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活动教案10篇

时间:2023-12-04 16:5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语言活动教案10篇,以供借鉴。

语言活动教案10篇

语言活动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帮助幼儿积累有关动物的脚的知识经验,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学习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等词语。

  二、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它是谁,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天气真好,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看一看、猜一猜它们是谁?

  (教师通过"拉幕"来制造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欣赏理解故事。

  1、幼儿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小动物们在草地上干什么?(数脚)(教师将录制好的音频导入,烘托故事的气氛。)

  (1)提问:小鸡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习词语:又轻又巧) (点击小鸡,播放录音。)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小鸡的下面出示数字。(从资料库中拖出数字2,同时也让幼儿认识数字2)

  (3)分别出示小兔、螳螂、螃蟹的图片。(效果同上)(学习词语: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过渡语: 小动物们正说着,这时候谁来了?(小蜈蚣) (利用飞入的方式导入小蜈蚣)2、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引起幼儿数蜈蚣脚的兴趣。

  (1)提问: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只脚吗?(不知道)(点击蜈蚣,播放录音。)

  (2)小动物们都来帮小蜈蚣干什么?(帮忙数脚)数清楚了吗?(没有)(分别播放小动物数蜈蚣脚的声音)

  (3)为什么小鸡、小兔、螳螂、螃蟹都数不清蜈蚣的脚呢?(蜈蚣的脚太多了)

  3、故事结尾。

  提问: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42只脚)。(从资料库中拖出数字4和2,同时也让幼儿认识数字4和2连起来就是读42)

  (三)再次欣赏故事。

  (完整播放故事图片,配上轻音乐,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边讲故事边表演)

  (四)讨论:谁的脚多?谁的脚少?谁的脚用处大?

  师:小动物们在一起数脚,比谁的脚少,比谁的脚多,那么到底谁的脚少,谁的脚多呢?谁的脚用处大?谁来说一说你的意见。(出示图表,帮助幼儿巩固对小动物以及它们脚的数量的认识)

  教师小结:大家说的很对,每个小动物的脚的用处都很大,每个小动物都离不开自己的脚。

  (五)听音乐,表演"走路",结束活动。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戴上头饰,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走路到外面去做游戏吧。

  (播放音乐,让幼儿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语言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名称及故事情节。

  2、在教师带领下,学习逐页翻阅幼儿用书,并能根据画面中动物某部位身体特征,猜测出相应的动物。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幼儿用书、学习单和教学DVD

  2、收集沐浴乳、洗发露、香皂、沐浴球及浴巾等洗浴用品

  活动过程:

  1、出示洗浴用品,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其用途,引入主题。

  师: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洗浴用品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其用途)

  (2)今天,老师要讲一个故事,名字叫《我爱洗澡》。我们一起听一听, 看一看!

  2、师边翻阅大书,边用清晰而缓慢的语调讲述画面内容,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欣赏故事情节。

  3、师以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故事中的角色与主要情节。

  师:

  (1)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小动物们洗澡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我们再来听一听故事!

  4、幼儿倾听第二遍故事,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兔子的神态和位置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小兔子最后为什么喜欢洗澡。

  (1)师:小兔子一开始喜欢洗澡吗?

  (2)师重点指出每页中的小兔子,请幼儿说说小兔子在干什么。

  (3)师:小兔子最后跑到哪里去了?后来,小兔子为什么喜欢洗澡了?

  5、师再次带领幼儿阅读大书,进一步感知、理解故事中有趣的'洗澡情节。

  6、结合故事,引导幼儿说一说洗完澡后是什么感觉。

  师:

  (1)洗完澡,身上的皮肤会变得怎么样?(好香、好滑)

  (2)你们喜欢洗澡吗?你们洗过澡,身体有什么感觉?(好舒服)

  7、引导幼儿尝试自己翻阅幼儿用书,再说说看藏在泡泡中的动物在哪里,激发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

  延伸活动:

  1、在区角中摆放幼儿收集到的洗浴用品,引导幼儿用看、摸、闻等方法了解洗浴用品的名称、外形及气味。

  2、操作游戏:学习单《洗澡用什么》

语言活动教案3

  见面问好:我们喜欢你

  活动目标:知道自己的名字,听到点名后有应答。

  活动过程:

  1、接待。

  教师热情接待宝宝,与宝宝及家长交流问候。

  2、点名。

  教师边拍手边念问答歌:“×××,在哪里?”被点到的宝宝向大家问好:“在这里,我是×××,大家好。”大家同时向宝宝问好:“×××你好,我们喜欢你。”

