的建筑节能率、住区绿地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量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都严格达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应要求,对减少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了确实的贡献。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来解决评价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发布相关技术文件,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通过召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记者见面会、国际绿色大会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分论坛(2009年3月28日)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2009年6月24日),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开展绿色建筑标识咨询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目前评价一、二星绿色建筑权力已经下放到部分省份,目前有26个省份可以自己评价一星和二星的绿色建筑,三星绿色建筑需要到住建部绿标办和城科会进行评定,目前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南方快于北方,绿色建筑发展较多的省市有广东、江苏、上海,现在北京和天津发展速度比较快。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绿色建筑;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发展史

  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 年,美国建筑师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绿色建筑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绿色建筑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绿色建筑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

  绿色建筑的成本究竟怎样,是否会成为提高房价的因素,住房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做出了回答: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仇保兴说,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

  术和设备后,投资回绿色建筑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比如,德国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00元钱,国外援助2000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运用这些技术。

  仇保兴说,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信息时代,智能化应绿色建筑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现在有些地方推行智能开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冬天走的时候,就把供热开关关掉,下班之前半个小时,手机一按,就能把供热开关启动,这样回到家里时,屋里已经暖洋洋的。主人在外边工作的时候,家中不供热,能省1/3的能源。再如,许多南方地区,房子里的空调40%是为了应对室外的阳光,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装置,当太阳光正热时,遮阳帘自动升起来,减少射入室内的阳光,减少空调的能耗。这样的智能建筑才是绿色的,才是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建筑。

  仇保兴坦言,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绿色建筑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业内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绿色建筑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比如,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多一点,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供热“大锅饭”中,有人是开着窗享受暖气,非常浪费。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公斤/平方米·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倍。我们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

  据仇保兴介绍,既有建筑现在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现在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绿色建筑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的,是可以调控的。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不用开窗,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万吨煤,就相当于减排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是一个艰巨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每台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能的10%左右;一盏11瓦的节能灯相当于60瓦的白炽灯亮度;选用电子镇流器,较传统镇流器省电30%;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节能20%至30%。

  这些节能小窍门看似细小,日积月累,却能节省不少能源。推广绿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广大居民也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很多建筑本身的节能效果不错,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皮打掉了,或者换了窗户,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仇保兴表示,现在规定,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仇保兴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绿色建筑2

  浅谈绿色建筑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不再仅仅是一个供人居住、进行活动的场所。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自然资源的锐减,绿色节能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摆上桌面来,其中就包括了绿色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标志着建筑观念的更新,以及建筑节能与保护地球环境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而言,绿色建筑也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目前,对绿色节能建筑得到普遍认同的定义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其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

  绿色建筑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2)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对室内环境设计重视起来。人们力求创造一个舒适、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人们室内装修使用的不少材料,大都是由化工材料制成的,有的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它们不断的向室内空气中挥发有毒成分,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事实证明,材料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材料所释放的各种气体和氨、甲醛、苯、氡等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封闭的室内环境由于温度、湿度较大,有些材料会对霉菌和细菌生长提供养料,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具体来说,家庭装修污染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板材类。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人造装修板材,内含超标的甲醛,如大芯板细木工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及用这些板材制作的复合地板、家具等。甲醛主要来自于制作复合板材所使用的脲醛树脂胶,这种胶具有胶接强度高、不易开胶的特点,是目前生产各种复合板材普遍使用的粘合剂。脲醛树脂中含有甲醛,会形成游离甲醛气体释放到空气中,而甲醛为高毒性物质。

(2)石材类。石材类装修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石膏、瓷砖等含有一种叫做氡的有害物质。氡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9中环境致癌物之一,它是仅次与吸烟的第二个肺癌致病因。

(3)涂料类。装修中使用的油漆、涂料、防水材料及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稀释剂中含有有害物质苯。

