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1
2月,是自己刚刚回归工作岗位的时间,也是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拜读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自己去年工作过程中考勤方面迟到次数过多,体重增长明显,这些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因此龚哥特地推荐我品读这本书,希望提升自控力。
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本书中将成功人士的良好习惯总结为六点,分别是做规划的习惯,积极行动的习惯,管理自我的习惯,卓越思考的习惯,持续学习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习惯。结合自身,自己尤其对于管理自我的习惯与规划的习惯感触最多。
管理自我,是极具挑战的事,但是越自律越自由,所以想要增强管理自我的习惯,需要增强自控力,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加自己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自我认知能力。
当我们有一个要达到的长期目标时,如何达到它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其中会经历很多无聊无趣的时间,而我们的感性又喜欢去做那些不需要动脑子,和更有意思的事情。这时候没有自控力的人,就会随着感性走,从而在通往目标的路上就会来回反复,很难到达目的地。而缺乏自控力的人,也就是那些随着自己的感性走的人,他们在走弯路的时候根本没办法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因此对于自己的有效认知,是提升自控力的.重要前提。
当前提还未实现或者还在转变过程中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习惯来改善自身的管理能力。书中提到在日常生活当中,大约有40%的行为是在相同情景下。洗脸之后用毛巾擦脸,做完早饭后就吃饭,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走相同的路线去上班或上学。这些行为自然而然的发生,让我们不需要在行动前思考,并作出决定的,从而帮我们省掉了大量的时间。
而这些固定的行为,如果能够培养更多的好习惯,我们就可以把做某件事所需要的纠结时间全部省下来,用于处理更复杂,更困难或更紧急的事,变得更加高效和从容。这就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秘密,通过培养习惯开始。
所谓自制力较强的人,会花更多时间用于养成有效的习惯上,而不是亡羊之后的自救上,也就是说是习惯是人们对自制力的需要。比如喝完茶就习惯性的把杯子洗干净,用完的东西归回原位,把你养成了这样的小习惯,你根本无需动用自制力,养成优秀个人习惯是需要自制力的。习惯一旦养成,我们就可以省心省力完成想要完成的事了。
而想要改变习惯,首先就要从生活中做起,结合自身,我预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做起:饮食更健康,定期锻炼,明智的储蓄和消费,适当放松休息和享受,简化清洁和整理,同时相信这些生活中的良好习惯也会带来工作上效率的提高。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2
本书中有一篇名为《我是谁?》的小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的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我会推着你前进,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败。我完全听命于你,而你做的事情中,也会有一半要交给我,因为,我总是能快速而正确地完成任务。我很容易管理———只要你严加管教。请准确地告诉我你希望如何去做,几次实习之后,我便会自动完成任务。我是所有伟大人们的奴仆,我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我的鼎立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我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我不是机器,除了像机器那样精确工作外,我还具备人的智慧。你可以利用我获取财富,也可能由于我而遭到毁灭。抓住我吧,训练我吧,对我严格管教吧,我将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你的脚下,。千万别放纵我,那样,我会将你毁灭。我是谁?我就是习惯。”这一字一句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过去,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没什么在意。对于成败,常常归结于自己运气不佳,而从来不去考虑为什么会失败。事后想想,和自己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人本来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我也是如此。比如我一吃完饭,便坐在电脑前,从来不考虑那样长期会使自己的身体走样;平时不爱运动,出门也常常打出租车,这样既浪费又会养成贪图享受的坏习惯。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强加管教自己的习惯。
在工作中,很多时候也常常是习惯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喜欢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后来赶着做。万一有时候事情多了,常会忙地不可开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务。而有的人习惯就很好,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后才来做。所以对于这一类人,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做事总是有条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细;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却常言放弃,对于总总的比较,我们也不难看出,习惯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断地鞭策自己,强加管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克服不良习惯,把自己的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这样才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所以,为了自己的将来,为了使自己不成为空想家,让我们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吧。
工作中的责任心是人生中的必须义务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3
一口气读完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感受是:发人深省,实在,具体而微,可操作性强。
