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篇

时间:2024-04-26 16:5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篇,以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高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教学准备:挂图、三枝笔

  教学过程:

  一、 情境体验、感知高矮

  师:同学们,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到学校来,都做了什么事,谁还记得 呢?

  生1:发新书,大扫除。

  生2:安排座位。

  师:谁还记得当时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座位的吗?

  生:我们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

  师:高矮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请少武到前面来,你们说他是高还是矮呢?

  生:有的说高的,有的认为矮的,有的说不出。

  师:有的认为少武是高的,有的认为少武是矮的,少武是高还是矮的呢?现在来比比看,请你找一个比你矮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

  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

  生:少武高,宁辉矮。(请两 个同学说)

  师:请你再找一个比你高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

  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请两个同学说)

  生:建东高,少武矮。(请两个 同学说)

  师:为什么少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呢?

  生:因为少武和宁辉比,少武高;少武和建东比,少武就矮了。

  师:说得好!谁来说一说,少武和他们两 人比,少武比宁辉怎么样,少武比建东怎么样?

  生:少武比宁辉高,少武比建东矮。

  师:比高比矮至少要有两 个人才能判断。

  (设计意图: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而且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二、 积极参与,理解高矮

  师:请同桌同学站起来比一下,谁高谁矮?(同桌同学比较)

  同组同学互相交流,运用( )比( )高,( )比( )矮的'互相说一说。

  (全班同学交流反馈)

  师:谁能说说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吗?

  生1:爸爸长得比妈妈高。

  生2:椅子比桌子矮。

  生3:课桌比讲台矮。

  ……

  (设计意图:学生年纪小,语言滞后于思维,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高矮的比较,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三、 体验相对、确定高矮

  (教师手握三枝笔)

  师:老师手里握着三枝笔,你们猜一猜,哪枝笔最长?

  生:(随便猜一枝)

  师:(亮出谜底)要怎么比,才能道哪枝笔最长呢?(学生上台比)

  师:这个同学把三枝笔的一端都放平,也就是说:有几样东西比较长短,必须有一端对齐,或者说要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比较。可是有时候碰到像这样的情况怎么比呢?(出示课本“三只小兔比高矮”的挂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随后又引出,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一端对齐后再比较的特殊情况:领奖台上小兔高矮的比较,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的方法。)

  四、 应用知识、开展探索

  师:三只小兔比高矮,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师:那该怎样比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吗?

  (学生讨论交流,再反馈)

  师:同学们想了好多办法,真棒!老师在这张图上画了一些格子,不知道这些格子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张挂图)我们看,大白兔的后面,有一格一格的格子,请大家边看边想一想,可以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谁最高谁最矮?

  (讨论交流,再反馈)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2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将综合应用图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应用,是培养学生初步数学意识的好教材。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3.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屏幕显示:小明家搬新家,妈妈让小明自己设计自己的卧室。星期天,小明要和妈妈去买地砖,去之前小明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生:应该知道小明的房间有多大?

  生:从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间是长方形的,那小明应该量一量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师屏幕显示:小明的新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4m和3m。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算算他的房间有多大吗?

  生:34=12(平方米)(师板书)

  师:买多少地砖?怎样铺呢?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明一起来讨论铺地砖的问题。(板书课题)

  【利用课件显示小明卧室要铺地砖的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由学生自己讨论买地砖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提出问题

  师:小明一家来到装饰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砖,小明经过认真的挑选,再三权衡,最后剩下两种地砖(课件出示两种地砖)

  师:现在小明无法取舍,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拿拿主意吗?

  生讨论后汇报出:先分别算算用两种地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选择便宜的一种。

  (二)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明选便宜的地砖铺卧室

  生分组讨论

  1.所需40厘米40厘米地砖的数量及所需钱数

  2.所需30厘米30厘米地砖的数量及所需钱数

  3.比较选哪种便宜

  生汇报交流

  问题一:用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

  方法一

  43=12(平方米)=120000(平方厘米)

  4040=1600(平方厘米)

  1200001600=75(块)

  875=600(元)

  方法二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

  10.16=6.25块

  43=12(平方米)

  6.2512=75(块)

  875=600(元)

  方法三

  解:设至少需要边长为40厘米的地砖x块。

  4040X=4310000

  X=75

  875=600(元)

  问题二:如果要用边长为30cm的正方形地砖,那么铺满整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

  (用同样的方法求出至少需要边长为30厘米的`地砖的数量以及钱数)

  问题三:用哪一种地砖铺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

  生会很快答出用边长为30厘米的地砖便宜,便宜了70元。

  【创设出买地砖时出现的取舍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再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巩固新知,练习反馈

  1.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面积约为18平方米,用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你能帮小明算算吗?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有一块长方形田地,长100米,宽80米,在中间筑两条如图所示(图见课件)的路,路宽3米,那么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汇报后,课件验证)

  3.李伯伯去年修建了一块1公顷的正方形花圃,今年要扩大规模,把花圃的边长再增加50米,每平方米需要栽花木幼苗5棵。今年比去年多栽花木多少棵?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汇报)

  【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进行交流,给所有学生都留有足够的思考的空间,能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四、总结与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上自己表现的怎么样?你认为谁表现的最好?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们积极动脑,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老师还相信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一定会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总结全课时,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谈收获,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评自己、评他人,以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故事导入

  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8÷2=4

  16÷4=4

  32÷8=4

  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

  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书P87“做一做”

  五、总结

  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六、作业:练习十七第6题、9题。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篇相关文章:

实用梦想小学作文3篇

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1篇

梦想小学作文600字6用4篇

我的故事小学作文12篇

我的读书故事小学作文12篇

感动小学作文12篇

精品小学的作文400字3篇

实用的小狗小学作文6篇

写小学的作文300字5篇

我和书的故事小学作文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