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山城游记散文3篇 写游山记的作文,欢迎参阅。
山城游记散文1
导语:游记是最珍贵的记忆资产!告别这个时代的浮躁,回归自然;向那些用纸笔记录的年代致敬,那么如何写游记散文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记散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游记散文
(一)来东京之前,和虎子哥相约,要找一个晚上,去日本的居酒屋喝点小酒,体验一下日本男人的夜生活,看过了葛优、舒淇主演的电影《非诚勿扰》,对里面的“四姐妹酒吧”总是念念不忘。
只是,跟团的缺点就在这里,一天的行程早被安排的满满的,早上八点出门,晚上七点才能回到宾馆,人困马乏,口干舌燥,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泡上一壶茶,滋润一下冒烟的嗓子,至于喝酒的事,还是先往后放放吧,以至于头天晚上,当虎子哥真的约我去酒吧的时候,我期期艾艾半天,还是推辞了。虎子哥失望之余,索性带着虎子嫂子去体验了一把,随后发给我的照片里,有大杯的扎啤,诱人的刺身,埋头喝酒的日本浪人,更有衣着单薄,意态撩人的制服妹,看得我心潮起伏,意绪难平,脑海里莺莺燕燕,活色生香,心里懊悔不已,怅然若失。
后来,当虎子哥说他第二天早上要起来跑步时,为弥补昨晚的缺憾,我忙不迭的答应了,我不跑步,但要和他结伴而行,已经错过了东京的夜晚,不能再错过东京的清晨。
把闹钟定在五点半,简单的洗漱后出门,一下子走入东京的夜色里,此时,虎子哥已经奔跑在东京的街头了。
天光微明,天空晦暗,冥灭之间,外面的建筑、街道都朦朦胧胧,经过了夜里的喧嚣,东京的清晨格外寂静,空气湿润清新,风有点硬,有点冷,春寒料峭,东京的天气并不比济南温暖,或许还要冷一些。
宾馆对面是一轻轨站,尽管有点早,已经有上班族出出进进,男士大多衬衣领带,西装革履,女士妆容精致,身材苗条,身着颜色素雅的职业装,外面罩一轻薄大衣,肉丝袜非常魅人,虽然穿得有些少,并不见他们有多萧瑟,反而是我,穿着厚厚的冲锋衣,依然要不时的缩缩脖子。
昨晚入住宾馆后,拉开窗帘,我就发现了楼下的这个轻轨站点,我曾经长时间的站立窗前,注视着它,沉思默想。夜色下的东京,褪去了白天的冰冷和生硬,灯光氤氲,灯火璀璨,有了丝丝暖意,以及一些说不清的暧昧。
候车大厅门口灯光尤其明亮,进出的大都是年轻人,少了白天的匆忙,多了些从容和舒展,但他们大多是游离的,孤独的,很少结伴而行,即使结伴,也少有我们这边的勾肩搭背,笑语喧哗,他们是安静的,彬彬有礼的,仿佛漫画中的人物,举止匆匆而又轻盈。
轻轨铺设在离地面几米高的桥墩上,以三分钟一趟的频率呼啸而过,站台上人影绰绰,往来不绝,她们或者他们如潮水一般,走了又来了,来了又走了,站台上始终川流不息,这些人住在哪里?他们或者她们有些什么联系?是否有电视剧《昼颜》中的女主角一样的人物?是否有苍井空、饭岛爱一样的AV女,是否有日本推理小说家森村诚一所写的那些故事?我深思遐想,久久不愿离去。
宾馆位于一条小巷深处,巷子大约五六米宽,两边都是些低矮的建筑,高的不过七八层,矮的也只有三五层,有些一楼做了门面,门面紧邻马路,门口摆着一些盆栽的小花,五颜六色,叫不上名字,纤细,柔弱,在寒风中努力绽放着。在小巷的某个地方,会突然凹进去一块,这一块便做了停车场,大概能停放六七辆车,路面是异常的整洁,干净,虽然是慵懒的清晨,依然看不到丁点的碎纸屑、烟头以及枯枝败叶。
沿小巷往前走二百多米,便来到东京横贯东西的主干道,说是主干道,也不过只有双向四车道,日本的道路大多不宽,胜在小街小巷众多,沿着任意一条小巷进去,七拐八绕,都可以进入主路,有洞天福地,曲径通幽之感。路口南侧一栋高楼上垂着一块牌匾,上书“东京医学药业专门学校”,字是标准的繁体字,意思也和中国的一样,只是读音不同,可见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前行不远,便到了两国桥,再往前走,是日本桥、浅草桥,这里便是东京的老城区了。
