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6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教案)

时间:2024-01-22 17:5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6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6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3、完成第13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总复习

  立体图形求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

  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633=答案

  6033=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师:这天孙大圣来到花果山,看到满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带回去给猴子猴孙们尝尝,于是大圣手一挥,所有的桃子都进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数是0的除法。

  师:现在,树上有多少个桃子?(0)

  师:这时,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

  师: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

  (0、04=0)

  师:要是再来一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同桌互说一个。

  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又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3、商中间有0的除法、

  师:这四个小猴子没吃到桃子闷闷不乐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们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个桃子,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师:瞧,你提的问题和大圣的一样,真了不起!这道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列式的?(4084=)结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点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解答。

  独立解决后,同教师板书对照,比较两个竖式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观点。

  师:我们看看结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数都一样吗?看来估算是可以检验我们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

  [师:你们都太了不起了,老师这有两道题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6033=答案

  8022=答案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学说计算过程。

  师:那看看结果和我们刚才估算的`位数是不是一样。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刚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开心的走了,听说大王在分桃子,又来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个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计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师:我们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位数也一样。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的绝招是七十二变,几个小猴子想学一学,咱们看看他们变得对吗?

  6802=34

  3093=1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一道思考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不过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样的错误。

  思考题:哪题的商最接近150?

  9066=答案

  7455=答案

  4804=答案

  4473=答案

  四、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双重的。首先,本课旨在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这些口诀,并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其次,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课旨在发展学生在应用数学方面的意识,使他们能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并树立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信心。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这些口诀,并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如下:

  一、引入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呈现一个有趣的情境,例如,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

  2、提出问题: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探究6的乘法口诀。例如,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哪6位同学愿意参加?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

  二、自主探索过程

  1、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2、交流探讨:让学生在小组内和班级内互相交流彼此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3、确定口诀: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编写6的`乘法口诀,并整理口诀的顺序。

  4、记忆口诀:让学生学习并背诵口诀,做好准备,随时可以进行乘法计算。

  试着读一下这个口诀,看看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以记住?还可以互相分享一下记口诀的方法。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由地记忆口诀。

  老师和学生共同对着口令记忆口诀。

  5、利用口诀进行口算:6×26×56×36×1。

  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如何进行口算的。

  三、综合应用,进一步拓展

  1、开车玩碰碰车。

  2、练习射击技巧。

  3、打电话联系朋友。

  小动物们听说儿童乐园很有趣,于是它们给朋友打电话邀请去玩。

  你能找出小动物打电话给谁了吗?(提示:得出的几个数字相等,电话才能接通)

  让6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轮流打电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各有哪些月。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2、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交流、合作与简单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记忆大小月天数的方法,判断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方法:

  自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问题导入

  1、大约有多少天?有那几个月?小月有几天?有哪几个月?

  你是怎样记大小月的?

  二月是什么月?有多收天?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自学闰年的产生(课件出示)

  地球因为地球饶太阳公转一次实际是上是365天还要多几个小时,而不是我们认为的'一年365天整。所以饶4圈后也就是四年

  多出了的时间刚好和一天的时间相差很小所以出现了四年一闰,闰年就是这样产生的

  2、闰年的计算方法

  学生说说晚上9时是怎样变成21时的?

  判定公历闰年遵循的一般规律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②、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

  ③、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这年如果能整除3200,并且能整除172800则是闰年。

  3、练习:你知道20xx是什么年吗?

  怎样判断?

  三、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一说体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68、69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3、例4,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1、能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及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准确地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通过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中应用负数,体验负数。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方向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

  学习指导:

  一、自主准备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相反意义的量?试着举例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二、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第3页的例3。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大声地读一读,并说一说表中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从例3的.学习中,你知道()和()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情况下,怎样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填写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

  4、阅读课本第3页的例4。思考:如何用图来表达学校、邮局、公园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下面画一画)

  5、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三、自主应用

  1、电梯上升15米记作+15米,下降10米记作()米,-20米表示电梯()米。

  2、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将下车3人记作-3人,上车4人记作()人,-5人表示()人。

  3、知识竞赛抢答的评分规定:答对一题得10分,记作+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应记作()分。王明答对12题,答错3题,他得了()分。

  四、自主质疑

  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本节课应该学会什么?(揭示课题)

  二、交流提升

  1、交流第3页的例3

  (1)课件出示例3,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全班交流:从表格中你知道些什么?

