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热心会员“wvemm72940”整理的《聊斋志异》读后感,以供借鉴。
《聊斋志异》中诸多优秀作品彰显了广泛的日常生活,给出了众多关键的社会问题,并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心态。这些作品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批判科举制的腐烂,或抵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观念内容丰富而深刻。
涉及爱情主题的作品数量最多,表现了明显的反封建礼教精神。其中一些作品根据花妖狐魅和人类之间的恋爱,彰显了作者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例如,《婴宁》、《莲香》、《香玉》等作品描写了在缺乏恋爱自由的年代,青年男女英勇追求真爱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情绪与意向,勇敢地寻觅挚爱,进而收获幸福。如《香玉》中,黄生在劳山下的清宫中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但不幸的是香玉被别人挪走,黄生痛苦不已,最后感动花神使香玉复活。但在《莲香》中,女鬼李氏深爱桑生,因桑生生病而不得不分手,却“愤不归墓,随风荡泊”,最后游至张家,借尸还魂,与桑生成就美满姻缘。《小谢》中,作者描写了男女主角在随意接触中逐渐发展爱情故事。女鬼秋容、小谢与陶生最初只是师友,后因陶生坐牢,秋容和小谢奔波相助,秋容虽被城隍祠的黑判夺走,最后也获得了陶生的援助。他们在和黑暗势力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培养了感情,最后结为夫妻。在男女相处几乎被绝对禁止的封建社会中,这样的剧情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封建婚姻里,婚姻的决定权掌握在父母手上。然而,这些作品里的青年男女则随意相爱并结合,构成了与封建婚姻的鲜明对比。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无疑是现实感情生活中新生要素的集中表现,真切地表现了青年一代男女对随意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其他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爱情的诸多阻碍,彰显了他们的抵抗抗争。如《鸦头》、《细侯》、《连城》和《宦娘》等作品都是这一块的优秀代表。
在《鸦头》中,狐女鸦头勇敢地抵抗家长的抑制,彰显了女人的抵抗形象。《细侯》揭示了富商大贾对青年幸福的损害,及其妓女细侯的激烈抵抗。《连城》则叙述了乔生与连城争取随意婚姻的艰辛抗争,剧情坎坷迷人。史孝廉为女儿征诗择婿,乔生的诗被连城青睐,但因乔生贫困而不被允许婚娶。乔生倍感连城是知己,后连城病亡,乔生前往吊唁,痛不欲生。在阴间找到连城后,依靠朋友顾生的支持,被允许复活,二人总算携手回到人间。
连城说:“重生后,恐有反复。请索妾尸骸来,妾以君家生,当无悔也。”因此,他们一起返回乔生家。连城觉得体质虚弱,忧虑不能如愿,建议谨慎做事,不然重生后就难以随意。两人进到侧厢后,连城笑说道:“君憎妾耶?”乔生惊问其故,连城解释说:“恐事不谐,重担君矣。”乔生高兴,二人纵享欢愉,因此在侧厢中徘徊了三天。
这一剧情充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巨大压力,并且也突显了二人争取随意婚姻的坚定抗争。作品的重要性在于给出了“知己之爱”的新观点,这与传统的“男才女貌”之爱相比,更具深刻的社会意义。
《聊斋志异》的另一关键主题是对科举制腐败的批判。作者深情揭露了科举制埋没人才的罪孽。《叶生》中,叶生“词赋,冠绝当时”,却屡次无法中举,郁郁而终。最后只能让自己的鬼魂协助一个县令之子考中举人,以此“借鸿福为吐气,使世人知半世沦为,非战之罪也”。作者强调科举埋没人才的原因在于考官多为“乐正师旷、司库和峤”等不堪之徒,他们或盲目或利欲熏心。《素秋》、《神女》、《阿宝》等作品都暗示了科举制度里的行贿状况;《司文郎》、《于去恶》等则有效地批判了考官的无能。《司文郎》的讽刺尤其锐利,描写了一位能从余烬中嗅出好坏的盲僧人,闻过王生的诗后评价:“君初法大家,虽未真实,亦类似矣。”而嗅余杭生的便高声干咳,称之为“勿再投矣!”可最终余杭生却中举,王生反倒落选。盲僧人哀叹道:“我虽眼盲,却不盲于鼻;帘中人双盲矣!”《于去恶》进一步揭示了这些考官的愚昧:“得志诸公,目不见坟典,少年持必备品,捕获名利,门一开则弃之;再做司簿十余年,便被称作文学士,心中还有字耶?”肤浅之徒以八股文为必备品,得到名利后再大量录取平凡的人。正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中,“陋劣幸从而英雄失志”变成必然现象。
作者对科举制的批判虽仅限揭露其缺点,但尚未意识到这一制度的反动实质是为剥削阶级选拔忠实的奴才,因此无法像后来的吴敬梓一样压根否认此制度。然而,他对这些只顾追求高官厚禄而醉心科举的人物则有所认识和批判。如《王子安》里的王子安,在考试后的醉梦中,梦到自己里了举人,殿试为翰林,便“自念不得不出耀村里”,因此大声呼喊,长班来的晚些,他就急于扑打,结果摔倒在地。作者借此醉梦境界有力取笑了这种士子。《续黄粱》里的曾孝廉在高捷南宫后,听到术士说他有丞相之分,便兴奋地构想:“某为丞相时,推张年丈作南抚,家里表为参、游,我家老苍头亦得小千把,于愿足已。”最终他在梦里变成丞相,却变成十恶不赦的权奸。作者最后用地狱之罚处罚他,还说:“闻作丞相而忻然于中者,必非喜其鞠躬尽瘁可知矣。”
《聊斋志异》读后感相关文章:
★ 悲惨世界读后感
★ 《金银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