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写作的随笔11篇(关于写作的随笔作文),供大家品鉴。
关于写作的随笔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我的写作之道,读书和写作相辅相承,缺一不可。书读的广泛,读的透彻,知识面才宽,作文才能写得生动、感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阅读了大量的书。
记得小时候,我仅能读得几部小人书,虽读得滚瓜烂熟,但仍爱不释手,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写出这么感人的好文章,那该多好呀!于是,在学校每次作文我都认真去写,但事与愿违,尽管看书多,可作文仍没有长进,总是枯燥无味,连自己也不愿去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老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帮我查找原因,老师拿我的作文与好同学的一篇作文比较,才发现我的文章的不足之处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词语贫乏,此后,我读书不再追求故事情节,而注意摘抄优美的词句,写作时就尽量运用其中,希望能够提高写作水平,但奇怪的是:我自认为优秀的佳作仍令老师不满意,我大惑不解,便又去问妈妈,她听了我的苦衷,便意味深长地说:“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贪多求快,不能见木不见林!”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读书方法不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从那以后我就改变了读书方法,重点抓住文章中心,深入理解,并学习文章结构顺序,使自己的文章有条理、有层次,不空洞,同时注意语言的精练,感情要真挚,要有真情实感。果然在一次学校举办的作文大赛中,博得了师生的好评,取得了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从此,我对写作更感兴趣了,也更投入了。
当然,以后还要不断的练笔,但我深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打开写作之门的一把必不可少的金钥匙,也是我写作的成功之道!!
关于写作的随笔2
从开学开始就一直盼望着这次运动会,这天终于来了。
这天阳光明媚,太阳公公洒下金黄的光,照到了绿绿的操场上,照到了自己的头上,照到了同学们的心里。我心里很高兴,但在高兴之中还带着一丝紧张。今天又开幕式,仰卧起坐,戏曲操和平摇,这几个项目中让我最喜欢的是仰卧起坐。
当大家正在玩时突然听到了我们要去仰卧起坐的声音,我们兴奋的排着队,到了地下操场,到了那里,我突然感觉到有股紧张的气氛,我有点不安,怕自己不能给班争光,在这种气氛下我走入了“战场”。我们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当我给别人压着腿时,看着他惊人的速度,我的心一直怦怦的跳,时间又飞快的过去了,马上就到了,47个,他的成绩太好了,我感到了压力,感到了一种责任,但我躺在垫子上,时间开始计时,我的身体早已绷紧,我的腿用力蹬着让身子起来,我的腰拼命的用力,手抱着头把头抬起来。最后30秒,是度秒如年,腰酸背痛,但为了要给班级争光,我憋足了一口气,咬咬牙,坚持住,我感觉到我的毛细孔都全打开了,“嘘”,哨声响起,时间到了,42个,终于结束了“战争”。
这天的比赛都还不错,接下来的项目我们要努力
关于写作的随笔3
最近爱上喝茶,包括清茶和奶茶。卡里并没有多少钱了,却还是不能自已地在饭后点上一杯冰茶。像是男人停不下抽烟酒鬼停不下喝酒一样,我开始离不开茶。我的心里开始慢慢地喜欢上酒精和香烟,因为它们带来的抚慰,细微如丝,能够在独自的时候相互依存。不过只是喜欢,喜欢并不代表要触碰。这两样东西对我来说无疑是忌品。而我之所以恋上喝茶,是因为偶然的相似感。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当你用三根手指拿住茶杯时,无名指和尾指会自然勾起,像是拿着高脚酒杯。当你嘴唇触碰到吸管并将它含住时,像是含住一根香烟。那晚正是天凉,温度低得令人发抖,我拿着一杯冰的茉莉茶,慢慢地吸里面的茶水。那丝丝缕缕的冰气像是尼古丁,让我镇定下来,而那沁人心脾的淡香微甜的茉莉味像是从未喝过的美酒。我一秒就爱上了这种感觉,因为我已经能够通过另外的方式去感受酒精和香烟。
距离上一篇文章的发表,已有些时日。而这段日子里事情明显比上次多的多,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与刚来这里时有较大的差距。而我的写作之夜更是混乱不堪,许多事情我不懂说,我以为我能写下来,谁知我连写都不会,只能是用想的。所以很多想法的涌现,其实它们是有记录价值的,只是我能力有限,无法一一写下来。于是只剩下一片空白。
有时因写作遗忘了时间,任窗外的天空转换了颜色,杯子里的热水逐渐冷却。文字和思虑得以使时间蔓延和扩展,这是意义所在,也是我享受孤独的方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长久导致的孤独感,使人有时非常渴望与人群靠近。想接近他们的,想象他们在想什么。我常常让自己置身在人群之中,却把自己当成隐形人。脸色若无其事,也不想说什么话。
周末的夜里,空气略有湿润,天地之间有一点点细微的感觉差异,让人的神经就有敏锐的回应。坐在出租车里向窗外看去,此刻城市里没有车的蔓延,也无如潮水流动的人群。没有白天的花天酒地,也没有夜晚的醉生梦死。亦无什么声音,只有冷清,庞大并且落寞,我只觉得它很好。
躺在深夜的床上,安静得可以听到心跳声,这种静谧使人觉得血液的速度缓慢,几近停顿。使人看得到自己的处境,也是容易让人万念俱灰的时刻。常常不愿独自享受这种失落,黑暗里渴望在手机的屏幕光中寻觅慰藉。直到眼皮投降,丢弃一切,与柔软昏迷过夜。
下雨。南方的初冬,雨水充沛,一下就是几天。雨声包裹着校园,通向尽头遥不可及。白天撑着一把伞走在雨里,惆怅萦绕。到店里买了毛边纸,竟不够钱。店主便让我先拿回去用着,有空过去时再将钱补齐,我再三感谢了她,并抱着纸离开了。抱着一刀毛边纸在怀里,突然就欢喜起来了,拿回宿舍就开始练字,一练就是一下午。一点倦意也无,脑子清晰,只是略微有些钝重。外面还在下雨,不过该找钱去给白天的老板娘了。该如何是好,那时我身上已没有纸币了,可以说最后的几张一元都拿去买纸了,翻了一下柜子,找出零零散散的几毛钱,还有硬币。总算是凑齐了数目,因为我不爱借钱,而我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心里会十分舒服。已经是傍晚,加上下雨,才六点过些,天已经完全暗下来了,撑着伞走在长长的校道上,积水弄湿了帆布鞋。抓着伞的手冻得发红,一整天没梳过的头发。邋遢的我,只想赶紧还清欠着的纸钱。只因这样会让我的心舒服些。
