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是会员“hl3638”分享的远程研修心得体会,以供借鉴。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教育培训的认知变得愈加清楚。以前,我上网的印象通常是闲聊、打游戏,偶尔必须查找资料时才会浏览网页,拼接一些信息。然而,出色的教育论坛却截然不同,它是一个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聚集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层面的教育者。在这儿,我可以与全国的优质教育管理者、老师、教研员和教育专家进行学习、交流和探讨。在这个平台上,我不仅能接触到很多知名专家,还能获取最新的教育改革信息及成效。欣赏名师的精彩分享的同时,我也被一些普通一线教师真实思考案例所打动,课程改革的各类经历在这儿都能得到真实感受。
网络学习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实践形式,我在感受别人实践同时,也在体会他们的思索。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课本上难以获得的知识。近期,我每天都分配固定时间开展学习和参与讨论,这对我协助极大。我会纪录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不断坚持后发现收获颇丰,我也慢慢爱上了这类学习方法。这次学习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认知,对我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让我学到了许多难题处理的方法。每当阅读一个案例,都会引发我对自己工作中类似问题思索。我将自己的想法记下来,逐渐积累,察觉自己学习了很多新知。网络是一个宽阔的新天地,蕴含着无穷的知识。这是科技信息的宝藏,徜徉其中,好像进入了一个丰富的世界,想要什么都能找到,重点在于你是否有能力去挖掘。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还有一些,只有塑造终生学习的心态,才能不被时代淘汰,紧跟进步的脚步,永不退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网络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上。
在数年的生物教学中,我一直认为自己扎实理解了教材,但经过这次培训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对教材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表层,很多深层次的内容和观念并未领悟。今日我才明白,本来看似薄薄几本书其实蕴含着浓厚的含义。
最先,我对教材编排的认知进一步加深。从前的教材顺序是先讲植物再讲动物,最后才是人,而现行教材打破了原先的编排顺序。之前我觉得这种编排不够合理,但通过这几天的学习,终于明白那样编排的原因,现行教材更重视生物以及生态环境的关联,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
其次,经过培训,我意识到教学中要始终围绕科学知识与人文情怀的培养。比如,在说完动物、植物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后,让学生总结它们共同特点,即均由细胞构成。之前我一直强调细胞是生物论的结构和功能企业,那如果让学生自己总结,了解会更深刻。
最终,积极与其他老师的探讨和分享出色的工作与文章,我在这次全省性的研修中获得了很多创意教案设计和成功案例。虽然很疲惫,但这种学习则是甘甜的。在大家的眼前,新的生物课程已展示出它灿烂辉煌。十天的学习对老教师来说是提高教学理念和能力的机会;对新教师来说,乃是一次新课标的思维风暴。收看课程、提交作业、分析工作、在线讨论,这一系列课程改革的培训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收获满满。“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生物学科的创新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任重道远,但我们依然要坚定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生物新课改中,每位教师心里都将有着一盏指明方向的明灯。通过此次研修的慎重考虑,我们将满怀热忱,揣着对新课程的期望,迈向校园,迈向讲台。
远程研修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校本研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