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世界》教案12篇

时间:2024-04-11 14:5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绿色的世界》教案12篇,供大家阅读。

《绿色的世界》教案12篇

《绿色的世界》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绿色有环保、健康的意义。

  2、懂得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3、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和探索兴趣。

  活动重点:

  感受绿色的世界消失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活动难点:

  如何保护环境

  活动准备:

  1、青蛙图片、绿色背景图、

  2、绿色卡纸、黑色勾线笔(人手各一);剪刀、双面胶(棒棒胶)每组各一。

  活动过程:

  1、看到绿色你想到了什么?如果说“绿色的世界让人舒服”,这里的“绿色”有什么意思呢?

  2、出示图片(自制青蛙生活在绿绿的小草、大树、荷叶的池塘)故事导入《绿色的世界》,引出课题。提问:

  青蛙为什么会站在脏脏旧旧的报纸上?

  你看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青蛙绿色的世界到哪里去了?

  (请幼儿大胆猜想,青蛙绿色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说出大树被砍伐,池塘里堆放了很多垃圾,污染了这里的环境。)

  2、分组讨论:

  (1)我们如何帮助青蛙找回它绿色的世界?

  (2)请幼儿将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

  (3)教师小结。

  3、请幼儿帮助青蛙改善环境。

  (1)清理垃圾。

  (2)给青蛙一片绿色的世界。

  (请幼儿用绿色的卡纸画树、小草,用撕、剪的方式贴在背景墙上)

  孩子们,你们看见青蛙绿色的世界又回到了它的身边,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结束部分:

  播放森林狂想曲,请幼儿一起去青蛙绿色的世界去做客。

  活动延伸:

  请幼儿设计环保宣传标识牌,提醒家人和朋友爱护环境。

  故事:绿色的世界

  小青蛙生活在绿色的世界里,在那里,到处都是绿绿的山,绿绿的草,绿绿的大树倒映在清澈的池塘里,身穿绿衣服的小青蛙在绿绿的荷叶上唱着快乐的歌谣,它生活得开心极了。

  小青蛙冬眠了整整一个冬天,春天到了,睡醒的小青蛙准备和它分离了一个冬季的绿色世界打个招呼,当它爬出树洞,发现它的世界全变了: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奇怪,大树不见踪影,小草变得枯黄,池塘里的水黑乎乎的,里面飘着许多垃圾,还发出阵阵难闻的味道。小青蛙看见的绿色只剩下身上灰绿色的衣服和池塘里那个绿色的饮料瓶。它呆呆的站在池塘边,怀念着曾经绿色的世界。

《绿色的世界》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说短句“我看到了X色的XX。”

  2、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变化,并能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述。

  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符的ppt。

  2、红、黄、蓝、绿各色玻璃纸。

  活动流程

  1、看诗歌ppt,学习诗歌。

  1)展示ppt2—5图片。

  师:这个图片上的是什么?(观察ppt图片2—5)

  这些画都是黑、白颜色的,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彩色的?

  我想了一个办法,请你们来看一看!(老师戴上一幅绿色的眼镜)

  请你们猜一猜,现在我看见的画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幼儿带上绿色的纸,观察ppt图片2—6。

  师:如果把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会怎么样?(播放ppt7)

  2)根据ppt图示1—7,教师朗诵诗歌。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叫做《绿色的世界》,我们带上绿色的眼镜,一起来学一学。(教师示范朗诵,幼儿跟念。)

  2、引导幼儿观察具体形象,仿编短句。

  1)师:我们戴上绿色的眼镜,还发现哪些东西也变成绿色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面的事物)

  2)幼儿自由观察教室,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引导说出“我看到了绿色的XX”)

  3、延伸活动。

  让幼儿戴上红、绿、蓝等色彩不同的眼镜,去外面走走、看看,感知周围世界色彩的变化。

  1)提问:我们戴上绿色的眼镜,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变成了绿色,如果我们戴上其他颜色的眼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颜色的眼镜去观察周围世界色彩的变化。教师带领幼儿边看边说:我看到了X色的XX。

  附:儿歌《绿色的世界》

  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小猫,

  绿色的蛋糕,绿色的手套。

  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

  到处都是绿、绿、绿,

  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

  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

《绿色的世界》教案3

  活动要求: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诗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趣。

  2、引导幼儿用诗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大胆进行艺术想象。

  3、学习仿编诗歌句,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用书——“绿色的世界”

  2、绿色的眼镜,幼儿每人一副。

  3、红、黄、兰色的玻璃纸。

  活动过程:

  (一)观看无色彩的图书——“绿色的世界”

  1、图书上有什么?