比赛。有人说我唱流行歌好听,甚至有些朋友以为我是学音乐才唱歌好听。其实不然,我从来没有接受过训练,只是拉着明亮创伤的声音,在麦克风面前随便低吟浅唱,或者喊叫。唱久,也知道了控制气息,可以在高亢或低沉之间游刃有余。关于乱七八糟的比赛,我只是为了好玩,并不抱什么期望。但是上台时仍然是条件反射,紧张地不知所措,常常表现为忘词。这是令后台的我无可奈何的事,不过那些终将逝去。想来只是一些娱乐,便不再纠结其中了。
学生会。我不知道那么多人去报名“应聘”学生会的人里,为什么会挑中我。面试那天我几乎没怎么说话,平平淡淡就过去了。竟被录用,我也是不明觉厉。而且还进了我的志愿部门。学生会给我的`概念一直很模糊,进来这么久,好像也就是在不停的工作,开会。感觉还好,只是不大符合我的生活方式。毕竟我是自由派的,不爱被管制。例如值班和占用时间开会之类,我并不反对,但一直觉得奇怪。对人类奇怪,对写作者奇怪。现在我只能把这个当成一种经历,一种生活经历。最好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东西。然后为我将来的小说服务。
人际。人际脉络简单,身边没有同事,老板,父母,亲戚,老友,旧爱,新欢……种种纠缠。一直在独自生活,一个人来来回回,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写作。不过新鲜的事情总是接踵而来,有些陌生或熟悉的人来我的世界看我,并给我带来许多故事。然而他们终不是我的寄托。我的朋友很少,对男人很难产生爱情。短期理想是能够赚到足够的钱去西安和武汉。长期理想是可以某天突然消失。
现在陪在身边的是舍友和班里的一些同学,她们各自带着不同的特点,带着女性独有的魅力。她们常对我微笑,她们微笑的时候眼睛和唇角有甜美的轮廓,年轻平凡的面容散发出青春的味道。有时感觉她们与我不同,或者说我与她们的不同,无论是爱好,还是情感。不过生活在一起时,十分融洽。这让我很欣慰。
回到宿舍,胸口极闷。坐着感觉生命就要走到尽头,我永远无法理解自己为何那么拼命。继而便是我预料到的事了,我吐了,几乎是一秒跪在地上,双手撑地吐的,我没有再多的力气了。只是感觉眩晕,呕吐物发出令人恶心的酸臭。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吐了,好像上一次都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了。我畏惧这个动作,因为它常常令人感觉到死亡,如此接近。
参赛完后我觉得我也不适合参赛,因为我对奖项或者名次什么的并不感兴趣。反而再一次觉得我又变得不自由了,那当初为什么会报名呢?人总是这么矛盾,我总是这么愚蠢。
睡了一个下午。
我常常做这种事,睡觉,并且不愿醒来。生活安逸,我并无压力。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也什么事情好消遣。不过吃常常能占去一大部分时间: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得到饱满的充实,在温暖和满足中发出呻吟,我是这样的溺爱自己的胃,或者说我是这样不顾其安危,说到底还是为了嘴巴的味蕾享受罢了,不过常常也是因为胃的需求我才会想要满足它。
除了吃还有聊天。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喜欢拿着手机和别人聊天。有事没事都会拿手机出来看看。不过真正的聊天还是需要安静的背景的,我喜欢在夜深人静时和别人聊天,全世界像是什么都不剩,只剩下心灵的交流沟通。不知道人的一生,会有几次的可能性,对另一个人敞开心扉,对另一个人毫无保留。
“她又说,我与你说话,就如同对自己说话一般,不知不觉,就会觉得心酸。”
关于写作的随笔4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遇到写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定期检查:每周都要写《采蜜集》,定期进行检查,课外摘抄古诗、儿歌、精彩片断、名人名言,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长期积累,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而为写作建起一座资料库。
2、互相交流:利用班队课、活动课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朗诵会、故事会,评选出朗读能手、故事大王;举行阅读知识竞赛,让学生把看过的书中的一些文学知识或有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编成考题,进行比赛;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并且组织讨论,评价哪种方法更好,以达到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目的。
3、学有展示:展示《采蜜集》,组织评选蜜蜂奖。由于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见识越来越广。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发挥学生的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实,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外,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写作的兴趣,把以往的要我写变为今天的我要写。
关于写作的随笔5
大凡写作,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体认和理解,传达他们的情感、意志和态度,正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只要不是命题作文或遵命文 字,其文章大多都会与生活保持近距离或零距离,它的主观性会更强烈,情感会更真实。随笔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它更接近于原初意义上的写作,因而能充分自由 地表达写作者的内心世界,真率清晰地展示为文者的精神境界,机动灵活地彰显执笔者的个性才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作家都把写随笔作为一种短平快式地训 练思维、磨练思想、锤炼文笔的好形式。
