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2篇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04 11:17: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2篇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以供参阅。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2篇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

  《长度单位》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难了点。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和较短的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有所经验积累。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安排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自然、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提高。

  注重学生个体参与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有效参与,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时,让每个学生用手比一比,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始终。如先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采取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在建立"米"的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不易完成操作,就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两人合作,用10厘米的学具摆出1米,再进行观察比较,认识"米"与"厘米"的关系;测量时,一人测量,另一人记录。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始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2

  《认识长度单位》第一课时教后反思本节课开始,通过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拃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长度不同,由此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就对统一长度单位有了想要进一步探究下去的欲望,在解决这种冲突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认识尺上的刻度0及由于学生带的尺子规格不同,演示的尺子又距离比较远,因此花的时间比较多,以致后面的练习进行的比较仓促。

  《认识长度单位》第二课时教后反思学生认识“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的机会少。本课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的,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体会1米的长度。在数中理解,1米=100厘米,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比划,测量讨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时,所学的知识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第三课时教后反思线段作为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要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因此本节课教师主要分两个层次教学来达到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后的样子,引入线段,是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再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他们明白,直尺,黑板,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二、在教学中,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时,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的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3

  《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

  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一拃长,步长,一庹长等等,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

  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我先是以《两只老鼠在吹牛》的片段笑话引入,以一只老鼠用错“厘米和米”这两单位来吹牛结束,教育孩子们如果不学习就会像笑话中的这两只老鼠一样,吹个牛皮都会吹破,用错单位还会被人笑话。孩子们听后都有了一定要学好“米和厘米”的决心,接下来课堂就显得轻松容易了许多。

  反思: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生活性。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2)填入合适的单位长度,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平时不太注意生活中的事物,做此类题目刚开始有些许薄弱,有的孩子甚至会用尺子去量给出的实物,让人啼笑皆非。因此让孩子记住1厘米(手指甲的宽度)和1米(伸开双手的长度大约1米)显得犹为重要。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4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过用不同的物品量统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准备好了要用的学具,曲别针和一角的硬币7个。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不同的长度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在这一个活动中有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然后再用区别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显然教材设计者充分考虑教具的实用性,让孩子能够比较方便。而且是为了让学生的比较容易进行比较,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的。但是孩子在测量课桌的长的时候,由于学生用的尺子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是这一活动恰恰又让学生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

  通过上面的教学环节我又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活用教材,但活用教材的前提是真正抓住教材,吃透教材,所以我们只有做到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才能理解教材真正用意,做到活用教材。

  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这也是个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5

  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验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

  1、在原来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

  2、纠正老经验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经验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于是根据以上的认知我将这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先观察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现得出的结论不同从而引发“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让学生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

  2、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我分三步走:先让学生认识尺子,明确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让学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比如1到2、2到3。最后寻找身边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图钉等。借助具体的食物构建好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因为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采取了自己正确示范、学生模仿和自己错误示范、学生纠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雪深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力估量的教学,在测量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估量。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估量的方法和准确度。

  5、是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我主要选用同桌互相合作的方式。一个画好之后,要求同桌再帮他测量一下,以保证对方画线段的正确。

  几点思考:

  1、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学生经历有多样标准测量物体的经历不足。所以反应在作业中,个别学生在数一个物体有几个正方体的时候就出现了错误。对同一测量标准的必要要体会不是很深刻。

  2、厘米和米的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在长度观念上的混淆。

  3、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6

  成功之处: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对尺子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长度单位, 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 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 1 cm 的概念, 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 1 cm长的.物体,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 1 cm 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从尺子上找 1 厘米、 几厘米的具体长度, 以及用手比画 2 厘米有多长, 使 学生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 为下面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 让学生实际测量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并与同桌合作量铅笔的长度, 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长度的认识。

  5、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在这一节课终止, 课后还要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基础。 因为在实际测量中会发现很多物体用学生尺测量会很麻烦, 这就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他们去思考、 去探索。

  不足之处:

  1、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 要求还没有讲清, 学生就开始行动, 导致学生操作时有一些失误。

  2、讲解: 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在表达时, 数学语言不够标准。

  3、表达的学生说的时候, 其它学生倾听不认真, 个个都想说结果一个都没表达清楚。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7

  《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 ……

  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步长、一庹长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

  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行、情景性。

  反思这几节让孩子喜欢的课,我觉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8

  教学反思_长度单位之米的体验教学,反思,长度,单位,之米,体验,教学,反思,长度,单位,,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范文大全中查看更多范文。教学反思_长度单位之米的体验