众所周知的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任何人都会兼有好习惯和坏习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克服坏习惯,走向成功。本书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要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行动才能改变现实,砸碎枷锁,争得可能性。这个观点让我联想到曾经读过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英人法人中国人》等书,行动——这个词汇意义深刻,但我以往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常常把希望寄托在解释,祈求,申诉,辩论之中,行动起来总是那么拖沓,随意,甚至不能自控,半途而废。远大的理想总是轻易地就被坏习惯所瓦解,被固有的心理所羁绊。本书的作者杰克·霍吉告诉我们要战胜坏习惯就要了解自己的潜意识,并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用积极的显意识去战胜消极的潜意识。给坏习惯一个可触摸的坏后果,或者给改正坏习惯一个令人向往的好后果——这就是作者所开出的一张处方。没有克服不了的坏习惯,只要我们定好步骤去实施,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一个好习惯的形成是21天的时间,拿作者所开列的健康人生的主要好习惯为例,完全形成也就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么短,听起来确实让人感觉十分美妙。不过还是要考虑到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且每个人与坏习惯的斗争也是持续一生的。
动起来,用好习惯去替换坏习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持之以恒,我们离自己理想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近。读完本书,我感到自己对事业和生活的目标订立的还不够清楚,放下书之后,我便立刻将自己的远近目标做了一个梳理。我深信,有了清晰的目标,行动下去,很快就会有变化,不信走着瞧!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4
如果你观察仔细,你会发现,在同一个宿舍里,有的同学总是能在6点半闹钟响起之时立刻起床,洗漱收拾一气呵成,提前坐到教室中读英语;有的同学,闹钟响了很久,拖拖拉拉磨蹭半小时才起床,踏着铃声姗姗来迟。你甚至会惊讶有的同学每天上课都会迟到,从不间断。其实这都是习惯使然。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然而。习惯还不只是日常规律那么简单,它不仅能够影响日常的小事,还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处事风格,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人生的发展走向。一个习惯早起的人,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为出门做准备,能够在出门之前认真想想这一天需要做的事情,能够有充沛的精力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而这样一个人,必然是一个习惯制定计划之人,一个勤奋之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最终也会收获成功的果实。可见,日常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深远。
习惯按性质可以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顾名思义,是良好的、对人有益的习惯;坏习惯则是对人有害的`习惯。好习惯助人成功,坏习惯阻人成功。纵观历史的发展,许多伟人的成功与他们良好的习惯是分不开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为他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尔文从小就注意观察大自然,不放过每一个和自然界亲密接触的机会,为他进行科研工作、完成《进化论》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而一个坏习惯,譬如不讲卫生或者不懂礼貌,往往会流失好机会,与成功擦肩而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坏习惯就像是万里长城中的一个蚁穴,随着时间的推移,蚁穴不断向四周侵蚀,坚固的城墙也会轰然倒塌。形成好习惯,改变坏习惯,则成功不远矣。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好习惯,改变坏习惯呢?
首先,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你必须确切知道你希望培养的好习惯,以及你亟需改掉的坏习惯究竟是什么。从你睁开眼睛开始,这一天中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个小动作都是你习惯的体现,你需要认识到哪些行为习惯是有助于发挥潜能的,哪些行为是阻碍前进脚步的。但是,有些习惯是自己难以觉察的,你需要从你的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那里得到一些关于你自己的习惯特
征,倾听他们的想法,有助于你更全面的认识自己。正确的自我评估是完善自我的基础。
其次,为自己设立目标。根据自我评估结果,确定需要增进和改变的习惯,设立宏观的目标,确定努力的方向。然后需要对目标进行量化,并设下时限。目标太大,会感觉无从下手;时间太久,会感到遥遥无期。正如作者所说:改变一个习惯需要21天。21天并非固定不变,你需要根据改变习惯的难易程度决定时限,具体目标具体分析。
再次,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很多时候,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想做这样那样的事情,却总是因为没能迈出第一步而使之搁浅。万事开头难,想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勇敢前进还是畏缩不前?成功或失败,只在一念之间。有些事情,你不做,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潜能有多大。无论是强迫政策还是鼓励机制,只要能有意识的开始培养好习惯,改变坏习惯,就是很大的进步。
最后,坚持到底。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一个坏习惯也许在常年累月之下早已根深蒂固,但是,只要每天每时每刻都坚持,终有改变的一天。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最终的目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不如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持之以恒的行动者,逐步培养好习惯,摒弃坏习惯,向着成功扬帆起航。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5
看这本书应该要与自己近期开始的跑步锻炼相结合,以减肥为初衷,再一次开始跑步,为了能让自己能够坚持下去,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周一、周三、周五三天,每晚跑步一小时。目前坚持了两周。第一次的1小时真的很难,不过渐渐的发现1小时越来越轻松了,或许不见得能有很好的减肥效果,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锻炼身体,也将获益匪浅。而我要做的就是将这行为变为一种习惯,期待这一天。
书中首先从空想家(Dreamer)和行动者(Doer)的介绍开始,空想家们善于谈论、想象、渴望,甚至于设想去做大事情;而行动者则是去做!