  2、这些画都是黑、白颜色的,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彩色的?

  3、我想了一个办法,请你们来看一看!

  (老师戴上一幅绿色的眼镜)

  4、请你们猜一猜,现在我看见的画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5、请你们也戴上绿色的`眼镜来试一试

  (二)欣赏诗歌——“绿色的世界”

  (老师配乐朗诵)

  提问:

  1、这首小诗说了什么?

  2、绿色的世界都有些什么?

  3、为什么一切都变成绿色的呢?

  (三)学念诗歌——“绿色的世界”

  让幼儿带着绿色的眼镜读念诗歌。激发兴趣。

  (四)仿编诗歌句

  提问:

  1、如果你戴上红颜色的眼镜,又会看到一个什么颜色的世界呢?(让幼儿自由选用彩色玻璃纸,边看边仿编。激发幼儿创造的快乐)。

  活动延伸:带着彩色的玻璃纸,到户外去看。

《绿色的世界》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通过玩戴眼镜的游戏,感知、理解并表达诗歌内容。

  3.体验大自然的美。

  活动准备:

  1.图片:《绿色的世界》。

  2.绿色的眼镜一副。(带绿色的糖纸)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

  体验戴上眼镜后事物颜色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平时我们看到的各种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发表见解)如果我们戴上有颜色的眼镜,看到的东西又会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幼儿体验戴绿色的眼镜,形成对“绿色的世界”的感性印象。

  1.师:当你戴上绿色的眼镜时,你发现了什么?

  2.师:你发现什么东西变绿了?

  三、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图片。

  师:图上的小朋友看到的绿色的东西有哪些?

  四、教师结合图片示范朗诵诗歌,引导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

  教师:老师把刚才看到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

  提问:绿色的世界里有什么呀?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变成什么了?

  五、教师再次示范朗读诗歌并配以动作。

  六、幼儿学说儿歌。

  1.幼儿集体练习儿歌。

  2.组织幼儿分组练习儿歌。

  3.教师带领幼儿边表演边完整朗诵诗歌。

  七、教师小结。

《绿色的世界》教案5

  活动名称:诗歌“绿色的世界”(小班)

  活动要求: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诗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趣。

  2.引导幼儿用诗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大胆进行想象。

  3.学习仿编诗歌句,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案准备:

  1.教学用书——“绿色的世界”

  2.绿色的眼镜,幼儿每人一副。

  3.红、黄、兰色的玻璃纸。

  教案过程:

  (一)观看无色彩的图书——“绿色的世界”

  1.图书上有什么?

  2.这些画都是黑、白颜色的,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彩色的?

  3.我想了一个办法,请你们来看一看!

  (老师戴上一幅绿色的'眼镜)

  4.请你们猜一猜,现在我看见的画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5.请你们也戴上绿色的眼镜来试一试

  (二)欣赏诗歌——“绿色的世界”

  (老师配乐朗诵)

  提问:1。这首小诗说了什么?

  2.绿色的世界都有些什么?

  3.为什么一切都变成绿色的呢?

  (三)学念诗歌——“绿色的世界”

  让幼儿带着绿色的眼镜读念诗歌。激发兴趣。

  (四)仿编诗歌句

  提问:

  1.如果你戴上红颜色的眼镜,又会看到一个什么颜色的世界呢?

《绿色的世界》教案6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朗诵活动,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通过戴绿色眼镜来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

  3、能在集体中大胆清楚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自制绿色眼镜。

  2、图片:天空、小猫、甜糕、手套、绿色的世界。

  活动过程:

  1、出示眼镜,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绿色眼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这是什么?和平时的眼镜有什么不一样?

  (2)请个别幼儿戴上绿色眼镜观察周围世界。

  教师:戴上绿色的.眼镜看东西会有什么变化?