关于随笔,下面这段话说得极形象而准确:“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子上,倘在夏天,则披浴衣,啜苦茗,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谈,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便是随笔。”
随笔之“随”,在于它的随意、随机、随便。随意是指举凡生活中的一景、一事、一人、一理,只要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触及我们感应的神经的,都可按照自己的 意旨、意趣,率性而作,涉笔成趣,加以个性化的再现;随机是指对生活中的某种感受,可以即时把它记录下来,它捕捉的就是那种瞬间的思想火花,抓拍的就是那 些一闪而过的场景,如果拉足架势、营造心绪、酝酿感情,那恐怕就不是随笔所要求的了;随便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随随便便,而是指它较少受到作文的条条框框限 制,有时甚至竟不拘章法,不讲结构艺术,完全任由情感、心意驱谴笔墨,意到笔随,笔随意走,言尽而止,“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正是这种轻灵随意之 美,形成了随笔独特的魅力。
随笔的特点,可概括为如下四点:
一是写作时态的随机性。它是对生活中的片段见闻、偶尔经 历、点滴感悟、瞬时思考的一种同步跟踪和摹写,其文字和思想的关系,有时如前方记者与事件现场的关系,带有第一时间的性质;有时则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即时表现出来的东西。它不像作其他文章那样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准备和反复酝酿。
二是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无论是叙述、描写,还是抒情、议 论,都要真实地反映自我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它拒绝矫揉造作,摒弃虚情假意,反对刻意为文,它提倡真实再现、真切反映、真纯表 达、真率为文。某种意义上,随笔就是作者与自己心灵的真诚对话,就是真挚地向读者袒露自己的灵魂。
三是表现形式的灵活性。其灵活性主要 有两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自如,可描述一个牵动情思的小场景,可描写一件情趣盎然的小事情,可描摹一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可纵论一个启人心智的道理,也可抒 发一段独特别样的感情。②篇幅长短不拘,长的可达千字,短者百字左右,随表意的需要而定,而一般以短章小制为常见。
四是写作心态的散淡 性。写随笔,讲究心态的平和,它要求作者须以一个对话者的身份与读者交谈,忌居高临下地说教,忌板着面孔地训诫,更忌不着边际地买弄和正襟危坐地“传 经”,写作时不必端架子,不须卖关子,不能耍花子,而应当以一颗诚心、慧心、散淡心,向读者娓娓诉说自己的真感受、真体验、真见解,让人在读你的文章时如 同面聆一位温厚长者的叙说,又好像与一位智者在倾心交谈,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心灵鸡汤、人生智慧和精神上的满足。
由于随笔是一种更随意地 表现自我的文体,它所具有的即兴笔墨、闲适情调又极易导致写作中的不良倾向。在此,特提醒同学们注意两忌:一忌立意的粗俗。天下文章意为先。与其他文章一 样,随笔的立意(虽然它不刻意为之)也要求纯正,要表现积极健康的情致理趣和高雅脱俗的道德志趣,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展览自己的低级情趣、消极情绪,周作人 曾说过,随笔当“思想博大,见识明达,趣味渊雅”,这应成为我们学写随笔的努力方向。二忌用笔的粗糙。虽然随笔强调意到笔随,章法也不甚讲究,但这并不意 味着写随笔时可以不必斟酌字句草草了事,而应在用语自然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活泼、新鲜,充满个性和灵性,这样,既能达到练笔的目的,又能给人 以美的享受。
深刻而不沉重,轻灵而不虚浮,自然而有品位,闲适而有雅趣,这是我们写作随笔时应追求的目标。
关于写作的随笔6
有些事它是自然而然地就来了,就拿我开始写作来说吧,是因为我的一位老师。
她是我中学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她无论是我在学校还是走上社会以后,她都一直在关心帮助着我,这个失去了母亲的学生。
她对我应该说是抱有同情心吧。也许是她也有跟我同样的经历,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父亲又续玄,生下了妹妹们。
我们毕业后,有时一些同学联系好就会一起去看望她。她总是对我们非常热忱。她教书育人几十年,学生无数。但是她对我们一个一个都了如指掌。我们去看她,她记得我们所有人的名字。还会跟我们讲述以前她教过的其它班级的同学,特别令她难忘的事。她记忆深刻。这时她已经退休了。
我还记得那年我们班级下乡学农时,她的二个孩子尚小,但是她也没向学校请假,而是跟随我们这个班级一起去农村生活了半年。不过那次我们班级分了几个生产队,她是跟另一个女生的队在一起。
还有二次同学聚会我们把她也一起请来了,大家兴高采烈、欢聚一堂。有一次因为人比较多,大概有二桌人。这是我们班级以前的女班长,她的功劳。她多年后又一次行使了她的权利。在发短信通知所有能通知到的同学时,(包括出国回来探亲的,她都已了解好)在通知末尾加了一句话:务必出席。结果就出现了非常热闹的场面。女班长很有主见,她见来的人多就提出把饭店的二张桌子拼在一起,成了一张很长的类似于会议桌的饭桌。她讲这样大家讲话交流方便。至今,那时的欢声笑语还回荡在耳边。
可是没想到这样一位平易近人、非常敬职敬业、热爱学生的老师在她六十多岁时得了癌症。肠癌开了刀,化疗吃了很多苦,她都忍受下来了。但是后来癌症又转移了,再手术还是没能挽留住她的生命。在她临终前,她叫家人通知我和另外二位同学去她家,她讲她想再看我们一眼。
当我们走进她二楼的房间时,看到她的床头放着她心爱的孙子孙女的照片。看到她时我们可敬的老师,她已经被病魔折磨得失去了往日的神彩。她被疼痛折磨着,也已经知道自己为时不多。她对我们说了她最后在医院治疗的一些情况。
她说她在医院治疗期间,她自己完全知道自己的病情,她叫医生不要瞒着她。还主动跟医生说:你们不要有顾虑,我知道自己的病情。如果看不好的话,就作为你们在医治方面的尝试,取得一些实践的经验。在她快要离开这个人世时,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让医生能通过对她的治疗,在医学上得到一些帮助和经验。
