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讲座心得体会

时间:2024-11-18 13:20:15 心得体会

  【导语】以下是会员“i336”整理的大学讲座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

大学讲座心得体会

  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当代社会,人们也进入了心态负担加重的阶段。大学生做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对社会心理状况十分敏感。然而,大学生这一特定社会群体正面临着众多独特的难题,例如适应新的学习氛围和任务的考验、专业选择与学习的适应性、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学习和恋爱中的矛盾、未来职业选择等难题。

  诸多精神压力的叠加,一直以来会导致心理障碍。做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身心健康更是完成学业成功、工作发展和生活幸福的前提。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心理教育显得格外急切,它对于预防精神疾病及身体健康问题的出现、及时疏解学生的心理困扰、排解压力并指明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做为非专业人士,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或他人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呢?可参照下列三项基本原则:最先,心态与社会现状是否相符;其次,心态和行为是否一致;最终,个人情绪在一段时间内是否保持稳定。

  假如一个人的情绪表现与这些原则显著不符,那他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心理问题或轻微心理失调,一般表现于当代大学生,主要由于心力憔悴、焦虑紧张、内心冲突,及其突发问题或面临无法协调的矛盾等,通常情况较轻,随情景变化而改进;少数前提下,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且水平偏重,进而导致休学或退学。这些阻碍常表现为形式多样,主要涵盖心理状态和行为两方面。心理状态层面可能出现感觉过敏或减退、异常身体体会、错觉、幻觉、健忘、疑病思维、新词语生成、意识模糊、心理特点混乱及其与人相处的难题等。行为层面则可能表现为焦虑、冷淡、固执、攻击性、心情低落、丧失信心,甚至苦不堪言。

  以上情感状态显然对大学生的发展不好,因此,大学生应当学习自我心理调节,以保障身心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激起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是大学生的核心任务,有着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投身知识的海洋,努力吸收新信息,发展多元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素质,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2. 维持乐观情绪和良好心境。大学生应积极乐观,快乐地面对未来,满怀信心与希望。碰到悲伤和忧虑时要学会自我调整,适当表达和调节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 主动与院校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对心理咨询的认可与接纳,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甚至初中也逐渐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内心的矛盾与冲突,缓解心理困扰,开发身心潜力,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掌握自身,从而有效适应外部环境。因此,当觉得心里压力时,应当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协助。

  较好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具有关键作用,只有全面提升自身的身心素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中应对挑战、实现人生价值,走向成熟。

大学讲座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大学生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14篇

大学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通用3篇

大学统计实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4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经典11篇

大学入学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大学生实训课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8篇

大学开学典礼心得体会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