良好的处事风格其实也是若干好习惯的综合表现——做事有条理,时间观念强,信守承诺,坚忍不拔,从不拖沓等等。
并非生活眷顾行动者,而是行动者选择了生活。挺喜欢这句话,因为我相信自己正是属于选择生活的行动者的行列,相信美好的生活是可以自己创造的!
为了从空想家到行动者的转变,文中提到了“磨练法则”,每天都尝试做一点儿你原本不喜欢的事。基于这一点,其实回想一下自己对阅读的书本坚持写读后感也算是对此法则的一项实践,当然现在自己还没达到量变的程度,每一次的读后感都是比较痛苦,但是我还在坚持着,希望能带给我不错的回报!
坚持确实很重要,但是这应该要建立在正确方向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辩证法课上老师所讲,“勤能补拙”有时候并不都是正确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较为擅长的一面,尽早找到它,你就可以将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多的发挥,将你的“勤奋”用在“特长”上,你就有无限可能成为该领域的Top人物。拿自己来说,本科就发现自己不是写代码的料,所以就基本放弃了,但是研究生阶段接触好多技术上的东西,感觉还是有必要了解掌握基础知识,就萌生了做网站的想法,可是折腾了好几天,连开发环境都没有搞好,甚是打击,不免又放弃了从头建站的想法。现在改用了wordpress博客系统,折腾了一天勉强算是把本地环境搞好,后面再慢慢的一点点百度,一点点修改吧。也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把自己的网站做出来吧。加油!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6
刚才看了《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从中获益匪浅。只要是有思想的动物,都会有好的或坏的行为习惯,文里有句话说的很对:“播下一个行动,养成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学会一种性格,学会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虽然好的习惯,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是每个人最好的品质。
人生是一次长跑,暂时的落后和领先都不算什么,你今天的困境就是你以前的和未来的困境,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改变现状。一个人若非是在某方面刻意去学习或改变,否则等你不在青春以后,大体的人格已经形成,喜好、天赋、思想、仇恨什么的就会如同骨骼一般,都已经差不多定型了,基本性格和深层渴望短期内很难改变了。所以趁现在我们还年轻(未老去),改变不良的行为,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因为青春,我们不怕失败,努力往前飞。因为青春,我们有用不完的精力,去迎接生命的巅峰。因为青春,所以我们要加倍努力。人生本来就是一张白纸,等待每个人用自己的经历来编绘,而青春就是这张白纸的开头。因为青春,所以我们的美丽是自然生成的,而我们要用自己的素颜来面对人生。而人生就要有梦,没有梦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雄鹰有梦,所以能搏击长空。鲤鱼有梦,所以能跃过龙门。有梦就不怕失败,有梦才有动力,它可以指引我们走向成功。励志书籍
曾经看过一本书,书名叫《不抱怨的世界》。抱怨是弱者和懒惰这才干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不公平,你不要想着去改变它,而是要去适应它。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别人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据说《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就迅速蔓延至全球80多个国家。作者威尔·鲍温写的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任何人和团队想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因为在职场上,我们是凭着做事的能力或作为来领取薪水的。我们所得多寡,大多取决于本身实力的高低。《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写的很好,书友们有时间可以阅读下。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不抱怨,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我是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只念了高中。大道理也不是很懂,我只知道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一个人可以做的事情,不要两个人来做。今天可以做的事情,不要等明天去做。付出的不一定有回报,但是我坚信,不付出就一定没有回报。不管任何事情,只要自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改变现状,超越自我,改变人生。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7
