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经典4篇 优秀语文教案设计

时间:2024-01-23 10:2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语文教案经典4篇 优秀语文教案设计,欢迎参阅。

语文教案经典4篇 优秀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经典1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

  1、预习出题: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生字。首先通过读课文,勾生字、画生词、读带生字的句子来熟悉生字,再通过和熟字比较字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记忆生字,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出一份有关字词方面的试题。如:

  ⑴ 读准字音方面,可以出给生字选择读音、判断对错或把音节补充完整的`题目。

  ⑵ 认字方面,可以出词语连线搭配的题:

  阿姨 看玩具汽车 闪着 妈妈的手

  妈妈 售货 抢着 说

  小兵 买药 拉着 光芒

  ⑶ 根据字形,可以出猜字谜的题:

  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他们,鼓励他们,肯定他们。

  2、交换做题:

  出好题后,分成小组交换做题。

  3、互评互改:

  做完后,互相批改,再作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当你们面对自已想要的玩具时你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小男孩是如何做的。

  二、读中感悟

  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合作学习:

  1、初读感悟:

  分小组自由默读或朗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互说感受,体会情感。

  2、听读感悟:

  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3、质疑讨论:

  小组互相质疑,把最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写下来。再通过读解决问题。

  ⑴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你的理由。

  ⑵ 售货员阿姨是个怎样的人?

  ⑶ 说说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药品 礼物 柜台 玩具

  富裕 专心 目不转睛 兴奋的光芒

  2、你家有什么玩具?你能写出他们的名称吗?

  四、实践活动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写几句自己的打算。

语文教案经典2

  简析:

  这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本次习作有一篇例文,例文开始叙述了《海伦.凯勒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接着在叙述书内容的基础上描写了自己读完后的心得和收获,并且在最后以海伦.凯勒的一句话作为总结,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全文洋溢着小作者真挚的情感。读完这篇读后感,让人有一种读书的欲望,这就是一篇成功的读后感。

  设计理念:

  1.突出读是写的基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开发习作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学目标:

  1.在例文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你的小学学习生活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书是什么?你读完后有什么话要说呢?

  1.找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2.导入主题:同学们说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习作——读后感。(板书:读后感)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活泼的谈话、交流,让学生对读后感有一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

  1.谈话,激发学生兴趣。

  孩子们,“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老师相信,一本书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给你带来的启迪和感受。

  2.下面请大家阅读张佳星同学读《海伦.凯勒传》后写的一篇读后感,我们来看他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的。

  3.自主阅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体会这篇读后感是怎么写的?

  4.交流例文中蕴涵着的读书感悟的写法。

  (1)读后感的一般模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所读书的主要内容、联系生活谈感受、文章总结。

  让学生体会到详写和略写

  (2)品味感的写法。读后感重在感,感想该怎么写呢?再读第二段,看作者如何来写感受的?

  先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对主人公进行评价,然后联想到自己、联想到别人、联想到现实

  (3)这篇文章是怎样结尾的?

  这篇文章以海伦.凯勒说的一句话结尾的。

  三、拓展的写法。

  1.结合你以往写读书感悟的方法,大家说一说,感想还可以怎么写?

  学生小组讨论,读后感的写法。

  2.体味结尾写法。说说还可以怎样结尾呢?

  小组讨论,结尾该如何去写?

  3.体味文章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题目就是文章的窗户。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怎样的?你还能把它改为?这是一个直接题目,还可以是间接题目,你能替张佳星的文章安上一对漂亮的眼睛吗?

  四、锦上添花

  叮嘱同学们在写这样的文章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师生互相补充:

  1.读后感要重视读。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没有读的感是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潜心的读书,不能把书读透,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来。

  2.感想要切合自己选择的“点”来写,不能前矛盾或者离题万里。

  3.感想的情感要真挚,语言要朴实。

  五、明要求,学生动笔习作

  板书设计:

  读后感

  拉出来 主要内容

  飞出去 深刻感受

  拉回来 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经典3

  【教学构想】

  这是三首语言风格极为相近的外国诗歌,诗人都把大海作为寄托自身理想的意象。大海的神秘,大海的宽广,大海的气象万千,带给人的是美丽的享受,心灵的释放,更是情感的共鸣与寄托。因此,教学中,我把联想和想象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文字在头脑中变成活生生的画面,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意境。

  同时,我把象征的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对象征含义的挖掘来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诗歌的主题。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

