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三国》读后感8篇 三国读后感300字,以供参考。
《三国》读后感1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这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夜读春秋、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主公消息,毅然投奔主公,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诛颜良,斩文丑,使敌人闻风丧胆。
再说曹操。曹操被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曹操的评价直到今天褒贬不一,他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又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野心,既有“一统北方”雄心壮志军事才能,又有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的领导风范,就单单的诗词歌赋方面无人能及,雄才大略,酝酿出很多苍凉雄健,才华纵横,同情民生,追求事业,拥抱山河的诗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琅琅上口的诗句不胜枚举。
然而,《三国演义》除了给我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在今天,我们地震健儿,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跨隔壁、穿沙漠、越高原、踏雪山,征战万里,以科学的态度,精湛的技术,谱写地震事业的新篇章,我们也是英雄。
《三国》读后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顿时,平静的湖面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插上了翅膀随着歌声穿越时空,追溯令人神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
这本书让我懂得无论什么时候,智慧是最重要的。刘备的智慧使他和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避免了杀身之祸。诸葛亮的智慧使刘备强大并独立起来,和曹操、孙权抗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并多次战胜睿智的周瑜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后来因为诸葛亮积劳成疾而没有实现统一的.愿望。但诸葛亮成为了人们心中智慧的化身。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了强大的袁绍……可见,智慧可以使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我也认识到嫉妒别人的危害。在书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华。他在世时,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因为他的心胸狭窄,极度的嫉妒心使他剑伤崩裂而英年早逝,一世英才,一颗闪耀的明星就这样早早的陨落了。
这就是嫉妒的危害呀!此时我情不由的想到了自己,那次英语考试,一位同学超过了我,我心中顿生妒忌,渐渐疏远她。读到书中写周瑜的情节时,我恍然大悟,我这不也是嫉妒吗?我怎么能这样呢?我在改变着自己,渐渐地,我进步了。我更喜欢这本书了。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三国演义》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心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读后感3
在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目睹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过程,获益匪浅。
我认为曹操是一位具有雄韬伟略的军事家、政治家,并且非常爱惜人才。张绣找曹操报仇一战,使曹操失去了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和爱将典韦,但曹操只为典韦的死而感到伤心;谋士郭嘉郭奉孝病死后,曹操心情悲痛,对着大海吟出《观沧海》;官渡之战,袁绍谋士许攸来投奔曹操,曹操已经睡下,但一听许攸来投,连忙起身相迎,连鞋子都没穿。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这奠定了曹操成功统一北方的根基。
然曹操却为了胜利而不择手段、奸诈、凶残。他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让陈宫离去,吕伯奢一家无辜受害。但仔细一想,若曹操没做此事,天下还会出现叱咤风云的曹阿瞒吗?若他不奸诈,还会有这么多的成功之战吗?还能躲过无数人的追杀吗?所以,奸诈是曹操的特点,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怪不得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与曹操性格截然不同的是刘备。刘备以仁德著称,“施仁德而布天下”。他与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诠释了“忠义”二字。曹操的奸诈、凶残与刘备的宽厚、仁慈形成鲜明对比,正如刘备对庞统所言:“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
如果说曹操是奸诈的权臣典型,刘备是“仁君”的典型,那么诸葛亮则是“贤相”的典型,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的成功,是诸葛亮在斗争中,能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掌握了长江冬季气候的变化;火烧博望坡,则是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的特点;六出祁山使用木牛流马,则是运用了科技发明的`成果;而空城计的成功恰恰是他利用对手司马懿多疑的心理。
诸葛亮给刘禅的《出师表》中,言语诚恳,令人感动,足见其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写照。
《三国演义》的经典还有很多,如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三江口周瑜纵火、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七擒孟获……
全书充满了阳刚之美,堪称一部英雄的史诗。《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人物的勇敢、智慧和谋略,一派英雄气概;它气势宏大,官渡、赤壁等战役描写得淋漓尽致、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年以前的古战场,观旌旗飘扬,听战马嘶鸣、战鼓擂擂……《三国演义》不愧为一部名贯古今的不朽著作。
《三国》读后感4
最先知道《三国演义》是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成都玩,看变脸演了桃园三结义,很是喜欢。回来就去图书馆借了绘本的《三国演义》看,当时我还没上小学,认的字也不多,都是爸爸妈妈读给我听。今年我已经是一年级结业的小学生了,前两天去图书馆又借了儿童版的《三国演义》,这次不用爸爸妈妈帮忙,我也可以自己看了,看不懂的地方再问大人。看完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里面的人,到最后都死了,而且本来他们都很历害,是统领千军的将领,但最后死的都让我觉得很不值得。妈妈说“历史就是个大舞台,他们顺应需要上来演完了自己精彩的戏就要退场,可惜确实退得不太漂亮,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著名的历史人物”!我记住了几个人怎么死的就写下来。
诸葛亮:三国里最神机妙算的人,关于他的精彩部分太多了,可是他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病死在六出祁山的军中。他就是太操劳了,什么都要管,才54岁就死了,好可惜!
