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初中物理教案!--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empirenews.page--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8篇,以供借鉴。
初中物理教案!--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empirenews.page--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1
活动内容
了解、收集、分析、总结厨房里的热学知识。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厨房里所涉及到的热知识,通过厨房炊具及餐桌上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提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先让学生回家时认真观察厨房所有的炊具、做饭、烧菜的全部过程,回忆自家厨房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及看到的有关物理现象,思考哪些与学习的热学知识有关,怎样解释其现象,做好笔记。
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2、班级讨论、交流(小组推选代表)
3、教师归纳小结
(1)炉灶的变迁,从大土砖灶到红砖砌的“节能灶”,从土煤炉到蜂窝煤炉,从沼气灶到液化气灶,每一次改进之所以深受人们欢迎,主要是每次改进都能使燃料燃烧更充分,既节省了燃料,又减少了废气(烟)污染,当然还有使用更方便的因素。
(2)使用炉灶烧火或炒菜做饭时,要把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着火头,这样可以使锅的温度升高得快。
(3)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都用木头或塑料,是因为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4)炉灶上面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的对流,使厨房里的油污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房间。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处有一层水蒸气,它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的散失。
(6)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后,盖紧瓶塞时,常常会看到瓶塞马上往上跳一下(有时会脱离瓶口掉在地上)。这是因为随着开水的倒出,进入了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很快膨胀,压强增大,推开瓶塞。
(7)在冬天或气温很低的情况下,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时,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子破裂。
(8)煮熟后滚烫的鸡蛋和在沸水中烫一下的西红柿,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容易剥壳和剥皮。因为滚烫的蛋壳与蛋白、西红柿皮与肉遇冷后都会收缩,但它们的收缩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9)冬季喝刚出锅的汤时,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烫口,因为汤面上一层油阻止了汤内热量的散失。
(10)炒菜主要是用热传导的方式,煨汤、煮饭、烧水等都是用对流方式传热。
(11)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很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匀,故易破裂。
(12)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装在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液态变成气态进入灶中燃烧的。
(1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热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经它们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热量(液化放热)。
(1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不觉得怎么烫手。这是因为热馒头接触手上的凉水时,凉水迅速汽化生成一层水蒸气在手与馒头之间,水蒸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手不觉得怎么烫了。
(15)夏天用我国南方一种陶土做的凉水壶装开水,会很快冷却,且比气温低,这是因为陶土容器中的水可以渗透出来,到了容器壁外的水会很快地蒸发,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收大量的热,因而使水温很快降低。当水温降到和气温一样时,水还会继续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故水温不会降得过低。
(1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常是要下雨的征兆。必须明确,自来水管“出汗”现象,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由于自来水大都是来自地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水管壁,就会放出热量而液化,一旦水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湿度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17)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的地方温度较高,壶嘴喷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喷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看到的“白气”。
(18)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水先汽化后液化的现象。
(19)在热锅里和烧得温度很高的锅里滴有同样的一滴水,热锅里水滴先蒸干。原因是水滴滴入温度很高的锅中,接触处的水急剧汽化形成一层水蒸气,这层水蒸气托起尚未汽化完的水滴,减缓了水滴汽化的速度,同时引起了水滴的跳动,跳动过程中,由于水蒸气的散失,水滴受重力作用下落,将又与热锅接触,再次形成一层水蒸气而托起水滴。如此反复,水滴不断跳动,并且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汽化时间当然长一些,所以后蒸干。而水滴在热锅中直接汽化,很快蒸发干。
(20)磨刀时要往菜刀上洒水,因为刀与磨石摩擦生热,刀的温度过高时钢铁硬度会减小,刀口就不锋利了,洒水后吸收了热量,刀的温度就不会升得过高了。
(21)当汤煮满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把汤扬起再倒入锅内都可制止沸腾。原因都是吸收锅里汤的热量,使其温度降到沸点以下。加冷水,因冷水的温度低于沸腾汤的温度,混合时,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再倒入锅内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温度比汤低,汤放出了一部分热量,温度略有降低,倒入锅内时,它又要从沸汤中吸收一部分热量。
(22)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入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破裂而导致响声。
(23)煮食品时,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变的,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而结果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使锅内的水干得快而已,白白浪费了燃料。正确的方法是用大火把水烧开后,就改用小火,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就行了。
(24)用压力锅煮食物熟得快,主要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25)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在锅内还能继续煮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 °C,而锅内的食物温度为100 °C,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还可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砂锅的温度降为100 °C止。
