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直译课文;
3、积累文言语汇和句式知识;
4、背诵全文;
5、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
6、赏析生动的人物形象;
7、学习叙事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8、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语汇和句式知识;
2、赏析生动的人物形象;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难点
1、背诵全文;
2、学习叙事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战国策》;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直译课文;
3、积累文言语汇和句式知识。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不苦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是位贤明的君王。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了解〈〈战国策〉〉
1、学生自读文注○1;
2、补充: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四、初读感知
1、掌握生字
除文注外,补充:
期年:j ī
燕赵:yān
纵横捭阖b āi hé:纵横,合纵与连横,指外交活动;捭阖,分开与联合,指说话技巧;全词指运用政治和外交手段达到联合或分化的目的。
2、注意朗读技巧(幻灯片)
3、回答课后“练习一”。
五、翻译全文
学生结合文中注释,在下面各自小声口头试译;抽查优生翻译,并校正错误。
六、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一)、一词多义(课后“练习二”:朝、孰、诚、善、间)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三)、古字通假(略)
(四)、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五)、文言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七、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
2、赏析生动的人物形象;
3、学习叙事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4、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5、背诵全文。
教学程序
一、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1):进谏的缘起。
第二部分(2):进谏的内容。
第三部分(3、4):进谏的结果。
二、赏析生动的人物形象
1、邹忌:
○1、他能从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
○2、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他没有得意忘形,这说明他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事物深入细致,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3、他毫不迟疑地向君主进谏,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
○4、他的进谏,以耐人寻味的小事打动齐王,以己之受蔽推论到齐王之受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2、齐威王:
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广开言路,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兴利除弊,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三、学习叙事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各国“皆朝于齐”
四、主旨: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当今社会,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五、背诵指导
六、总结全文
七、练习《绿色通道》中的习题。
附幻灯片内容提示:
1、标题;
2、导入语;
3、解题;
4、简说〈〈战国策〉〉;
5、补充注音;
6、文言朗读方法指导;
7、课文内容和翻译;
8、文言词汇和句式积累;
9、课文结构;
10、人物形象;
11、说理与叙事;
12、主旨。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 篇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2. 结合注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 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 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内容。
2.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
质疑讨论,熟悉人物形象,欣赏邹忌讽谏的艺术。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二课时
板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 喻 劝 说
妻---私 宫妇
妾---畏 朝廷之臣 蒙蔽之深
客---求 四境之内
三令•三进 战胜于朝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离罢春秋激烈的战场,我们走入了战国的风云。今天,我们将跟随邹忌,一同在《战国策》中去感受君臣间的一段轶事。
二。结合工具,明确字音
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师生交流疑难字词。
3.师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字词
(投影)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皆朝于秦
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5.师纠正误音。
三。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梳理第一小节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一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邹忌修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 徐公来,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2.梳理二小节
由自己个人的生活小事悟出其中的道理,这与讽齐王纳谏有什么关系呢?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二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3.梳理第三小节
① 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三小节。
② 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
皆朝于齐 战胜于朝廷
四。 结合板书,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一段历史佳话。今天,让我们在练习中首先重温一下有关内容。
(投影)
词类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
闻寡人之耳者
朝服衣冠
臣之妻私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词语归类:
旦日,客从外来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文言句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忌不自信(否定句宾语前置)
皆朝于齐(介词短语后置)
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二。质疑讨论,明确形象内涵
1.结合标题“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全文大致可以分为几部分?
2.文中邹忌、齐王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讨论明确:
邹忌:善思、善谏一代忠臣。
善思。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治国的道理,可见,此人胸有大志,心系国家。
善谏。劝谏别人讲究技巧,不直切主题,而巧设情景,从个人生活小事说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近及远,委婉地让齐王接受他的意见。同时,他的善谏还体现在他针对不同的劝谏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他了解齐王,了解他的修明政治的宏伟志向,了解他喜隐语的特点,所以,劝谏中采用意含而不露的方式表达,做到了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齐王:善听、善做的明君。
善听。邹忌的劝谏,听出弦外之音,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从善如流。
善做。听后,一“诺”的表白,立即三赏的表现。
3.文中如何塑造邹忌这一形象的?