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都是他的精彩。可是他却因为大意丢掉了荆州,最后败走麦城,还因为太自负中了埋伏被捉去砍了头。妈妈说他太骄傲了!三国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他和诸葛亮了,他要是小心一点,最后还可以多打几场胜仗。
张飞:因为关羽的死,张飞很悲伤,日夜大哭,血都哭了出来。天天喝酒说要给关羽报仇,脾气本来就暴躁,后来还老是鞭打士兵甚至打死。最后他打了两个将领,还让他们三天内做出足够的白旗白甲,说是要给关羽挂孝出征,结果这两个将领怕完成不了任务被杀,就趁他酒醉睡着,把张飞杀了,带着他的人头去投奔东吴了。
刘备:我觉得刘备没什么本事,不过妈妈说他有用人的大本事。他本来因为关羽的死就伤心,听说张飞的死,就带着七十多万水军去攻打东吴。开始取得了胜利也报了仇,但是他不肯罢休,想完全消灭东吴,还骄傲轻敌,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虽然被赵云救出退到白帝城,但因为心情不好又得了风寒就病死了。
最可悲的是曹操,得了脑瘤,不听华佗的建议进行医治,还怀疑华佗并杀了华佗。结果最后自己也病死了。
其它还有好多人,我都不知道了,因为我的书上也没讲,妈妈说等我大一点看全版的《三国演义》就都知道了。以后我还要看三国,特别是赵云和吕布我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
《三国》读后感5
这个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三顾茅庐》,它主要讲了刘备三次前往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请求他出山,帮助自己恢复汉室江山的故事。听老师说,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里面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等,这些究竟是怎样的故事呢?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放学之后,我便请求妈妈帮我买本《三国演义》,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坐车来到新华书店,走进大门,就看到许多的书架,每个书架上都摆满了书,这么多的书叫我怎么找呢?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每个书架上都做好了分类:散文,当代文学,近代小说……对了,《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那么它应该属于古典小说吧。我仔细按着顺序一个书架一个书架找,在最里面一排书架上面找到“古典文学小说”几个大字,“应该就在这儿了吧!”我自言自语道。顺着书架往下找:《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找到了,《三国演义》在这儿!可是它怎么有这么多不同的版本啊,我要挑哪本好呢?连环画版的?里面插图很精美,人物画得也是栩栩如生,可是文字很少,我已经上四年级了,怎么能还看这么简单的书呢?青少版的?里面的故事改用了我们常用的`现代语言,简单易懂,但是总觉得缺少了点“味道”,而且还删减了好多内容……就这样,我犹豫了好久,突然,我发现了一排硬面线装全文版的,我抽出其中一本:蓝色镶白边的封面上印着“三国演义”四个大字,上面白描了一个将军模样的人物,打开书翻看了一下,实在是太棒了!它不仅仅书中的内容没有删减,有一些生僻的字还加了注音,不常用的词也注了解释,更让我惊喜的是,每一回的开头都加了导读,让我阅读起来更加有了方向,还可以帮助我理解书中的内容。
回到家,我就坐在书桌前,迫不及待地翻阅起刚买回来的《三国演义》,原来书中不仅仅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有善于用兵却又妒贤嫉能的周瑜,义薄云天的关羽,有勇有谋的赵云……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跃然纸上,仿佛把我带入到了那一个个场面宏大,波澜壮阔的历史战场上去,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精彩的内容简直让我爱不释手……
夜深了,我小心翼翼地合上书,回味着书中的一段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读后感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啊,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多少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啊!但是在我看来三国时期才是英雄骤出的高潮时期。可惜我们现在离那时太远了,想了解这些故事,只能从书上了解了。
《三国演义》就是一本描写关于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的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三国演义》的成功之处一是成功刻画了当时许多英雄豪杰的人物形象,例如: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和义绝关羽等英雄。二是描写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其中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关键性战役最为出色。作者描写战争画面,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方各面,例如:双方的战略计谋、装备对比、数量对比等等。写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尤为吸引读者的眼球,体现出战争的激烈与紧张。
关羽,是一名虎将,“万人之敌”,不仅如此,他还恩怨分明,十分讲究信义,是一名以“忠”、“义”著称的英雄。他在《三国演义》中在下邳被曹操俘虏,并投降与曹操,但仍心系于刘备,于是与曹操约三事,约定在找到刘备后便离开曹营。但曹操仍旧对他情深意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关羽于是感到对不起曹操,于是在邻走前替曹操斩杀了袁绍营内的两位大将,颜良、文丑,解白马之围。虽然这里有些事情是虚构的,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关羽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和曹操对关羽的情深意重。关云长可谓是三国第一义将!
赤壁之战,乃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全书最重要,也是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一场战役。最终是曹操兵败,逃回北方,孙权和刘备各自得到荆州的'一部分。战前曹操占优势,军队士兵有二十多万,而孙刘联军只有五万多,这差距多么大呀,就算曹军乃北方之人,不习水性,但是联军获胜也是一个奇迹!在《三国演义》描绘的这场战役中,具有伟大贡献的人是周瑜、诸葛亮、庞统和黄盖。周瑜与黄盖的苦肉计、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还有庞统的连环计等等,都是这场战役能够胜利的关键。虽然演义中还是有夸大的现象,但赤壁之战仍是三国时期标志性的战役!