两国桥历史悠久,其名字有出处,在古代,这条河的东西两侧分属古武藏国和下总国,这是一条边界河,江户时代,这里是下层民众嬉戏娱乐的地方,因为日本人没有男女之大忌,我们完全可以意淫一下,想象在某个夏天的傍晚,日落黄昏,暑气渐退,河里边众声喧哗,男男女女,裸泳在一起,白花花一片,那场景,令人神往啊。
河宽约一百多米,流淌缓慢,河水异常清澈,记得刚见到它时,是在行驶中的汽车里,正是上午九点多钟,天空湛蓝,天气清冽,阳光照在水面上,呈现出大海一般的蓝,一刹那,我误以为这是大海伸进城市的一角,以至于当坐在身后的虎子哥问我这是什么河时,我脱口而出,“是海水倒灌吧”,事后,虎子哥为此没少打趣我。
河两岸的建筑并不高大,大多十几层,颜色有橘红、鹅黄,淡青、白色等,因为天长日久,久遭台风袭击,海水侵蚀,墙面有些斑驳,一条白色的客船停在岸边,来往于东京内河,每十分钟一趟。河面上视线所及,并不远的距离内伫立着三座大桥,一座是铁路桥,轻轨往来频繁,两座公路桥,车辆反而稀少,日本的交通主要以地铁,轻轨为主达,几千万人的大都市,平时街面上并看不到多少行人,公交车几近于无,人多在地下穿行,想象中,地下几十米的地方,一条条钢铁巨兽咆哮着,刺破沉寂的大地,游龙一般,轰鸣着前行。
河面上一群海鸥正在薄雾中飞翔,它们伸展着优美的腰肢,或者俯冲下来,或者蜻蜓点水,往来穿梭,嘤嘤有声,有的就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见我到来,并不躲闪,这里本来就是它们的家园,反倒是我,一个异国他乡的外人,惊扰了它。
河两岸是一条甬道,不时有晨跑的日本人经过,年龄大都在三四十左右,身形瘦削弱,精壮干练,印象中日本是个小人国,抗战时的侵华日本军身高大都在一米五左右,因此才有东洋倭寇的蔑称,但几十年过去,日本人的身高已飞速增长,平均身高甚至超过了我们,只有从为数不多的老人身上,还能依稀看到以前的踪影。日本人是一个爱锻炼的民族,跑步大概是他们非常喜爱的项目,在大阪城公园,在东京皇宫外苑,在富士山下,我都能见到他们或者她们的身姿,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默默的,静静的,在蓝天白云下,在清冷的晨风里,兀自挥洒着汗水,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乐趣。
正要回返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人远远的同我打招呼,紧身的黑衣黑裤,咖啡色的鸭舌帽,鲜亮的跑步鞋,外衣系在腰间,风尘仆仆,非常职业的样子,我有些诧异,自咐在东京没有相识的朋友啊,莫非对方认错人了?及至走到跟前方才发现,原来是虎子哥,从来没见虎子哥有这装扮,平日肚子腆得比我都大、身高一米八五的的壮汉穿上这一身行头,居然也苗条得像一个日本人,看来回去以后,我也有必要搞这么一身了。
虎子哥何许人也?我的一个好朋友,一个有故事的男人,一个貌比潘安,形同武松,情商堪比西门庆,赢得红粉无数的男人。
往回走的时候,天已大亮,月亮隐身为一个小白点,远远的挂在西边,迟迟不愿退场,但太阳已经出来了,周围的建筑镀上了一层金边,阳光映在水面,波光潋滟,浮光掠影,东京繁忙的一天又拉开了序幕。
游记散文
(二)日本南部多山,也多温泉,寺山公园附近的“故乡饭店”是典型的日式温泉旅馆,穿和服、泡温泉、吃生鱼片、睡塌塌米、观赏乡村美景,在这个地方都能一一得到满足。
所谓日式旅馆,就是传统的塌塌米,一进大门就得脱鞋,客人赤脚或只穿袜子入内。我和瑾姐、小晴三人被分到的房间叫“折鹤”,拿到钥匙我们就迫不及待拖着行李箱找上门去。赤足穿行在宽敞的走廊,脚下踩着平整结实的草席地坪,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大玻璃窗外葱笼幽雅的庭院景致,松树、藤蔓、泉石、小径,简洁含蓄,移步换景。在走廊的一个拐角处,小小布帘后面,就有一个温泉屋的入口。
