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语文园地》教案9篇 五上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供大家赏析。
《语文园地》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写7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学写生字,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神奇的瓶子,只要对它说出心愿,就能想变什么变什么。小老鼠想变成什么呢?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把字音读准没有。老师读完后,请你将课文读准确。看看谁能将字音读得最准。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将字音读准。
3、小组内认认课文中的`生字,在组长的带领下读课文。比一比谁的字音读得最准。
4、全班集中反馈。
(1)、教师带读生字。
(2)、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指名读生字。
(5)、全班一起读生字。
(6)、教师重点指导个别字音。
如:“瓶”、“想”、“被”、“累”,注意“瓶”、“想”是后鼻音,“累”是边音。
三、再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准确。
1、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将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了。
2、以组为单位读课文,过会儿全班进行比赛。
3、全班比赛读课文,看看哪一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课文。
四、感受课文进行体会。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学习句子。
(1)、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不快活,它想变成别的东西。
(2)、小老鼠想变成什么?
(3)、小老鼠最后还是不想变了。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生字:“瓶”、“想”、“被”、“累”。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被”,注意“被”的偏旁是“衣”字旁。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六、课堂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五个,并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游戏“变变变”。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进行激趣。
(2)、开火车复习生字,并给生字口头组词。
(3)、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生字。
2、复习课文。
(1)、全班分小节读课文。
(2)、指名代表小组读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整”、“恶”、“糟”。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整”,注意“整”的笔画较复杂。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三、课外拓展。
1、分小组试着完整地讲述《变成什么好》这个故事。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故事擂台。
3、评出擂主、奖励奖章。
4、小老鼠变了半天最后还是觉得自己好,如果是你,你会想变成什么呢?
5、指名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并说说原因。
6、自己有什么优点,你发现了吗?
五、课堂作业。
把自己的优点写下来。
《语文园地》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音节,了解什么是反义词。
2.通过读词巩固汉字。了解四季的季节特点。
3.用词说句,增加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4.通过诵读,积累含有数字的成语。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形相近的音节。
2.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用词说句,增加语言积累。
3.积累含有数字的成语。
4.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难点
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用词说句,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声母:d、b、q、ɡ,韵母ie、iu、ui、ou、un、u、ü、o、ɑn。
(1)认读。
(2)比较发音有什么不同。
2.激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很多字了,都是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汉语拼音学会的`,刚才我们又复习了部分声母,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准确读出下面的音节、句子,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读得最正确。
拼音句子:ɡǒuxiónɡ大,山yánɡ小。
3.师问:“大”和“小”之间有什么秘密呢?
4.出示反义词,师相机讲解“反义词”。
二、新课学习。
1.反义词有很多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一学。
2.课件出示:大——小?上——下?南——北
男——女?开——关?正——反
3.生读课本第63页反义词,圈出生字。
4.师出示反义词生字卡片,多种形式认读卡片。
5.生上台进行反义词连线,男女生分组玩反义词游戏。
6.师总结:反义词,义相反,一对一,记得牢。
第二课时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说一说。
1.引导:在我们中国汉字这个大家族里,成员可多了,你认识多少呢?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汉字了,看看这些词语和你们成为朋友了吗?
2.出示课本第63页“字词句运用”里的词语卡片,自由认读。有不会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3.同桌互听互考,纠正字音。
4.学生汇报。
5.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6.我们做个“小猴子过河”的游戏。课件出示小河,河上没有桥,小猴子过不去。只有你们准了词语,小猴子才能过去。
7.出示:我们这里现在是秋天……
我最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
8.拓展:
选择择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并说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哪些景物。
9.同桌交流。
10.全班交流。
二、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三课时(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的有关资料,资料方式是:
1.展示从作业本上认识的同学的名字。
2.展示从教室光荣榜上认识的同学名字。
3.展示自己认识的同学的名字。
日积月累
一、教学过程。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成语。
2.学生自由拼读。
3.四人小组互读。
4.同桌互听互考,纠正字音。
5.用圆圈圈出表示的数字。
6.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1)指名“过桥”。(一人读一行词语)
(2)小组接力“过桥”。(三行词语)
(3)男女接力比赛“过桥”。(所有词语)
7.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数字的成语。
二、课外作业。
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大——小 上——下 南——北
男——女 开——关 正——反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2、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3、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4、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5、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
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能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
①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②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2、读一读这两句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两句话所表达的含义的呢?(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
3、除了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这两种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理解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呢?(查资料、向别人请教)
师小结: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用相同的方法。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认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注意把“缆、锚”读正确。
2、引导学生借助教材插图和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通过词语看到的画面,增强海洋意识。
4、你能将这几个词连起来写一段话吗?将你想象到的画面呈现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2、交流自己的发现。
(1)指名说说“熟”和“味道”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熟:
A、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B、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熟练,表示程度深)