(4)水泥等建材类。水泥等建材中包含有有害物质主要为氨,它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我国的绿色节能建筑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我们国家的建筑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法规配套不够完善,节能技术与产品不够成熟管理机构不健全等。绿色建筑的观念也还待更为广泛的普及。推广绿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广大居民也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很多建筑本身的节能效果不错,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皮打掉了,或者换了窗户,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

  在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绿色节能建筑的源头

  因此积极开展绿色设计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根据我国的围情,绿色设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是节约能源尽量从总体上减少能量的使用,并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可持续能源;

(2)是尽量利用可循环的材料和能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3)是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建筑空间尽可能健康舒适;

(4)是在设计时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物耗和能耗.使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另外,还要强化施工现场的监督。积极推广绿色施工施工阶段是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实物的阶段,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直接的阶段。绿色施工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筑企业在施过程中,要加强施现场管理。

(1)建筑场地应减少施工场地的占地面积,减少施工对场地的扰动和破坏;

(2)通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施工,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3)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尽量考虑水的循环使用,加强节水管理,施工用水进行定额汁量;

(4)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对绿色建材的法律、法规及评价方法来选择建筑材料。

  推广绿色建筑是当前我国建筑业的重大战略任务

  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经验和勤勉,让我们抓住机遇,协同努力,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建立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创新体系。让我们从每一栋建筑、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城市做起,让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绿色礼区、绿色城市构成我国未来希望的发展前景。

  新北建园三期项目部

  刘

  亮

绿色建筑3

  认知·实践·期盼 张锦秋

  今天中国工程院举办的“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论坛”对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要我发言,我只能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粗浅的认识,在坐许多绿色建筑专家,我讲的过于肤浅,请见谅。

  认知 气候牵动全球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战事不断、明争暗斗。而唯独“气候”能够成为最具权威、共同关注的议题。这是因为全球变暖涉及全球环境、城市经营、国际贸易等复杂问题。为此,各国首脑聚集一堂,共商此项悠关人类生存的大事。中国自然也不例外。1992年中国同15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发展中国家发布的第一部国家方案,规定了中国需作的努力和立场,并承诺调整能源结构,力争到2020年使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16%。2009年12月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哥本哈根会议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

  温室气体主要以二氧化碳和水气为主,它会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暖。这些气体主要产生于汽车尾气、工业生产排放、建筑排放(主要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所消耗的资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地球上的64亿人,可能有50%的人用汽车造成尾气排放,可能有30%的人参与了工业生产而排放温室气体,有超过90%(甚至更高)的人因日常生活和工作而持续不断地制造着建筑排放。城市消耗了全球近2/3的能源,60%的水资源,排放温室气体占全球的70%。

  看来,要解决温室气体排放这一世界性危机,城市就是一个主战场,而建筑排放则是首当其冲。统观大局我感觉面向21世纪,对于中国建筑规划、设计、建设的创新,生产方式的转变,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倡导和推行绿色建筑是一个方向性的战略问题。何谓绿色建筑

  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这 1 千古名言至今仍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享受的欲求也不断膨胀,不可避免地导致不断扩大资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恩格斯曾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建筑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要素,其耗能与温室气体排放量成为“罪魁祸首”。在一般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已占据全国总能耗超过30%。美国一个报告指出:“如今建筑物的用电量占全美用电总量的70%,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0%”。我国的一份报告中称:“我国的能耗结构:建筑占大约25%;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占25%”。中国现有的430亿m建筑面积中,95%为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建建筑面积中80%仍为高能耗建筑。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

  不论国外、国内,建筑节能环保、低碳排放、生态化的问题都被列在这场为地球生存而战的第一线。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兴建绿色建筑的热潮。

  2006年3月中国建设部发布了国家级的《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其中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一般在学术界所称的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与此同义。低碳建筑是指实现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建筑。节能建筑主要是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的建筑。二者都涵盖在绿色建筑之中,而绿色建筑的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按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分别列出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共分三个星级。

