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2篇(孔子游春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来讲较为深奥的文章。
在这堂课上,我的教学目标是依次是A、从文字中感受泗水春景,体会“絮语”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在这里使用的修辞手法。B、体悟孔子关于水的论述,读懂句子,生发感受,悟懂水的“真君子”形象,以及这段话中孔子众多的寄托。体会先分后总的叙述方法。C、感受孔子的智慧。这样的设计,对教材的取舍较大,易于突出文章重点难点,而且训练的点也都得到了体现。
针对目标的实施过程,我谈谈具体的体会。
在第一个目标中,我抓住“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春风”让学生结合画面想像春天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营造出了泗水河畔浓浓的春意,为下文体会大自然母亲打下了基础。接着又设计了说春天成语的小练习,除了积累,我的主要目标是给同学们一个心理暗示,这堂课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难。果然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
在第二个目标中,通过试上,我发现同学们对这段文字有畏难情绪,首先是不知道抓什么写体会?其次是该怎么写体会?然后是写之后心理没底,不敢交流。造成这一环节冷冷清清,师生都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师的引导在这里尤其重要。我首先采用配图配乐范读,给予学生直观的水的种种形态,从教师的朗读中感受水的种种品格。让学生体会时首先分清水的四点特性,写体会时强调抓一点写。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写时,我一个个下去看,提醒个别的学生围绕一点写,对大多数学生写的'给予轻声的鼓励,给他们交流的信心。结果证明,这班学生大多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交流的同学也说得较为精彩。顺着这气氛,让学生说说水的其他特点,学生也较粗浅地说出了一点联想,为体会“君子”前的“真”提供了依据。
在第三个目标中,原本是想引导学生从孔子论水中体会孔子的智慧,结果学生还联系“水”说到了孔子的君子形象。我认为,虽然超出了设计意图,但学生结合上下文,把孔子与水联系了起来,这也是本课一个好的学习效果啊,因此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可能在这里,
过渡到下一环节“从弟子的志向中体会孔子的教育智慧”显得不够自然,但应该是值得的。
从上下来的结果看,还是有点遗憾,觉得还是因为公开课的缘故,虽然是三课时第二课时的设计,考虑要体现的东西多了一点,有点“赶”的味道,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了一点,训练的扎实性还不是很够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2
《孔子游春》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出春天到来时的美景,又以水为话题,叙事明理,内涵丰富、厚重。在本次的公开教学中,我尝试了教学此课。现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 课文描写春景的文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读来让人感到温暖与陶醉。学生在自由朗读以后,我只是问:“读了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的发言是令人满意的。文字其实是有温度,有色彩,有声音,有感情,有思想的。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感觉,然后读出这种感觉。大自然就是人类的母亲,应读得轻柔、深情,仿佛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而这样的文字,应该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就像我们不能忘记母亲。
2.“论水”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激励,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如让学生自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读读,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而在具体交流中,又引导学生紧扣“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读懂了什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住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去理解文本,发展思维。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读中感悟,读中体味语言文字,读中感悟做人要做个真君子。
3. 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有时是最好的感悟。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事非亲历不知难。我在课堂拓展延伸阶段,环环相扣,从“关于水的名言”,到“谈论志向的古文”,到“对孔子的评价”,再到“搜集孔子的名言读读”,都体现了积累是为了运用,这个过程展示了生命与生命的立体对话,既给了学生丰厚自身精神的重要平台,又创设了精神交流的桥梁,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统一,学生对孔子的认识逐渐丰满起来,对孔子的情感也逐渐浓烈起来。
不足之处:
1. 时间安排欠妥。在教学中,我由于担心学生在学习孔子论水那段话时有一定的难度,便安排了大量时间进行自学、探究、讨论与点拨。学生确实也做到了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内涵,但却因此而延误了下一个段落的教学。究其原因是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及对学生的把握不够充分。