  记得小时候学习长度单位时,只知道1米=100厘米,但是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一直没有概念。那时候数学老师说,双臂打开的长度大约就是一米。一直到我上了初中,意识中还是认为一庹就是一米,后来在家里的卷尺中才发现一米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长。所以在上长度单位这个单元时,一直想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感受一米的长度,并且能够用米尺去实地测量,于是有了以下的三个教学设计。

  感受米的长度

  上米的认识这节课时,我找了8把米尺,分给8个小组。首先让学生用米尺测量张开双臂(事实证明,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双臂张开已经超过一米了),并量身高,看米尺大概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具身体验,能够让学生对一米有一个真实的概念。

  感受一米有多长,我用米尺来测量

  接着是感知米与厘米的关系,小时候一直觉得老师米尺上的1厘米比我们所用的学生尺上的1厘米要长,因为同样是画3厘米,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的'3厘米就很长(当然后来意识到老师是为了展示,真实3厘米学生根本看不到)。为了不让我的学生产生同样的困惑,我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学生尺去测量米尺上的1厘米,结果发现是一样的,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学生自然就能够理解到1米=100厘米。

  我的彩色米尺

  学习完认识米这节课后,周末让学生完成《我的彩色米尺》的小项目。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米尺,并用米尺去测量,在实操过程中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米尺

  生活中的测量

  课本中有一个问题解决的例题,旗杆应该是13米还是13厘米,我索性没有上这个例题,自己设计了一节实践课程。这节课分为两个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是测量教室的长与宽,另一个是判断操场的跑道是否符合标准。

  经验反思

  1.实操项目需要提前跟学生说清楚要求,做周末小项目时,因为周五的数学课没上,没能有时间给学生讲解小项目具体怎么操作。后来把课件发给家长查看,最后做出来的效果也没有很好。一方面少部分学生做一把学生尺,没有做成米尺。另一方面,有的学生不知道米尺刻度怎么标,甚至有学生的米尺做出来只有50厘米左右长,刻度全是自己随手标注的。所以老师需要提前解读要求,必要时给出示范。

  2.活动课程需要提前预设好各种情况,教师需要自己提前完成一遍。在测量教室长与宽度时,我引导学生明白直接测量可能会有各种问题,因为教室有很多障碍物,而且没有一条比照的直线很容易让测量不准。学生就知道找教室的线了,刚好地板上有横线可以当做教室的宽来测量,教室外面的地板也有线可以当做教室的长来测量。于是让学生分组去测量,测量的过程热热闹闹,但是测量结束后,我看到学生的测量单时就感觉到有问题了。虽然说有误差很正常,但是学生测量的结果差异太大,宽度测量我还没有找到原因,但是长度测量我会发现学生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不一致,有的从门口为起点,有的与另一个班交界的瓷砖开始测量,这些都应该要教师提前测量一遍并设定好起始点。

  3.等一等后面的学生。进入长度单元时,自我感觉上课的状态还可以,学生回答得很积极,有时候抛出一个问题,积极的同学能很快地去回应我,配合我,让我感觉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上课的语速和进度也不自觉地加快。汹涌的波涛终会归于平静,等到做作业时才感觉到很多同学都不是很理解。所以上课时多为后面的学生慢下来,多关注他们有没有真正理解。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9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师:小朋友们,课桌是你们在学校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生:不知道。(先是愣住了,一会儿后有的学生伸出双手开始比划,有的学生开始七嘴八舌起来,有的学生瞪着大眼睛直摇头。)

  师: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作工具呢?(启发出用铅笔、书、文具盒、手等工具去比。)

  师:现在用你选的工具去比一比,开始。(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导。)

  师:请小朋友来汇报一下,刚才你用的工具是什么,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生1:我用的工具是手,有五柞那么长。

  生2:我用的工具是数学书,有三本数学书那么长。

  生3:我用的工具是铅笔,有两支铅笔那么长。

  生4:我用的工具是小棒,有八根小棒那么长。

  生5:我用的工具是橡皮擦,有十二个橡皮擦那么长。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量地很认真!真奇怪,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量出来的结果却不同呢?(学生一时愣住了,但也有学生踊跃举手。)

  生:因为我们用的工具不一样。

  师:对了,因为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同,看来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师板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学生齐读。)

  [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情景创设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兴趣,更要讲究实效性。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情景创设等要尽力简洁有效。本课教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简单明了,直入主题。]

  二、探究新知,建立长度观念

  师:测量长度的时候,常用什么工具?