  指导要点:家长鼓励宝宝听到点名后,大胆走向教师。对于胆小的宝宝,家长可牵着宝宝走向教师。

  手指游戏:五指歌

  活动目标: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及小肌肉活动的灵巧性。

  活动过程:教师念《五指歌》,家长指导宝宝随儿歌内容逐一打开五指。

  亲子游戏 :大风和树叶

  活动目标:锻炼反应能力及走、跑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过程:听信号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走、跑交替。

  指导要点:在追逐中,家长用语言提醒宝宝不要相互碰撞。

  聪明宝宝:粘贴树叶

  活动目标:学习正确使用胶棒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收放习惯。

  活动材料:胶棒、纸、各种树叶。

  活动过程:根据树叶的外形特征想象粘贴出不同的动物。

  指导要点:家长启发宝宝说说树叶像什么,根据想象指导宝宝自己粘贴出相应的动物。

  开心时刻:模仿小动物

  活动目标:愿意参加到活动中,感受活动的快乐。

  活动材料:用树叶粘贴的各种小动物,音乐。

  活动过程:按照粘贴的动物形象模仿做相应的走、跳、飞、游等动作。

  指导要点:家长和宝宝共同游戏,激发宝宝参与的兴趣和欲望。

语言活动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儿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2、会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仿编儿歌

  3、理解儿歌优美的意境,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多引导幼儿欣赏有关的文学作品。

  物质准备:

  1、下雨录音、律动《小青蛙》

  2、提供荷花头饰、挂图、荷叶伞等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导语:小朋友们,我是荷花姐姐,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小青蛙,跟荷花姐姐一起去池塘里玩耍?(想)那我们就做好准备一起出发吧。

  1、播放律动《小青蛙》,教师扮荷花姐姐,幼儿扮演小青蛙进场。

  2、播放打雷下雨的录音

  导语:哎呀,不好了,下雨啦,小青蛙们,我们快找地方避雨吧。幸好荷花姐姐带了几把漂亮的荷叶伞,快快快,小青蛙们,快到我的绿伞下躲雨吧!

  3、录音停

  导语:小青蛙们,雨停了,雨后的空气真新鲜,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二、学习儿歌

  1、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导语:刚才陈老师是荷花姐姐,你们是谁呀?现在陈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们。

  提问:刚才天气是怎样的?(下雨了)

  雨点落下的声音是怎样的?(哗哗)

  小青蛙用什么躲雨?(荷叶)

  谁的绿伞借给了青蛙?(荷花姐姐)

  得到帮助的青蛙心情怎么样?(很高兴很开心)

  2、欣赏儿歌,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师:根据刚才的情景,老师画了幅很美的画。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引导幼儿从上到下看图、意图)

  老师还给这幅画取了个名字叫“借伞”,你们知道是谁的伞借给你谁吗?(荷花姐姐的绿伞借给了小青蛙)

  还编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1)教师朗诵诗歌。

  (2)教师教幼儿朗诵,提出要求:声音自然、好听,有感情

  (3)提问:

  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声好像在对荷花姐姐说什么? (谢谢荷花姐姐)

  小雨点的“滴答滴答”好听的伴奏声是送给谁的?(荷花姐姐)

  为什么要送给荷花姐姐?(因为荷花姐姐把伞借给了小青蛙,她帮助了小青蛙)

  (4)老师跟孩子进行上下句对歌的形式来练习朗诵儿歌。

  (5)分组朗诵,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演。

  师:有哪些小朋友愿意用优美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儿歌?

  (6)集体表演

  三、仿编儿歌

  1、提问:下雨时荷花姐姐还会把绿伞借给谁?(小鸭子,小蜜蜂等)

  2、出示动物图片及背景,引导幼儿仿编,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

  3、分享仿编内容。

  结束语:小朋友们都说得特别好,现在请小朋友回到教室,我们一起把想到的小动物画上去吧!

  附:儿歌《借伞》

  下雨啦,下雨啦!哗——哗

  荷花姐姐的绿伞借给了青蛙,

  青蛙乐得张开嘴巴唱歌,呱——呱-

  小雨点敲着绿伞伴奏:滴答,滴答-----

语言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喜欢跟着老师看看说说,学说常见水果名称。

  2、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香蕉、苹果、橘子、葡萄实物若干;

  2、小熊头饰;

  3、图书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打招呼

  师: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去家做客!宝宝们,,找找小熊的家在哪里呀?

  师:找小熊的家,

  小熊:你们好!

  师:宝宝,我们和小熊打个招呼呀!“小熊,你好!”

