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

时间:2024-08-07 18:38:50 教案

  【导语】以下是热心网友“yunji”分享的最后一课教案,以供参阅。

最后一课教案

[总体构想]:《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视为全球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佳作。故事将普法战争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萃取在一所小学最终一堂法语课的场景中,谱写了一曲激昂的爱国主义颂歌,塑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代表,因此为世界读者所推崇。第一课时的重点在于理清情节,深入分析小弗郎士心理过程的变迁以及原因,第二课时则专注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本课为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程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其小说的三大要素,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基本剧情。2、根据阅读文本,分析小弗郎士成长经历的变化,探究是什么要素导致他的变化,进而体会法国人民在失去我国时的明显爱国情感。3、了解汉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塑造喜爱中文、学好汉语的观念,培养自己爱国情怀。[教学重点]:理清情节,分析小弗郎士形象过程中感受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小弗郎士情绪变化的线索以及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与点拔法教学过程:一、 导进: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每种语言都应该被尊重,侮辱一种语言,便是在侮辱应用这种语言得人;夺走一种语言,就是剥夺了一个民族身份。当普鲁士人侵入阿尔萨斯,严禁本地人应用法文之时,一位自由自在的儿童、一位任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及其阿尔萨斯的普通百姓,会展示出怎样的反应呢?二、 时代背景介绍:1870年,普法战争暴发。1871年,法国兵败,签署和约,把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割让给普鲁士。为了使当地人民长期忘却祖国,普鲁士下达了一项指令:这两省的院校只可以教授德语,不再教授法文。《最后一课》便是对这一事件的生动重现。三、 作者与作品:阿尔封斯·都德,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小说家。作品的桥段比较简单,背景设定在普鲁士击败法国后对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强制兼并上,根据学生在上最终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与内心感受,深刻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四、 生字词预习检验五、 预习思考题:1. 小说中有哪些角色?2. 小说的进行顺序是什么?3. 依据课前、上课、下课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哪三部分?六、 理清课文剧情,根据照片提醒,学生开展课文转述七、 细读第7-10自然段,完成预习报表八、 探讨和思考:质疑:小弗郎士的心理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明显变化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变化?(请从文字中找出并梳理)提醒:环境变化引起心理变化九、 拓展延伸:观看视频《少年中国说》,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十、 留作业:

最后一课教案相关文章:

教学常规检查教案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12篇

爱国主义的教育教案7篇

大班美术教案范文7篇

小班健康教案19篇

有关燕子教案模板6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3篇

安全教育教案范文6篇

科学教案模板3篇

集合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