(26)用锡焊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就会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标准气压下是100 °C,锡的熔点是232 °C,装水烧时,只要水未烧干,壶的温度总不会超过100 °C,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所以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放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坏了。
(27)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月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分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8)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到里面呈现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是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里,所以即使刮去一薄层,仍可看到里面呈现黑色。
活动小结
通过活动,学生解答物理现象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叙述简练准确。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写有关日常生活、生产中热现象及应用的小论文110余篇。特别是写出了“炉灶上的变迁”“餐桌上的变化”等一类歌颂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好文章,学生同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初中物理教案!--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empirenews.page--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 ,横截面积为 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在讲授新课时,我采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识点。
首先,我通过知识链接环节,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流表的使用,以备课堂新授所用。然后在学习新课环节,我采用学校所倡导的“问题导学、交流合作、展示提高、当堂达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问题导学部分,我提出问题:导线多用铜、铝制成,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随后通过演示实验:将甲、乙两段导体分别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的亮度,引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电阻部分的.基础知识点。通过对常温下导体和绝缘体的排列顺序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导电或绝缘性能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最后再通过当堂达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但纵观整节课的实施,我仍感到很是失败。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放开手,而是让学生在一个老师有所限定的范围内,根据老师的意愿来猜想;在进行实验环节,因事先未做好充分指导,学生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些脱节,只是盲目的去连接电路,而对于为什么连?怎样连?都有些盲目。由于在探究实验环节花费时间较长,最后的当堂达标未来得及完成。
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1.问题导学环节设想不够全面,致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的理解有些生硬。学生为什么要学电阻?电阻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从输电线、电炉、电灯等对电阻的不同要求,如果有3伏的电源,而所连接的小灯泡只需2伏的电压,那应怎么解决呢?2.猜想环节可让学生对着导线猜想,交流设计方案,并且为学生解释为什么要用镍铬合金线做实验?3.在总结实验结论环节,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增大学生活动时间,增大练习量。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初中物理教案!--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empirenews.page--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3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利用内能的两种重要方式:加热和做功。
2.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
(二)教具
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水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什么是内能?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答略)
叙述能量守恒定律(略)。
2.引入新课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看出,转移、转化是能量运动的普遍形式。人类在利用能量方面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正是广泛地寻找其来源,有效地控制其去处,以达到驾驭它,利用它,让它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呢?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进行新课
板书:(第二节内能的利用)
(1)利用内能来加热
教师: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利用也是随处可见的。我们天天吃饭,那么生米是如何变成熟饭的?
学生:是通过加热,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使米变熟。
教师: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
学生:冬季取暖利用了内能。
学生:热水袋暖胃利用了内能。
(教师还可补充一些加热的例子,如工厂的热处理、吹制玻璃工艺品等)
教师:上面的例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利用内能转移来加热物体的,这是利用内能的`一种方式。
板书:
一、直接加热物体
教师:用内能直接加热物体,可以有多种方法。目前人们最普遍运用的还是用火直接加热。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烟囱林立,家家生火,也有它不利的一面。
首先是能源浪费大。早在100多年前,门捷列夫就曾说过:“烧煤等于烧卢布”。因为煤、石油、天然气等本身都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其产品遍及医药、化工、纺织、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将它们付之一炬,就失去了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机会。再加上直接燃烧效率较低,势必造成很大的浪费。
其次是对环境的污染。燃烧后的废渣、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这就造成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为了趋弊兴利,人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例如在冬季取暖问题上,把各家生火取暖改为分片供热(暖气)。用效率高的锅炉替代简易炉灶。有些地区还采用了大型工业锅炉的余热实行集中供热的方式。在家庭用火上,推广了以(煤)气代煤,从而提高了内能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2)利用内能来做功
当然,节能降耗还有很多途径,如改烧煤为用电就是其中之一。教师:提到用电,同学们知道电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
学生:是发电机发出来的。
教师:不错,是发电机发出来的。那么发电机利用的又是什么能量?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演示:书中图3—5所示的实验。
教师:谁来说一下该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学生:燃烧酒精放出的内能,传递给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推动塞子做功,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机械能)