  (2)小组交流:对照表格,说一说一至六月份每个月的盈利或亏损情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境,探究计算方法

  1、整时段时间计算。

  谈话:同学们,现在的电视节目内容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喜欢收看什么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会播放多长时间?

  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谈话:在这张节目预报中,你会选择收看哪个节目?(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根据你的观察,你知道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请继续观察,“六一剧场”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播放,什么时间结束?如何计算“六一剧场”播放的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经过的时间,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中交流想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计算思路。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说一说算的方法,肯定学生不同的推算方法。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用减法计算,16-14=2。(相机板书)另一种是推算,从14时到15时是1小时,从15时到16时又是一小时,所以从14时到16时是2小时。

  2、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谈话:同学们,从节目预报表中,你知道“金色童年”这个节目是什么时间播出,到什么时间结束?“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结合学生思路,教师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课本例题中的.线段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图中是把1小时平均分成几份的?每份表示几分钟?开始的箭头和结束的箭头分别指向什么时刻?涂色的部分表示什么?你会计算从8时10分到8时40分这段时间有多长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学生一般会用减法计算,算式是40-30=10(分))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提问:每天的借书时间分成几段?你能算出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独立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答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说说思考过程。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指导学生看题,理解图意。让学生具体说一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你们能估计出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吗?

  算算看,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几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算一算。做好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做法和想法,集体讲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小星的睡觉时间分布在几天里?你会计算吗?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好后,组织学生说一说算法,鼓励学生思考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火车时刻表。提问:从这张列车时刻表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运行”和“停靠”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后指名口答。独立做第(1)、(2)两题,做好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集体反馈。

  提问:从这张火车时刻表上,你还能知道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在班级里说说想法。

  三、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出示“你知道吗”的画面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谈话:阅读了这段文字,你了解到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谁能给大家介绍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查阅资料,多渠道地收集信息,把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同学听。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能够正确辨认用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能正确地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会计算经过时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正确地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2、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

  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最喜欢看哪个电视节目?你知道这个节目的播出时间吗?(比如学生回答“大风车”节目的'播出时间是下午6:30,师板书)。

  可是老师在电视报上看到“大风车”节目的播出时间是18:30,这是为什么呢?谁知道?

  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

  (一)认识24时计时法

  观察钟面,一天有24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2圈。第一圈是从0时(前一天的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第二圈是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把第二圈的12小时按照顺序与第一圈的12小时排在一起,那么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就是1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

  刚才同学说的“大风车”节目的播出时间是下午6:30,这是用普通计时法计时,而电视报上“大风车”节目的播出时间是18:30,这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在通讯、交通等部门以及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谁知道“新闻联播”是什么时间播放?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生答,师板书。

  观察7:0019:006:3018:30,你发现了什么?

  怎样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进行相互转化?讨论。

  将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就是在时刻上加上12,同时去掉表示时间的早上、上午、晚上等名词。将24计时法转化成普通时计时法,就是在时刻上减去12,同时加上表示时间的早上、上午、晚上等名词。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P73—想一想。

  2、P73—填一填。

  重点讨论怎样计算经过时间?如果计算两个整点之间的时间,直接用减法算;如果不是整点,可以先算几小时,再加上经过多少分。

  3、P74—画一画

  (1)这几个时间都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怎样在时钟上表示出来?(讨论)

  先将它们转化成用普通计时法表示,再画出来。

  (2)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育。

  4、P74—练一练

  重点讨论2(2)和3,怎样算经过时间?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经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发展归纳、概括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经历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思维的动机。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思维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让他们在具体情景中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出示课本第2页的主题图,学校要组织植树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小树。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从中您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3捆小树,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

  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展开教学,不但拉近了数学和学生的距离,而且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向新知识转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3个活动