她最后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动情地跟我们说:她不舍得我们。我们虽然心里很难过,但在她面前我们要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不断地安慰着她。等我出了她家的门,眼泪就控制不住地掉了下来。
我知道她除了不舍得自己的家人,最不舍得的就是我们这些学生了。她实际只比我们大十几岁,她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从毕业一直到退休始终在我的母校,没有离开过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她与我们已有了40多年的感情,她临离别这个人世时,仍念念不忘、依依不舍的就是我们。
过了不久,我们这位亲爱的老师就离我们而去,终年七十岁。我们班级有十几个同学都去参加了她的追悼会。还有在海外的同学无法回国的,得知消息也托在国内的同学致意并送了花圈。
以前老师在的时候,我碰到什么事情会很自然地就想起她,会给她打电话。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听我述说,然后给予我安慰或帮助。所以我一直忘不了她。连做梦梦里都经常做到她,如同她生前那般。
我实在抑制不住对她的思念之情,就拿起了笔,写了一篇纪念老师的文章。就是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
关于写作的随笔7
靠在车窗边,我揉了揉还闭着的眼睛,放下窗户。阳光羞涩的洒了进来,此刻只散发出淡淡的光。
望着那蓝的耀眼的天空,几片小小的,薄薄的云朵从头顶上经过,它们一起向南飘移去,把我的思绪也带去了。
清晨,旅途天空中的云虽然不多,但是很美,在朦胧的雾中,呈现出了几丝淡淡的云彩,这云彩轻盈的凝结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天空渐渐的明亮起来,太阳摇大摆的照着这些云朵,使云朵显得更美丽。看着那成群的云朵,它们好像一个团体,站在最前方应该是它们首领,它们不动,也许是在跟风姐姐商量怎样带领它们,去往世界的每个角落。
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凉凉的,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我的发丝;全身心的放松,全身的疲惫感也都没有了,只感觉到一缕缕凉凉的清泉流入内心,正如同火热的夏天吃着冰凉的西瓜。
中午的云很是神秘,许多白云犹如一堆堆棉花糖。午后的云朵变得很多,很厚,它们排的很整齐,两个一伙的飘在碧蓝的天空中。一阵凉风吹过,树枝被吹得东倒西歪,树叶满地都是,天上突然出现了乌云,好像要把白云吞没似得,它们也不怕,静静的站在那儿。风姐姐来了,她吹走了乌云。这时,天空有恢复原样了。白云持在天空,形成了一副宁静美丽的油画。
躺在草坪上,被暖暖阳光包围着,左手枕着头,右手抓起旁边的零食,闭着眼睛慢慢咀嚼着,享受着阳光沐浴的感觉,只觉得阵阵暖意。
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轻纱似的云彩,是那么朴实,纯洁,不加修饰却楚楚动人。
眼前的云不断的变化着,一会儿,出现了一个身穿粉红薄纱的小仙女,她左手提着一个精美的小花篮,右手握着一根魔棒,只见她将魔棒缓缓挥起,整个天空变成了花的海洋,小仙女的身影也不见了……
欣赏傍晚的云朵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夕阳就像它们的妈妈,只见她舞动着五彩的画棒,天空便成了彩色的动物园。这边,一只橘红色的小鹿在快乐地奔跑,那边一只凶神恶煞的老虎张着血盆大口冲过来了。突然,小鹿变成了一只金色的大狮子,而老虎却被一阵风吹散了……
站在遍地的向日葵面前,夕阳一点一点变少,光线一点一点便少,可心中的暖意却不曾减少。只觉得欣赏着旅途中的美景会让人心情舒畅,让人感到很放松。
原来云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变成世界上任何东西;云是一条会飞的变色龙,变出种种色彩;云是一个童话人物,带给我们无穷的欢乐;云还是一场电影,一场永远放不完的电影……
静静地看着令人陶醉的云,静静地欣赏,原来生活中也有如此靓丽的一道风景。
关于写作的随笔8
写这样的话题,原于昨晚的一个梦。梦中我在很偏远的山区,洗脸时他们只用少量的水,而我直接用杯子挖了满满一杯。后来和他们一起去水源的地方,那挑水的地方路途崎岖,左捌右捌,在快到时简直是靠近悬崖,可就在那陡峭的路里面还有一条小路,我便想也没想就从那条小路走了,我看到水源了,那细小的水滴,突然明白他们为何如此节约了,他们排队一人只接了一杯,而我的这条路是到不了水源的,倒是两边有很多海棉,这样无论如何我是掉不下去的。
在我醒来后,我仔细的回想这样的一个梦,这个梦让我得到了两个启示,一是不要挥霍别人的劳动成功,因为它总是不容易得到的,而现实中往往很多人是觉得占了便宜,比如有人请我们吃饭时,心想是别人请的,又不用自己掏钱,便挑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东西;二是你若把自己圈在一个安全气囊中,你也一定会失去你想要的结果,这让我想起前天和一个朋友的对话,当时我刚写了《世界》这首散诗,他发来聊了两句,我说了心中的矛盾,他说你首先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其它都是幻象,你越怕什么,它就越会成为什么,我想说这样的话对我来说太有力量了。是呀,我是知道我要做什么的,当你勇往直前盯着你的目标时,风雨都会为你绕道的。
而说到此,我又想鼓励和我一起学车的姐妹们了,你们虽然考试二三次还没过,但希望不要害怕,用心去学,把每次练车当作考试,其它交给运气吧。祝愿你们一切顺利。
可慢慢的你会发现,所谓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种感觉。你不能强硬的要求别人改变什么,一是别人不舒服,二是如果那个人没有按你想的改变时,你会失望而难过。
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无论是婚姻,还是工作,因为除了本身我们的样子外,别人是可以影响你的。记得曾经心血来潮问过几个朋友,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有说高冷的,有说忧郁的,有说古灵精怪的。仔细想想,似乎都是对的,只是当你和什么样的人相处时,便会将你呈现出什么样。
关于写作的随笔9
我们应该明白,峰回路转,两岸的风景在变,可水仍是水,生命的舟楫,最终还是握在掌航人的手里,多少支歌唱过,多少首诗写过,又有多少人经历过,不必惶恐,也不必惊讶,生命总是会给我们答案的。---题记
毕业,
对大家来说,
都是难分难离的!
