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5篇 小学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时间:2023-12-02 21:39: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5篇 小学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以供借鉴。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5篇 小学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 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平平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平平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特征。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猜测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有许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你们感到高兴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看看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

  二、分一分。

  1、桌上这么多的礼物,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在桌上一动不动,有的很顽皮,老是滚来滚去,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找找朋友?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它们分类?

  3、各小组汇报得各种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

  (1)按照大小来分,大的一类、小的一类。

  (2)两类。一类能滚动的,一类不能滚动的。

  (3)按作用来分,能装东西的,不能装东西的。

  (4)按形状分,长的一类,方的一类,球状的一类,筒状的分一类。

  (教师根据学生分类的方法,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

  三、认一认。

  1、按形状分类。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小组合作来分一分。

  2、汇报分类结果。

  你们是怎样的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也有可能分成两类。师肯定两种方法都可以,让这两种分法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后,再引导分成一类的小朋友看看还能不能再分?)

  3、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a、刚才小朋友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的不同分成了四类,分得又快又好,真了不起!现在,请听要求,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拿出一个物体,先仔细地看一看,它长什么样,接着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还可以玩一玩,想好了说给同学听一听。

  b、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各种物体的形状特征。

  学生可能有:这些物体都是圆圆的,摸上去光光的,没有角的,就像一个球。

  长长的,有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

  四四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有点长,有点胖,摸起来滑滑的,两头都是圆的等。

  4、想一想。

  给每一类物体取个名字。学生说说,根据学生取名情况,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5、看谁拿得快。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A、老师说名称,小朋友在桌上拿出相应的物体,把它举起来。

  B、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现在我们变换过来,我拿出一种物体,请你们说名称好吗?

  6、出示这些立体图形的模型。

  小朋友表现真棒,这么快就能认出这些物体的形状了。现在请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形状的?

  师在讲台桌下摸模型,并说出特征。

  (1)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2)长长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

  (3)圆溜溜的,光光的,滑滑的

  (4)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平平的。

  四、举例。

  1、在我们生活中,圆柱体到处可见,看一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致,哪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在生活中看见哪些物体?

  3、小结: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形状的物体。

  五、巩固。

  1、游戏“看谁摸得准”。

  a、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闭上眼睛。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形状,另一个小朋友当评委,看看他们摸对了吗?

  b、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也想玩吧!赶紧照他们的样儿,玩一玩吧!

  2、整理。

  3、认识图形。

  a、刚才,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不但能看,而且不看也能摸对物体。哪你知道画在纸上的会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立体图形,学生说出形状。贴在黑板上。

  b、出示课件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4、“分分”、“数数”。

  师:我们一年级有个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用你们刚才玩的物体搭了一个模型,是什么呢?(屏幕同步出示)这只小狗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课件显示它的解体)问:一共用了几个物体?每个形状的物体又用了几个呢?

  5、找一找。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物体是这些形状的物体拼成的。现在老师先要带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园里去找一找,看谁能找到数学知识?我们再到大街上去找一找,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些图形组成的物体吗?

  6、捏一捏。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亲手制作一个吗?

  请你拿出手中的橡皮泥,捏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吧!

  六、小结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4

  活动目标:

  1、初步对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熟练地找到生活中各种图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灵活性。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表演形式引出主题

  出示小白兔头饰

  大家好,我是小兔!这是我今年新造的房子,你喜欢吗?

  二、逐一出示图片

  提问:你们看我的房子有哪些图形形状啊?图形是怎么样的`?长方形什么是什么样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圆形有没有角?

  三、游戏——铺路

  1、我要在我的新房子里我开个宴会请许多好朋友来我家做客,你们愿意来参加吗?

  可是小兔子犯难的,因为小白兔家门口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白兔走在路上不摔倒啊?(把坑填平)

  2、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的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长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边讲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扮各种小动物跳,沿这铺好的路去小白兔家去参加宴会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5

  一、设计思路

  课前一段时间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积木,正方体的积木、魔方等,圆柱体茶杯等,球体木球等

  在教学中,我采用“激趣引入——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巩固知识”的教学模式,首先以学生喜欢的神秘袋,引出学习内容,然后逐一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引导孩子有目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还有6个面。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平平面的。圆柱体: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平平的,可以前后滚动。球体:圆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接着在孩子们认识物体的基础上放PPT播放物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物体的认识,从具体感知认识上升到抽象、理性的认识,并让孩子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中来巩固孩子对新知识的认识,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活动重难点:

