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热心网友“uwnf997”收集的包容演讲稿,以供借鉴。
大家好:
关于今天的演讲主题,探讨的是:包容性的文化才是有生机的文化。
不久之后,华夏大地将迎来一阵强劲西风,红色尖顶帽、白胡子老爷爷、驯鹿、圣诞树、平安夜……一系列外界元素唤醒了青少年的激情,带上快乐的笑容,大家纷纷投身其中。
对于这样的盛况,有人开始觉得焦虑:为何洋节如此流行?为何传统节日慢慢被遗忘?甚至,有人会义正词严地提示年轻人:这是文化侵略,中华民族正面临危机!
这种担忧,的确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绪,也表达了对传统的珍惜,但我们认为,完全不必过于焦虑。
文化的伟大在于其包容性。想想看,自汉唐以来,大家民族吸收了多少外来的文化?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胡人的服装走入中原,大家并未因此而消亡。两晋时期,五胡乱华,各民族在中原杂居,大家依然保持民族的根基。盛唐时期,长安中宗教多元,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员汇聚一堂,我们只体会到文化的繁荣,而非“文化侵略”。圣诞老人恰如长安的外来者,好像那可爱的帽子与赵国的胡服类似,而平安夜的值夜和我们年三十的风俗方式上也有共通之处。应当坚信,对华夏文明、对炎黄子孙、对自己的自信,是保证大家文化生命力的关键,不会因融进外界文化而变弱。
假若大家对此事过于斤斤计较,不可以中国人庆贺外商节日,那实在是显得太过狭隘和缺少自信。不言而喻,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然而用心推敲,战国时期楚文化与中原文化、齐鲁文化之间有巨大差异。但现在,炎黄子孙坐在同一张桌旁,品尝着香软的粽子,回忆起伟大的屈原,谁会到心中想:这便是楚国对中原文化的入侵?
保卫民族文化的能量,从不是由抵触,而是用包容与吸收而实现。中华文化正是依靠南北相融、物品聚集慢慢强悍的。
而如今,当西方朋友学中文、勾勒脸谱、唱京剧时,大家欢呼雀跃;但当我们庆贺洋节时,就应痛心疾首吗?
每一种朝气蓬勃的文化都有它无尽精神风采,这类风采吸引人们接受和愿意传承,使人们感叹,只有文化,才能轻松跨越国界,站在全球眼前。
为文化创造一个交流碰撞的净士,这才是我们应具备的包容胸襟与气度!
包容演讲稿相关文章:
★ 包容议论文12篇
★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读书笔记3篇(读《有一种智慧叫包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