  师:小熊知道宝宝们要来,为我们宝宝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看看有什么哦!

  (二)、认认说说

  师:出示“香蕉”提问:这是什么呀?(香蕉)

  师: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呀?(黄黄的`),你们吃过吗?宝宝自由说说

  师:我也吃过的。可好吃啦。

  师:念儿歌《香蕉》。

  师:出示“苹果”提问:小熊很多好吃的东西呢,看,这是什么呀?

  师:这是苹果,宝宝真棒!苹果红红的,大大的,我喜欢吃,你们喜欢吃吗?宝宝自由说说

  师:苹果红的,大大的,我喜欢吃,宝宝也喜欢吃。

  师:出示“橘子”提问:这是什么呀?宝宝自由说说

  师:你们吃过吗?

  师:宝宝吃过的呀,我也吃过的,橘子可好吃啦,橘子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师:宝宝,你们看看,我手上哪个是苹果呀?

  师:这个是苹果,那这是什么呀?对,是橘子。

  师:宝宝看的真仔细,宝宝真棒!

  (三)、找图书

  师:宝宝,你们看,小熊家还有小图书呢,这本图书里啊也有香蕉、苹果、橘子,我们来找找看。

  师:宝宝自由阅读,找一找、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

  四、尝葡萄

  师:小熊请宝宝吃好东西咯!看看,这是什么呀?

  师:哦,这是葡萄。小熊请我们吃葡萄,那我们谢谢小熊。

  (尝葡萄)

  师:葡萄小小的,圆圆的,甜甜的,葡萄真好吃。

  师:我们要回家了,和小熊说“再见”!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品尝水果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语言活动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幼儿学习词语"阳光、照射、绿荫、闪闪发光"等。

  2、了解大自然中的阳光具有发散性,是包不住的。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佳子展开裙角,阳光为什么不见了。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带孩子到附近的田野去感受阳光的直射和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在自然的熏陶中学习丰富的词汇。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谈话形式引出课题:昨天你们跟着老师到野外去,看到了哪些景色。(小树林、小溪流、野花、草坪)引导幼儿说词语"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漂亮的.野花、充满阳光、闪闪发光"等。评析并赞赏幼儿的语言。

  "今天天气怎么样,小朋友看,什么通过玻璃窗照进来了。(阳光)

  二、基本部分

  1、看教学用书《阳光》,让幼儿通过想像猜测故事中的内容。

  2、教师放映课件,幼儿边看边听故事一遍。

  提问:

  故事的名称?

  故事中有谁?

  3、教师放映课件,幼儿边看边听第二遍故事。

  提问:

  (1)这个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佳子为什么要送阳光给奶奶?

  4、学习词语: 阳光 照射学习故事,逐段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简单的句子。

  提问:

  她把阳光包在了哪里?

  她想把阳光送给谁?为什么?佳子为什么哭?奶奶是怎么说的?

  5、幼儿讨论:为什么打开裙角,阳光不见了。

  三、结束部分

  让幼儿到外面用衣服包阳光,然后回到教室。帮助幼儿理解:阳光具有发散性。

语言活动教案7

  活动内容:欣赏散文----------梦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其语言和意境的美。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喜爱。

  3、丰富词:披、逗。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一座。

  2、布娃娃一个。

  3、配乐磁带、录音机各一。

  活动指导: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做过的梦以及心里的感受。

  2、出示娃娃“小妮妮”,引出散文名称,让幼儿完整欣赏配乐散文。

  欣赏后提问:

  (1)散文的.名称叫什么?

  (2)听了这篇散文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3、教师边操作立体教具,边引导幼儿再次完整欣赏配乐散文。

  欣赏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小妮妮梦见些什么?

  4、让幼儿分段欣赏散文,并借助立体教具和提问引导幼儿感受语言和意境的美,丰富有关词汇。

  (1)欣赏第1段后提问:小妮妮在梦中变成什么?她在散文中是用哪些优美的句子来说的?

  (2)欣赏第2段后提问:a、小妮妮梦见什么真美丽?(丰富词:披)

  b、小妮妮梦见什么真有趣?她为什么这样说?(启发幼儿想象小妮妮跳舞的形象,并做一做、说一说)

  c、小妮妮为什么咯咯地笑?(丰富词:逗)

  d、谁把小妮妮抱在怀里?让小妮妮听谁唱歌?