想到即将离开读了6年的母校;
想到即将离开那些熟悉的教室;
想到即将离开相伴6年的同学;
想到即将离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大家能不伤心吗?
新的校园,
有你往日那群熟悉的面庞吗?
有你往日那间快乐的教室吗?
有你往日留恋的青葱草木吗?
如果,
你仔细想一想。
想一想班里那群搞怪的调皮鬼,
想一想班里那些友谊深厚的好友,
想一想这几年时间的快乐往事,
你会笑起来吗?
也许你会笑那群调皮鬼做的怪事,
也许你会笑那段玩游戏的往事。
不管你笑什么,
但你笑的一定是校园的事吧!
毕业了,
同学各奔东西。
毕业了,
同学们依依不舍地道别。
毕业了,
意味要进入新阶段了。
毕业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
毕业后,
不要忘了那群好友,
更别忘了回母校看看啊!
祝你们毕业快乐!
关于写作的随笔10
诀别
一九三六年的大半年,我们的日子是在忧喜交错之中度过的。父亲的健康状况起伏很大,体力消耗得很多。因此,家里的气氛总与父亲的健康息息相关。
每天清晨,我穿好衣服去上学。按照过去惯例,父亲深夜写作睡得很晚。今年以来,因为他不断生病,母亲就叮嘱我,进出要小声,切勿闹出声响,以免影响他休息。
遵照母亲的嘱咐,每天我从三楼下来总是蹑手蹑脚,不敢大声说话。父亲的房门一般不关,我钻进卧室,侧耳倾听他的鼻息声。父亲睡在床外侧,床头凳子上有一个瓷杯,水中浸着他的假牙。瓷杯旁边放着香烟、火柴和烟缸,还有象牙烟嘴。我自知对他的健康帮不了什么,但总想尽点微力,让他一展容颜,也算是一点安慰。于是轻轻地从烟盒里抽出一支香烟,细心地插进被熏得又焦又黄的烟嘴里面,放在他醒来以后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然后悄然离去。这些动作十分轻捷,没有一点声响。也不敢像过去那样每当出门,总要大声说一声“爸爸再见”。中午吃饭的时候,总盼望父亲对自己安装香烟的“功劳”夸奖一句。不料,父亲往往故意不提。我忍不住,便迂回曲折地询问一句:“今朝烟嘴里有啥末事?”父亲听后,微微一笑,便说: “小乖姑,香烟是你装的吧。”听到这句话,我觉得比什么奖赏都贵重,心里乐滋滋的,饭也吃得更香了,父亲和母亲也都相视一笑,借此全家人暂离愁城。
然而父亲的疾病却是日渐加重了。来访的客人不能一一会见,只得由母亲耐心解释和转达意见。每当病情稍有好转,就有萧军、萧红两人来访。这时候父亲也总是下楼,和他们一边交谈,一边参观萧红的做饭手艺,包饺子和做“合子”(馅饼)这些十分拿手的北方饭食,一眨眼工夫就热腾腾地上了桌,简直是“阿拉丁”神灯魔力的再现;尤其是她那葱花烙饼的技术更绝,雪白的面层,夹以翠绿的葱末,外黄里嫩,又香又脆。这时候父亲也不禁要多吃一两口,并且赞不绝声,与萧军、萧红边吃边谈,有说有笑,以致压在大家心头的阴云似乎也扫去了不少。这时,我小小的心灵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常来,为我们带来热情,带来欢快。
自六月以后,父亲的疾病更令人担忧了。六月末的这一天,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追述说,自五日以后,“日渐委顿,终至艰于起坐,(日记)遂不复记。”连一向坚持的日记都不能记,可见他的病是相当严重了。
秋天来临,一片萧瑟。因为父亲日益病重,家里寂静得像医院一样。每天要测量体温,医生也不时前来注射(有时由护士代替)。我耳闻目睹的几乎大都是有关治病的事情,因此,心情更加晦暗。每次吃饭也没有过去的那种欢乐气氛了,父亲虽然还是下楼和我们一起吃饭,但吃得很少,有时提前上楼回他的房里去。陪客人同餐,也不能终席。所以大家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正在越来越沉重的向我们袭来。我虽然不懂父亲病情的变化,也不懂什么叫做“死期”,但脑子里影影绰绰的感到它会产生巨大的不幸,而且与父亲的生命有关。只是希望它不要降临,离得越远越好。
有一天,父亲的呼吸比较费力。内山完造先生得知,就亲自带来一只长方形的匣子,上面连有一根电线可以接上电源。打开开关以后,只见匣子微微发出一种“滋滋营营”的声音,匣内闪出绿色的微光。过了一阵,便可闻到大雷雨之后空气中特有的一股气息——臭氧。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二日,父亲在日记中写道:“夜内山君来,并持来阿纯发生机一具。”说的便是这件事。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使呼吸舒畅一点,但试用了几次,似乎没有明显的疗效。不久,内山先生也就派人取回去了。
说来也许奇怪,父亲去世前两天,我下午放学回家,突然耳朵里听到遥远空中有人对我说:“你爸爸要死啦!”这句话非常清晰,我大为惊讶,急忙环顾四周,附近并没有什么人。但这句话却异常鲜明地送入我的耳鼓。一个七岁的人就产生幻听,而且在此后这么多年再也不曾发生过,这真是一个不解之谜。姑且写下,以供研究。当时我快步回家,走上三楼,把这件事告诉许妈。许妈斥我:“瞎三话四,哪里会有这种事。”