“折鹤”里面共有三进。第一进是门厅,中为过道,两侧分别是盥洗间和厕所间,浴缸笼头放出来的是温泉水,不出房间也能泡汤;第二进是很大的塌塌米卧室,没有床铺时显得空空荡荡,墙上有置物橱柜与储衣间,橱柜里有全套的被褥,等我们晚饭后回到房间,服务员已经帮我们铺好三张床,各为一褥一被一枕;第三进是个起居室,一道木格纸门与卧室分隔开,这里有席地而坐的软垫和矮桌,茶具、点心盒、电视机等一应俱全,装饰是和式的素朴简淡。最精彩的,是后侧的一道木格纸门外,落地玻璃掩映着一个青翠葱郁的庭院,门外的走廊,放着一套原木打制的桌椅,厚重的桌面挖去了三分之一,里面铺着洁白的细沙,看起来自然质朴温暖可人,在这桌边静坐、喝茶、看书、闲谈、对弈、赏景,岂不妙哉!
听翻译小陈介绍,日本人通常有“酒喝三家,澡洗三次”的习惯:洗温泉一般是晚饭前一次,可洗掉一天的疲劳;吃过晚饭后一次,可保证睡个好觉;翌日早上泡一次,可增加元气体力。在房间稍事休息后,乘着欢迎晚宴之前的空档,我们抓紧时间体会温泉。三个人赶快换上房间准备的棉质和服,扎上又长又宽的腰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为各咱的“变身”而惊喜。穿这样的和式浴衣也有讲究,一定要左襟在上,如果穿反了则会被误解为家中有丧事,后果很严重。据说这种穿法是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人认为“披发左衽”为蛮夷之邦,日本人承袭这种思想,穿浴衣或者和服一定要将衣领的方向在自己的右手边,一点马虎不得。
浴场分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中间由全景式的落地窗户相隔,等于把室外庭院的景色一并邀进了室内。进入浴池时,干净和安静是两个基本要求,我们按照事先被告知的做法,洗净头发洗净身体,再小心翼翼地浸入到幽暗神秘的“汤船”之中。水温比体温高,初入水觉得太烫,适应后是刚好能忍受的热度,整个身体被暗热清滑的水包围住,心跳似乎也骤然加快了。在汩汩的泉声里,身体逐渐松驰下来,内心也慢慢平和起来,甚至所谓的自我也悄悄地销熔开了。奇怪的是,用手随意抚摸一下自己任何一处的肌肤,都会感到别样的轻清滑腻,有种不真实感,想来白居易《长恨歌》中“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描写并非臆造啊!
汗不停地从身体里钻出来,脸上挂满了水气和汗滴,依在石壁上歇息,只觉得从内而外地涣散,时间和空间感都变得迟钝,水成为此时此地唯一的存在。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当年被伊豆的山水和温泉深深打动,在温泉旅馆写下了名著《伊豆的舞女》,此后川端康成又以汤泽温泉为舞台,创作了不朽的名著《雪国》,在散文《我的伊豆》中,还有“堪称伊豆的乳汁和肌体的温泉”这样绝妙的比喻。温泉之于大师,是人生不多的留恋之一吧。
泡了十多分钟觉得有点气闷了,转而到室外泡露天温泉。此时正好一阵微风吹过,温润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夏天傍晚的气息,让我找回了熟悉的日常感觉。室外是一个大的浴槽,石头制的浴槽里无色的泉水冒着泡泡,周围树木假山灯座都被严密地围在高高的白墙里,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如果是冬天,最好是某一个雪夜,泡在热气缭绕的温泉水里看雪花飞舞,不时有雪花无声地落进水里,人同时享受着极致的寒冷与温暖,周围是难以言传的静寂,该有多么浪漫,多么超脱!
