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七年级生物开学第一课教案8篇(初中生物开学第一课教案),以供参考。
七年级生物开学第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受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3、通过教师指导,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结构
4、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明确眼球成像过程。
5、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几张照片,让同学们说说看到了几张照片都是什么?
二、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
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
考记忆 说出眼球的三个结构名称及其特点;
对对号 将眼球名称对号入座;
猜猜看 下列变化是由眼球哪一结构引起的?
2、视觉的形成
探究:
(1)外界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的哪些结构并最终在什么结构上成像的?
(2)眼睛是通过哪一结构的调节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学生汇报
课件展示视觉形成过程
真实的物体与所成的物像有什么差别?
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的呢?
明确:视觉形成于大脑。
学习目标二: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
课件展示近视情况,学生概括近视形成的原因
2、怎样矫正?
3、预防近视的措施
“三要”“四不要”
三、分析资料,迸发情感
我国仅角膜损伤致盲患者就有400多万,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人只要换上健康的角膜就会立刻复明,但我国每年只能约700人做角膜移植手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同学们我们怎样尽自己所能关爱身边的盲人朋友呢?
四、寄语学生
六月六日是爱眼日!它的设立在于提醒我们每个人要爱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它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只有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才能更好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七年级生物开学第一课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实地调查课。“调查”作为一种广义的探究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调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和组织工作。《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
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调查的实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的表达与交流。
教学难点
调查活动的组织教学。
学生分析
(1)有《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具备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特征的能力,完全能够完成《植物调查记录表》以及给植物归类的任务。
(2)第一次实地调查活动,学生也许会误认为此类课等于玩,所以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任务性、科学性、严谨性并且强调活动时的纪律性,组织性和安全性。
设计理念
开放式教学:开放的教学空间与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3、举例说明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技能目标:
1、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校园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
2、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3、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
4、尝试交流探究结果。
5、尝试调查报告的编写。
情感性目标:
1、体验探索自然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热爱校园,热爱植被,热爱大自然的风尚。
3、养成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本节由于内容较多,可安排 2 课时完成。课前先让小组预习,提前制定调查计划(调查目的、调查场所、调查路线、调查小组的人员分工)。第一课时用大约二分钟说明调查注意事项,然后在校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按照课本24页《植物调查记录表》完成调查记录;第二课时,各小组完成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各小组进行交流、老师、同学给予评价。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预先进行周密考察对学校内植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和用途有清楚的了解。
2、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调查计划(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探究竟1制定)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本24页探究竟1、2,组成小组,每组5人,组长负责制,组员分工(记录员2名、观察员2名、汇报员1名等),制定调查计划(按照探究竟1制定)
七年级生物开学第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假如你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图案。蓝色是浩瀚的海洋,绿色是广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合作探究 智慧碰撞
探究一:什么是生物?
探究二: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观察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仪器?
(3)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观察的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3、要及时作好记录。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鸟捕食鱼
牛在草地上吃草
大熊猫吃竹叶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利用水、无机盐、二氧碳制造有机物葡萄糖、淀粉等)
2、生物能进行呼吸
鲸呼吸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小鸟在呼吸
鱼用鳃呼吸
3、生物能排除生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除
植物通过落叶将一部分废物带走
落叶是植物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向日葵总是向着有阳光的一方
含羞草
警觉的兔子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菜豆的生长
红狐的生长
6、传和变异的特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人胚胎初期细胞群
一些单细胞生物
1.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答:珊瑚不是生物,因为它是由死去的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而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
2.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课后小结
生物的七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七年级生物开学第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生物
1、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2、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3、学生拿出自带的.物体。通过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导学生分析、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二、生物的特征
1、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2、 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3、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小结
本课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的第一课,首要问题是解决什么是生物,什么是非生物,从而总结出生物的特征。内容比较易懂,和学生每天的生命活动相关,学起来很容易。
在小组讨论生物的特征的时候,对于能呼吸,能排泄这种每时每刻都进行的生命活动,更容易被忽略。稍加提示就会想起。对于应激性这种专业术语学生理解不太好,但是换种说法,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后,就易理解得多。
板书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处了病毒。
七年级生物开学第一课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师生一起欣赏图片中碧蓝的天空、流动的白云、遍地开放的鲜花、绿草如茵的草原、悠闲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别致的毡房。
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学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展示观察的结果,最后达成共识:花草、树、牛羊是生物,白云、毡房不是生物。由所有生物的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认识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必然对不同的生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尝试进行归纳和总结。
学生阅读后,归纳、总结,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如果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4、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热烈的讨论能让你迸发思想的火花。
学习目标二:生物的特征
多媒体展示图片:
(在尼日尔南部城镇马拉迪的一个治疗性给食中心,一位母亲背着她那因为营养不良而极度瘦弱的孩子。)
问:这2张图片说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什么?