虽然《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本作品,但虚构成分极多,我们阅读它时应该以文学的角度来欣赏,要以史实为准,切莫混淆!
《三国》读后感7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不同于一般是史书,也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它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同时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它既带有真实性又带有情感性。
读完了《三国演义》,我不但可以回顾了三国战乱时期的历史,也体会到那时代的一些思想文化意识。
我也阅读了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评论著作,发觉大多数都涉及到有关这本书的思想主题,而且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也一直争论不休,主要体现在几大学说当中,如:“正统”说,“民本”说,“拥刘反曹”说,“忠义”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理想人格悲剧”说,等等。
我认为,以上所述的各种学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不可以全盘否定,也不可以全盘肯定。但无论那一种学说,他们都只是从自己所认定的一个角度出发,不能全面的概括《三国演义》的丰富思想意蕴。如果将各种学说综合起来,或许可以形成具有整体性的文化内涵。
虽然《三国演义》没有一致的主题,但它所展现的总体思想倾向是一致的。我觉得上述繁多的'主题当中,绝大部分都是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一种表现,如“正统”说,“民本”说,“忠义”说等等。从作品中对英雄人物的行为事迹可以体现出来。
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的创始者是孔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曾经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而孟子在伦理学上提出了“性善”论,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并提出了君主“保民而王”、“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些在《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
刘备常怀匡扶汉室之心,虽然占不了“天时”与“地利”,却占稳了“人和”。孟子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谓“人和”也就是得人心,是否能得人心,就取决于是否“得道”。在作品中,说到刘备“得道”之处比比皆是。
我觉得“刘玄德携民渡江”这感人的一幕是最能显示刘备宽仁爱民,慈善宽厚的品德。刘备屯住樊城之时,兵寡将少,抵挡不住曹操强势的攻打,只好弃城而走,却又不忍心抛弃百姓,于是“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刘备在船上看见众民仓皇逃难的悲惨景象,痛心疾首,想投江自尽,幸好左右急忙劝止,“闻者莫不痛哭”,这可见刘备爱民之深,救民之切,做到了“保民而王”,但绝对不是为了“买民心”而做作的。其仁义之心,人臣共知,日月可鉴。
《三国》读后感8
书好像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生的大道;书好像一股清泉,能滋润你我的心灵;书好像一阵微风,能舒缓疲劳的身心。我就有过努力追求一本书的经历。一年级的一天,听说我的哥哥会来到我们家,我高兴坏了,准备好我所有的玩具,只想和哥哥玩。谁知,哥哥这次不但不跟我玩,还不理我,一直看着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我因为已经做好了和哥哥玩的准备,可他没跟我玩,所以很生气。我一把夺过“害人不浅”的《三国演义》,便翻开看了看。可当时我很小,没看懂几个字,便只看为数不多的插图,不久插图看完了,我便对《三国演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让妈妈买《三国演义》,可她不愿意买,说因为我太小了,等我三年级再买。我很性急,不愿意等,便想了一个办法——威胁她说如果不买,就“绝食”。这个计划很快就不攻自破了——闻到饭香,我就克制不住了。很快,我又有了一个办法——“装认真”。就是去图书馆,装作在认真看《三国演义》的样子感动她。这天下午,我让她带我去图书馆看书。她同意了。我捧着书,“认真”地看着。她看我这样,赞许的点了点头。她同意下个学期买,可对我来说还远远不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我写了一篇“作文”,虽说是“作文”,但只有两句话:“老妈,我想买《三国演义》。求你了。”老妈被我的死缠烂打给感动了,同意买《三国演义》了。得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细读了很多遍,产生了一些感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常让我为三国英雄人物所陶醉。让我们走进群雄争霸的三国吧!
一代奸雄——曹操
记得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谋士千万,战将无数,却在赤壁大战时,折兵百万;记得当年招贤纳士时,豪言壮语无数,在华容道时,却是无限叹息;记得曾经兵多粮广,却被司马家族吞并了国家,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呀!
羽扇纶巾——周瑜
记得当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周瑜,却因为嫉妒而死;当年做为孙策最好的'干将,却因为毒箭气急攻心而死;嫉妒真是害人害己呀!这就是羽扇纶巾的周瑜。
卧龙天神——诸葛亮
记得当年收孟获、气周瑜、草船借箭十万的神算师诸葛亮,却被年轻的司马昭统一天下,当年破曹兵百万的卧龙诸葛却因跟随昏庸的阿斗,所以累死结束一生。这就是卧龙——诸葛亮。
《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名著,可以改造一个个人的心性,创造一个个英雄豪杰,这本著作的人物刻画极为成功,能不断的激励和鞭策有梦想的人,让人进步,不畏艰难险阻,明白很多道理。
《三国》读后感8篇 三国读后感3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