浴温泉的轻快与舒畅,宋代王安石用“万劫付一洗”五个字表述得最是到位。据说每到冬日,农闲的日本农民就会背上一个月的食品奔赴心仪的温泉酒店,在那里悉心“疗养”一个月。他们恐怕是世界上最懂得享受的农民了。
山城游记散文2
山城,是个很富有诗意的地名。你看,城市依山而筑,山即是城,城即是山。清末名臣张之洞就曾经写过吟咏山城的诗句:“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可惜,这位大人赞叹的是重庆山城,不是闽南山城。
但在南靖,这个闽南山城的知名度恐怕远远超过重庆。因为说起重庆山城,知之者不多;说起南靖山城,却是妇孺皆知。当然,这主要跟它作为县城的关系。县城虽然不大,却坦荡如砥,完全没有重庆山城的雄伟气势,有的尽是江南水乡的清秀和灵巧。
小小的县城,四万二千多人口,却依山傍水,有许多让人怀念的老地方,“九街十八巷卄庙”就是其中之一。“九街十八巷”的地名,很容易让人想起山城的老行当,尤其是老一辈的人。像杉行街,以前主要是经营木材生意的街道,以及经营一些寿板、棺材等生意,街道不长,至多二、三百米,街道都是砖木结构的大屋檐式房子。麦仔街主要经营麦类生意,羊肉街主要经营羊肉营生,面巷主要经营面类食品,五花八门。民国时,兴建了一条新街道,取名“中山街”,在当时是最洋气、最繁华的街道。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老街道,慢慢的衰败,以至于现在很多已经消失了,只剩下记忆中的街巷名,让人们怀念。
山城不仅多短街小巷,而且观庙多,市内的“卄庙”就是一个明证。常常是今天这里锣鼓喧天,舞龙弄狮,明天那边鞭炮齐鸣,铳声震天动地;这边戏台刚刚唱罢,那边又灯火辉煌,人流如潮,长龙穿街走巷,热闹非凡。
但在我的印象中,山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仅小,而且十分的落后。县城北岸的三卞二十年前尚未开发,是千顷良田。蔗林密密麻麻,蕉林郁郁葱葱,稻田金波浪涌。东一座农屋,西一座农舍,都十分低矮,村道是高低不平的狭窄泥路。市区集中在南岸一带,而在二十年前,山城比较像样、比较繁华的街道是解放路,这是新中国建立后改造的一条商业街,县工商银行、县供销社的商店、县百货公司、县烟糖酒公司、饮服公司、县文化馆都在那条街上。还有人民路,当时不很热闹,其次是中山路,虽然窄小,但古色古香,当时银行、医药公司设立在那,小吃店、日杂店、修理店等店铺林立,自行车流、人流川流不息。
解放后,山城最吸引人眼球的建筑,有三座:一是五十年代时,由南洋华侨无息援建的南侨大戏院,规模宏大,中西结合,大门的苏式圆柱,很是气派,是当时山城标志性的建筑。直至拆迁前,南靖的重大活动还在那里举办。其次是电影院,在解放路中段,那里曾经是热恋中少男少女的伊甸园。再次是七十年代建造的南靖大桥,几个大石拱,横跨荆江,桥上装饰性的灯柱左右两排,十分美观,在当时,是南靖县的骄傲,许多人到县城,都喜欢到处一游,并摄影留念。
当时的山城市区,除了上面的三条主要街道外,其余的基本是居民区,老房老屋,低矮简陋。像大同路、新民路,或很短,或是死胡同,或是弯弯曲曲,既窄小又不规范。
1984年规划,1995年建成的月眉公园,是南靖县城建成的第一座公园。地处九龙江西溪与象溪交界处西侧。全园总面积占地22亩,总投资240万元左右,公园依荆山邻荆水,两面临溪,月眉公园内,设有二个入口,并建成了知春亭、得月亭、沁月亭、天歌亭、小桥流水、假山置石,游船码头,疏林草地等景点,并配备管理房、厕所、小卖部等设施,园内绿化成荫、花团锦簇、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从而构成一个整洁、卫生、幽静的休憩环境,令游人流连忘返。
紫荆山地处山城镇境内,距市区2公里,为县城南方屏障,海拔高度为634米,由大小五座山峰组成,连峰叠翠,兴云吐雾,古树参天,石径通幽,悬崖峭壁挺拔耸峙,磅礴奇秀。紫荆山临溪潭上,其下又有双流夹之,自然风光蔚为壮观,是南靖县古八景之一。古诗曰:“峰峰并耸秀圆奇,旦暮兴云接太虚。元气攸钟双榜瑞,光回万家景迟迟。”1996年县政府修了一条上山水泥路,增建紫云寺,开发为紫荆山森林公园。
2004年以来,南靖县委、县政府实施“小县大城关”战略,县城规划面积从平方公里增至13平方公里,改造旧街道片区,增建公园桥梁,新建商贸住宅区,山城真正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2004年建成的兰陵桥,是漳州市首座步行桥,它将江滨公园与月眉公园连接起来。2006年以来投资1000多万元,在山城九龙江两岸的街道装饰了夜景工程,总长50多公里。2006年筹建,2010年竣工的环城路,长公里、宽50米,工程总投资约亿元,是县城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中麒麟山隧道长660米,及一座九龙江大桥和一座象溪大桥。2006年动工,2008年竣工的兰陵文化城,占地公顷,总投资3200万元,主体建筑方形体和类似福建省土楼圆形体组成,二者以膜结构帆体相连,构成典型的“天圆地方”造型,成为山城的标志性公共建筑。2008年,县政府又投资500多万元,在教育路旁建设占地10公顷的南苑公园,主要建有拦河堰、沿河休闲栈道、洗衣长廊、公园绿化,并扩建教育路,使教育路和象溪沿河景观更加亮丽。