  生:米尺(教师板书:测量工具:米尺,生齐读。)

  师:拿出你们的尺子,举给老师看看。(教师出示米尺)你们手中的尺子只是米尺的一部分。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尺子,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不由兴趣激昂地寻找)

  师:说一说,你的火眼精睛发现尺子上有些什么?(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画好的直尺)

  生1:我发现尺子上有一些线。

  师:嗯,你的眼睛真亮!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顿片刻)这些数字所对的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都是最长的线。

  师:对,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数字所对的线是最长的刻度线。

  生:我发现尺子上有1、2、3

  师: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数字,1、2、3

  师:比比谁最先发现直尺上最前面的数是几?

  生:是0。(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你们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生:起点。

  师: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1所对的刻度就是?

  生:1刻度。

  师:2所对的刻度就是?

  生:2刻度

  师:细心的小朋友还能发现直尺上有一个神奇的标志字母cm,表示长度单位:厘米。(教师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师:1cm究竟有多长呢?同学们猜一猜!(留一点时间给生猜)大家能大胆去猜测,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画的直尺)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厘米,知道了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cm。(演示后板书:1厘米=1cm,生齐读。)

  师:看清楚了吗?比比谁最快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这一段。小朋友们真能干,能准确地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1厘米了。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哪一段也长1厘米?

  生1:我还找到从2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生说,师指)

  生2:我还找到从4刻度到5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生说,师指)

  生3:我还找到从8刻度到9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生说,师指)

  生4:我还找到从12刻度到13刻度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生说,师指)

  师:谁敢接受挑战?(再一次激发学生求知欲)1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是1厘米?6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是1厘米?9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是1厘米?15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是1厘米?(要求学生完整回答,答语略)

  师:细心地小朋友一定能发现,怎样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生:我发现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你们真是细心人!现在我们用小手比划1厘米,好吗?

  生:好!

  师:找出桌子上的这根小棒,它的长度正好是1厘米。咱们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拿住它的两端,注意手指不能动哦!然后抽开小棒,瞧,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师示范,生独立操作)

  师:用直尺来验证一下,你比的准吗?你们觉得1厘米长还是短呢?

  生:短。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想)睁开眼睛,再比划一下,这次看谁比划得最准!(学生比划,师巡导)非常好!咱们小朋友都能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了。

  师:现在请你快速找找,在我们的课桌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1:方格纸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2:铅笔头上的擦子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3:橡皮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再找找你同桌身上有没有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东西?(生马上像砸开锅的开水一样寻找)

  生1: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2:小手指一节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3:拉链头长大约是1厘米。

  生4:牙齿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5:男同学的头发长大约是1厘米。

  生6:眉毛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7:衣服上的扣子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那我们的身边,生活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生1: 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2: 手机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3: 开关按钮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4: 墨水瓶盖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

  生5: 黑板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6: 鞋底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大约1厘米长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找得完吗?

  生:找不完。

  师:看来,小朋友都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刚才有小朋友说到1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1厘米,那2本呢?3本呢?你怎么知道的?

  师:(师演示02)这段长几厘米?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02这段长2厘米。

  师:04呢?06呢?怎么那么快就知道是几厘米了?

  生1:我发现中间有几格就是几厘米。

  生2:我发现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大家都很积极开动了脑筋思考问题并学到了知识。我们认识了米尺,也认识了厘米,在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想不想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西师版《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案例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西师版《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案例及反思生:想。

  师:坐好的小朋友就一起来玩个简单的游戏。

  师:先用手比划这根小纸条,估一估它有几厘米长?给同桌说说。(学生操作,教师巡导)

  师:到底谁猜对了,我们试着用尺子量一量就知道了。测量的时候想一想你是怎么量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准备,开始。(生独立操作,师巡导)

  师:谁有本领当当小老师,到讲台上来教教大家该怎么量?(指明小老师教大家)谢谢熊思然小老师给大家做了一次正确的示范!

  师:在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1:对准0刻度。(教师板书:量:对准 0刻度,生齐读)

  生2:尺子要放平。

  师:说得很好!在量的时候先把尺子的一段对准物体的0刻度,再看物体的另一段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大家再试一试。(学生不约而同开始再次量起来)

  师: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量的,你们看对吗?怎么错了?那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帮助他改正错误好吗?大家来指挥喊开始,好了喊停,尚老师听从你们的指挥。到0刻度了,行了吗?