讨论明确:
邹忌。叙事中塑造人物,对话中刻画人物。
齐读第一小节。
三。联系现实,明确形象意义
学习了本文,在邹忌的讽谏,齐王的纳谏,最终齐国的盛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明确:
领导者应从善如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做“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厉王;群众,提意见应讲究方式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 篇3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
课 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授课时间3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学习目标2:通过大量的朗读点拨与指导,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人物形象。学习目标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以及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学习重难点疏通文意,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一)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熟读课文,对照注释能大概地读懂全文,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2、借助工具:再读课文,借助古汉语词典、学习资料等工具书,对不懂的词句再次进行研究,能准确地翻译全文。3、小组交流:三读课文,形成共识,能流利地翻译全文。(二)词句过关1、自由背诵:自由识记、背诵重要的文言词汇或句子翻译。2、检测过关:对照本课文言学案,自测过关(三)自编练习(仅限a组同学编题,编好后要附上答案;b、c组只负责做题)1、在原文中找出一组同义词。2、在原文中找出两组一词多义3、在原文中找出两组古今异义4、在原文中找出三个你认为容易译错的重要词语。5、在原文中找出三句你认为容易译错的句子。6、在原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和表现人物的特点的词7、提出两个疑问
第二、三课时(展示课)
一、预习展示1、在原文中找出一组同义词。2、在原文中找出两组一词多义3、在原文中找出两组古今异义4、在原文中找出三个你认为容易译错的重要词语。5、在原文中找出三句你认为容易译错的句子。6、在原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推动故事的发展和表现人物特点的词二、质疑点拨1、在邹忌“闺中比美”的过程中,其妻、妾、客人回答有什么异同?请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并比较分析一下。2、 邹忌就“吾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先是三问(问妻、问妾、问客人),再是亲自比对(“孰视之”“窥镜而自视”),然后又“暮寝而思之”,最后恍悟大家都因为不同的目的而说了假话。由引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3、 想一想,假如邹忌直接跑去对齐王说:“王之蔽甚矣”,然后再阐明理由,好吗?为什么?他是怎样做的?4、 邹忌进谏的效果如何?你从哪里看出的?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读文,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便可回答。三、合作交流1、文章标题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段却写邹忌比美的事情,这是不是跑题了?如果不是,那有何作用?2、 文章最后一段写齐王肯定了邹忌的进谏。按理说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事就可以告以段落了。可为什么文章还详写了齐王下令和下令后的效果?此二问,意在让学生明白文章构思的巧妙。学生思考作答,教师予以点拨。四、 学以致用1、 邹忌劝说齐王的方式方法对于我们劝说别人有什么启示?2、 学习本文,你还得到了哪些启示?
五、 当堂训练
课外文言文:《成侯邹忌为齐相》
我的成功之处: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 篇4
1、识记生字,理解重点实词的词义,语译全文。
2、归纳词类活用和句式
3、学习文章巧妙的讽喻手法
4、体会本文讽劝统治者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国富民安的主题。
1、识记生字,理解重点实词的词义,语译全文。
2、归纳词类活用和句式
学习文章巧妙的讽喻手法
教师讲解,学生朗读、讨论、思考
电脑多媒体
一、导入
二、出示本课目标和重难点。
三、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提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简介《战国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五、识记生字: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六、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七、让学生结合书上注释,语译全文。
八、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
第一段, 写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以及赞美的原因。
他经过了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妻、妾、客的谬赞是有其原因的,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这一段是下文他用暗示比喻的方法讽谏齐王的基础。
第二段,写邹忌设喻进谏,由自己的不易听到直言,指出齐威王所受蒙蔽之大。
邹忌以一家之事喻一国之事,向齐王进谏。通过设喻、类比,指出了齐威王所受蒙蔽之大,因而暗示出纳取直言的重要性。
第三段.写齐威王受到邹忌的启发,虚心纳谏,广开言路,使国家获得大治。
第四段,概述齐王纳谏的结果并点出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深刻意义。
先写齐王纳谏的效果。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主旨所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即“不需用武力,在朝廷之中就能战胜别的诸侯国”。
九、学习文章巧妙的讽喻手法:
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免受蒙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提到应该纳谏,可能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和自己对这问题的看法是生活小事,很具体,又能引起国君的兴趣。二者在“受蒙蔽”这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把两件事巧妙的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十、归纳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十一、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 篇5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威王认为他未仔细听,是在说谎。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赞赏,就拜他为相。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多媒体显示:
(1)读准字音。
帙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朝服衣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闻寡人之耳者
今齐地方千里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忌不自信。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王之蔽甚矣。
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
确:(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
确:(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2)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闻。
地方:土地方圆。
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讽:委婉劝说。[来源:学,科,网]
谤讥:公开指责。
(3)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 “……孰与……”的句式)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大 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3、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最新5篇相关文章: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书笔记3篇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 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电子版最新教案3篇 语文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2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2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篇 人教版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