  活动一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有3捆小树,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学生可能列出算式20X3或则20+20+20,并计算得出答案是60棵。接着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算式“20X3”,让学生结合问题情景,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个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发言,算式20X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有3捆这样的小数,60就是表示有60棵小树。学生有可能想出以下的几种计算方法

  1、20X3就是3个20相加,也就是算式:20+20+20=60;

  2、可以把20看成2个10,这样20X3可以变成6个10,就是60。

  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比较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应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在整十数的乘法算式中,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

  师生共同将题目补充完整,教师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解决问题后,继续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

  运用刚刚优化口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

  活动二

  在学生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后,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第2题。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活动三

  学生在总结了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完成“试一试”第三题。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情景来解释算式的含义,学生在理

  解了算理的同时,加强了口算的方法。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比发现的学习方式,使新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分3个层次进行练习。

  1、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的第2题。

  在这一练习中,要求学生利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巩固核心知识。

  2、提高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看图,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

  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

  3、发散练习

  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第三页的数学游戏。

  选择图中3张卡片,并拼成一个正确整十数的乘法算式。

  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巩固口算方法,并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这一环节的三个层次的练习,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体现数学学习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既概括学生的思维,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总结评价,全课小结

  回顾这节课,评价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还有什么疑问?

  以上教学流程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心里和知识起点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尝试、积极的探讨和合理的归纳,使学生学到新知识的同时,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会更加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方面都将得到有效的发展。

  小数有多少棵

  有3捆小树,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

  20X3=60(棵)

  1、20X3就是3个20相加,也就是算式:20+20+20=60;

  2、可以把20看成2个10,这样20X3可以变成6个10,就是60。

  3、2×3=6,20×3=60

  答:一共有小树60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算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孕伏铺垫。

  口答

  246355729

  36621712488

  4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出示植树画面,我们三年级的同学参加绿化祖国植树活动,观察画面,上面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回答:每组有多少人?

  你是怎样列式的`?(363)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小组合作,找一找解决的办法

  汇报:①借助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怎么分小棒?);

  ②想乘算除:因为123=36,所以363=12

  ③可以把36看成30+6,所以363可以看成303=1063=210+2=12

  ④也可以把36看成66,所以363可以看成63=226=12

  你还有什么方法?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三、反馈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抽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列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2、完成试一试第2题: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讲评。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帮助。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尝试解答第(1)、(2)两个问题(什么叫几倍?)。

  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四、总结提高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有什么建议?

  2、尝试完成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反馈。最后鼓励学生多提其他的一些数学问题,要求先在小组内提问题,回答问题,再全班交流。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

  奇思的父亲每天工作3天休息一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工作一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进行反馈。

  3、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奇思一家3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日历中的规律

  1、观察日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日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自己的发现

  3、观察日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4、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标准理念;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力求使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可能想出以下计算方法

  (1)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

  (2)因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现了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目的。)

  4、解决问题。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1、口算。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上面这组算式,横行、竖列分别有哪些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3、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并判断其结果。

  2、通过与同伴交流推理的过程和结果,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3、会用表格来解决推理问题,体会表格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柯南图片:孩子们,请你们看大屏幕,看看谁来了?

  师:柯南,你喜欢柯南吗?

  师:为什么喜欢他?

  师:哪厉害呀?

  师: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侦探。他为什么有名呀?

  师:推理能力很强对吗?(板书:推理)

  师:还有吗?

  师:对了,他善于……也就是说柯南善于观察,能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所以在破案方面怎么样?

  师:那你们想不想像柯南一样成为非常厉害的小侦探?

  生:想!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推理知识。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推理

  二、在游戏中感受推理

  1、判断粉笔在哪只手里。

  师:我们先通过玩两个小游戏,来感受一下什么是推理?

  师把手藏在桌子后面,然后把粉笔放入一只手里。

  问:来,猜猜在哪只手里?

  师:敢不敢确定在哪只手里?

  师:有的说这只,有的说那只,为什么不敢确定?

  师:为什么我们的答案现在是不确定的呢?举手说。

  师张开了右手,做出举手的姿势。

  师:刚才当我攥着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在左手里,有同学说在右手里。当我打开这只手的时候,你能不能断定它在哪只手里?