  (3)请幼儿说说戴上眼镜的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形成对“绿色的世界”的感性印象。)

  (4)教师小结。

  教师:这个绿色的眼镜戴上后,整个教室都变成了绿色,我们像在绿色的世界里一样。

  2、教师示范朗诵诗歌。

  (1)教师边朗诵诗歌边做相应动作,引导幼儿欣赏诗歌,并感知诗歌的内容。

  教师:讲到“绿色的天空”时,右手指着天空,眼睛顺着手指的方向看。

  讲到“绿色的小猫”时,双手放在嘴边,做猫抹胡子状。

  讲到“绿色的甜糕”时,双手放在嘴边,做吃东西状。

  讲到“绿色的手套”时,双手手心手背翻转一次。

  讲到“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时,左右手分别向两边轻轻挥动。

  讲到“到处都是绿绿绿”时,右手往左右两边各指两下。

  讲到“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时,双手蒙住眼睛再放开。

  讲到“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时,微笑着摇头。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段落的先后顺序再次回忆诗歌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3、出示图片,看图朗诵。

  (1)通过图片提示引导幼儿朗诵诗歌。

  (2)集体完整朗诵诗歌。

  4、教师指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朗诵诗歌。

  (1)引导幼儿运用轮流,分组等方式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教师提供红色、黄色、蓝色等色彩的眼镜若干,让幼儿自选,引导幼儿感受彩色的世界,并仿编诗歌《彩色的世界》。

《绿色的世界》教案7

  活动内容

  语言绿色的世界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颜色透明纸观察周围物品,感知周围世界的色彩变化。

  2、通过图片的提示学习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天空、小猫、蛋糕、手套等图片。)

  2、彩色眼镜若干:用纸板做成眼镜架,红、黄、蓝各色玻璃纸做镜片。

  活动过程设计

  课题渗透体现

  一、出示天空、小猫、、手套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二、出示滤色纸做的眼镜,让幼儿带着眼睛再来观察图片。

  1、教师出示眼镜。

  2、幼儿带上滤色纸做的神奇眼镜观察图片。

  3、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说说带上眼镜以后看到的物体的颜色。

  4、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都变成了绿色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眼镜片的颜色。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带上了绿色的眼镜,所以看到了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小猫,绿色的,绿色的手套,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

  三、看课件学习儿歌。

  教师播放课件用昆山话来念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示一起用昆山话学习儿歌2遍。

  教师播放课件用昆山话来念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示一起用昆山话学习儿歌2遍。很好地提高了幼儿对学说昆山话的兴趣。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对儿歌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了以后,这个环节让幼儿进行连贯的学习儿歌,通过课件图示的.方法,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儿歌的主要内容。让带上不同眼镜的眼镜让幼儿来看一看,从而知道了不一样的颜色的变化。孩子们对观看Flash的热情比较高,但是利用课件教学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孩子理解、朗诵诗歌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牵制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所以我认为在语言活动中,应该使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孩子的感官和思维,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绿色的世界》教案8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歌内容。

  2、积极参与朗诵活动并诗学说诗歌内容。

  3、能在集体中大胆的进行表达,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透明的塑料瓶制成的眼镜若干;

  2、图片若干。

  3、课前带领幼儿戴上绿色的眼镜在室外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

  师:刚刚我们在外面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外面你都看到了什么?

  (幼儿说绿色的地板、绿色的鞋柜、绿色的植物等)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欣赏诗歌并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这么多绿色的事物,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关于绿色的.诗歌,小朋友想听吗?

  (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教师:刚刚这首诗歌里你都听到了哪些的话?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诗歌相应的句子图谱)

  根据幼儿所说天空、小猫、蛋糕、手套等,教师做相应动作。

  2、幼儿再次欣赏诗歌并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补充并纠正幼儿所说句子。

  教师:小朋友说的真好,那我们再来听一听是不是小朋友说的这些?

  2)幼儿根据提问理解并学说诗歌内容。

  老师:诗歌中的天空、小猫、蛋糕、手套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会变成绿色的?

  教师:戴上绿色的眼镜我们看到这是绿的、那也是绿的。

  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绿色,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这一片绿、那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

  老师:可是诗歌里面还说,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为什么?

  3)幼儿看图谱学说儿歌。

  老师:我们一起看着这个图谱一起说一说这首好听的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看图谱学说儿歌)

  4)我们一起加点动作试一试好吗?