(以上回答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教师:这是利用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板书:
二、对物体做功
教师:发电厂发电就利用了上述实验原理。发电厂,首先要用煤加热锅炉中的水,水蒸气获得内能后,带动发电机工作,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先转化为发电机的机械能。接着发电机又在运转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后一转化将在电学中学习)
利用上面实验的原理,人们还制造出了汽油机、柴油机、喷气发动机等。这些机器的共同之处都是利用内能来工作的。我们称之为热机板书: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发明,是在17世纪末期。近300年来,经过人们的不断研制和改进,它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动力机器。热机做为工业化生产飞速发展的催化剂,必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热机的种类很多,我们将在后面几节介绍它们中的几种。
4.小结(略)
5.布置作业
(1)知道内能利用的两种方式。知道什么是热机
(2)阅读:热机的发展。
(李瑞海陈海鸿)(人教版教材)
初中物理教案!--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empirenews.page--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太阳能的优点。
2、知道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二)教具有关挂图、录像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人类利用的常规能源是什么?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
学生: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风力、水力资源等等,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
教师:回答得很好,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用铀做燃料的反应堆虽然能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但是铀的储量也是有限的',而且使用时要产生放射性污染;轻核的聚变虽然比裂变干净,还能释放更多的能量,但是至今还没有真正解决和平利用的问题,所以还要开辟新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太阳不但一直间接地向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能量,而且还是可能为人类长期地直接提供巨大能量的新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能。
2、进行新课
板书:第五节太阳能
(1)太阳能的优点
①太阳能十分巨大。
教师:同学们想想,太阳能有什么优点呢?
板书:(一)太阳能的优点
学生:太阳能非常巨大,从前面表中可见,太阳能向周围空间辐射的总功率达3.8×1026瓦。
板书:1、太阳能十分巨大
教师:说得很好,太阳能十分巨大。同学们知道太阳能辐射到地球表面的总功率是多少吗?(通过查看课本答:l.7×1017瓦)
教师:同学们计算一下,太阳每小时辐射到地球的总能量有多少?(学生上黑板计算:1.7×1017瓦×3600秒=6.1×1020焦)
教师:地球每小时从太阳获得的太阳能量有6.1×1020焦,这比目前全世界在一年内能源生产的总量还多,可见太阳能有多么巨大。
②太阳能供应时间长久。
那么太阳能会不会用完呢?根据科学家推算,太阳像现在这样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还可以维持60亿年以上,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所以太阳能的第2个优点是:
板书:2、太阳能的供应时间十分长久
③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教师:我们到哪里去取太阳能?怎样获取呢?(只要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就有太阳能,不用专门去寻找;只要用东西接收就行了,不需要挖掘开采)
教师:很好,所以太阳能的第3个优点是:
板书:3、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无需挖掘开采和运输
④使用太阳能安全、不污染环境。
太阳能是最干净的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给我们带来污染。所以,太阳能的第4个优点是:
板书:4、太阳能安全、不污染环境
(2)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条途径
教师先请同学议论:如何利用太阳能?然后总结。
板书:(二)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1、把太阳能转化成内能以供利用(讲解:例如用太阳炉、太阳能热水器等装置把太阳能转化成内能来做饭、烧水等等,也可用集热器把水加热,产生水蒸气,再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这就叫太阳能热电站。)
2、通过光电转换装置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讲解:例如用硅光电池——也叫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很广泛,像人造卫星上的电源、太阳能汽车上的电源,小型电视机、计算器上的电源,城市道路路灯的电源等等都可用太阳能电池,我国还用太阳能电池做航标灯的电源,铁路信号灯的电源等等)
(3)利用太阳能的困难
教师:既然太阳能有那么多优点,为什么不大量推广、大范围应用呢?目前还有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三)广泛利用太阳能的困难
1、太阳能虽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讲解:经计算,垂直投射到地面每平方米面积上的太阳能只有几百瓦,所以要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必须设置庞大的收集和转换能量的系统,目前造价还太高,影响推广。
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气候、季节等原因,太阳能的功率变化大,不稳定,给正常连续地使用造成困难
3、目前太阳能转换器的效率不高(讲解:光热转换的效率为50~60%,而光电转换的效率只有10%左右。所以还要下大力气研制高转换效率的材料)
(4)结束语
要大规模地直接利用太阳能还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已取得一定成果,只要不断努力,必将会不断有新的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有人预言,到21世纪,太阳能将会成为人类的重要能源之一。
(四)太阳能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案!--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empirenews.page--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
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
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
【教学过程】
引导讨论:
(1) 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都是钢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
(2) 一根订书针和一锭订书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都是相同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
(3) 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
(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
1.质量的概念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质量的单位
(1) 讲解: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补充:生活中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及小资料的讲解。
一只苹果的质量 、你身体的质量 、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
初中物理教案!--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empirenews.page--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读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拉力器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课题