  诗歌是最凝练的语言的精华,富含音韵美、、节奏感,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朗读中探讨诗歌的内涵,更让学生在自由创造性的朗读中展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诗歌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1、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意境。

  2、借助与作者、诗歌相关的资料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的情感。

  3、通过反复的朗读,感悟诗歌语言的凝练美、音韵美、节奏美。

  二、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并从中感受诗歌各自的特色。

  三、让学生在对诗歌的品析中,感受作者人格的魅力,并从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象征意义的挖掘,带动学生体会诗歌情感,理解诗歌主题。

  难点:通过对这三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1、学生查阅三位作者的相关资料。

  2、学生温习巩固以前所学的三首现代诗歌,并回忆总结一些学习现代诗的方法。

  3、多媒体课件:大海的各种画面。大海上可以有船夫划船和船乘风破浪、扬帆航行的画面。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聆听着大海的涛声,深蓝的大海像一个神秘的梦,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思和向往。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站在大海边的体验吗?

  同学们自由发言。见过大海的,描绘自己见到的大海的样子和见到大海的感受;没有见过大海的,描绘自己心中的大海的样子,并抒发自己对未见过的大海的情感。

  播放大海的相关画面,并配上音乐。

  请几个同学再述见到的大海的特点和感受,特别引导同学们领悟到大海的美不仅在大海本身,狂风巨浪中勇敢拼搏的船夫、孤独航行的船帆更是大海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语文课堂是艺术,而艺术往往通过细节展示其魅力,导入便是体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的细节。一个好的导入重在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并激起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为解读课文找到突破口、切入点。学生根据已有的体验进入课堂,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然后在聆听多个学生的不同描绘中,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大海的向往。最后让学生在多媒体优美的视听画面中走进对新课内容的感知,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相应的情感和走进文本的热情。)

  二、朗读三首诗歌,感受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1、教师配多媒体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生边听边思考:

  这三首诗歌分别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2、学生根据朗读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不发表任何指向性意见,以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3、让学生根据学习诗歌(既有现代诗,也包括古代诗)的经验,自由说说领会诗人情感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阅读诗歌的一般方法:读懂诗人的情感,不仅要多读,读懂诗歌本身,更要联系诗人的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这首诗歌的特定背景。)

  4、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所查阅的相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再读诗歌,讨论每首诗歌的作者的情感。注重第三首诗歌和前两首诗歌的情感的差别。

  5、根据各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讨论各首诗歌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圈出重音。)

  6、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前两首诗歌。

  (诗歌是最好的朗读材料,朗读又是学习诗歌的最好的方法。因此,我的整体感知是由探讨如何朗读开始的。这时候的朗读是浅层次的。是引起学生们更深入地探讨的前提,同时,把握诗歌的情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因此,通过讨论朗读,引出讨论诗歌的情感,再回到诗歌的朗读是这一环节的思路,在这样的思路中最终达到了了解并掌握诗歌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三、想象前两首诗歌的画面,走进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中

  1、学生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两首诗歌中作者情感的不同载体。

  提示:引导学生回忆冰心的《纸船》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的。

  小结:情感因为有了载体而形象,景物和画面则因为有了诗人的情感而有了永恒的生命。

  2、我们会永远记得冰心对母亲的思念,因为深蓝的大海上的一只一只洁白的纸船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这就是将作者情感具体化的优美意境。

  把学生分成两组,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并准备用优美动情的语言加以描绘。

  提示学生根据诗中的文字,结合作者的相关资料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融人自己的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诗歌在头脑中变成一幅一幅的画面。

  3、学生分四人一小组交流,然后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在各自的大组里交流,最后各大组选派两人在全班交流。

  4、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首诗歌中意境的异同。(侧重于相同之处)

  5、师生共同探讨意境相同之处的原因。

  提示:从作者的情感方面来探讨,并补充介绍两位作者经历的相似之处。

  6、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

  (想象是填补诗句与诗句之间的空白的有效方式,因而,调动学生的想像力,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是这一环节的重点。在对画面的想象和描绘中,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比较阅读的能力。同时,本课在不同形式的分组交流中,保证了每个孩子在不同层面上的参与,同时又大大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三、揣摩象征手法,和诗人的心灵对话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因而诗歌中活跃着诗人自身的形象。

  1、学生讨论诗歌中诗人的形象。

  (提示学生结合诗歌的意境,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句子,然后再根据作者的资料介绍加以整合。)