  3、幼儿自己尝试创编儿歌。

  教师:看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各色眼镜)现在给每个小朋友一副眼镜,请你戴上眼镜看看,跟你的同伴小声讨论一下,你看见了什么?用我们诗歌里的话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创编儿歌)

  结束部分:好了,我们去室外再看看好不好?跟客人老师再见。

《绿色的世界》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通过玩戴眼镜的游戏和阅读图书,感知、理解与表达诗歌内容。

  3、积极参加朗诵活动,能在集体中大胆地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自制绿色的眼镜(幼儿人手一份)。

  2、图片:天空、小猫、甜糕、手套、绿色的世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世界,以操作活动加深幼儿对绿色世界的理解。

  教师出示绿色的眼镜。

  教师:戴上的眼镜看东西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戴上绿色的眼镜到户外观察周围的世界,教师提醒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颜色的世界。

  2、教师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绿色的世界”的感性印象。

  教师 :当你戴上绿色的眼镜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你发现什么东西变绿了?

  3、教师示范朗诵诗歌。

  教师讲到“绿色的天空时”,右手指着天空,眼睛顺着手指的方向看。

  教师讲到“绿色的`小猫”,双手放在嘴边,做猫抹胡子状。

  教师讲到“绿色的甜糕”时,双手放在嘴边,做吃东西状。

  教师讲到“绿色的手套”时,双手手心手背翻转一次。

  教师讲到“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时左右手分别向两边轻轻挥动。

  教师讲到“到处都是绿绿绿”时,右手往左右两边各指两下。

  教师讲到“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时双手蒙住眼睛再放开。

  教师讲到“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时,微笑着摇头。

  1、教师出示图片,带领幼儿看图朗诵诗歌。

  2、教师指导幼儿边表演边朗诵诗歌。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表演一边朗诵诗歌。

  引导幼儿运用轮流念诗歌的方式朗诵诗歌。

  幼儿戴上绿色的眼镜,边表演边朗诵诗歌。

《绿色的世界》教案10

  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画面内容,体验诗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绪。

  2、引导幼儿用诗的眼光观察周围生活,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想象,仿编新的诗歌。

  活动准备

  1、诗歌的画面一幅。

  2、绿色眼镜一副。

  活动组织

  1、教师出示画面,朗诵诗歌一遍,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1)这首诗说了什么?

  (2)绿色的世界都有些什么?让幼儿讨论。

  2、幼儿轮流戴着绿色眼镜看周围的世界,对“绿色的世界”有个感性印象。

  3、教师再次朗诵诗歌,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为什么一切都变成绿色的呢?

  (2)、你戴上绿色眼镜后看到什么东西变绿了?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

  4、学念诗歌。

  5、再熟悉诗歌基础上,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美工活动:做眼镜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装饰眼镜。

  2、培养幼儿对美工的兴趣及认真细致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镜架及各种颜色的`圆形玻璃纸

  2、范例眼镜

  3、油画棒或彩笔

  活动组织

  1、出示范例眼镜,引起幼儿兴趣。

  2、示范讲解装饰方法及粘帖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活动延伸

  让幼儿戴上自制的眼镜,去外面走走,看看周围世界有什么变化,互换眼镜,看看透过不同的眼镜,周围世界又变成了什么样,从而更深地理解、体会作品在描绘的“绿色世界”。

《绿色的世界》教案11

  【设计意图】

  《绿色的世界》是为大班幼儿创编的一节语言领域活动内容。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稚美且富有极强吸引力,能够激发幼儿强烈探究欲望的儿童诗歌。儿歌语言以充满好奇和质疑的口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活动课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水平,依据我园正在实施和验证的“354”游戏教学模式为依托,在活动中体现幼儿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行为,特别在“4”个环节中的预设实践中让幼儿熟悉诗歌、尝试利用游戏方式进行“置换单个词语”完成仿编。循序渐进会用“x色的xx”这一句式说话,培养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等文明交流的语言习惯,以此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我尝试在活动预设上打破传统的将语言活动在室内进行的模式转移在室外,让幼儿的视野从室内拓宽到室外美丽的校园,接受五彩缤纷的世界用“小眼睛大世界”为活动主题,让幼儿在有生命的空间里尽情的吮吸、尽情的感知、尽情的'释放、尽情的探究、营造浓浓的吟诗情境和氛围。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体验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诵诗歌。