  生指着我的左手,异口同声地说:那只。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这只手打开了,那它肯定藏在这只手里。

  师:因为老师只有……

  生:两只手。

  师:那现在排除了一只手,就还剩……

  生:另一只手。

  师:这就是推理的一个小知识,它叫作排除法。(板书:排除法)

  师:当我们排除了一种可能,它就会确定在……

  生:另一种可能。

  师:好,现在我们玩第二个小游戏。

  2、猜猜他(她)是谁。

  师:猜猜他(她)是谁。我们经常玩的,谁愿意来玩?

  生举手。师叫到生1。

  (游戏描述:师叫一位学生到前边,这位学生背对着黑板,师在黑板上写上一位学生的名字,然后等其他学生看过后就擦掉,然后其他同学为他(她)提供线索,只能说这个学生的特点,不能说出他的名字,然后请这位同学猜出老师写的`是谁。)

  师:孩子们,她根据大家提供的线索,进行了连续的思考。(板书:连续)

  师:刚才大家给她提供了几条线索?

  师:孩子们,这也是推理,其实在小游戏当中我们就运用了一些推理方法,只不过把很多线索连续起来思考,看来推理其实就在我们的……

  生:身边。

  师:它并不神秘。好,今天这节课老师还带了一个小任务,柯南想让老师在三四班找几个小侦探,当然小侦探一定符合要求。好,那我们就一起走入淘气和笑笑的校园去看一看那里有什么推理问题。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

  师出示: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

  生自主读题。

  师:先说你读懂了什么?你现在知道了什么?

  师:我却有点疑问,这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是什么意思呀?能不能解释解释?

  师:那就是笑笑参加了足球,淘气就参加……

  师:也就是现在我们还不敢确定他们参加的哪一项。

  师:需要什么?

  生:线索;证据。

  师接着出示: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淘气喜欢航模。

  生自主读题,有些孩子开始有想法。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吗?

  生:嗯。

  师:看来我们推理能力是很强,但是孩子们,要想做一名不错的侦探,很好的侦探,还要能把你推理的过程跟大家……

  生:交流。

  师:表达清楚。(板书:表达)能跟大家交流。

  师:好,现在就请你把你推理的过程记录在大白纸上。(板书:过程)

  师:看谁的过程更有利于我们之间的交流,更能让家简单明了。用彩笔写在大白纸上。

  生开始记录自己的推理过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好,孩子们请坐好。先来看看黑板。我从咱们班搜集到四种方法。都谁用文字表达的请举手。

  (1)交流文字表述的方法

  (2)交流连线的方法。

  (3)交流列举、排除的方法(表格的另一种形式)。

  (4)交流表格的方法。

  (5)综合交流四种方法。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班出现了四种方法,刚才在大家推理的过程中,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没有?

  师:抓住了关键句,

  师:我明白了,他们不仅抓住了关键句,而且依据三条线索进行逐步的推理,其实他们的过程是怎样的?

  生:一样的。

  师:而且最后推理出的结果怎么样?

  师:方法不一样,但是你能给这些方法分分类吗?

  师:好了,孩子们,那也就是我们的推理方法大体分为……

  生:两类。

  师:一类是把推理的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跟写日记似的,对吧?还有一种……

  生:简便。

  师:好,那么让你再次选择推理过程的表达方法,你会选哪边的呢?

  生:表格,简单。

  师:也就是你选择这边这类,简单明了,是吗?

  生:对。

  师:那刚才说了,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点,那这三种你觉得哪个更简单明了,一眼就能看懂。

  生:表格那个。

  师:它把很多的信息都写在表头上,然后综合起来进行推理。

  生:我觉得应该是第一个更清楚。

  师:第一个把所有推理的过程都写出来,你觉得比较清楚是吗?

  师:但是如果,既能把推理过程表达清楚,又能让大家看起来比较简单,你觉得是哪一个?