2. 没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不是很多,没能形成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甚至有部分学生停滞不动,完全没有了思维。这与老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的深度不够。孔子的精神与品行不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因此不是一节课就可以讲解清楚的。虽然我在第一课时上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介绍,在本节课上也通过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及分析文中孔子与学生的言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孔子,走近孔子,但是仍让我感觉到有些肤浅。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才有可能有效地影响到学生。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3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与灵性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来讲较为深奥的文章。课文以“游春”为线索,一次写了赏景,论水,言志三方面的内容,篇幅较长,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采用直奔重点,长文短教的方法,以课文的第二部分论水为教学的重点,进行重点品读感悟。并力求还原语文的本色,以朗朗的读书声充斥整个课堂,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读中升华,读中内化。论水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教学中我尽量放大这一自然段的人文教育功能。抓住“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这一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潜心品读、披文入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文本与已有知识如:名言、警句、古诗、成语以及学过的课文结合起来,与生活积累结合起来,与入情入境的诵读结合起来,放大学生视野。另外,水的君子风范并不局限于文本中四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我适时抓住省略号巧设补白训练,让学生做一回孔子赞一赞心目中的水,如“有的说水在洁净了他人的同时却污秽了自己,可见他多么舍己为人!有的说滴水能穿石,可见水有恒心有毅力!还有的同学说水是特别谦虚的,有的说它胸怀很宽广……”孩子们的回答正好是对孔子未说完的话的补充。在赞水的同时,水的品行如汩汩甘泉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一唱三叹的'方式,把“真君子”的形象定格于学生的心间。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的言志水到渠成,深刻理解弟子们已经明白老师的用意,领悟了老师的教诲,人人争做君子。
所以言志这一部分我就简单处理。其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入了一些孔子的言论,人们对孔子的一些评价,从更深一个层次了解孔子,理解他的思想,进而想以此激发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热爱,学国学,爱中华。本节课中,我极力去引领学生品读、赏读课文,真正理解课文,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他们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树立争做真君子的信念。但纵观整节课,呈现出前松后紧的态势,对课堂节奏的调控不够合理,对教学的预设不够充分,存在诸多的不足,还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4
最近,我三次执教了《孔子游春》一课。我之所以几次选择《孔子游春》这样一篇富含哲理的文章,不是自己多么擅长讲这类型的课,而是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一次主动尝试的机会,一次挑战的机会,无论成功与失败,无论赞扬还是批评、鄙视。就像每一个演员都喜欢挑战各类的角色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一定成功就会带来喜悦、快乐,而是在我们蓦然回首时,不留太多的遗憾在其中。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少,对这类文章接触的不是很多,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孔子的资料。并专门观看了最近的一部大片《孔子》从全方位、立体式的了解这位圣人先师,学习他,崇拜他,学习他的名言,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并引导学生也大量查阅孔子的资料,这为理解课文中“论水”部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开始我把教学任务定位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习的博大和美丽。随着第二次教学,我发现“游赏泗水”折射着新课程精神的灿烂光芒,和当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认为“游赏泗水”其实就是孔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课后,我对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遥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满感激,因为“游赏泗水”加深了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1、形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命负责
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导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崇高教育使命。
2、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碍。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新事物,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够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对并战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孔子的“游赏泗水”至少给我们带来二点启示:
(1)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春天到了,听说泗水涨春潮了(注意“听说”一词),孔子便带领学生“游赏泗水”。可见,孔子有一颗敏感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们许多教师,常常为不知道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苦恼,他们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缺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围绕三条线索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们应该把活动内容进行处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动。除了注意收集和处理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多种信息,使之成为即时课程资源,然后组织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彻底解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知道做什么的烦恼。