  国际上绿色建筑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外国大部分是由有影响、有权威的专业公司负责制定和执行评价,如美国的LEED就是世界知名的绿色建筑评级系统。我们中国是由政府主导这一工作。由于有了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就不再停留在概念上、学术上,而实实在在落实到建筑建设项目上。23 绿色建筑的技术 绿色建筑涉及哪些技术? 范围很广,可大致分为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与设计应合理地确定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建筑朝向、外观体型、房屋间距、层高、平面形状、窗墙面积比、室内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如:合理的布局可以节地而又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一般情况下东西向建筑的冷负荷比南北向增加90%。体型复杂的建筑,其体型系数每增加,能耗指标约增加%。

(2)提高外维护体系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的外壳大体由墙体、屋顶、门窗三部分组成。要使它们保温隔热性能好,就要按规范控制他们的传热系数。这个系数每增大1W/(m·K),空调负荷就增加30%。现在一般的墙体本身起围护作用,但保温隔热往往不够理想,所以就有在墙内皮或墙外皮另外增加保温隔热层的作法。在墙体改革中还有试着采用新型的既能起围护作用又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墙体材料。在垂直墙体外的节能措施还有加各式遮阳板的,甚至在一些公共建筑外面另套上一层幕墙的。还有把人工裁培的绿化做成绿色幕墙的;一般建筑外窗的耗热量约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35%~45%,因此绿色建筑的门窗要不透风、不漏气增加其气密性,隔热性能。为此,金属门窗构造不断改进,窗户框梃材料的类型增多,玻璃从增加厚度发展到中空玻璃,玻璃的品种又出现LOWE玻璃。各种遮阳窗帘和百叶也应运而生;屋顶以平屋顶的保温隔热效果最不好,住过顶层的人都有体会。现在许多城市推行“平改坡”,一则是为了城市风貌更有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加了坡顶,不仅有利于屋面防水排水,顶层的室内气候就会大为改进。另一种提倡的就是作屋顶花园。60cm左右厚的种植层再加上面生长的绿化材料都能提高屋顶的保温隔热效果。

(3)尽量使用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能源要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进行雨水、中水利用,采用各式节水型设施,开源节流。可持续能源即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我国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应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生活水、采暖等,2应用地热直接采暖,或者应用地源热泵系统或水源热泵系统进行采暖和空调。此外,还有光伏技术。这是指通过光伏面板收集太阳能,之后能量随之转换成电能。但其转换率不高,只有5-10%。所用原材料硅价格又非常昂贵。所以至今这一技术在我国还难以普及。

(4)绿色建筑的施工与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绿色建筑涵盖了建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我国建设部已于2010-2011年颁布实施《民用绿色建筑设计规范》,相继出台了绿色建筑施工标准和绿色建筑物业管理办法。我国的绿色建筑

  2012年3月,我国已评出371个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600多万m。这些项目社区绿化率达到38%,平均节能率达到58%,节水率达到%以上,可循环材料应用达到%。根据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评价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第一,广东第二(70%的绿色建筑是深圳获得的),还有上海、浙江、天津、北京、河北、四川、湖北、山东共居前十位。据一公司称,至2009年11月,中国大陆已有200栋建筑物向LEED注册申请认证。上海世博中心就已获得我国三星级绿色建筑并获得美国LEED金奖。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及较发达地区绿色建筑事业的推进走在前列。

  在国外,不仅新建筑推进绿色建筑,老旧的历史建筑也流行绿色大改造。具有70年历史的美国帝国大厦也积极“环保变身”,向LEED申请认证。台湾101大楼投资六千万元,争取获得LEED金级认证。若获得通过,101大楼将取代阿联酋的迪拜塔,登上世界第一高绿色建筑宝座。LEED有一套严格的积分审核制度,如抽水马桶的冲水量,需维持在6公升左右。目前台北101大楼与一般商业大楼的马桶抽水量一样,都是9公升。101正在为减少3公升而努力。101改造完成后估计每年至少节约水电用量、垃圾减量都能达一成以上,约可节约二千万元能源费用,三年内改造投资可以还本。这些当然是突出的例子。我国现有430亿㎡建筑中95%是高能耗建筑,如不力推进现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仍不能彻底改善,我们承担的国际任务也很难完成的。