在县城,还有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那就是麒麟山。2006年,县政府投资100万元,建设麒麟山森林公园,建成了一条上山石阶路,一条横向环状绕山景观砾石路。
2008年,在麒麟山森林公园山麓,开始动工兴建麒麟山公园,至2009年竣工。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1000多亩。
麒麟山公园依山而建,由麒麟广场、敬贤轩、观音寺、纪功园、森林休闲区和儿童公园等多个景点组成。跨进公园大门,一只腾空飞跃的铜雕麒麟映入眼帘。这只长米、宽4米、高8米,重达吨的铜雕麒,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比石狮市那只标志性的狮子还大。你看它背着经书和金元宝,踏着祥云,它象征着南靖县泰民安、政通人和、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幸福安康。
麒麟山公园还有一处“敬天爱地”石雕。“敬天爱地”由花岗岩雕刻而成,顶端是一只朝天吼,朝天吼下高高的柱子上攀附着一双双老人、小孩、男人、女人的手。
据介绍,柱子直径米、高米,象征南靖县版图1962平方公里的土地。石雕以“心与心相通、手与手相连”为设计理念,柱顶直冲云霄,象征着志存高远、共创伟业;浮雕万手相牵,象征着团结友爱、共建和谐。展现了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劳动者,在南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心手相连、互相帮助,用勤劳的双手共创南靖美好明天。
麒麟山公园是南靖县目前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集旅游观光、休闲健身、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它的建成,为南靖市民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使得山城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更加更加迷人。华灯初上,麒麟山公园霓虹闪耀,那不断变换的瑰丽色彩给麒麟山公园增添了一份梦幻之美。
据介绍,麒麟山公园夜景工程总投资90多万元,五光十色的装饰灯、广场灯、金卤投光灯、仿古景观灯、LED洗墙灯、水底灯,把整个公园的轮廓勾勒出来,将公园装扮得流光溢彩,美轮美奂,令人心驰神往。
近几年来,县城新增商品房面积约30万平方米,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省级住宅示范小区馨兰山庄、锦江花园,金谷小区、石立宛工程、滨江小区、金源世家、碧水华城、康达小区与和平小区等,整齐美观,花草如茵。
“山下紫荆不夜天,无边爆竹过新年。麒麟生意龙江满,春晚歌声透壁连。”山城,这座祥云缭绕的小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生意盎然,不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城市的容貌,也变得愈来愈美了。
2012-6-14
山城游记散文3
一、写景状物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了这样的景色,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心境如水,啜饮着美酒,吟诵着关于明月的诗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简短两句,把寂静无声的月亮写得宛如八九岁的小姑娘,活泼可爱。此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置身于朦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来,油然而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难怪老苏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了。寥寥数笔,作者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当时的江月都已成空,但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却如身临其境一般,扇动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亦能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当空,在云间穿梭,似乎和人间的儿女嬉戏追逐。要不是散文对当时明月传神的描摹,又有谁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好?