  让孩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三、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及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形状,来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与立方体相似的物体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老师演示用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教具,神秘箱、12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立方体、PPT、4间立方体房子、眼罩、智慧树、牙膏盒、乒乓球、圆珠笔、魔方、皮球等

  五、活动过程

  过程一:

  1、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①用孙悟空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孙悟空吗?(喜欢),今天孙悟空来了,看,孙悟空手里拿着什么?(金箍棒),哪你们知道金箍棒是什么立方体吗?(不知道)哦,不知道是吗?等会老师就告诉你是什么立方体。今天孙悟空不但带来了金箍棒还带来了一个神秘箱。

  ②出示神秘箱

  这个神秘箱可神奇了,你们想不想知道里边装着什么东西吗?(想),好,让我们来看一下,这神秘箱到底装着什么东西?这时老师把手伸进去摸正方体并说:哦,我摸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物体,拿出,看这是什么?引导孩子观察,这物体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吗?(不知道),它叫正方体,跟老师读一遍,(正方体)来我们跟正方体打声招呼,(正方体好),拿着正方体问这是什么?让孩子们回答(正方体),它的特征是怎样的?(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是正方体。

  2、接着从神秘箱摸出长方体。哦,我又摸到一个长长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物体,看这是什么?引导孩子观察,它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长方体,跟老师读一遍,(长方体)我们也跟它打声招呼,(长方体好),这是什么?它的特征怎样的?(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是长方体。

  3、摇摇神秘箱,还有东西哦,我摸到一个(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的,两头都是圆的,有平平的面)你们想想会是什么物体呢?我还摸到一个圆圆的'物体,这会是什么呢?想想?想到吗?(想不到),让我们看一下(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的,两头都是圆,有平平的面是圆柱体和圆圆的是球体)。老师滚动圆柱体和球体,你发现了什么?前后滚动的是圆柱体,四面八方滚动的是球体。

  过程二:

  1、老师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实物其中变走(如正方体、球体),让孩子猜什么不见了?哦,猜对了,哪老师手里拿着什么?(长方体和圆柱体)。举高长方体问上面是什么?放底圆柱体问下面的是什么?

  2、集体操作

  ①再看一下桌子上每小组都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4个,摸一摸他们是怎样子的?相互讨论一下他们的特征?讨论完后请每位孩子在桌子上拿起一个物体,有哪些小朋友拿了长方体的请举起来?有哪些小朋友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有哪些小朋友拿了圆柱体的请举起来?有哪些小朋友拿了球体请举起来?好,都好棒。

  ②玩“物体找家”的游戏,准备四间房子,分别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贴到房子上。你们看到前面有4间房子吗?这4间房子分别住着长方体宝宝、正方体宝宝、圆柱体宝宝、球体宝宝,听老师的口令分别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放回相应的家里。(如:手里拿着长方体小朋友的应该进长方体宝宝的家)

  ③玩“物体摸摸摸”的游戏,准备眼罩(老师示范)把眼罩带上,然后在物体中摸一个,并说出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孩子出来玩)

  过程三:巩固知识

  ①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视频进行辩认、读(请个别孩子回答)视频猜一猜看这是什么物体?(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②唱儿歌

  圆圆滚滚圆柱体,正正方方正方体,长长方方长方体,骨碌骨碌是球体,谁最有用比一比。长方体,来做墙。正方体,来做窗。圆柱体,做屋梁。圆圆球体来装饰。面包房子真漂亮。

  过程四:

  1、出示智慧树,树挂满日常所见的立方体。(如牙膏盒、乒乓球、圆珠笔、魔方、皮球等等)让孩子说出这些物体跟那个立方相似?并请孩子分类找出相同物体放回宝宝的家。除了这些物品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跟他们相似的?现在知道孙悟空手里金箍棒是什么立方体了吗?(圆柱体)

  2、玩穿珠游戏(看时间而定)

  ①每个孩子准备一份小型的正方体木珠、长方体木珠、圆柱体木珠、一根线。

  ②听老师口令叫穿什么木珠,看哪个孩子穿得快又准。

  ③收木珠检查,表扬快又准的孩子。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征?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再来念一遍,回到家里把这首好听的儿歌念给你爸爸、妈妈听听。

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5篇 小学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6篇(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半点)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8篇(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图形教案)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10篇 大班认识时钟教案及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8篇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说课稿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5篇(大班数学认识时钟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5篇

四边形的认识数学教案7篇 小学数学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序数3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序数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3篇(大班认识平面图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