但是不幸终于来临了。这年的十月十九日清晨,我从沉睡中醒来,觉得天色不早,阳光比往常上学的时候亮多了。我十分诧异,许妈为什么忘了叫我起床?连忙穿好衣服。这时楼梯轻轻响了,许妈来到三楼,低声说:“弟弟,今朝你不要上学去了。”我急忙问为什么。只见许妈眼睛发红,但却强抑着泪水,迟缓地对我说:“爸爸呒没了,依现在勿要下楼去。”我意识到,这不幸的一天,终于降临了。
我没有时间思索,不顾许妈的劝阻,急促地奔向父亲的房间。父亲仍如过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好像经过彻夜的写作以后,正在作一次深长的休憩。但房间的空气十分低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母亲流着眼泪,赶过来拉我的手,紧紧地贴住我,像是生怕再失去什么。我只觉得悲哀从心头涌起,挨着母亲无言地流泪。父亲的床边还有一些亲友,也在静静地等待,似乎在等待父亲的醒来。时间也仿佛凝滞了,秒针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分一分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不一会,来了个日本女护士,她走到床前,很有经验地伏下身去,听听父亲的胸口,心脏是否跳动,等到确认心跳已经停止,她便伸开双手隔着棉被,用力振动父亲瘠瘦的胸膛,左右摇动,上下振动,想用振动方法,使他的心脏重新跳动。这一切,她做得那样专心,充满着必胜的信念,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我们也屏息等待,等待奇迹的出现。希望他只是暂时的昏迷,暂时的假死,忽然一下苏醒睁开眼睛。然而父亲终于没有苏醒,终于离开我们而去,再也不能慈爱地叫我“小乖姑”,不能用胡须来刺我的双颊了……
我的泪水顺着脸颊倾泄而下,连衣襟都湿了。我再也没有爸爸了,在这茫茫无边的黑暗世界之中,就只剩下我和母亲两个人了。我那一向无所忧虑的幼小心灵突然变了,感到应该和母亲共同分担些什么,生活、悲哀,一切一切。母亲拥着我说:“现在你爸爸没有了,我们两人相依为命。”我越加紧贴母亲的怀抱,想要融进她温暖的胸膛里去。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些人,有录制电影的,有拍摄遗照的……室内开始杂乱起来,不似刚才那样寂静了。
这时来了一位日本塑像家,叫奥田杏花,他走近父亲的床前,伏身打开一只箱子,从瓶子里挖出黄色粘厚的凡士林油膏,涂在父亲面颊上,先从额头涂起,仔细地往下,慢慢擦匀,再用调好的白色石膏糊,用手指和刮刀一层层地搽匀,间或薄敷细纱布,直到呈平整的半圆形状。等待了半个钟头,奥田先生托着面具边缘,慢慢向上提起,终于面具脱离了。我看到面具上粘脱十几根父亲的眉毛和胡子,心里一阵异样的揪疼,想冲上去责问几句,身子却动不了,母亲拥着我。她没有作声,我又说什么呢!奥田先生对面膜的胎具很满意,转头和内山完造先生讲了几句,就离开了。
七八点钟以后,前来吊唁的人渐渐多起来了,但大家的动作仍然很轻,只是默默的哀悼。忽然,我听到楼梯咚咚,一阵猛响,我来不及猜想,声到人随,只见一个大汉,没有犹豫,没有停歇,没有客套和应酬,直扑父亲床前,跪倒在地,像一头狮子一样石破天惊般地号啕大哭。他伏在父亲胸前好久没有起身,头上的帽子,沿着父亲的身体急速滚动,一直滚到床边,这些他都顾不上,只是从肺腑深处旁若无人地发出了悲痛的呼号。我从充满泪水的眼帘之中望去,看出是萧军。这位重友谊的关东大汉,前不几天还在和父亲一起谈笑盘桓,为父亲消愁解闷呢!而今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父亲的感情了。我不记得这种情景持续了多久,也记不得是谁扶他起来,劝住他哭泣的。但这最后诀别的一幕,从此在我脑海中凝结,虽然时光像流水一般逝去,始终难以忘怀。
关于父亲的突然亡故,后来据日本友人鹿地亘回忆,前一天,父亲曾步行到他寓所访谈,离去已是傍晚,那时天气转冷,以致当晚就气喘不止,并不断加重,引发气胸,仅半天就告别人世。鹿地亘也就成了父亲最后一位访问过的朋友。
回头再说石膏面膜的事。当时面膜翻注一具,交由我们留作纪念。它上面粘有父亲七根胡子,但已不是父亲生时的模样了,脸庞显得狭瘦,两腮凹缩,我想那是奥田杏花翻模时全副假牙没有装入之故,以致腮部下陷的吧。但不管怎样,它是极其珍贵的。五十年代,上海鲁迅纪念馆落成,我们将这副面膜捐献给他们,现在作为一级文物保存着。
一九九九年,上海鲁迅纪念馆重建。在新馆落成典礼上,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同志和我一起商量,认为胡子里有父亲的DNA,或许若干年以后会有科学研究价值,应该以特殊的手段专门保存。这当然是好事,作为鲁迅后人,我十分感激和欣慰。
