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 3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时间:2024-01-08 10:0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 3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供大家赏析。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 3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让学生注意到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建立安全意识,明确意外事故的产生往往因为我们的不注意或安全意识的淡薄,学会一般事故产生的应对和急救方法。

  重点:

  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般事故的应对和急救。

  难点:

  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学会简单的应对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师:小朋友们,我们经常会在电视或者报纸上听到很多不幸的消息,许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遇到许多危险,结果受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每年都有许多人不幸离开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确实,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危险,如果我们一不小心,悲剧就可能发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身边有哪些可能大危险吗?

  二、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进行交流。

  三、师指导学生说说P40页情境图中存在的危险,并说说避免的措施。1、不独自到危险的河、湖、水塘中游泳。要在大人的陪同下到游泳池。2、不用湿手接触带点的东西。3、不在电线下放风筝。4、不在有易燃物品的地方放鞭炮。

  四、辩论“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学生分两组充分发表意见。师总结:不管是会还是不会,如果你不注意,没有安全措施,都会有危险的。

  五、师简要介绍几种多发的以外事故种类:(1)溺水;(2)烧伤;(3)中毒;(4)摔伤;(5)窒息。

  六师:为什么会有意外事故发生,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自学P42后开展讨论。)

  一、师:当我们遇到有意外发生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自学P43后开展讨论。)

  二、小故事(煤气爆炸发生时)学生听外故事后说说各种消防设备、工具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能力: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并通过观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知识: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尽管在校已经和同学们共同生活了近三年的时间,他们彼此都很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呢?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同学间往往因为不理解对方的选择和想法而产生了矛盾。他们还难以站在他人的立场去看问题,去理解对方接纳对方。对他人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认识不够。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对男女生之间的差别有一定认识,但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为什么不一样了解甚少,并且他们对于这样的不同往往持一种盲目的崇拜或是较深的自卑。所以引导他们了解这些差异的产生原因,正确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受农村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人与人的差异认识不足。并且,他们对这种差异也不太愿意去探寻产生的原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更全面认识人与人的差异性。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认识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有不同,从而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想法和选择。通过“猜自画像”,让学生初步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然后借助画“圆的想象画”,交流调查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最后通过“寻找班级小明星”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教学难点

  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人与人之间不一样的地方,画自画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我的自画像”“我和别人一样吗”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的自画像

  [播放动画:不一样的你我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展示课前各自准备好的自画像进行交流研讨:你知道同学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结:我们的长相不一样,爱好、兴趣不一样,性格不一样。(板书:不一样)

  【设计意图:确立初步的自我意识,并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意识到人与人的差异。】

  活动二圆的遐想

  [播放课件:圆的遐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大家同是在圆上作画,为什么画得不一样?

  小结:由于我们每个同学的想法不一样,喜好不一样,所以画的画各不相同。看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表达。(板书:不一样的你我他)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想法和选择也会不一样。】

  活动三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播放动画: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班有哪些各具特点的同学,他们给班级带来什么?教师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明星。

  小结:正因为这些“不一样的你我他”,才使我们的班集体更加多姿多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板书: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发现因为每个人的独特性和闪光点,我们的集体生活才这么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不一样的你我他

  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所具有的特色鲜明的社区,进一步加深对社区区的认识和理解。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一张加大的世界地图一级与小组数目相同的世界地图若干张,学生人手一份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书本6~7页位为我们展示了一组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社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教科书都为我们呈现了哪些国家的社区,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小组交流:将课前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分小组交流,并在地图中找到大致地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然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地图中找找它的大致方位,在再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回答正确后教师将图片贴在较大的世界地图上。

  4、个人制作:画一画自己生活的社区

  5、布置作业观察社区有哪些设施,特别注意观察增添了哪些新设施,并思考这些设施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少先队活动的意义,加强作为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2、养成乐于参加社区少先队活动的积极态度,增进对社区的情感。

  3、学会从既定目标出发,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

  请学生制定“社区少先队活动计划”

  2、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社区少先队吗?听说过社区少先队活动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社区少先队。并告诉学生:“同学们也要进行一次社区少先队活动,为自己的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己的贡献。”

  2、布置任务。“课前,同学们设计了一些很好的活动计划,我们的社区少先队活动就是要实现这些计划。”教师提醒学生,要把计划变现实,需要付出许多努力。首先,应该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请每个小组简单说一说,他们的计划是什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教师根据事先了解到的情况和考虑,帮助每个小组明确他们应该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3、小组准备。各个小组为自己计划地实施做准备工作。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地计划内容,一级今天都做了哪些准备,其他同学和教师就此提出补充意见。

  5、教师。鼓励学生将计划付诸实施

  布置作业:

  1、向家长介绍自己小组的准备工作。

  2、利用课余时间落实计划。

  3、询问家人对自己所在社区有哪些具体的希望,并写在书中。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道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学习比较对照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准备有关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概括,并把要点写在大纸上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书68~69页。提问:“超市还有其他的名称吗?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吗?喜欢去那里吗?经常去吗?”学生就图画和教师的问题自由发言。

  2、小组讨论。教师布置任务并进行引导:“和其他的购物场所相比,超市有什么特点?有那些地方和其他的购物场所相同?有那些的地方与其他的购物场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对超市进行专门的研究。“

  3、将学生分小组。提醒学生要分别记录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推选发言人。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想全班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5、探究活动。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然后促使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额概括要点,说明自己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和学生一起将其与黑板上说列出来的讨论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自己没有发现?”

  教师

  既要可定学生的成绩,更要肯定他们的思考。

  布置作业:

  根据小组和全班讨论的结果,完成书70页“我的新发现”。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街道常见交通标志,懂得简单的交通法规。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脑和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意识。

  教具:交通标志图、图片

  教法:实例

  学法:动手参与

  交通知识知多少

  一、 导入

  出示P40页“血的教训”的图片

  同学们看这张照片,象这样的事情,比这样的事情更惨重的事情,每天都有,这是血的教训,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的发生,我们不仅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做好交通宣传员,我们就来学习P43页9、小小交通宣传员(一)①汇报和交流。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些交通标志,我们先看自己收集的交通标志,同学们交流、讨论,然后重点出示P43页的图片标志,并给图片意思的说明,让学生放松一下,读诵一则交通安全的儿歌,诵读过程中②展示一些图片,符合交通规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判断,并说说理由。③同学们真棒,默读一下P44页资料卡,我们来抢答一下交通规则知识,用这种形式让学生知法、学法。

  二、 小结

  警钟长鸣

  一、导入

  我们懂了许多交通标志和规则,放“儿童文明交通安全公约”歌,引出怎样做好宣传员呢?还要给大家提个醒,看一看大家收集的交通安全警示语。

  二、交流、讨论

  大家收集的警示语,想告诫人们什么?通过学习这些警示语,你也来创编一些警示语?

  三、 小结

  四、 作业

  走在路上仔细观察一下交警,带上自己的玩具车

  我们来做小交警

  一、 导入

  出示交警指挥交通的场景

  让一位学生了解交警手势信号的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看手势表示什么?这是一位交警、引出课题

  二、让学生兴趣地来说手势信号?红绿灯信号的歌谣,在平日里,交警接触尾气、繁忙的汽车、人流。在特殊的日子里,交警更是艰辛。

  在班里模拟交通现场,体会交警的辛苦。

  三、小结

  交警那么辛苦,我们应为他们做什么?应遵守交通规则。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

  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源于生活有意思

  1、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请来了一批优秀的小演员为大家表演舞蹈,大家掌声欢迎他们。

  2、观看配音舞蹈表演。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节目精彩吗

  (学生齐声说真精彩)

  师:不过,老师介绍一下,刚才给我们表演得五位小伙伴和大家有所不同,他们都来自本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听不见声音,说不出话来。

  (全班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的声音,有的瞪大眼睛,有很多学生举起小手要提问)

  师:我知道大家有很多问题想问,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他们学校的张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张老师今天会架起我们和这些新伙伴之间沟通的桥梁。

  (学生掌声欢迎特殊学校老师)

  设计思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依托教材,创造生活化的感知情境——利用相关资源,把聋哑儿童请进课堂,引起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兴趣,为下面与残疾儿童交流作好铺垫。

  二、高于生活有办法

  活动一:面对面交流

  师:老师知道你们现在脑海里一定有很多问题。现在就请这些新伙伴到你们每一组中间来,你们每组选出五个最想问的问题,用你们的方法与他们一起交流。

  (特殊学校的学生到各组中来,学生和他们交流,有的拿出笔和纸,有的请特殊学校老师去翻译。)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和他们交流的,你们了解到哪些情况

  (学生发言:用纸和笔和他们交流的,了解到和别人说话困难特别大;了解到他们很羡慕我们会说话,能听到声音;请他们的老师打手势,做翻译进行交流,了解到他们第一次进入特殊学校的感受,很不习惯,但又没法表达,真痛苦!我们组是用纸和笔和他们进行交流的,我们了解到他们的愿望是——会喊"爸爸,妈妈",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居然成了他们的愿望……学生在回答时,眼里含有泪水。)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可能第一次用纸和笔,或打手势的方法和别人交流。这样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觉得很困难,不习惯,难以表述,不方便,很麻烦,有障碍……)

  设计思路:

  情感是一个有生命的实体,是支撑人活动的亮点,通过学生与残疾儿童面对面的交流和交往,更深一步的让学生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有了这样深切的体悟,就会顺利地从"有意思"向"有意义"过渡,这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过渡:通过刚才和特殊小伙伴的交流,我们发现残疾人和我们正常人交流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其实在我们身边除了这些聋哑小伙伴之外,还生活着许多智力上,肢体上,视力上有残疾的人,他们不仅仅与人交流是非常困难,有时候,就连生活自理也很困难,如果你没有亲身的经历,我们平常人是很难体会到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亲身经历一下。

  活动二:蒙眼走路

  师:请大家听清要求,先请每组的组长把课前准备好的蓝色布条,给各自组的一位同学蒙上眼睛,再请蒙上眼睛的同学走到老师这儿,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其余的同学要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走路的,体会盲人平时是怎样走路的

  (学生模拟盲人走路,体验情境。)

  师:现在,请你们谈谈蒙着眼睛走路的感受。

  (学生发言: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看不到东西,走的时候会撞倒一些东西;平时走路靠眼睛,今天走路靠感觉,真难;走了一半,真想把布拿掉,实在不方便……)

  活动三:单手拉拉链

  师:请听清要求,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把右手背在后面不能再动,用左手把衣服的拉链解开,再用左手把拉链拉上,时间为3分钟。

  (学生实践用左手拉拉链,时间到了,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拉上。)

  师:同学们,谈谈单手拉拉链的感受

  (学生发言:一只手很不方便;用左手很别扭,拉不起来;很想把背在后面的右手伸过来帮忙;用嘴都帮不上忙……)

  设计思路: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通过这两个模拟体验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与痛苦,激发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

  活动四;唤起情感,提升体验

  1、听表演者的故事。

  (配含有忧伤情调音乐,听聋哑的孩子用手势讲述她的经历,张老师翻译。)

  师:听了这位小伙伴的故事,你想对她说什么

  (学生发言:要尊重残疾人,以后不会嘲笑身体有缺陷的人……)

  2、老师讲述及配音观看残疾人平时生活录像和残疾人成才的录像。

  (盲人爷爷,失去右腿的修鞋工人,低智能孩子的生活片断;坐在轮椅上的举重运动员,失去双臂的游泳冠军,被称为中国保尔的张海迪阿姨的故事。)

  师:听了这些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思路:

  恰如其分的媒体使用,更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体验。凄惨音乐声伴随着聋哑孩子的"啊啊"声,伴随着老师深情地讲述,这些多媒体的运用,牵动每一位孩子的心,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尊重与关爱。

  三、回归生活有意义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你打算以后怎样帮助残疾人

  (学生发言,配音乐《爱的奉献》)

  师:你想对眼前的几位新伙伴说些什么话。现在我们用他们的方式对他们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祝福,请张老师教我们做手势。"谢谢,祝你们幸福,快乐,再见"。

  (出示——课后作业: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社会和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在关心着残疾人,老师建议同学们课后分成小组,走向社会,去进行参观,调查,访问。看看国家,社会和我们身边的人是如何关爱残疾人的。)

  设计思路: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本节课的结束应该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当学生们真真切切的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痛苦,懂得自己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教师又链接生活让孩子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实践,献一份爱心,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四、教学反思与拓展提升

  鲁洁教授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变革,那就是"回归生活"。确实,"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案例中教师力图将生活与课堂打通,把残疾儿童请进课堂,引进儿童的生活,又把儿童引向社会,让他们到社会生活中去了解残疾人,在交往中去关心残疾人,让生活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认识,这样课内和课外的互相补充,有机融合和互相支撑,就扩大了教学的空间,使教学向社会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在课堂上,教师把聋哑儿童请进课堂,她们特殊的身份和惟妙惟肖的表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激发了学生想与残疾儿童交流的欲望;通过交流,体会他们生活的不便,再让学生进行模拟体验,把生活中许多残疾人看似与我们很遥远,学生根本没有体验过的艰难,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然后播放那如泣如诉的音乐,伴随着残疾孩子的"啊啊"声,和教师的深情讲述,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通过教师这样精心的设计,教育的意义完全被凸现出来,变得更加清晰,儿童带着这样的收获走向生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在下课铃响的一刹那,而是真正的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生命里,为他的终身发展服务。

  如果教学中教师仅仅让学生在生活中远远地观望残疾人,或是听老师讲几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她们对残疾人的认识就会空洞和模糊的,甚至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当我们教师有目的的把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中时,课堂教学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对于学生生活的引导,体现出这门新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核心思想。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 3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模板4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优选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9篇 学期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模板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教学总结)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学反思3篇 部编太阳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9篇 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三年级班主任计划8篇(班主任周计划简短)

争吵 三年级叙事作文400字9篇 争吵的作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