国庆节放假这几天,爸爸特别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名叫《习惯的力量》。爸爸说:“书中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和精美的语言,但是,它却是一本具有特色的书,很值得你去看一看。”我想:爸爸平时最喜欢看书了,既然他这么说,那必有其中的道理。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教你如何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从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书中作者说:“我们大多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只是习惯而已,我们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服、读书看报、吃早饭、驾车上班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不知是多少种习惯。”这是在提醒着我们:你非常需要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习惯。看看哪些对你是有益的,哪些对你是有害的,然后,慢慢的将有害的变成有益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也必能受益无穷。非常可贵的是,作者还为读者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帮助和改变不良习惯、建立良好习惯的一些技巧。例如,当你把一只青蛙放到热水中时,他就会立刻蹦出来,但是如果你把它放到凉水中,再在底部慢慢的.把水加热,青蛙仍会很自得的带在水中浑然不觉,当水温逐渐升高以至达到七八十度时,青蛙想跳出来可已经来不及了,最后被活活烫死在水里了。其实,我们人类也就像冷水中的青蛙一样。如果变化是逐渐的,我们也常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读了这本书后,对我的启发很大,感触也很深。原来平常慢慢养成的坏习惯竟是这么的可怕。我从我自己身上找出了我的一些坏习惯,象平时不太注意个人卫生,整天丢三落四等,是啊,妈妈为这不知费了多少口舌,就差没拽着我的耳朵嘱咐了,可到现在也没改掉多少。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把我的坏习惯写在了一张大大的纸上,贴在我的书桌旁。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尽最大努力的,争取早一天改掉我的坏习惯。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8
2月,是自己刚刚回归工作岗位的时间,也是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拜读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自己去年工作过程中考勤方面迟到次数过多,体重增长明显,这些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因此龚哥特地推荐我品读这本书,希望提升自控力。
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本书中将成功人士的良好习惯总结为六点,分别是做规划的习惯,积极行动的习惯,管理自我的习惯,卓越思考的习惯,持续学习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习惯。结合自身,自己尤其对于管理自我的习惯与规划的习惯感触最多。
管理自我,是极具挑战的事,但是越自律越自由,所以想要增强管理自我的习惯,需要增强自控力,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加自己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自我认知能力。
当我们有一个要达到的长期目标时,如何达到它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其中会经历很多无聊无趣的时间,而我们的感性又喜欢去做那些不需要动脑子,和更有意思的事情。这时候没有自控力的人,就会随着感性走,从而在通往目标的路上就会来回反复,很难到达目的地。而缺乏自控力的人,也就是那些随着自己的感性走的人,他们在走弯路的时候根本没办法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因此对于自己的有效认知,是提升自控力的重要前提。
当前提还未实现或者还在转变过程中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习惯来改善自身的管理能力。书中提到在日常生活当中,大约有40%的行为是在相同情景下。洗脸之后用毛巾擦脸,做完早饭后就吃饭,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走相同的路线去上班或上学。这些行为自然而然的发生,让我们不需要在行动前思考,并作出决定的,从而帮我们省掉了大量的时间。
而这些固定的行为,如果能够培养更多的好习惯,我们就可以把做某件事所需要的纠结时间全部省下来,用于处理更复杂,更困难或更紧急的事,变得更加高效和从容。这就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秘密,通过培养习惯开始。
所谓自制力较强的人,会花更多时间用于养成有效的习惯上,而不是亡羊之后的自救上,也就是说是习惯是人们对自制力的需要。比如喝完茶就习惯性的把杯子洗干净,用完的东西归回原位,把你养成了这样的小习惯,你根本无需动用自制力,养成优秀个人习惯是需要自制力的。习惯一旦养成,我们就可以省心省力完成想要完成的事了。
而想要改变习惯,首先就要从生活中做起,结合自身,我预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做起:饮食更健康,定期锻炼,明智的储蓄和消费,适当放松休息和享受,简化清洁和整理,同时相信这些生活中的良好习惯也会带来工作上效率的提高。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9
如果你观察仔细,你会发现,在同一个宿舍里,有的同学总是能在6点半闹钟响起之时立刻起床,洗漱收拾一气呵成,提前坐到教室中读英语;有的同学,闹钟响了很久,拖拖拉拉磨蹭半小时才起床,踏着铃声姗姗来迟。你甚至会惊讶有的同学每天上课都会迟到,从不间断。其实这都是习惯使然。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然而。习惯还不只是日常规律那么简单,它不仅能够影响日常的小事,还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处事风格,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人生的发展走向。一个习惯早起的人,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为出门做准备,能够在出门之前认真想想这一天需要做的事情,能够有充沛的精力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而这样一个人,必然是一个习惯制定计划之人,一个勤奋之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最终也会收获成功的果实。可见,日常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深远。