但是此前,我也曾遇到过令人愤慨的事。那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未,北京美术馆对面有一家工艺品商店,竟在出售父亲的“再”复制面膜。它在白色的石膏成品上喷涂了墨绿色,手感分量不重。我买了一具,回到家里稍加研究,发现它没有制作单位,也无任何别的标志,可以判断它是从某一石膏面膜上复制的,而不似“再创造”。我经过多方打听,始终找不到它的出处。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如果奥田杏花先生归国时不能多带行李,把这具“原始”阴模留给了谁,这位“保存者”在“文革”后期“生产”了这些“产品”出售,以救穷急,这倒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它出于某位艺术家的“创作”,那么我不禁要问:拿一个死者的原始面膜翻制赚钱,你的基本道德在哪里?何况这是鲁迅,人们心目中的伟人啊!我祈愿这种亵渎先辈的事,只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才发生。
一个长埋于心底的谜
关于父亲的死,历来的回忆文章多有涉及,说法小异大同,几乎已成定论。但在我母亲许广平和叔叔周建人的心头,始终存有一团排解不去的迷雾。到了一九四九年七月,那时北京虽已解放,新中国尚未成立,建人叔叔即致信母亲要“查究”此事。这封信至今保存完好,全文如下:
许先生惠鉴:
前日来信已如期收到,看后即交予马先生了。马先生屡电催,您究拟何时返平?鲁迅死时,上海即有人怀疑于为须藤医生所谋害或者延误。记得您告诉我说:老医生的治疗经过报告与实际治疗不符,这也是疑案之一。此种疑案,至今存在。今您既在沪,是否可以探查一下,老医生①是否在沪?今上海已解放,已可以无顾忌地查究一下了。不知您以为何如?草此布达,敬祝
健康
弟 建人启 七月十四日
到了同年十月,叔叔更在《人民日报》著文,对须藤医生的诊疗公开表示质疑。后来听说日本医学界有位泉彪之助先生,曾为此专程到上海鲁迅纪念馆来查阅过有关资料,最后似乎做了支持须藤医生的结论。但这仍不能排除二老的怀疑。一直到晚年,母亲和叔叔仍不止一次地向我谈起此事,叔叔甚至在病重之际,还难释于怀。如今我也垂垂老矣,因此觉得有责任重提这桩公案,将自己之所知公诸于众。至于真相究竟如何,我也无从下结论,只能留待研究者辨析了。
建人叔叔是这样对我说的,父亲临死前,确实肺病极重,美国友人史沫特莱特请一位美国肺科专家邓(DUNN)医生来会诊。孙夫人宋庆龄也在这里起了帮助作用。邓医生检查之后对我们说:病人的肋膜里边积水,要马上抽掉,热度就会退下来,胃口随之就会开,东西能吃得下去,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加。如果现在就开始治疗、休养,至少可活十年;如果不这样做,不出半年就死。治疗方法极简单,任何一个医生都会做。你们商量一下,找一个中国医生,让他来找我,我会告诉他治疗方案,只要照我说的去做就行,无须我亲自治疗。提到是否要拍“X”光片,邓医生说:“经我检查,与拍片子一样。”讲得十分把握。邓医生的诊断是结核性肋膜炎,而须藤医生则一口否定。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承认,才抽积水。我相信叔叔说的话,因为现在我也知道,这种诊断连一般医科高年级学生都能通过听诊得出的,而不应当被误诊。况且须藤医生已为父亲看病多年,更不该搞错。
叔叔接着说:上边这些话,是你爸爸妈妈亲自讲给我听的。那时我还通过冯雪峰的妻子,也同冯(雪峰)先生谈过②,但他仍赞成老医生继续看下去,这样邓医生的建议就被搁置起来。孰料邓医生的诊断颇为准确,十月份父亲就去世了,距他的会诊,恰好半年。父亲死后,须藤写了一张治疗经过,使用的药物等等,你母亲经常提起这份报告,说这不符合当时治疗的实际情况。诊断报告的前段,讲鲁迅怎么怎么刚强一类空话,后段讲述用药,把诊断肋膜积水的时间提前了。这种倒填治疗时间的做法,非常可疑。记得须藤医生曾代表日本方面邀请鲁迅到日本去治疗,遭到鲁迅断然拒绝,说:“日本我是不去的!”是否由此而引起日本某个方面做出什么决定呢?再联系到鲁迅病重时,迫不及待地要搬到法租界住,甚至对我讲,你寻妥看过即可,这里边更大有值得怀疑之处。也许鲁迅有了什么预感,但理由始终不曾透露。我为租屋还代刻了一个化名图章。这件事距他逝世很近,由于病情发展很快,终于没有搬成。
须藤医生在我父亲去世后,再也没有遇到过。当时以为,也许是我们迁往法租界之故吧。但到了解放后,我母亲几次东渡访问日本,在进行友好活动的过程中,曾见到许多旧日的老朋友,里面也有为我家治过病的医生,都亲切相晤各叙别后的艰苦岁月。奇怪的是,其中却没有这位与我家的关系那么不同寻常的须藤医生,也没有听到谁人来传个话,问候几句。日本人向来重礼议,母亲访日又是媒体追踪报道的目标,他竟会毫不知情,什么表示也没有,这是不可思议的。只间接听说,他还活着,仍在行医,在一个远离繁华城市的偏僻小地方。难道他曾经诊治过的病人太多,真的遗忘了吗?一句话,他怎么会在那么多熟人里消失了呢?