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为了直观,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由为什么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单位
教师可直接向学生说明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教师可以准备两个普通鸡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2、弹簧测力计
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
教师可准备一个弹簧,找学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弹簧。
教师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弹簧秤的构造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3)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秤的量程:_______。
最小分度:_______。
水平拉木块的力:_______。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_______。
拉断头发的力:_______。
教师在总结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三)总结,扩展
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胡克和牛顿的生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活动
测力计的发展
初中物理教案!--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empirenews.page--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间的关系;
(2)能区别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
(4)机械效率的表达式.理解机械效率总小于1;
(5)会用公式计算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6)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2、能力目标
(l)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包括组装滑轮组,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刻度尺等能力,提高机械的效率。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加深理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素养。
二、实验器材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一大一小)轮组成的滑轮组,长1米的细绳2根。
三、教学方式
引导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学目标
活动1
复习提问
一、回顾-----各种简单机械
1、 省力费距离的机械;
2、 费力省距离的机械;
3、等臂杠杆。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常用的机械;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机械的结构;3、为导出“机械效率”作准备。
活动2
猜想
二、猜想----比较直接对钩码做功和使用机械对钩码做功的大小?
1、教师演示两种做功形式并提出问题;
2、学生猜想,比较二者做功大小。
1、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3
制订计划进行实验
三、探究-----W总和W有的大小
1、学生动手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2、教师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证据和计算;
3、学生陈述自己的猜想和证据是否一致,物理教案《提高机械的效率》。
1、会动手实验;
2、会收集数据并进行计算;
3、
活动4
分析论证
四、分析-----W总〉W有的原因
1、 机械本身有重力;
2、 摩擦阻力;
结论:1、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用=G·h
2、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W额外=W总-W有用
3、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W总=F·s W总=W有用+W额外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
5、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永远小于1。
1、能对自己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
2、理解各概念的'含义。
活动5
应用
五、观察----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
加深理解
活动6
猜想
六、猜想----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小组讨论;
2、学生各抒己见;
3、老师进行提示和小结。
1、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活动7
设计与评估
七、探究----设计改变机械效率的方案?
1、每组设计一个提高或降低机械效率的方案;
2、老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分类;
3、学生陈述能提高或降低机械效率的理由;
4、教师总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会设计一种或几种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案;
2、能理解机械效率中改变机械效率的原理。
活动8
交流与提高
八、交流----
初中物理教案!--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empirenews.page--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串联电路电压的计算规律,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锻炼和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演示实验:先用一只小灯泡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同学们观察它的亮度。然后再串联进去一个相同的灯泡,观察第一只小灯泡的亮度是否变化。
问题:为什么两只灯泡串联在一起亮度会变暗呢?
导出课题: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回忆关于电压的知识。
回答1:电压符号“U”,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还有千伏、毫伏等单位。
问题2:还记得电压表怎样使用?
回答2:(1)电压表要与被测电阻并联。(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3)注意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教师引导:为什么串联之后小灯泡变暗了呢?这其实和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有关,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串联电路电压有什么特点。
实验探究: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猜想:串联电路中,每个灯泡电压小于总电压。
5.交流讨论:实验中哪些数据不符合结论,为什么?操作是否正确?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6.总结: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问题3: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谁能解释一下课前老师演示的小实验呢?
回答3:当电路中只有一只小灯泡时,它的电压等于总电压。而两只小灯泡的电压之和才等于总电压,所以此时没个小灯泡电压减小,亮度变暗。
环节三:巩固提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填写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流程。
初中物理教案!--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empirenews.page--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empirenews.page--祝福青春8篇相关文章:
★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5篇(初中物理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