(2)消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相矛盾的顾虑。当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实施或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斤缺两”,这都是事实。我不知道孔子组织“游赏泗水”时是否因为安全问题而“前怕狼,后怕虎”。我只知道泗水“波澜起伏”、“滚滚而来”,在泗水河畔游玩,无论对于孔子的弟子们,还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危险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满载而归。而假如换了我们现在的学生,能有机会去吗?哪怕是保证离泗水远远地观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就这样悄悄地剥夺了学生应该亲历的生命成长历程。我不是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要安全。相反,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细实准备,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以安全为借口,总是把校门关闭得紧紧的,剥夺学生生命成长的实践需要,那至少是恶劣的“误人子弟”的行为。总之,我们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为挡箭牌,漠视并杜绝学生精神生命的丰厚过程。并且,这同样是恶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5
《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其中,孔子论水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诚如学生所说:水就是水,真有那么多特点?就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来讲,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确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来理解这段文字,理解这段文字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呢?我试着从“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着手:对“水有德行”的理解,学生抓住了“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来谈,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长江之歌》及上文对泗水河的描述,从而来理解“水滋润万物”,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但水却无所求的精神,点明这便是“水”德行的一个方面:无私奉献。然后顺势引导,水的德行是不是仅仅这一个方面呢?让学 生结合“奔流不息”联想到水的“顽强、坚持不懈”的品格。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以前习得的,它已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当这些旧知与课文内容相关联时,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文中的“新知”:原来,“水有德行”并不空洞,就是从水中悟出的它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品行啊!抽象的知识变得 具体形象,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接下来理解水有情义、有志向及善施教化便“水到渠成”了。像理解“水有情义”时,学生联系到《山谷中的谜底》,从中感悟水 “顺势而行”——处世要讲究策略,有时得适当退让、弯曲的道理;理解“水有志向”时,学生联想到了“水滴石穿”、《烟台的海》等文,感悟到“水的韧性”; 而理解“水善施教化”时,学生就是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来谈的,人们用水淘米、洗衣等等,理解它“荡涤污垢”的含义——用它的品行来影响熏陶他人,得到做人 的启示,这不就是水的“善施教化”吗?通过联想、推想、思考、分析,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特点,在学生头脑逐渐清晰,而且具体可感。由此,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真君子”,“真君子”会具备哪些特点?什么样的人才是“真君子”。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6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名言出自孔子的《论语》。在“游赏泗水”时,孔子没有直接告诉弟子应该向泗水学习做人的道理,而是出自肺腑地赞叹“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听了孔子的宏论,弟子们大为惊讶并深受启发,于是子路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悟到应该做‘不为自己表功的人”。他们都悟到了也要做一名“真君子”。孔子不留痕迹的教学艺术可谓出神入化。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友善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充满魅力。《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更浓”的“春意”,这是师生的和谐默契和教与学都达到一种人生价值高度所带来的快乐。孔子妥善处理和弟子间的关系,首先,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孔子希望弟子们“学有所成”,不失时机(“听说”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观,动情地望着河水沉思)地利用课程资源教育弟子,可谓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诚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过程中,师生之间流动着相互吸引的“情感场”,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头”……孔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体悟,展示自己在精神上收获,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成为知音;最后,是平等的与生同乐。孔子与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围着老师,老师弹琴,弟子唱歌;弟子弹琴,老师倾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师和学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并尽情地表露自己的快乐。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角色的同化才能带来行为上的亲切、随和及自然,才能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离,才能产生“春意更浓”的共鸣。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7
