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生物圈教案3篇(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教学计划)

时间:2024-02-10 19:1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生物和生物圈教案3篇(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教学计划),供大家阅读。

生物和生物圈教案3篇(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教学计划)

生物和生物圈教案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1课时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课程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早已不是什么神话。人类可以离开地球,到时别的星球上去。但是我们能否寻找到一个或是创造一个地球以外适合人类居住的生物圈呢?

  【聚焦课标】

  1、描述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所提供的条件——了解层次

  2、分析说明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惟一的家园——理解层次

  3、培养分析资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经历、反应层次

  4、增强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经历、反应层次。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内容,并填写以下内容

  1、生物圈是指 的总称,也是地球上 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 、 、 等基本条件。

  3、 实验的失败说明人类目前还无法建立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合作学习】

  (一)、分析生物圈Ⅱ号

  读一读:

  再读教材中“生物圈Ⅱ号”,思考并小组讨论:

  找一找:

  1、生物圈Ⅱ号由哪些部分构成?

  ;

  2、它为科学家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

  说一说:

  1、实验了1年多,生物园Ⅱ号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

  2、科学家为什么要提前撤出“生物圈Ⅱ号”?

  ;

  议一议:

  1、为什么要把这个实验基地命名为“生物圈Ⅱ号”?

  ;

  2、“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了你什么启迪?

  ;

  3、太阳系的其它行星能否为人类的生存提供适宜的条件,能说一说各主要原因吗?

  通过“生物圈Ⅱ号”材料的学习分析我能得出的结论:

  ;

  (二)、分析生物圈是生物的家园

  读一读:

  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

  填一填: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不可少的条件?

  ;

  说一说;

  1、如果这些条件被破坏,后果如何?

  ;

  2、请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选择一个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

  ;

  3、为了保护生物圈,国际组织研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能举例吗?

  议一议:

  立足于现实生活,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圈做些什么呢?

  (三)、完成概念图

  概念 为人类生存提供的条件

  【巩固练习】

  1、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 。

  2、生物生存环境的范围包括地面以上约 的高度,地面以下 的深度。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水涝时,被淹没在水下的农作物死亡的原因是()

  A缺少空气 B温度太高 C水太多 D温度太低

  5、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说明 。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 、 、 等基本条件

生物和生物圈教案2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难点:

  植物的营养、呼吸、排除废物。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生物视频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学生观看、思考。教师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讲授新课

  1.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教师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学生总结:①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②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等原则;③观察越细致越接近真实;④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更快的获知真相。

  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提问:这段描写中鲁迅先生观察到了多少种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样才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呢?阅读后回答,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①有明确的目的;②观察使要细致、全面、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③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过渡:学习了如何记性科学的观察你,下面我们就一起试试吧!

  2.什么是生物

  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图片(鸭子、铅笔、汽车、仙人掌),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分组活动,小组长做记录。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

  3.生物的特征

  ①教师出示图I-1,I-2,I-5图片中的阳光下生长的小麦,捕食大马哈鱼的海豚,猎豹追赶羚羊等都是生命现象,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②教师提问: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学生回答:

  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教师提问: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学生回答: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教师给予掌声鼓励。教师陈述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③教师提问: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学生回答: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教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学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④教师讲述: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

  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学生讨论后组长回答: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教师提问: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学生回答: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⑤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6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学生2回答:“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教师讲解: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⑥教师出示I-7种子的萌发和I-9在生长的蘑菇图片,以及I-8破壳而出的幼鳄图,学生讨论。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学生思考后回答。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⑦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学生

  思考后回答: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9.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10.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11.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四)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法和比较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找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点,进而找到

  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二、生物能进行呼吸

  三、生物能排初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四、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六)作业安排

  教材课后练习题1、2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生物和生物圈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5.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三、教学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如:链球菌,各种癣,等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如:地衣,根瘤等

  六、作业

  1、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洒味,这主要是由什么菌引起的( )

  a、霉菌 b、蘑菇 c、酵母菌 d、甲烷杆菌

  2、引起人感染臂癣、甲癣、足癣的生物是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 )

  a、寄生虫 b、真菌 c、链球菌 d、病毒

  3、饮用水是否符合标准,通常通过测定水中的数下列哪种菌群数来确定(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大肠杆菌 d、霉菌

生物和生物圈教案3篇(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3篇(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试讲)

初一生物教案12篇(初一生物上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3篇 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8篇(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1篇 初一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2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2篇(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教案设计)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6篇 生物的特征教材分析

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3篇(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七年级生物学教案4篇(初中生物7年级上册免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