答: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讲: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肉食动物通过捕获草食动物获取食物,草食动物通过取食植物获得食物,民以食为天,人要每天从食物中获取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一旦食物匮乏,就可能出现图片中的状况。总之,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多媒体出展示图片: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是什么动物?生活在哪里?你们看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它为什么要浮出水面呼气?
(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
讲:生活中的人每时每刻也都要进行呼吸,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2、生物能进行呼吸
多媒体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该图片揭示了什么生命特征?
(教师提示:注意季节气候、身体状态)
讲:人在运动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汗液,是因为在运动中人体内产生了比平时更多的废物,这些废物要及时排出体外,排泄的途径除了排汗外,还可以通过排尿和呼气的形式排出。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花朵,一朵花受到昆虫的刺激作出什么反应?
(花瓣收拢起来了)
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
4、应激性
问: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
(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兔子发现天上的老鹰后向坡上猛窜;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一滴糖水会招来许多蚂蚁;我们吃饭时,会分泌许多唾液……)
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图片,讨论交流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讲:一粒种子可以萌发生长形成幼苗,一株幼苗可以长成一棵大树;一头小象可以长成一头大象……这些都是生长。当生物体长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讲:生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如蜻蜓点水等。
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学生思考后回答:
——除了鸡、鸭可以产卵之外,猫、狗可以产仔。
——有的植物用种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茎繁殖,还有用叶繁殖的.。
——还有用细胞繁殖的。
讲: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
补充说明细菌可以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等。
讲:以上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征,你还能举出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吗?
(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生物现象,归纳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征。
问:蚯蚓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能不能生活在沙漠中?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会使土壤变得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问: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孩子一般和他们的长辈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着明显的差异,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了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
问:生物都能生长、繁殖,具有应激性,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生物有没有共同的结构基础呢?
答:虽然各种生物形形色色,但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蘑菇、枯叶、钟乳石、机器狗,指出哪些属于生物?并说出理由。
学生讨论后回答:蘑菇属于生物,枯叶、钟乳石和机器狗不具有生长、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动,属于非生物。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能够生长繁殖,具有应激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生命,观察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
七年级生物开学第一课教案6
空气质量与健康
教学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教学重点
1.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
2.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准备
1.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指导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准备有关吸烟危害性的资料。
2.学生:调查家庭成员吸烟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
复习提问:呼吸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导言: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2.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2.1资料发布
2.1.1几位学生上讲台发布所收集的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情况的资料,其余学生聆听并对资料内容表示惊讶,产生触动。
课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上课时指导学生发布这些信息。
2.1.2阅读课本P52~53的资料分析,并分组讨论问题。学生代表本组同学的意见,组内其他学生补充。
指导阅读,组织并参与学生讨论,分析、评价,给予鼓励。
资料分析
2.1.4说出调查结果。通过交流分析,了解吸烟的危害。
课前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为家长算笔吸烟帐。
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
分析资料,并质疑:吸烟危害健康,为什么有人还要吸烟呢?