《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按照汪玉兰老师所学祝禧“文化语文”这一视角的说法而言,里面充满着儒家文化。虽然我对小学语文教学里面是否承载得下重重的“文化”有些质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在教学中渗透一点“文化”。
在介绍孔子时,我先对学生们说:孔子很了不起,他可是我们老师的老师啊!接下来,让学生读一读课前准备的关于孔子的资料,大家开始走近孔子。
由于本文共有19个自然段,相对于小学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来说,应该算是一篇“长文”了。在布置预习时,我就要求学生多读几遍。
《孔子游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词语相当多,需要花点儿时间读读,理解理解。还是要分清侧重点,因为有一些词语以前已经接触过了,这节课只需多读一读就行了。“善施教化、温文尔雅”这两个词,成了这节课上词语教学的重点。
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来理清课文的条理,列出各部分的小标题来: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言志。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自然段。先自由地读一读,说一说欣赏如此美景之后的感受。学生们有的说,这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有的说,到了泗水河畔,即使有一些烦恼,也会忘得一干二净。有的说,来到这里,就会感到神清气爽。我说:“很美,但这篇课文写大自然的美有些与众不同。你们看看这儿运用了什么写法?”大家一下子说出这一节运用了连比的写法。我读起了“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让学生展开想象,在脑海中画出大自然母亲的形象:神圣、美丽、温柔。之后,指导学生读出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来。
读过之后,我要学生补充省略号,把大自然母亲的形象描绘得更清楚一些。学生们思考比较自由,如:碧绿的柳条是她头上的学生们思考比较自由,如:碧绿的柳条是她头上的发夹,闪烁的星星是她迷人的耳环,天边的月牙是她洁白的牙齿,鲜艳的花瓣是她柔嫩的嘴唇,阵阵花香是她甜美的气息,天上的彩虹是她美丽的笑容,洁白的`云朵是她高雅的衣裙,绵绵的春雨是她辛勤的汗水,滚滚的江水是她沸腾的血液,滚滚的春雷是她炽热的心跳……在同学们的描绘中,大自然是一位多么神圣多么美丽的母亲啊!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8
在教学时,我重点抓住两个重点段。第一是第二节,特别是“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仿照再说,开始还以为学生不易说准,可学生说得却非常得好,如有同学说“盛开的鲜花是她灿烂的笑容。”“流淌的小溪是她甘甜的乳汁。”“飘浮的白云是她洁白的裙子”“轻轻的薄雾是她神秘的面纱”等。我感觉学生都是有很大的潜能的,有很大智慧的,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深入地进行挖掘。第二在教学“孔子谈水”这一重点段时,我用“之所以说水有德行,是因为它――”“之所以说水是真君子,是因为它――”用这两种句式,让学生从心里真真实实地明白孔子的一番话的道理。而对于水还有什么特点,我没有进行深挖。
这篇课文不仅有优美的景色描写,还有富有哲理性的`谈话,确实是一篇很难得的佳作。在教学时,虽然学生对重点片断也能很好地背诵,可总感觉并没有把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时,还有一定的功利性,面对着这么优美的片断,应该尽情地引领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再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达到诵读。可是学生和老师一开始就为了背诵而读,为了背诵而去学,这就缺少了必要的过程性。现在我想,只有学生从心灵深处消化的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积累与运用。看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得注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说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达到熟读背诵。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9
本课是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心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课文中有好几处省略号可以作为练笔的材料。
1、 第2自然段讲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用了一组排比句,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它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里有一处省略号,我请同学们仿写几句。同学们写得还真不错,如: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声。漫天的云雾是她洁白的裙子。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峻峭的山峰是强劲的筋骨。不息的河流是她奔腾的血液。绮丽的鲜花是她迷人的微笑。等等。
2、 第8自然段讲水是真君子时,也用了一组排比句:“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象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象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象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象善施教化……这里又有一处省略号,我又让学生仿写句子。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水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它好象是永恒的源泉。水清澈透明,纯洁无瑕,它好象胸襟坦荡。水灌溉农田,滋润万物,它好象乐于助人。水依势而流,分成若干分支,最后留入大海,它好像目标专一。