习惯按性质可以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顾名思义,是良好的、对人有益的习惯;坏习惯则是对人有害的习惯。好习惯助人成功,坏习惯阻人成功。纵观历史的发展,许多伟人的成功与他们良好的习惯是分不开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为他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尔文从小就注意观察大自然,不放过每一个和自然界亲密接触的机会,为他进行科研工作、完成《进化论》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而一个坏习惯,譬如不讲卫生或者不懂礼貌,往往会流失好机会,与成功擦肩而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坏习惯就像是万里长城中的一个蚁穴,随着时间的推移,蚁穴不断向四周侵蚀,坚固的城墙也会轰然倒塌。形成好习惯,改变坏习惯,则成功不远矣。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好习惯,改变坏习惯呢?
首先,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你必须确切知道你希望培养的好习惯,以及你亟需改掉的坏习惯究竟是什么。从你睁开眼睛开始,这一天中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个小动作都是你习惯的体现,你需要认识到哪些行为习惯是有助于发挥潜能的,哪些行为是阻碍前进脚步的。但是,有些习惯是自己难以觉察的,你需要从你的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那里得到一些关于你自己的习惯特
征,倾听他们的想法,有助于你更全面的认识自己。正确的自我评估是完善自我的基础。
其次,为自己设立目标。根据自我评估结果,确定需要增进和改变的习惯,设立宏观的目标,确定努力的方向。然后需要对目标进行量化,并设下时限。目标太大,会感觉无从下手;时间太久,会感到遥遥无期。正如作者所说:改变一个习惯需要21天。21天并非固定不变,你需要根据改变习惯的难易程度决定时限,具体目标具体分析。
再次,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很多时候,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想做这样那样的事情,却总是因为没能迈出第一步而使之搁浅。万事开头难,想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勇敢前进还是畏缩不前?成功或失败,只在一念之间。有些事情,你不做,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潜能有多大。无论是强迫政策还是鼓励机制,只要能有意识的开始培养好习惯,改变坏习惯,就是很大的进步。
最后,坚持到底。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一个坏习惯也许在常年累月之下早已根深蒂固,但是,只要每天每时每刻都坚持,终有改变的一天。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最终的目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不如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持之以恒的行动者,逐步培养好习惯,摒弃坏习惯,向着成功扬帆起航。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10
《习惯的力量》是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JackD。Hodge)撰写的一本畅销书,被公认为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书中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发挥潜能,改进方式,使个人最终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培养积极向上,自我控制、奋发图强的良好习惯。
最近根据公司的安排,我将《习惯的力量》放在床头,每晚睡觉翻阅一个章节,从开始的强迫看到最后每晚想看、必看,认真品味书中每一个案例、故事。特别是书中引用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你便不会为那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这就是养成自觉习惯的黄金定律。”
在我看来,不愿意做的事情,一部分是懒得做的,一部分是厌恶做的,一部分是畏惧做的。懒得做的事情,若是工作中的事情,有时觉得做了就吃亏了,所以不做。厌恶做的事情的确是因为自己心里不愿意做,如果做了就会痛苦。畏惧做的,大多是自己力不能及的或者说要与人合作的事情,是由不得自己心愿的事情。
记得我刚来到公司时,作为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由于以前在其他公司养成了事事亲力亲为的习惯,对办公室的同事做事总觉得不放心,哪怕是一点小事,都要亲自过问或者亲自去做。比如每年公司年终总结大会,从会场布置到会议议程、甚至座位图都是自己亲自画,总感觉交给其他同志怕出错。这样做的结果:
一是伤害了同事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不利于培养锻炼年轻人;
三是自己累得昏天黑天最后还没有讨到好。一个人在能干,也没有团队的合力大,这大概就是习惯的力量吧!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11
