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玉》有感3篇 《玉米》读后感

时间:2023-11-07 09:41: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读《玉》有感3篇 《玉米》读后感,以供参阅。

读《玉》有感3篇 《玉米》读后感

读《玉》有感1

  在宁汀县里,有一座村庄,叫黄杨沟村,村里盛产毛竹,黄杨两族就用毛竹来造纸。他们造的这种纸厚薄均匀,柔软平滑,不易虫蛀、不易腐烂,吸水不渍,色泽如玉,故名玉扣纸。

  夜灯下,合上《玉扣纸》这本书,一个个淳朴善良的身影便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们用自己的纯真打动了彼此。那两位备受敬重的族长为了守护黄杨沟这个美丽的村庄相继去世了,相信他们一定会在天堂,守护黄杨两族,守护黄杨沟,守护玉扣纸。

  酿米酒,是我们龙岩客家的习俗。在老家,吃饭时奶奶都会小心地拿出她自己酿的客家米酒,每每这个时候爸爸会迫不急待地抿上一口,然后就一脸陶醉享受的表情,那感觉就像离家的孩子回到妈妈的怀抱一样。我们的`客家米酒味道甘甜,爷爷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喝上几口,所以爷爷现在快要七十岁的人了,身体健康,红光满面。每次家里来了客人,都是用奶奶自己酿的米酒来招待他们,有的客人回家的时候还要装上几瓶回家喝,他们说回去了就喝不上这么甘醇、纯粹的纯粮食酿造的好酒了。

  回老家,奶奶还会往车上塞了几瓶米酒。回石狮后,妈妈把它装在坛子里密封好,不舍得让爸爸喝掉,等要做红烧肉或者米酒蒸鸡的时候,才舍得拿出来放一些米酒在里面,这也是妈妈做一手好菜的秘方。

  今年中秋,爸爸妈妈又带着我和妹妹回龙岩。吃饭的时候,突然听奶奶说:你们都在外面工作,就留下爷爷和奶奶两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以后谁来酿米酒呢?听到这句话的刹那间,我怔住了,猛然想起《玉扣纸》里的小黄鹏说的话:族长爷爷,你就让我爸爸去打工吧,您放心,有我在,玉扣纸不会绝,一定不会绝。十一岁的小黄鹏都能把玉扣纸传承下去,我也要像小黄鹏学习。

  吃完午饭,奶奶又开始做米酒,我循着酒香来到的酿酒房,看到奶奶正一个人坐在板凳上搅拌酒曲,我悄悄地搬了一把凳子过去坐在奶奶旁边,询问奶奶米酒该怎么做,做米酒时该注意什么?我把这些都一一记在一个小本上,对奶奶说:奶奶,有我在,就有人做米酒给你们喝,我会把您对我们的爱传承下去!奶奶听了,摸着我的头说:好,我们的思涵长大了,懂事了!

  黄鹏小小年纪就决心要做玉扣纸,每天都在做笔记,虽然现在很多东西都被机械代替了,但我相信,有我们在,很多传统工艺还是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像我们的客家米酒,永远醇香。

读《玉》有感2

  玉,有透明的纹理,温润的质地,也有宁折不屈的品性。古人云:玉,有五德。这是一个关于玉的诚实守信的故事。

  台儿庄战役那年,一位军官把一块祖传玉玺——无价之宝朱元璋印,交给苏老先生代为保存,以免打仗时落入日军之手,并说:“生,我来取玉;死,玉归您。”苏老接过玉,深感责任重大,许诺说:“你放心打仗去吧,人在玉在,人不在玉也要在。你的玉,等你来取。”

  大战结束后,军官未来取玉。苏老以为军官已战死,就把玉深深地埋在地下。几年后,苏老先生病死了。临死前,他让自己的儿子把玉放到更深的土中不要动那块玉。可是,一年后,几个山贼让苏老先生的儿子交出那块玉,可他却摇了摇头最终被山贼活活烧死。后来军官去苏老先生的家中取玉,得知了这件事,执意要把玉送给苏老先生的孙子。可老人的孙子却还是不要,最终军官含泪拿着玉走出了苏家。

  我敬佩老人和老人的'儿子和孙子的诚实守信精神,并敬佩老人与老人的儿子的守玉精神。

读《玉》有感3

  在暖暖的冬阳下,捧着一本好书静心地看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惬意。当读完了叶老师的《婺源悟道》(载于20xx年第二期《大好合山》杂志)这篇佳作后,我情不自禁地也憧憬婺源。

  真的,婺源人杰地灵。在那里,有乡贤们的历史足音;在那里,有《四库全书》的美丽的踪影;在那里,还有“千崖献奇,万谷汇碧”呈现给世界。作为叶老师作品忠实的诵读者,我一向惊羡于他那细腻而精悍的笔墨。是啊,能够在观景之中悟道,能够在赏识前人留下的大路上大步前进之后而另辟蹊径,也能够在赞赏了中华文化的灿烂历程之时而欣欣然奋笔疾书。这是多么崇高的文人境界呀!

  让我最难忘的是文中的俞念曾进士给后嗣留下的警世名言:“别人留给儿子的是金银满箱,而我留给后人的`只有一句话,就是要读书,要做个有文化、知书达理的有用之才。”(第26页)这句话,告诫了当今社会许许多多的富翁和官员,就算我们有能力给自己的后代留下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我们也不该忘记静影沉璧可以让子子孙孙不会堕落到“垮掉的一代”的地步。只有那些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倘若“富二代”以及“官二代”都真的是“穷得只剩下钱”了,那么,那些无知无耻的行尸走肉肯定是会走向欲哭无泪的结局的。

  百善孝为先,赤心报国是忠良。不论是婺源还是全国各地乃至全球身居天涯海角的所有的人,只要他们是懂得孝道的,只要他们是赤胆忠心的,只要他们是待人和善的,就都能够赢得众人的爱戴与崇敬。因为,这些人就是人类社会的主心骨,就是世界大同的名副其实的脊梁,就是一面面飘扬在或瓦蓝瓦蓝或灰暗灰暗或雷电交加的天空中的旗帜。有他们,百孔千疮的社会就有救;有他们,同室操戈的紧张局面就可以挽回;有他们,剑拔弩张的国际气氛就能够回归到真正的和平。

  在文中,还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钻入了我的脑际。他们是廉慎自守、为政勤恳、心地善良的江一麟,是理学名家、明朝尚书余懋衡,是为考水那地方获得“书香门第,礼仪之邦”美誉的朱熹,是……我不想一一列举了,他们不是白天的太阳,就是夜间的星月啊!

  “泰山钟灵,孕育了孔孟;文公山毓秀,造就了百代经师朱熹。”(第28页)这句话给中华文化历史做了个最精华的总结。

  说实话,将来的某个季节里,孤陋寡闻的我也想让自己的脚步走在婺源的大地上。惟愿,素来对我关怀备至的叶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引领着我一路前行!

读《玉》有感3篇 《玉米》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