  实践

  2012年在所承担的一个万㎡的博物馆初步设计审查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学习到了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建筑一系列指示精神和相关文件,特别是财政部【2012】167号文件及陕西省财政厅与住建厅的【2012】231号文件。认识到推进绿色建筑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性。博物馆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如果现在2012年不按绿色建筑设计,到2014年建成后就是个不合格建筑,以后还要进行改造。于是向建设单位提出按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调整初步设计。建设单位认同后,我们按照《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和有关星级标准的规定,调整初步设计,概算有增有减,共约提高造价2600万元。

  初步设计得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接着完成了施工图设计。现在此项目已经开工。当我们填写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书时,才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其主要指标中节能率我们设有条件进行计算,既无软件,也无专业人员;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可再利用建材、可循环建材等利用率的各指标,只有当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后通过测定、验算才能得出。那么,现在已付诸施工的这套设计是否达标还是不可知的。我们深感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设计审查缺失。这应该由谁来组织审查?由什么人员来进行审查?在什么时侯审查?最近,我们才从朋友处听说,在设计一开始就应由设计单位聘请咨询单位,请他们

  2全过程配合设计,经咨询单位审核、验算合格后,由他们报请建设厅组织有资格的专家进行设计审查。通过后,才能开工建设。这一套路线图我们确实未见诸文件,再加我们自已视听闭塞,以致做了一锅夹生饭。现在,我们也决定按此路线,聘请有资职的咨询单位与我们合作了。到目前为止,我们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程序问题,机制问题。待设计审查时,也许我们会要遇到更多的技术问题,只有那时再修改设计了。期盼

  经过几年来政府的引导,国内外专家的研究论述和经验介绍,现在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策,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中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现实的需求,为改善民生而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都激励着建筑工作者为创造绿色建筑而努力。但是我们期盼从以下几个方面能为实际工作者创造更好的条件:

  1普及并提高绿色建筑规划设计队伍

  现在全国只有发达地区已有一些专业的咨询、设计单位,这远远不能适应国办发【2013】1号文件的目标要求。建议工程院配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举办甲级设计单位参加的培训班。至少要求这些院有绿色建筑咨询、审查机构,做好本单位的引领、把关工作。就像当年的抗震设计一样,如果这些甲级院都设有独立设计的能力,怎么能正常执业呢?绿色建筑的设计已成为在国内推进绿色建筑的瓶径。目前全国绿色建筑设计都只能依靠国内少数权威性咨询机构,这应该只是短时期内的一个过度。对于特殊大型的项目当然还有赖发挥这些权威机构的作用。理顺绿色建筑推行机制

  要把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施工、验收、评奖的程序纳入已有的基建程序,使之结合、一顺百顺。否则另开一个轨道有可能由于机制不顺加长了项目建设周期。3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

  虽然从理论上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树立建筑全寿命期理念,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效益。”但面对现实的建设单位、建筑单位、施工单位毕竟是要增加相当的投入。例如,一个4万㎡的公建,按规定获三星级奖80元/平米,奖金320万元,若其投资5亿,则只奖了投入的%,真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再说,奖的是业主。设计单位若配置全套计算软件也将近100万元,还要配备专业人员,还要加大工作量,加长设计周期,却没有任何激励。难怪现在申报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的都是甲方,很少有设计单位。其他优秀工程设计奖却都是设计单位在积极申报。此外,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等地区,是否还应有更好的激励措施,而不只是放宽了对这些地区的要求。

  以上三点,是对落实和推行绿色建筑的期盼,我希望本次会议不但在理论上有所探索,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对实践也予以充分的关注,能否通过会议纪要提供国家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和依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炭发展。今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可见国家对绿色建筑事业要加大力度予以推动。这是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关键环节,又是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实际行动。我们执业建筑师义不容辞。

绿色建筑3篇 《绿色建筑》相关文章:

广州市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3篇(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