  师:刚才说了,在表达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种方法,但是一定要选择一个便于和大家……

  生:交流的。

  师:好了,其实表格的方法,在推理过程中是经常用到的。(板书:表格)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有序的思考,而且能够把推理的过程表达得更加……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表格是否有这样的作用。请你打开数学书86页。

  四、用表格来解决推理问题。

  1、在比较中感受表格。

  2、练习用表格解决推理问题。

  3、提高题。

  师:好,请你看大屏幕。出一道难一点的题。

  师出示

  四个学生A、B、C、D正在上自习,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在练字,一个人在画画,一个人在写作业,另一个人在看书。

  1、B没有写作业,也没有练字。

  2、C不在看书,也不在练字。

  3、D不在看书,也没有写作业。

  4、A在专心的画画。

  他们各自在做什么?

  五、总结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14次0次8吨√

  23次1次9吨

  32次2次10吨

  41次2次8吨√

  50次3次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使学生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对两种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24时记时法,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

  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

  2、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实践操作法。学生利用学具钟对钟面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

  4、合作交流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张扬个性,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初步感知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即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课始,播放学生熟悉的“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说说这个节目播出的时刻,学生可能说晚上7时或19时,随机板书在黑板上,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播放“新闻联播”,在屏幕右上角会出现的“19:00”,让学生知道19时就是晚上7时,接着询问学生像19时这样的记时法你知道叫什么记时法吗,知道的学生可以回答是24时记时法(板书),那晚上7时呢,12时记时法(板书),初步感知两种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

  然后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还在哪见过24时记时法,通过老师的收集演示,了解在一些公共场合,一般都要用24时记时法,使学生认识到24时记时法简捷明了。从而导入新课,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探索,自主建构

  1、一天从什么时刻开始。

  首先让学生讨论一天从什么时刻开始,出现争议后,课件出示央视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12,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一天开始了。让学生了解一天的开始,在24时记时法里记作0时,12时记时法里记做夜里12时。

  2、学生动手拨钟感受一天的作息时间,知道在一天里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有24小时。

  3、课件演示,感受一天的24时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随着钟面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整体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探索24时记时法的记时规律,强化对0时的理解,知道今天的开始0时就是昨天的结束24时。

  4、观察钟面上第一圈、第二圈分别从几时走到几时,把钟面变成两种记时法的时间轴,直观比较,引导学生发现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深入学习,记时转化

  通过利用刚才发现的两种记时法的区别与联系,首先让学生试着把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很快的用12时记时法表示出来。然后寻找规律,发现24时记时法转化成12时记时法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12时以前的不减12,直接加时间词;12时以后的要减12,再加时间词。

  再学习12时记时法转化成24时记时法,让学生自己举例体会转化的方法,加深对两种记时法之间区别与联系的认识。

  最后练习两种记时法的转化,从把24时计时法记录的电视节目预告改写成12时计时法,到生活中的不同计时法互换,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突破重点,体验成功。

  四、理解应用,推算经过的时间

  1、阅览时间

  9:00—12:0014:00—16:30观察图书馆中的阅览时间。看到这些,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自己试着算一算:图书馆全天开放多长时间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拨钟,结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变化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

  2、确定乘火车时刻

  (课件出示:车票)从车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小明从家到火车站要20分,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小组讨论:他最晚在下午几时几分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误火车?这时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火车发车时刻、加到车站所需时间和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五、课堂小结,回归生活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建构,用自己的语言理解为什么叫24时记时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并在课后用24时记时法做一份作息时间表,教育学生要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出示:星期六,淘气和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笑笑买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师巡视。学生计算结果,师注意关注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才同学们帮笑笑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在买书的时候,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二、互动解疑

  1、师出示: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汇报:

  板书:3.2+11.5=

  2、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生2:可以用竖式计算。3元2角3.2元+11元5角+11.5元16元7角16.7元

  (4)小组讨论。

  (5)完成课本试一试的题目,你会做吗?

  三、启思导疑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四、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7万状的第1题。

  2、用竖式计算。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6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2篇 四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8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堂实录)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模板2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4篇(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教案:小狮子爱尔莎3篇(小狮子爱尔莎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4篇 人教版数学解方程说课稿五年级

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4篇(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万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