  (3)欣赏第3段后提问:小妮妮梦醒了,镜子对她说什么?小妮妮怎么说?(结合幼儿回答,渗透热爱和珍惜生活的教育,幼儿教案《欣赏散文----------梦》。)

  5、让幼儿第三次完整欣赏配乐散文,欣赏后启发幼儿想想,说说自己做过什么甜美的梦。

  6、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散文,启发幼儿用适当的动作表现作品的内容。

  7、活动结束。

  附:散文

  梦

  在梦里,我是这样甜蜜。一朵朵花儿,粉红粉红的,花瓣上闪着露珠,那就是我呀,是我,小妮妮。

  暖暖的太阳给我披上金黄色的舞衣,啊!真美丽!轻轻的风教会我跳舞,啊!真有趣!细细的雨给我快乐的沐浴,雨点儿逗得我身上痒痒的,真调皮!静静的大地真像我的妈妈,把我抱在怀里,让我听小溪唱出来的歌曲。

  我的梦醒了,镜子说:“你在笑呢,小妮妮。”我呀,在笑我的梦,它是真的,我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幸福的生活着,一切都象梦一样甜蜜。

语言活动教案8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大班语言的活动教案应该怎么设计?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猜猜中了解蓝狐狸长长名字的由来,感受故事的有趣。

  2、借助作品知道名字都有含义,并对名字的由来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课件、动物的名字符号卡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

  【活动过程】

  一、由蓝狐狸引出故事

  1)师:瞧!这是谁?这只狐狸长得很特别哦!

  2)小结:长着一身蓝蓝的毛就是这只狐狸特别的地方,所以狐狸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蓝狐狸”。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

  1、教师讲故事——蓝狐狸遇见波波蛙和红叶鼠。

  1)教师边讲故事边在操作板上出现符号“波波+蓝狐狸”、“红叶+波波+蓝狐狸”。

  2)师:现在蓝狐狸的名字叫什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教师继续讲故事——蓝狐狸遇见绿草蛇。

  1)师:瞧,这次蓝狐狸来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谁?猜一猜,小蛇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幼儿回答,并听小蛇说话的录音)

  2)现在蓝狐狸的名字长了吗?

  3、幼儿为蓝狐狸添名字。

  1)师:蓝狐狸后来还碰到了许多动物,瞧!它先遇到了谁,再遇到谁,最后遇到谁?

  2)师:这些动物也都有好听的名字,我们来猜一猜。

  3)幼儿商量,帮蓝狐狸添名字。

  4、教师继续讲故事——结尾。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

  三、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评价:

  1、教师注重教学环节中的情景性——始终在有趣而连贯的情景中穿行,使得活动一气呵成,前后呼应。让孩子们和听课老师在自然的情景中学有所得。

  2、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来自于生活的活动是幼儿所喜欢的。“我的名字”基本生活元素运用到活动中去。

  评价

  1.活动能从幼儿喜欢的图书着手,选择的内容是每个幼儿都有经验的,能充分引起幼儿的共鸣。

  2.能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幼儿了解名字的由来,尤其是图文夹字,更是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3.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与良好的师生互动使得每个幼儿能大胆想象,敢于表现,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关注。

  思考

  在“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提要求时“还”的顺序没有强调,因此幼儿的回答各有不同。因此,思考一是在活动前教师能否明确要求,二是在很长很长名字形成过程中将“+”改成箭头的图示,由下至上形成叠加,在“还”的时候再一步一步退回,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正向与逆向的名字还法。

  有效性体现——

  1、充满了情趣性,让孩子在浓浓的趣味中,感受到了蓝狐狸名字不断变长的过程与趣味性。

  2、通过教具的有效使用让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在语言活动中同样都得到了展现。

  3、在孩子学习、理解和思维的过程,让教学的公平性也得到了体现。

  再思考——

  教学目标中知道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进一步探索只在教学活动最后

  一个环节提及,整个教学的中心体现在加名字和还名字的过程,是否可以进行目标的修改,使其更为适切。

  目标中让幼儿“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有探索兴趣”,但在活动中名字环节的导入有一些牵强。由于时间的限制,“名字”一环节的文章没有做透,有意有未尽的遗憾。

  2、教师注重活动环节的精致性。

  3、教师注重幼儿学习的层次性——两节活动教师注重教学的层层推进,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达到活动预期目标。

语言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倾听儿童文学故事,感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获得积极面对困难最终成功的情感体验。

  2.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学习与同伴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故事画面(或录像)。

  2.各组一张画有海洋生物图像的包装纸,每人一个小鱼印章。

  活动过程

  一、分段听故事

  (一)小黑鱼的痛苦——小黑鱼的兄弟姐妹都被大金枪鱼吞进肚里

  1.小黑鱼和谁生活在一起,这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悲惨的事情。

  2.小黑鱼的兄弟姐妹为什么不逃呢?小黑鱼又是怎样逃走的呢?