味道:
A、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舌头接触某样东西时的感觉)
B、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比喻某种感受、情趣和滋味)
(2)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了解“熟”“味道”这两个词还有其他意思。
例如:他们认识5年了,彼此非常熟。(熟悉)
玩了一天,他太累了,睡得很熟。(程度深)
(3)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的某个意思练习说话,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4)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自由读,借助拼音学会生字。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君子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哪个人能没有过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苏轼(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取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3、教师小结: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有过则改,在一次次错误中,不断汲取教训和经验,我们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4、拓展其他关于“改过”的名言。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
5、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句,课外积累更多的有关名句。
[教学反思]
在“交流平台”和“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只在全班交流中给予适当的点拨。“日积月累”中的名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只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名句的意思,重在指导学生背诵积累,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学生对自己积累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感悟,同时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
《语文园地》教案4
[教学目标]
1、体会童话的奇妙之处,引起阅读童话的兴趣。
2、体会近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能用不同的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3、掌握书签的书写格式,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
4、积累关于珍惜时间、勤奋好学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
培养阅读童话的兴趣,积累勤奋学习的名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童话,说说有哪些奇妙的地方。(讨论后全班交流)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童话的奇妙。
(1)学生交流童话的特点;
(2)教师归纳:
①童话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童话中的主人公的行为,可以不依照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是它又能曲折地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本质。
②童话大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童话往往让动物、植物等披上人的外衣,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意识,能够像人一样生活、活动。
③童话的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以便少年儿童能在阅读后受到有益的教育。
通过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二、词句段运用
(一)近义词
1、学生自由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慰藉:是自我心理的情感填补。安慰:是语言上的,安慰不一定起到慰藉的作用。
忘记:是不记得。忘怀:是不介意,多用于否定句。
2、指名说一说将两个词语对调行不行,为什么?
3、师点拨:近义词意思相近,但在不同的句子中应该用不同的词语,才能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明确。
(二)描写环境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
2、师生共同明确。
3、课件出示例句,怎样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描写其他季节。
4、生仿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5、师小结:环境描写可以更具体地描绘出季节的特征,让人身临其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师提问: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格言吗?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
2、你们平时是怎样记录自己喜欢的格言的呢?(记在笔记本上、记在课本上等)
师点拨引入主题:我们可以制作书签,记录自己喜欢的格言。
3、观察课本中的两个书签,和我们平时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字是竖写的;
(2)标明了作者;
(3)从右往左写的。
4、师总结书写书签的要求:
(1)自右向左竖写;
(2)字距要均匀;
(3)上下字要对齐;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5、根据要求,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制作书签的方法见达标检测第4题)
(1)介绍自己的书签,说一说自己的书签的特点。
(2)同学评议,说说别人的书签好在哪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同学们,现在是我们勤奋读书的大好时光,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吗?(生积极发言,师鼓励学生背诵)
2、学生自由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试猜测含义。
3、小组讨论,理解名言。
(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年轻的时候不勤学苦读,等老的时候再想读书就晚了。
(2)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但如果有一天没读书就会丢失十天读书的收获。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都要学习。
(3)学习不怕根底深,只要迈步总不迟: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贵在勤奋刻苦,没有止境地学习,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
4、想一想:你从这几句名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5、同桌间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
6、拓展关于劝学的名言。(见达标检测第5题)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重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交流平台”中讲述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奇妙,到“日积月累”中劝人勤奋学习的名言,都在告诉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我特意在讲解童话的时候,注重让学生体会阅读童话的乐趣,让他们可以从阅读童话中获得乐趣,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名言告诉他们学习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提高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快乐的,有趣的,同时也是重要的。
《语文园地》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的语气。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知道随温度的变化冰可以变成水,水也可以变成冰。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的语气。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知道随温度的变化冰可以变成水,水也可以变成冰。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呀?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多篇和动物有关的课文,你能回忆一下吗?(出示狮子和企鹅的头饰)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两个头饰上的动物你们认识吗?
生:企鹅和狮子。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对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狮子和企鹅,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一段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圈出课文中遇到生字,划出课文中遇到的生词。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生字
师:现在,老师要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请出来,谁能带大家一起来跟他们打声招呼呀?(生跟读)
3、交流识字方法
师:大家读得这么准确,能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识字方法吗?