  2、全班交流对诗人形象的理解,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如此理解诗人形象的原因。

  3、教师小结出诗人的形象是借助象征的方法活跃起来的,然后和学生一起温习所学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重点是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利用对重点句子的揣摩理解象征意义的方法。)

  4、学生四人一组揣摩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提示学生结合诗歌的象征意义来体会,并通过品味重点句子的言外之意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重点句子揣摩举例如下: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讨论、明确:孤独的帆表明是孤独的船,当然这里的船是有所指的,它实际上是指人生的经历,人在生活的苍茫大海里漂泊、前进,会遇到不少的风浪、曲折,可也有风平浪静“清澈的碧流”和“金色的阳光”伴随。然而“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事实上是赞美了奋斗的人生,有作为的人总是追求理想,在追求理想中顽强拼搏,完善自己的人格,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追求着一种拼搏向上、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

  5、学生自由谈谈学了这两首诗歌后对作者的认识和理解,或者谈谈从中受到的人生启迪。

  (诗歌的内涵或者言外之意本就没有固定、唯一、标准的答案,读诗、品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融入主体体验和个性见解的过程。因而,在这个环节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融入读诗、品诗的过程。

  ②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通过交流合作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切忌用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

  ③引导学生结合诵读时的感受和与诗人相关的背景资料的理解进行诗歌品读,防止出现架空分析和胡乱联系的情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再现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

  1、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为两首诗歌选择配乐朗诵的音乐。

  2、配乐朗诵诗歌。

  3、比较和刚上课时的朗读的区别,并以此总结出读好诗歌的一般方法,从而小结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学一”的目的是为了“学百”。因而,这一环节的小结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总结,教师不要包办,硬塞进学生头脑中的东西是短暂的,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探讨出来的深刻体会才是永久的记忆,也才能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

  六、拓展延伸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

  第二课时

  一、讨论总结前两首诗歌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二、学生按这样的方法分学习小组学习第三首诗歌

  三、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交流学习中得出的结论。

  2、提出学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四、把自己找到的三位诗人的其他的诗歌朗读并赏析给同学们听

  【教学后记】

  语文课堂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就像文章条理清晰的脉络,要有起承转合的美感,行云流水的自然。在本节课中,教学的思路是很讲究的。大的教学过程的推进既符合诗歌教学的规律,又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激活学生的思维;小的教学环节的安排则做到了丝丝相连,环环相扣,既符合学生思维的规律,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就连每一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也做到了既是对上一环节的整合讨论的归结和深化,更是引起学生对下一个环节的思考的开始。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活动创造的大舞台。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从品析诗歌语言的本身中感悟语言的美感,更是让学生在教师生动准确的表达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让学生在自己对诗歌意境的描绘中提高’自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很讲究的。无论是导语、结语、过渡语,还是课堂上对学生回答的随机点评,教师的语言都要既能画龙点睛地给学生的思维活动牵线搭桥,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也要能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本节课中,教师更是创造了不少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契机。教学中的联想和想象后的描绘,不仅带着学生走进了诗歌的优美意境,更激化了学生运用优美生动的文字表达的欲望,大大地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和感受能力。

语文教案经典4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发生的疑问以和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效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发明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很大的兴趣的。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身想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然后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靠自身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考虑了,真是爱考虑的好小朋友。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

  李四光小时候_____,问_____长大后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师: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考虑、善观察。

  板书:

  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爱考虑

  师:你们说他爱提问爱考虑,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局部,边读边批注,边读边考虑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你说: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考虑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发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发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他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他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好,有问题就去想方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正是因为他心中发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你读。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你说。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谓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考虑,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只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

  爱动脑,勤考虑,善分析,不盲从。

  师: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

  下面我们搞个小角色扮演,你们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褒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还发现了什么,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对了,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只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师: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师: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考虑、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考虑,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我相信将来你们也会像李四光那么有出息的。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语文教案经典4篇 优秀语文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经典初中优秀作文3篇 初中优秀作文选

经典激励语录10篇(激励语录经典短句)

医院安全生产自纠自查报告经典3篇(医院安全自查报告范文)

教师节演讲稿经典9篇(教师节演讲稿简短)

经典的表白语录10篇(表白经典语段)

给妈妈的一封信经典11篇 给妈妈的一封信优秀范文

迎盛会·读经典·向未来主题心得4篇(喜迎二十大读经典向未来)

经典护士工作心得体会9篇(护士个人工作心得简短)

经典初一新生军训心得10篇(初一新生入学军训心得体会)

小学作文经典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