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模板4篇(桥优秀教案)

时间:2023-12-06 14:4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桥教案模板4篇(桥优秀教案),欢迎参阅。

桥教案模板4篇(桥优秀教案)

桥教案模板1

  教学目的:

  学会“妙、米、仿、入、国、车”7个生字,会认“造、纲、玻、璃、宽、吨、盐、省”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学生画自己见过的桥。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拿着画介绍,并贴在黑板一角。)

  同学们介绍的有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玻璃脆,易碎;纸薄,易破;盐易化。)而这些东西却可用造桥呢?此时,你想说什么?

  板书课题:奇妙的桥。

  二、过桥识字游戏。

  背景:黑板上画一座桥,生字摆在右边。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同座互读,正音。

  指名上来读会认的字,读对了就请生字“过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在右边。

  学生读词语,把生字和它的朋友送回家。

  三、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妙”。

  指名生分析“妙”字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

  2、请喜欢桥的同学读一读。

  3、四人小组讨论思考:玻璃桥有什么特点?

  4、你觉得桥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相机用“作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文中的数字有感性认识。

  5、看插图回答,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妙之处。)

  三、拓展延伸,说说画画。

  i.

  课前同学们画了用木头、石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这节课又认识了三种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你们想一想,你

  还想造什么样奇妙的桥呢?

  ii.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iii.

  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现他心中奇妙的桥,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动手做一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23、奇妙的桥

  玻璃能造桥吗?

  纸能造桥吗?

  这些桥真是太奇妙了!

  盐能造桥吗?

桥教案模板2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

  2学会如何欣赏诗歌。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

  (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2.难点:学会诗歌的欣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考证: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和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脸炙人口(kuai4 zhi4):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誉。炙:烤熟的肉。脍:切得很细的肉。

  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揆情度理(kui2):依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

  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牵强和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址在一起。

  招徕:招揽。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2 .阅读全文,考虑预习提示中的问题。

  二、导入

  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就告诉我们对书中的话不可全部相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这篇课文就是教我们质疑的方法。

  三、正课

  1.速读全文,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第一局部(l~2段):引用诗歌提出反驳的对象(枫桥夜泊)新解,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如何不在于如考据家所认为的在两句诗中罗列了三座桥和一座山,而在于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第二局部(3~7段):分别对“乌啼”“江枫”“愁眼”的新解进行反驳。

  第三局部(8段):总结,认为这样的“新解”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希望文学研究者不要这样做。

  2.提问:课文第里段提出反驳的对象后,为什么写“初听觉得很新鲜,同时也对自身过去望文生义的理解感到羞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自身的疑问?

  讨论并归纳:因为考证的内容是前人未说过的所以觉得很新鲜,同时,因为他人能提出新观点,对古代的诗进行考证而自身却未能做到感到很羞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质疑,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3提问:第1段连用了3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连用3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4.提问:你同意作者在第2段对诗歌意境的描述吗?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略

  四、小结

  欣赏诗歌,要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捕获诗人切实的思想感情,加以领悟。要从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意象,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歌所描绘韵画面,欣赏其中蕴含的美。要注意诗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防止理解上的实指性。还要学习诗歌精粹的语言,欣赏诗歌遣词造句的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

  五、作业

  l.完成课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局部组成,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示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 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全文,体会课文如何逐一反驳‘’新解”的。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作者对《枫桥夜泊》的欣赏中,知道了如何欣赏诗歌,

  这节课我们要体会作者在反驳“新解”时,始终结合诗的艺术形象和意

  境,这是鉴赏诗歌的钥匙。

  三、正课

  1.提问:作者在第3段分几个层次来反驳?有语言标志吗?

  讨论并归纳:按“首先”“其次”“第三”分成三个层次。

  2.提问:第3段如何分3层反驳的?

  讨论并归纳:

  第一层:先引用“新解”作者的考证,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乌啼不是乌鸦叫而是一座桥名。论据是“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结论是诗中‘明落鸟啼”说的是“月亮向乌啼那方向落下去了。”再进行反驳。先驳‘呜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乌鸦确实不在夜间啼叫,但不等于说乌鸦夜啼的情况绝对不会有。引诗词曲为证:

  (l)乐府中有《乌夜啼》的曲名和刘义庆作曲的传说。

  (2)乐府琴曲歌辞有《与夜啼引》。

  (3)唐教坊曲和后来的南北曲都有《乌夜啼》曲。

  (4)曹操的《短歌行》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

  结论:在特殊情况下,乌鸦受到惊扰会夜飞啼叫。

  第二层:再驳“乌啼桥”,认为无文献史料证明其修建时间。或是由好农之徒和会命名的。举梁祝故事为证。

  第三层:再驳“月落乌啼”从桥的地形接情度理,认为“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的印象”。

  3.提问:你觉得这样反驳合理吗?

  讨论并归纳:略。示例:反驳的第二层,桥的位置在河上,而船的位置在桥下的河面上,位置是低于桥的。

  4.提问:第3段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驳论据、论证来驳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

  5.提问:第4段是怎么反驳“江枫”新解的?

  讨论并归纳:先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江枫”是指寒山寺前两座并排的姐妹桥。

  先驳“江枫”桥名。把江村桥和枫桥合并简称“江枫”,不合古人今人的语言习惯。

  再驳“江枫”的实指,破坏了诗歌形象和意境。

  再驳“江枫”的实指,退一步讲假如“新解”成立,那么诗歌应该改名。

  这一段直接驳论点。

  6提问:第5段是怎么反驳“愁眠”新解的?