二、融情于景,动人心弦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他的压卷之作,其中描写自家庭院的明月之景,更是堪称经典。“三五之夜,月明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这段文字看似笔墨疏淡却情韵绵远。十五之夜,圆月高悬,倍感思亲,而作者的亲人却已亡故;桂影姗姗可爱,而赏景之人却“斯人独憔悴”; 景致依然,人事已全非,这样的景物读来,谁人不能体味到作者的悲凉?此外,作者以动态的景物来衬托内心的寂寥,将心底深深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无限追思,化作清冷的月光,摇曳的树影,读来使人不禁为之心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于须臾之间表现的淋漓尽致。融情与景,用景物来抒写心绪,也算是游记散文中的另一番景致吧。
三、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有人说,中外游记散文最重要的不同在于,中国文人写景,不象外国文人习惯与到自然中寻找自我,相反的喜欢将景物的特点投射到自身,因而崇拜山的沉
稳,水的轻灵,大地的浑厚,天空的辽远,从而在中国的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色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无疑给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这样的文章举不胜举,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介绍了山得名的由来,进山游览的经过之后,从前洞游者多,后洞游者少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从山名被误传得出学者必须“深思甚取”的至理名言。读罢此文,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务为有补于世”的文风和人格魅力。又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不仅用生动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月黑风高风及浪大的可怕恶滩险境,同时也在文章里,围绕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不断展开追问,面对前人不同的结论,作者不盲目相信其中任何一种,他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深夜泛舟到石钟山绝壁之下,借着月光和火把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也给了我们一条终身受用的道理: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加入了作者中学思索的游记散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表明了我国的哲学不落后于任何一个西方世界。时光流返,这些散文的光彩亦就生辉。
四、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在以上这些特点之外,游记散文诸多的语言特色也是必须提及的。如果写景散文是曼妙的女子,其描写的景色就是她国色天香的姣好面容,抒发的浓情就是她风姿绰约的美丽姿态,蕴涵的哲理就是她呵气成兰的优雅气质,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她恰如其分的表现伊人的得体服饰。
这其中包含准确到位的用词、变化多样的句式、不一而足的修辞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韵绝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在描写气势磅礴的天姥山时,用尽了夸张“天姥连天向天横”衬托“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描写奇幻的梦中仙境时,那奇特的想象:声势浩荡的“熊咆龙吟”,随后是整齐而另人惊叹的“虎鼓瑟”,“鸾回车”,最后是日月照耀着的“如麻仙人”。短短文字间,尽显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天赋。这样的才思,这样神气的游记散文,不值得我们千百遍的吟颂回味吗!又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几乎是字字用典,字字对偶,其华丽的辞藻,丰富的内容,流畅和谐的音律,工整多变的句式,读来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细品之下,又能感受到作者独巨匠心所勾画出的山水美景,连韩愈都情不自禁的赞叹:“江南多临观之作,而滕王阁独为第一”。这样的成功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排比、通感、叠词、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缘故。像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上下对偶的同时,在句中自成对偶,形成了“当句对”的特点。同时在色彩上,将碧水青天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上而下,相映成趣,远近虚实整合到一句里,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景图,给人以无限美感,最终使得这一句成为千古绝唱,成为游记散文中的绝品。
像这样美不胜收的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长廊里还有许多许多,它们就像我国各地的风光景点一样,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热爱中国文化的读者去探索,去发现,去品读!
山城游记散文3篇 写游山记的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