4、开火车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啊,那现在老师要请小组同学看着生字宝宝的拼音小帽子,一人读一句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咱们来开两组小火车,看看哪组的小火车开的最顺利。
5、指导朗读
(1)狮子大王不停地叫着:“热啊,热啊。”读出烦躁、酷热难耐的语气。
(2)河马说:“听说在南极有一种很冷很冷的东西,叫做冰。”注意语气停顿,读出不确定的语气。
(3)狮子大王听了,立刻给南极的企鹅写了一封信。抓住“立刻”换词理解,读出狮子大王迫不及待的语气。
(4)“我请你寄块冰来,你为什么寄来一袋水?”读出狮子疑惑和生气的语气。
(5)企鹅连忙把箱子打开:“这明明是冰嘛,怎么说是水呢?”读出企鹅疑惑不解的语气。
三、细品课文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有趣啊,那接下来就一起和老师走近故事去看看吧!
1、轻声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1)企鹅给谁寄冰?为什么要给它寄冰?圈出来。
(2)从哪儿寄到哪儿?用直线划出来。
(3)寄到了吗?
2、交流分享
(板书:企鹅狮子南极北极)
3、出示世界地图
在地图上指出南极和非洲。
4、出示南极、非洲的图片
(1)了解南极和非洲的气候特点
南极和非洲的气候怎么样?在文中用曲线划出来。 (板书:南极冰天雪地北极炎热)
(2)讲解南极和非洲的气候特点
5、同桌互读课文第4-9自然段思考:
(1)冰寄到了吗?
(2)到底是谁记错了?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6、交流分享
(1)企鹅给狮子大王寄冰,从南极寄到非洲,狮子大王没有收到冰,却收到了一袋水。
(2)谁都没有记错。因为南极非常冷,水就结成了冰;而非洲非常热,冰就化成了水。
(3)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随温度的变化冰可以变成水,水也可以变成冰。
四、拓展升华
演一演
师:今天大家都学得很棒,现在老师要请两名同学加上动作来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
《语文园地》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熟悉的事物认识生字,认识生字椰、壳、漠、骆、驼、骏、悬、崖。
2、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3、了解关于天天气的成语,并感受天气的变化莫测。
4、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重点难点:
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认一认。
2、读一读:自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词语分类。
4、师:你们觉得我们国家的汉字有趣吗?
1、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要查的字的部首,数出这个部首有几画。
第二步:在“部首目录”里找出这个部首所在的页码。
第三步: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所查字的部首。再数数除去部首还剩几画,就
到相应的位置找到所要查的字和在正文中的'页码。
第四步:
1、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查到所要查的字。观察它的拼音和意思及组词等。
2、按照刚才的方法,学生自行动手查:亏、申、丹、州、乃。如果有不会查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5、总结方法。
6、学习拟人句。
(1)自由读句子。
①“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②风拿了我的毛巾跟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地上了。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
滚走了。
(2)你感觉这些句子有趣吗?有趣在哪些地方?
(3)感受句子的特点:把雾和风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
人。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
感情。
(4)我也来写写拟人句。
(5)请同学汇报交流。
三、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语文园地》教案7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节日习俗。
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3.了解传统节日以及有关的故事,完成习作,展示成果。
4.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5.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介绍手工制作过程以及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
6.积累日积月累中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
1.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并完成习作。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3.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
2.你们喜欢过节吗?
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
4.学生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
5.教师进行小结。
三、进行实践性活动。
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
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2)了解传统节日的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了解当地的庆祝活动。
(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询问长辈。
4.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5.教师评价指导。
四、课堂小结。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同学们能在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第二课时
(展示成果完成习作)
一、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
3.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二、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指导选材。
(1)从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写清楚过节的经过;要有一定的顺序;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6.学生独立习作。
三、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范文。
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小巷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可后来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疏远了屈原,最后还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驾着船捕捞屈原的遗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粽子的品种有许多,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的是红枣馅的,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红红的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最快乐的要数我们小朋友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的胸前都挂着个香喷喷的挂件,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还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状的……个个香气扑鼻。端午节真是个有意义的节日!
点评: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读了小作者的这篇习作后,你就会知道了。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
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没有错别字?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第三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体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2.本单元还有哪些课文的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的,找出来读一读。
3.练一练: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写完整。
(1)果园里的果子真多呀!