  3.理解词义:孤独。

  4.小黑鱼为什么感到又害怕、又孤独,害怕的是什么,怎么会感到孤独?

  (二)小黑鱼的惊奇——小黑鱼在海洋中的各种发现

  1.小黑鱼在海洋里看见些什么又高兴起来?

  2.这些鱼为什么都不怕大金枪鱼,它们有哪些办法对付大金枪鱼?

  3.想象这些海洋生物对付大金枪鱼的情景,找回快乐的好心情。

  (三)小黑鱼的好办法

  1.遇见大鱼逃避和躲藏是不是好办法,该怎么办?

  2.从画面上证实小黑鱼想的好办法:许多小鱼合成一条大鱼。

  3.三人结伴,尝试共同努力用印章敲印成一条大鱼?

  4.交流在合作敲印中发生了些什么事,怎样互相协调才能合成一条大鱼。

  (四)小黑鱼的胜利

  1.想象小黑鱼和他的兄弟姐妹遇到大金枪鱼会怎样?

  2.观看故事结尾,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完整欣赏故事

  交流各自最喜欢的片断和中心人物,说说自己的理由。

  附故事

  小黑鱼

  有一群快乐的小红鱼住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其中有一条小黑鱼,他比其他兄弟姐妹游

  得都快。

  可是一天,从波浪里冲出一条饥饿的大金枪鱼,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吞到肚子里,只

  有小黑鱼逃掉了。他逃进漆黑的深水里,又孤独、又害怕,可是,大海里充满了奇妙的生物,他

  游啊游啊,慢慢又精神起来。

  他看见了像彩虹果冻似的水母”…·

  他看见了走起路来像怪手似的`大龙虾……

  他看见了像被看不见的线牵着游的怪鱼……

  他看见了长得几乎不知道自己的尾巴在哪儿的鳗鱼……

  后来,他看见了一群跟他一样小的小红鱼躲在岩石和海草的黑影子里。“我们一起出去

  玩吧!”他高兴地说。+“不行,大鱼会把我们吃掉的!”小红鱼说。“可是你们不能老待在这里

  啊,我们一定要想个办法。”小黑鱼说。

  他想啊想啊,突然说:“有了,我们可以游在一起,变成海里最大的鱼!”

  等小红鱼们能游得像一条大鱼以后,他说:“我来当眼睛”。于是,他们在清凉的早晨里

  游,也在充满阳光的中午游,大金枪鱼一见,弄不清这是什么鱼,通身红红的,这么大——这家

  伙一定很厉害吧,吓得扭头逃走了。

语言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运用“摘、爬、驮”等动词大胆讲述小动物们摘苹果的过程。

  2.运用多种方法创造地解决问题,并大胆清楚地表述。

  3.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背景图及操作卡片。

  2.积累一定的'讲述经验。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果园里,果园里有什么?谁会用好听的词语来说?

  二、仔细观察画面,运用一些基本词汇大胆讲述小动物摘苹果的过程。

  1.播放(画面一)。

  教师:小乌龟是怎么过来的?(运用词汇“爬”)

  教师:小乌龟能摘到苹果吗?为什么?

  2.播放(画面二)。

  教师:小兔子是怎么过来的?(运用词汇“跳”。)小兔子怎样帮助小乌龟呢?

  3 . 播放(画面三)

  教师:小猪来了,它们会想什么办法呢?(运用词汇“驮”。)它们摘到苹果了吗?为什么?小朋友帮它们想想该怎么办?

  4 . 播放(画面四)

  教师:小熊来了,它们又会想什么办法?

  5 . 讨论: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怎样帮助小动物摘到苹果。

  三、与同伴合作,摆摆讲讲摘苹果的多种方法。

  1.幼儿与同伴合作摆摆讲讲。

  2.幼儿讲述摘苹果的办法。

  3.播放(画面五)

  四、完整欣赏故事。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把摘苹果的办法编到故事里去。

语言活动教案10篇相关文章: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9篇

小班科学活动了不起的轮子教案3篇(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了不起的轮子)

幼儿户外活动游戏教案9篇 幼儿户外游戏教案大全

幼儿园体育活动教案4篇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案7篇 母亲节幼儿园中班教案

幼儿园优秀语言教案10篇 秋风幼儿园语言教案

中班语言诗歌家教案6篇 中班语言活动诗歌家

有关大班语言活动教案3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5篇(科学活动教案详细)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5篇(科学活动教案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