3、 15自然段讲道:“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这里虽然没有省略号,但是也可以进行小练笔的练习。我问:颜回的“志向”歌里唱些什么呢?请合理想象将歌词补写出来。学生边动脑边动笔。同学们这样写道:“即使我做了官,也不会忘记帮助过我的人;即使我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我也不会为自己表功。”“泗水河,泗水河,河水清澈。我不求富贵,只求平淡。我不愿为自己表功,只求生命有意义。”“我愿化成泗水河,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我愿将自己的东西分给好朋友,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等。
经过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同学们的习作水平。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0
王崧舟老师推崇诗意语文,他的课堂语言像灵泉一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语文味十足。《孔子游春》课堂容量非常大,有从课文内容演变而成的诗歌练习,有课堂检测的练习,还有对于“水”的古诗句的引用以及司马迁对孔子的诗文评价。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不只局限于对课文的学习,他还善于旁征博引,不漏痕迹的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飞翔。大师的`教学风彩,文化底蕴是我远远不及的;汇报本课时我用的自己班刚刚步入四年级十几天的学因此我把课堂容量减少许多。降低了教学难度。
新课一开始,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既串起了课文的脉胳,又让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在孩子们的心中鲜亮起来。然后通过一段极富感染力的引语,让孩子们在读中张开了心灵的翅膀。
孔子关于水的论断教材中短短91个字,却充满哲理,发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它饱含着孔子对水的一往情深。引导学生潜入到文字当中,读懂孔子的“情”,领会孔子的“爱”,是重中之重。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设计中通过“有情义”一句指导学法,然后让学生自读感悟。在深入文本之后,又通过练写、改变人称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走出文本,给他们一个更宽的视野,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这段话的内涵。通过这样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材料的学习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把“真君子”的形象牢牢印刻在学生的记忆中,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平台。
由对水的“情”自然过渡到对“人”的情,在对孔子这片深情的感悟中,体会孔子的智慧,感受到孔子的“善施教化”。同时更是弟子们深深的感悟。
从读书开始,以读书结束,照应开头,支撑课堂的整体架构,同时,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进一步感悟师生之间的融融情意。感悟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1
在这一课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重点段。
第一个重点段是第二节,特别是“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仿照再说,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开始还以为学生不易说准,可学生说得却非常得好,如有同学说“盛开的鲜花是她灿烂的笑容。”“流淌的小溪是她甘甜的乳汁。”“飘浮的.白云是她洁白的裙子”“轻轻的薄雾是她神秘的面纱”等。我感觉学生都是有很大的潜能的,有很大智慧的,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深入地进行挖掘。
第二个重点段是“孔子谈水”,在教学这一重点段时,我用“之所以说水有德行,是因为它――”“之所以说水是真君子,是因为它――”用这两种句式,让学生从心里真真实实地明白孔子的一番话的道理。而对于水还有什么特点,我引导学生进行深挖,这本是一个难点,没想到数分钟后,学生还是给我带来了惊喜。
这段优美的景色描写,还有富有哲理性的谈话,我尽情地引领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再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达到诵读。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2
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的心情却不平静,浩荡的泗水撩起他飞扬的情思,在弟子们疑惑的目光里,在他们好奇的探询下,便有了孔子这一段充满智慧和灵性的宏论。
阅读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孔子带弟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孔子的这一课,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在能够,尽量放大这一自然段本身具有的人文教育的功能,能够在师生对话中,体悟到水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通过引导学生“识水”到“写水”,水的品性如股股甘泉流进师生的心田,使我们的身心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升华。
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理解内容,同时要看看这样的内容是怎样借助语言表达的。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启发式教育。因此,他在论水时,不是先说水具有怎样的品性,而是先说水在自然中的一些生存状态,然后再说水“好像有德行”“ 好像有情义”“ 好像有志向”“ 好像善施教化”,其思想的精华、独特的教育方法在语言的运用上就表现出来了。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可以充分领悟巧用语言和精妙表达的'无穷魅力。
课堂上我先请学生朗读孔子的话,然后请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引出了对“真君子”的讨论,学生都明白了“君子”是我国古代对人格高尚的人的尊称。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具备了“君子”的品性;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们对孔子“论水”的理解是深刻的,也是灵活的,比如学生说到“水”的无私奉献、外柔内刚、勇往直前的特点,还有学生说“水”就像一位“圣人”,善良、和顺、温柔,善于引导人改正身上的缺点等等。至此,学生都领会到,孔子“论水”,其实是在思索人生的哲理啊!“假如你就是孔子的学生,此时,你的心中在想什么?”对人生哲理的醒悟、对孔子的顶礼膜拜、对人生理想的心驰神往都从学生的心底里流淌出来。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2篇(孔子游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