(2)秋天来了,树叶也换上了新装。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下列标牌:
税务局、档案馆、咖啡馆
阅览室、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2.认读生字“税、档、咖、啡、阅、废、贸”。
3.小组读、带读、齐读、开火车读。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用生字组词。
5.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标牌又认识了不少生字。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周边事物,我们还会认识许许多多的生字。
三、词句段运用。
(一)对照流程图读下面这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1.出示流程图: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2.结合本单元课文说一说这是什么制作过程。(蔡伦造纸的过程)
3.对照这样的流程介绍蔡伦造纸的过程。
4.小结:流程图其实就是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表示动作的词。
5.小组讨论一次手工活动的流程图。
(1)分小组讨论,每小组讨论一种手工活动的流程图。有同种爱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组成小组。
(2)各小组交流自己组的活动流程图。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流程图,全班评议是否完善。
(4)各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小组的流程图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6.评出表现优秀的小组。
(二)读一读,想想下面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1.课件出示课本第46页的两段话。
2.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点?
4.全班交流。
师小结:这两段话都用一个排比句围绕第一句话进行了具体描写。
5.练一练。
操场上真热闹: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四、日积月累。
1.导入: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2.课件出示: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读一读,说一说。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2)师补充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历史上把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合称为“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3.课件出示: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1)读一读,试着介绍。
(2)师补充介绍:①古人常把琴棋书画称为“雅人四好”或“文人四友”。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
②梅、兰、竹、菊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因为它们具有自强不息的特点,被人们称为“花中四君子”。
③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4.师指导背诵。
5.全班进行背诵比赛,获胜者给予奖励。
《语文园地》教案8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学习与夏天相关的词串,认识8个生字。
2、通过扩写句子学习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具体。
3、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能正确抄写句子。
4、通过认识食品包装识字,并乐于和同学分享。
5、朗读积累气象谚语。
6、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感受阅读的乐趣,体会夏夜的美好和同伴互助的温暖。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情境识记生字,初步感知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的不同用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生活识字认识“棍、汤”等8个生字。
2、能仿照例句把句子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播放歌曲《夏天到》。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夏天,《古诗二首》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过童话的方式介绍了夏天的气象常识。
出示课件1: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就走进《语文园地六》,学习一组和夏天有关的词语。(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回忆已有生活经验,丰富对夏天景物的感受,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点燃课堂活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分类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
2、给词语分类。
教师过渡:现在请四位同学来读词语,一人读一行,其他同学来当小听众,看看谁读得最棒。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1:它们都和夏天有关。
预设2:有夏天的水果和用品。
预设3:还和夏天的天空有关呢。
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
出示课件2
3、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连一连。
出示课件3:
教师过渡:夏天还有什么呢?找一找,说一说。
出示课件4:
4、借助图片、扩词识记生字:棍、汤、扇、椅、萤、牵、织、斗。
教师过渡: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边读边圈出8个生字。
出示课件5:
教师引导:这是根据字的结构来识字的方法,看看下面这两个字有什么识字好方法。
出示课件6:
教师引导:我们接着来看下面两个生字,看看它们是怎么构成的,你能给它们组组词吗?
出示课件7:
教师导入:这两个字会读吗?读一读,认一认。
出示课件8: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还有最后一个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出示课件9: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让学生自主发现词语的特点,感受到识字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开动脑筋想办法识记生字。)
三、字词句运用
1、出示例句。
出示课件10:
教师引导:请你读一读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集体交流。
预设1:第一句告诉了我们“谁在干什么”,小兔子割草。
预设2: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在山坡上”,让我们知道了小兔子割草的地点,小兔子是在山坡上割草的。
预设3:第三句比第二句多了“弯着腰”,我们知道了小兔子割草的姿势是弯着腰。
教师引导:这三个句子里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
预设:我喜欢第三句,我觉得第三句说得更清楚。
教师小结:是呀,第三句说得更清楚,也更具体。
3、照样子完成书上的填空,写完后集体交流。
预设1: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泳。小鸭子在池塘里快乐地游泳。
预设2:小鸭子在水里游泳。小鸭子在水里自由地游泳。
4、根据图片试一试。
出示课件11: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启发想象说一说,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具体,说清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并正确抄写句子。
2、通过认识食品包装识字,并乐于和同学分享。
【教学过程】
一、字词句运用
教师过渡: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1、自读句子,说发现。
出示课件12:
预设1:通过朗读,我发现这些句子表达的语气不同。
预设2:第二句是问句。
2、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第二句表达了疑问的语气,是问句。再来读一读,哪一句是感叹句?哪一句是陈述句?
