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有关小学数学教案3篇(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供大家阅读。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通过对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位数除法法则的认识.
2.理解商末尾添零的意义,掌握商末尾添零占位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商的末尾添零占位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类除法题.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2013= 90018= 24048= 75025=
720036= 910013= 64016= 96024=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 52013 24048 910013是怎么想的?
2.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订正板演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特别要强调,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例 14 782023=
师:除数由一位变成了两位数,仍然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你们还会做吗?
2.教学例14
(1)学生试算例14 782023=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在下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4,已经没有余数,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将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3)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种见解.
因为根据除法的计算法则,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对着那一位写商;如果不够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所以商的个位上就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商虽然是4已经除尽,但个位上的0除以23仍然得0,所以商的个位应写0.
因为782023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百位上,商应该是三位数,所以应该是340.
因为除到被除数的百位商3,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4,表示商是34个十,也就是340,所以个位要写0.
如果商的个位不写0,商是两位数34,不表示三位数340,经验算3423不等于7820,所以商不是34.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见解充分给予肯定.然后指导商写得不完整的同学把商写完整,从而使学生再次体会到,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是0,只要在被除数个位上补0就可以了.
注意:教师要强调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
(4)对比练习
把倒排的被除数改成7830并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试做.想一想这道题与刚才例14有什么不同?做题过程中有疑问同桌可以议一议.
结合板演竖式提问:当十位上商4后,出现了余数1,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提问: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教师强调:商末尾不添0,商就不是三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百4个十,而只是34;若商末尾不添0,根据被除数=除数x商+余数验算结果也不等于被除数.
教师提问: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口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
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
3.反馈练习.
918054= 577854= 374931=
全课小结
商末尾有0的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余数,商末尾的0必须写上.一种是有余数但不够商1时,也要用0占位.为了防止商末尾的0丢掉,可在计算前判断商的位数.计算后进行验算.
随堂练习
1.笔算.
2.判断.
(1)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也就有几个0.( )
(2)被除数的末尾有0时,得出的商末尾可能有0.( )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错在哪儿,讲清理由.)
布置作业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2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那些?谁能按从大到小说说?
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从左到右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右到左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是怎样化的?米与厘米,米与毫米间是怎样互化的?
(2)练习
1米=()分米10厘米=()分米
1米=()厘米10毫米=()厘米
1千米=()米600厘米=()米
2、举例: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可捉高90(),教室长10(),小学生每小时步行4(),黑板长5(),火车每小时性80()。
(2)练习书p87t3
4、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千米=()米9千米430米=()米
5000米=()米3450米()千米()米
5、独立完成p87t4、5
二、综合练习
1、判断题
(1)学校的三层楼高是11米。()
(2)小明1分钟能走100米。()
(3)一条路长4千米,另一条路长4000米,这两条路一样长。()
(4)一辆货车在公路上每小时行56米。()
(5)小英从家里到学校走了20分钟,他家离学校大约是1千米。
2、应用题
(1)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九江长江大桥长7675米。
a:哪座桥长?长多少?
b:这两座桥的长各合多少千米多少米?
(2)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火箭的速度是喷气式飞机的9倍,火箭每秒飞行500米。火箭每秒飞行多少千米多少米?
(3)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3、提高练习
天平的一边放了一个1千克的砝码,另一边放了5个苹果和两个100克的砝码,正好平衡。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p52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3篇(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相关文章:
★ 有关小学生一年级的作文600字5篇(小学一年级作文10年级的作文)
★ 有关小学竞选班干部演讲稿7篇 小学竞选班干部演讲稿200字
★ 有关我的妈妈小学生作文300字4篇 我的妈妈小学作文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