初次见到此书并无太大兴趣,单从书名来看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类型,然而刚刚看到前言部分就被几个有趣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此书以丽莎的故事开头,她是一位34岁的女士,16岁就开始抽烟酗酒,20多岁就欠下了1万美元的债务,她肥胖懒惰生活乱成一团。然而现在的她年轻漂亮充满活力,抽烟欠债的恶习都没有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和丈夫离婚后重新树立了生活目标,有了努力的方向,她决定首先戒掉烟,去亲眼看看金字塔并穿越沙漠。这种思想的细微变化触发了一系列变化,使她的习惯发生了改变,大脑也发生了改变,影响了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丽莎的成功在于习惯的改变,她把决定变成了自动行为。那么,习惯的运作原理是什么,如果弄清背后的原理,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新构建自己的选择模式?
这本书向我们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力量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力。“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从早上起床、吃饭、上班到晚上睡觉这些都是习惯性行为,虽然每种习惯的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汇聚到一起,形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探究“习惯回路”到底是怎样运作的,从而想办法用新的惯常行为去取代旧的坏习惯,迎接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用朴实无华、别具风格的语言把自己的观点讲述的深入浅出,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小例子。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找出相应的“习惯回路”,从而改变自己的习惯呢?作者把这一过程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找出自己想要改变的惯常行为;然后通过不断地用各种奖赏做实验,找到这种习惯实质上想要满足的东西;再试着找到是什么样的暗示诱发了这种惯常行为;最后围绕暗示去设计,选择能够满足你渴求的奖赏行为,这样就可以改善你的习惯。一旦弄清楚习惯背后的机理,我们就有了超越习惯的力量。
所有的成功都归结于一种习惯,就是把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坚持下来,只要我们每天都坚持好的习惯,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12
从本书中,我了解到好习惯应该如何保持。坏习惯应该如何做到见微知著,从而可以防微杜渐,对一个人习惯的改进和自我管理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那么,惟一能够有效改变我们生活的手段,便是去有效地改变我们的习惯。“习惯”就是一点一滴,循环往复,无数重复的行为动作养成的,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莫不如此,只是结果不同。书中告诉我们,关键的一步是要马上行动起来,人在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
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很多时候都是习惯造就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喜欢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后来赶着做。事情多了,常会忙的不可开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务。而有的人习惯就很好,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后才来做。有人做事很仔细,而有的很粗心;有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却常言放弃。我们不难看出,习惯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就像很多人明知道运动对身体很好,但就是不舍得运动;明知道学习很好,但就是抽不出时间去学习。人一生最大的失败就是自我管理的失败,而自我管理又与个人习惯密切相关。一个人没有良好的习惯,往往人生总是不如意。因为不舍得运动,当然无法拥有强健的身体;因为不想读书,所有人生没有多少底蕴;因为不想努力,只是想浑浑噩噩,所以工作上也无法有更多成长空间。
我们对那些优秀的人都很羡慕、钦佩,他们表现出来的天赋、智商和执行力让我们自愧不如。实际上,当我们把那些表现归纳的话,会发现存在一个简单的要点:那就是习惯。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付出了无数汗水和无数努力,但在实现理想的途中,许多人都会无形中放弃,而那个能够将良好的习惯一以贯之,始终坚持下来的人,他才会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成为习惯的主人,也就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就如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说的一样:“如果你能诊断自己的习惯,你就有了改变习惯的自由和责任。如果你能利用习惯的力量,即使你陷入危机,一切皆可翻盘。”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合集12篇相关文章: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4篇(七个高效能人士读后感简短)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2篇(七个高效能人士读后感简短)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后感8篇(七个高效能人士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