叔叔又讲,鲁迅死后,你病了想找医生诊治,那时还没有离开虹口大陆新村;问内山完造先生该找哪位医生,内山讲了一句:“海婴的病,不要叫须藤医生看了吧!”那意思似乎是已经有一个让他治坏了,别让第二个再受害了。
商务印书馆一位叫赵平声的人曾在“一·二八”前讲过,须藤医生是日本“乌龙会”的副会长,这是个“在乡军人”团体,其性质是侵略中国的,所以这个医生不大靠得住。叔叔听了就对父亲讲,并建议现在中日关系紧张,还是谨慎些不找须藤医生吧。父亲当时犹豫了一下,说:“还是叫他看下去,大概不要紧吧。”
也许是多疑,还有一件事,母亲也对我说过多次。她对用药虽是外行,有一件事却一直耿耿于怀。她说,肺结核病在活动发展期,按常识是应当抑制它的的扩展。虽然那时还没有特效药,但总是有治疗的办法,例如注射“空气针”等。但是,须藤医生却使用了激素类针剂,表面上病人自我感觉畅快些,但促进了疾病的发展蔓延。这种针剂是日本产品,我国的医生并不熟悉,又时过几十年,要寻找了解当时日本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专家来鉴定恐怕是很难的了。我在此只是将母亲的疑问记录下来。
母亲还说,父亲临死前一天,病情颇为危急,呼吸局促,冷汗淋漓,十分痛苦。问须藤医生病情的发展,老医生说:“过了今天就好了。”母亲后悔地讲,我总往好转缓解的方面去想,不料这句话是双关语,我当时太天真了。到了凌晨,父亲终于心脏衰竭而亡故了。母亲当时的伤心悔恨,我想谁都能想象得出的。
综合以上事实,作为一个负有全责的、人命关天的抢救医生,须藤医生在这两天里采取了多少积极措施呢?这在母亲的回忆录里叙述得很清楚,不再重复。我还有进一步的疑问:父亲是肋间积水,去世前发生气胸,肺叶上缩压迫心脏,最终是心力衰竭而停止了呼吸。我当时站父亲床前,看到日本女护士,两手左右摇晃父亲的胸部,力图晃动胸中的心脏使它恢复跳动。这仅是“尽人事”而已,毫无效果的。使我怀疑的一点是:须藤似乎是故意在对父亲的病采取拖延行为,因为在那个时代,即使并不太重的病症,只要有需要,经济上又许可,送入医院治疗总是为病人家属所愿意的。须藤为什么没有提出这样的建议,而只让父亲捱在家里消极等死?
如今父亲去世已经一个甲子,这件隐藏在上辈人心中的疑惑,总是在我心头闪闪烁烁不时显现。是亲人的多疑还是出于莫须有的不信任?我以为否定不容易,肯定也难寻佐证。但我想还是抛弃顾虑,将之如实写下来为好。我绝无以此煽起仇恨的意思,祈愿日本友人,不要以此怪罪。我只是实事实说。
关于写作的随笔11
新的一年,总会给人新的希望,新的憧憬。
孩子们,从早晨就开始盼望着放假了。按耐不住的兴奋劲,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仿佛又回到开学初的样子。发下试卷时的烦恼被抛在九霄云外,快乐被渲染到极致,就连老师的批评,也忘记了,只是傻傻的乐呵呵地笑,下午的元旦联欢提前就在心里开始了。老师在电脑上敲字,孩子们在桌上写字,挺安静的一件事,今天却让孩子们笑个不停,噢,打错字了,回头想制止,却找不着了。孩子们,如果不是因为考试复习紧张,老师多想从第一节课就开始让你们玩个痛快。可是总是舍不得,舍不得让时间这样溜走,舍不得你空手而归,舍不得看你拿着试卷时沮丧的脸。所以,才总是把你的思绪拉回来,提醒你认真听。
元旦联欢会上,老师提前在黑板上写上了漂亮的彩字“元旦快乐”,每个同学的桌上,摆满了从家里带来的小零食,平时是不让随便吃的的,今天是个例外,大家吃的特别香,特别高兴,老师也一改往日的严肃,笑眯眯地和大家唱歌。有些文静的女生,竟羞涩地忘了台词,胆大的同学,还没来得及把嘴里的糖果吃完,就急匆匆地抢过话筒。亓新雨的一首《荷塘月色》,竟引来了全班的小合唱。我这个语文老师再忙也得来呀,给大家送来了新年的祝福,也把一首最拿手的英文歌曲《昨日重现》素唱了一遍。不用听得懂,只要有欢乐的歌唱和掌声,就足够了。一曲终了,好多好多同学给老师送上小橘子,小糖果,噢,老师只要你甜甜的微笑,只愿你把今年的快乐带进明年,就足够了。
在休息的空档里,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又簇拥来,向我传递着新年的快乐,那个不爱说话的王安琦,给老师写了一首小诗;那个调皮的吕其辰,端正地在贺卡上写上了新年祝福;一说话就脸红的梅芳艳把装满巧克力的信封偷偷放在桌子上,直到他们走后我才发现;文章写得极棒的马玉倩,把想念装在信封里……小小的人,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长大了。如果可以,我真想再回到他们身边,把他们送入初中,总是因为半途的割舍,对他们有一份愧疚,有一份牵挂。新年里,也是感情的一个梳理吧,总让人还念起曾经在一起的人,曾经共同走过的岁月……
元旦的三天假期,终于可以睡个懒觉,终于可以跟在你们爸妈的后面随意地游玩,多好。元旦过后,就是寒假,就是热闹的春节,冬天的快乐,也许就在这些节日里了。长大了一岁的孩子,忘不了为这些节日添上一份惊喜,能自己独立睡觉,会收拾自己的房间,会洗自己的袜子,在父母疲劳的时候,给父母捶捶背,更因为,由于自己的努力,可以骄傲地拿出奖状,让家人和亲戚共同分享……
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有老师和家长的目光,在热切地期盼着你,期盼你健康成长!
关于写作的随笔11篇(关于写作的随笔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