  讨论并归纳:先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江村桥、枫桥、渔头,对着愁限山的意思”。论据是“运河两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渔家既然掌灯,那“眠’字就无从解释了。”

  先驳“愁限”的实指,抹去了诗歌主观感情的色彩,使这句诗索然无味。

  再驳“愁眼”的实指,破坏了全诗的意境。

  再驳“愁眠”的实指,无文献资料证实,或是好壮之徒和会命名的。

  再驳“愁眠山又名孤山”的论据的不合理性。

  再驳“渔家既然学灯,那‘眠’字就无从解释丁”论据的不合理性,认为“渔家掌灯”与旅客“眠”之间无必定联系。

  这一段既驳论点又驳论据。

  7.提问:第8段总结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这样的“新解”,把一字一词都落实到具体事

  物上,结果就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

  8.提问:作者反驳这些“新解”为什么始终结合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进行反驳?

  讨论并归纳:因为分析诗歌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是鉴赏诗歌的钥匙,

  假如丢失了诗歌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则诗歌的美感也无从谈起。

  四、小结

  本文针对“新解”的观点,逐一进行反驳。反驳既有直接驳论点。也有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反驳的论据充沛,批驳有力。在反驳中始终结合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做到合理合情。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杜甫《春夜春雨》,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晚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

  A .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即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落笔,写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心。

  C.最后两句,诗人设想雨后晨景:雨过天才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虽不露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以体会出诗人喜雨之情。

桥教案模板3

  活动目标:

  1、感受桥的不同,体会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在操作中运用记录、比较的方法,判定不同桥面的载重量的大小,激发幼儿研究桥的爱好。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资料、照片、汉字

  活动过程:

  一、个别交流、分享经验

  1、这些桥有你熟悉吗?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幼儿说清方位教师出示相应的桥汉字)?

  2、这些桥一样吗?

  3、为什么要造这些桥?

  下面没有河为什么要造桥?

  小结:在水上、马路上造桥都是为了给人多一条路,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安全。

  二、运用记录、比较的方法,判定不同桥面的载重量的大小

  1、引出赵洲桥,激发幼儿造纸桥的.爱好

  2、发现桥的共同特征“桥面”“桥墩”

  3、做造纸桥的实验

  4、提升:弯弯的拱形桥面比平平的桥面更牢固,桥面外形不同桥的牢固程度也不同。

  活动结束:

  出示第二张记录表,猜猜哪个桥面更牢固,激发幼儿到区域再次尝试的爱好。

桥教案模板4

  一、 选定主题

  期中考过后,我开始了第三单元的教学。第三单元学的是有关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说明文。其“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主题就是《说不尽的桥》,我认为这个主题便于学生开展活动,于是我选定了它。

  二、组建团队

  由于3班平时参与活动的热情较高,我决定就让3班与桥文化来一次亲密接触。3班共有52个学生,按桌椅的排列情况分成4个小组。我就以这四个小组为单位组建了四个活动团队,分配以赏桥、写桥、画桥、知桥的学习活动任务,并由各组长全权负责活动的组织与进度。

  三、 制订计划

  参照课本上的'活动,我给每一组的具体活动任务分别是:

  1、赏桥:搜集并整理、归纳相关材料,设计创作一版手抄报和一版剪贴报(小组全员合作完成)。展示成果时由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解说主题、版面设计和材料选取等方面的内容。

  2、写桥:仔细观察一座桥,并了解、搜集有关它的修建情况等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介绍性文字(小组成员个体完成)。小组讨论(教师做指导)找出最符合要求(介绍性)的文章与最不符合要求的文章。展示成果时由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范文,朗读完后,要求第4小组(他们组出竞赛题)同学说说两篇文章哪一篇更符合“介绍性文字”这个特点,为什么?并结合平时学说明文的经验,说说他们在文章里都听到了哪些有关于说明文的知识点。

  3、画桥: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小组成员个体完成)。小组讨论找出符合要求(未来)的作品。展示成果时由设计者们分别上讲台展示创作并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4、知桥:搜集并整理、归纳相关材料,拟出竞赛题(小组全员合作完成)。将题目分成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三种类型,题数灵活把握,以竞赛时间20分钟为宜(教师做指导)。竞赛时由本小组指定念题员、记分员、记时员并组织纪律,其余三组作答。

  四、开展活动

  我给学生三个周末的时间准备,初定在第15周周一展示。我强调全员参与,并辅以“获赞”机制,明确论“功”行“赏”,多做事情多得赞,独立完成的作品,越优秀赞越多。各组长组织、协调小组成员,并如实记录他们参与的积极程度。

  五、展示成果、反思总结

  第15周刚好是本年段的教研周,我们备课组长安排我开课。于是我决定把这次综合性学习作为公开课的内容。

  我将这节课分为四个环节:1、教师导入2、分小组展示、3、教师总结、4、布置作业。

  分小组展示是整节课的重点,大约占40分钟,在每个小组展示后,我也有给予适当点评,但课堂主要还是交给学生。

桥教案模板4篇(桥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走进大自然》教案4篇(走进大自然 教案)

有关口语交际教案范文5篇(口语交际优秀教案)

汉语拼音a、o、e教案3篇(拼音aoe幼儿园教案)

《一株紫丁香》教案10篇(一株紫丁香 教案)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案12篇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设计

秋天的教案11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3篇 高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

中班有趣的数字教案10篇 中班《有趣的数字》教案

中学地理教案3篇 地理教案模板

实用的生日教案6篇(生日教案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