  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置换单个词”完成仿编,并逐步学会用“x色的xx”这一句式说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幼儿文明交流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游戏,体验与小伙伴一起游戏、一起快乐的喜悦。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学会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诵诗歌。

  2、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游戏,体验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尝试运用“置换单个词”完成仿编,并逐步学会用“x色的xx”这一句式说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幼儿文明交流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白、黑面具各一。

  2、红、黄、绿彩色眼镜。(眼镜与幼儿人数相等)

  3、天空、小猫、蛋糕、手套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导入—《变脸》。

  1、教师将幼儿带入户外活动场地,进行游戏活动前的组织播放《变脸》乐曲,教师表演变脸。(以魔术的形式进行脸谱的变化)

  2、在表演结束后,师问:宝贝你们刚才都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脸谱?幼儿回答: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等;今天我们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索绿色的世界有多么神奇!好吗?

  二、活动前奏——找颜色。

  1、师幼共拉圆圈同唱走走走,我们大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唱完老师说蹲下,最后蹲下的小朋友说说自己郊游路上的发现。

  2、问答式找颜色。(师:小朋友你刚才在郊游时都看见了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幼儿:我看见了花,发现花是红色的;还看见了花坛,花坛是白色的……。)

  3、小朋友,你们戴上绿色的太阳镜看看有什么神奇出现呢?

  幼儿探索发现(花变成了绿色,花坛也变成了绿色。)

  师:为什么这里的一切都是绿色的呢?

  哦!原来是绿色的眼镜在“恶作剧”呢!

  三、游戏环节“小眼睛大世界”。

  1、师出示图片,边指图片边引导幼儿说出“绿色的xx”。

  2、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大胆的说出儿歌的内容。

  3、让幼儿戴上其它颜色的太阳镜,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说一说“黄色的xx”或“红色的xx”。(利用单个词置换方式完成)

  4、教师将幼儿分成4组,每组8人,合作完成诗歌创编接力赛。

  5、师讲解游戏玩法:幼儿按照分组各站成4纵队,每队8人。各队选择自己队喜欢的颜色完成诗歌创编,哪队用时最短,哪队获胜。(置换单个词完成创编)

  6、教师引导示范玩法。

  7、幼儿玩游戏。

  四、活动主题延伸。

  1、简单总结本次活动,对幼儿的表现予以肯定。

  2、带领幼儿参观校园,感知戴上彩色眼镜和取下眼镜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神奇变化。

《绿色的世界》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颜色透明纸观察周围物品,感知周围世界的色彩变化。

  2、能仿照儿歌结构,替换图标中的颜色和具体形象,大胆想象,仿编儿歌。

  重点、难点:重点:能用多种颜色透明纸观察周围物品难点:能访照儿歌结构,替换图标中的颜色和具体形象活动准备:幼儿初步学会儿歌《绿色的世界》

  幼儿画册彩色眼镜若干

  教师行为: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太阳。问在太阳下你们感觉怎么样?(太阳很刺眼)怎样让自己的眼睛好受一点。(用眼镜)

  2、今天马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眼睛,这些眼睛有些特殊。都是绿色的镜片。我把绿色的眼睛送给你们,请你们带上看看我们的教室发生了什么变化。看到了什么?教师小结:看到了一个绿色的世界。

  3、引导看看这儿,看看那儿(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

  二、学习是诗歌。

  1、看展板上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引导幼儿说说:绿色的天空,绿色的.蛋糕,绿色的小猫,绿色的手套。

  2、把眼睛拿下来看看,他们是怎样的?

  提问:为什么,绿色的东西变成白色的了。为什么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

  3、完整朗诵一遍诗歌,幼儿跟念。

  4、幼儿表演朗诵。分各种形式表演。

《绿色的世界》教案12篇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恐龙世界教案3篇

《绿色蝈蝈》教案7篇

七年级《绿色蝈蝈》教案6篇

《绿色蝈蝈》教案8篇

《海底世界》教案12篇

《海底世界》教案精品4篇 海底世界优质课教案

关于《海底世界》教案3篇 海底世界教案公开课

大班教案《恐龙世界》6篇(幼儿园大班恐龙世界教案)

世界地球日教案12篇(大班地球日教案反思)

世界地球日班会教案5篇(世界地球日主题班会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