预设1:“小鸟飞得真低呀!”表达了强烈的惊讶的感情,用感叹号,它是感叹句。
预设2:最后一句是陈述句。
教师讲解:陈述一般事实的时候,一句话说完用句号,中间有停顿用逗号。
教师小结:小小标点作用大,写话的`时候用到它能表达不同的意思或者不同的情感。
3、试着写一写。
教师引导:你会使用它们了吗?我们试一试。
出示课件13:
4、指导抄写句子。
教师引导:抄写句子的时候注意什么呢?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句话,再看老师是怎样抄写的。
出示课件14:
预设1:开头空两格。
预设2:每个标点占一格。
预设3:字要写工整。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按照抄写要求,在书上的田字格里抄写最后一句吧!
学生练习抄写,教师巡视并相机加以指导。
5、拓展积累。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学习了“逗号、句号、感叹号和问号”的使用方法,除了这些标点符号,你在读书时还见过哪些标点符号呢?
预设1:我见过“《》”,它里面是书的名字。
预设2:我见过“、”,它叫顿号。
教师过渡: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它们。
出示课件1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读书经验交流自己见到过的标点符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展并积累标点符号。)
二、展示台
1、教师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这些夏天中的事物,认识了很多生字词。其实,生活中识字途径还有很多,比如商品广告、食品包装等,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16:
2、教师引导:这些商品包装上的字你认识吗?自己试着读一读图片上的字,不认识的同桌帮忙读一读。
3、教师引导: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你认识的字。思考:这些字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
预设1:我在广告牌上见过“牛”。
预设2:我在动画片上见过“巧”。
教师评价:你们真是识字小达人呀,看来认识生字宝宝有很多途径呢!
4、教师过渡:经过一星期的准备,你在哪些地方认识了哪些生字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识字卡,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出示课件17:
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识字卡,说说自己是从哪儿认识的,读音有误的互相纠正。
5、再次齐读展示台上的生字词。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展示自己的成果,通过展示台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比较多,大大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积累气象谚语。
2、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感受阅读的乐趣,体会夏夜的美好和同伴互助的温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知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现在是怎么了解天气情况呢?
预设:天气预报。
教师讲解: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的时候,智慧的劳动人民根据大自然中的现象推测、判断天气情况,还总结出很多有关天气的谚语,我们把它们叫做气象谚语。
二、学习气象谚语
1、教师范读谚语。
出示课件18:
教师过渡:我们还可以观察动物活动来判断天气。
出示课件19: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同桌互读互评。
3、指名读,全班交流评价。
4、结合图片说说每句谚语的意思。
出示课件20:
师生共同交流。
预设1:朝霞是指早晨的云霞,如果早上有云霞,说明天气不好,今天不适宜出门。晚霞,指的是傍晚的云霞,是说如果傍晚天空有云霞,第二天就是好天气。
预设2:如果山顶有云就说明要下雨,如果云在半山腰说明没有雨。
预设3:如果是早晨下雨,一般来说当天就能晴天。如果是晚上开始下雨,雨一般会下一整夜。
预设4:如果看到地上有成群的蚂蚁在搬家,蛇在白天出洞游走,可能过不了多久就要下大雨了。
5、老师指导背诵,师读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6、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判断天气。
出示课件21:
7、教师指导:这些是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讲述了天气变化前的各种自然现象和动物的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快来分享吧!
出示课件22: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以多种形式的诵读为主,使学生熟读成诵。并能借助图片感悟谚语的意思,鼓励学生去搜集积累更多的气象谚语。)
三、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吧。
出示课件23:
2、教师启发:你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1:漂亮的花朵、闪闪的星星。
预设2:小蜻蜓、小蚂蚁、萤火虫。它们很开心。
3、教师引导:在大家看到的这幅美景中,发生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播放朗读视频。
5、练习朗读:谁来试一试,看谁读得好?借助拼音把每个字读正确,读清楚。
6、教师提示:课下和大人读一读、演一演这个故事,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你觉得夏夜美吗?美在什么地方?只是风景美吗?
预设1:夏夜很美。
预设2:夏夜的景色很美。
预设3:夏夜不仅景色美,小伙伴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更美。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不能很好整合文本传递的信息,通过朗读视频,学生既可以感知故事的内容,又可以体会到故事的语言美,加上图画的直观作用,学生很容易走进故事描写的意境中,积累语言。)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注重生字的识记和运用,本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借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进而进行模仿练习。气象谚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引导学生运用到生活中判断天气,并拓展其它气象谚语,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语文园地》教案9
一、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二、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三、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三、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四、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二、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五、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4.背歇后语。
六、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第五课时 趣味语文
一、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二、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语文园地》教案9篇 五上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