小组成员阐明对吸烟的看法,并提出可行的策略方案。
2.1.5展示从报纸上剪贴的吸烟危害健康的资料,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2.2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说出治理沙尘暴的对策。
出示沙尘暴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2.1结合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煤气中毒的原因,提高防范意识。
讲述煤气中毒的.原理,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阅读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疑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探宄方案,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及探究方法
强化认识,进一步了解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展示探究步骤,提出在探究中应注意的事项。
小结和练习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通过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提高。讨论如何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探究
课后分组,小组成员分工采集和测算当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并将结果进行公布和交流。
组织分工,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参与交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课后活动
到有关部门获取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资料,了解当地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七年级生物开学第一课教案7
说课内容:七年级生物(上)《观察植物细胞》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细胞结构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整和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4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出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探究。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
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
(二)、制作临时装片。
1、多媒体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准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展:充分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
(3)染色:
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时适量:多了,会溢出来污染实验台;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纸应有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2、学生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3、学生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
(三)、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让学生明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位。
(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5)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四)、技能训练:绘植物细胞结构图
强调绘图要领:
真实;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名称标注齐全。
(五)、课堂小结:
1、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2、植物细胞的结构。
(六)、作业布置:
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要求标注功能
七年级生物开学第一课教案8
教学目标:
1.概述生物学的概念,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蚂蚁:好多好吃的哦!
②大雁:南方也是我的家!
③春芽:我也想长高哦!
④蜜蜂:花蜜是我的最爱!
⑤向日葵:我的笑脸总是迎向太阳!
⑥织布鸟:家的感觉真好!
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在自然界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蚂蚁觅食、大雁南飞、春芽吐绿、蜜蜂采蜜、葵花向阳、小鸟的筑巢和觅食等等,这些都属于生命现象。
你能举例说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命现象吗?
一、生物的概念
什么是生物?你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物的概念吗?
小结: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思考:熊猫玩具是生物吗?机器人是生物吗?
活动:火眼金睛辨识生物和非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白头叶猴、手上的细菌、水蚤、蘑菇、落叶、蝉蜕后的壳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大多都有细胞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
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虽然它们看起来那么的不同,但它们有共同的特征。观察图片,说一说动物和植物相似的特征是什么?
小结:生物体大多都是由细胞组成。
2.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一颗小小的檞果经过一段时间能长成一棵大橡树,想一想幼苗是如何长成橡树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多媒体展示图片:葵花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
生物的另一特征是生长和发育。生长是变大的.过程,如一粒向日葵种子萌发、生长,长出幼嫩的小叶,这就是生长。
同样,动物也要生长发育。如受精卵经过胚胎发育,长成胎儿。
小结: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3.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细胞要完成生长和发育等生命活动必须消耗能量,如此时的你正坐在教室里学习,不仅你的眼睛和大脑的细胞在工作,你的胃肠细胞在消化食物,血细胞在体内运输。若此时你受伤了,则会有一些细胞来“修补”这个创口。
生物完成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列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捕食
小结: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4.生物都能繁殖
多媒体展示图片:我要飘到远方播种喽!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两只鹿蛾在南天竺的叶子上交尾;②猴子:是妈妈哺育我长大!
小结: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5.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说明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什么现象呢?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小结: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6.生物都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小结: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举例说出自然界中常见的生命现象,如蚂蚁搬家、燕子衔泥、孔雀开屏等。
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说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说出机器人和熊猫玩具都不是生物。
观察图片,思考、说出白头叶猴、手上的细菌、水蚤、蘑菇是生物;落叶和蝉蜕的壳是非生物。
观察图片,从图片上获取信息,动物由动物细胞组成,植物由植物细胞组成。
说出生物体大多是由细胞组成。
观察图片,说出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观察葵花籽的萌发生长
观察图片,说出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观察图片,说出植物能够繁殖后代
观察图片,说出动物也要繁殖后代
观察图片,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7.生物也要呼吸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伸伸懒腰,喘口气;
②树:我也需要新鲜空气;
小结:生物都能呼吸。
生物除了以上的特征还有哪些特征呢?
师生共同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大多都由细胞组成;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生物都能繁殖后代;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生物能够呼吸、排泄废物等。
多媒体展示视频:生物的基本特征
说出还有排泄废物等。
七年级生物开学第一课教案8篇(初中生物开学第一课教案)相关文章: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3篇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教案
★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4篇 初中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教案12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开学第一课收心的教案5篇(秋季开学第一课收心教育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