  师:有了大家的共同帮助,这个小朋友改正了错误。为了使其他小朋友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现在谁能再次响亮地提醒大家,在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对了,量的时候有一点特别重要,一般要对准0刻度开始量,然后再读另一端的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评: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遵循这一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题材引出新知,又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提取相应的数学经验,把数学又回归于生活。]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师:现在请小朋友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生:我的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5厘米。

  师:真能干!能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那么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对准0刻度,尺子要放平。

  师:大家说得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当裁判官,判断哪个小动物量的正确?为什么?(教师用小黑板出示题)

  学生学习兴趣再一次被激发。

  生:学生回答略。

  [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量的这些物体的长度,你感觉在生活中属于长还是短?一般情况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米尺作工具,用厘米作单位。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用厘米作单位量了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那我们要量黑板有多长?教室有多长?操场有多长?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又要用什么长度单位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测量工具:米尺

  单位:厘米(cm)

  1厘米=1cm

  量:对准 0刻度

  【课后反思】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长度需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比较短的(限整厘米长)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的习惯。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谈话引入、探索新知、课堂练习、全课小结等几个有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结构完整,环节清晰流畅自然。教师注重借助教具,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操作法等,抓住学生认知起点,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经历观察、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形成认真务实习惯,发展空间感。

  设计有效教学活动,建立1厘米长度概念。新课程中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考虑三个要素,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这一教学重点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有效利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设计了猜一猜,即在脑子里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即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比一比,即用手指比出1厘米长度; 记一记,即闭上眼睛记一记1厘米的长度;说一说,即说一说生活中的1厘米。这样通过猜、找、比、记、说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学会运用。通过轻松的学习过程让1厘米的长度在学生头脑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时也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现代数学教育观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潜在目的,把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的新目标。因此,看一节数学课是否符合现代数学教育观,一是看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二是看学生活动的创造性。这节课,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定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开课便由自己想办法量出课桌长度这样的一个开放式的设计导入。认识1厘米时,教师先后肯定了学生所找的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段是1厘米,2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这一段是1厘米,等等。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这些开放式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0

  本周学习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习重点如下:

  1.统一长度单位.

  在课堂内,我们通过组织孩子们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长度,

  引导孩子们提出疑问:明明是同样长的物体,为什么量得的数量不同呢?使孩子们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实践生活中充分感受1厘米和1米的长度.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充,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在课堂内引导孩子们观察尺子上有些什么?有刻度线,数字,大格,每两个数字之间叫作一个大格,像这样的一样大格的长度定义为1厘米.在生活中去寻找1厘米,量一量孩子们的每一个小手指,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呢?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1厘米长度的物体很多很多,1厘米它比较短.

  出示米尺,感受1米的长度.用手势来表示出1厘米,1米究竟有多长.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再拿尺子来准备测量.

  3.学习测量的方法.

  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数字几.不过,有的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引入小数的介绍,但是不宜过多强调.

  4.线段的认识.

  线段的认识重点抓住两个特征:1直;2有两个端点.在黑板上画上一条直线,问:"这是一条线段吗?"有的孩子说:"是的,因为它很直."有的说:"不是的,它没有两个端点.""对,这是一条直线,它没有两个端点,它的左右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我们无法用尺子量出直线的长度.但是,点上两个端点,就像用剪刀剪下了其中的一段,这就是"线段",线段是可以测量出具体的长度.其实,线段的定义是由直线引出的,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但是,在低年级阶段,我们通过比较形象的语言,比较有趣的比方来引导孩子们理解什么叫作"线段".

  4.学会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画法指导:画线段时,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尺子断了,没有了"0"刻度了,那又该怎么办呢?引导孩子去发现用任意的'一个刻度线做为起点,都可以的.如:用刻度"1"为起点开始来起,画3厘米长的线段,那就1+3=4,画到刻度"4"的位置,画完后,记得点上两个端点,表示这是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如果没有点上两个端点,那你画出来的就是一条没有长度的"直线".

  5.本周的学习问题:

  (1)口算的准确率退步较大.在课堂练习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口算"退步很大,11-7不记得了,84-8写出的答案也是非常奇怪,还有100-10等于几?有的孩子怎么样都想不出答案了.这两周需加强口算的训练。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1

  一: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这节课,一次“不周全面”的情景设计,让我明白发展学生的情感远比发展学生的知识重要。我庆幸自己没有利用老师的威严“遏制”他们当时的“气愤”,才有了那样简单却深奥的语言,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告诉我他们的真实想法,才有了一些平时不爱举起的小手如今高举过头顶、、、、、、我越来越明白,要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其实很简单:可能是一句表扬的话;可能是一个关注的眼神;可能是一次对他的微笑、、、、、、

  上完这节课,我更加坚定要优待每位孩子的想法,记得有位名师曾说:关注每位孩子,因为你不知道哪朵云彩会下雨。随着教学实践的积累,我了解到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长处不同,不要拿常规标准衡量每位孩子。多想想:米有所短,厘米有所长,在良好的心态下就能教好更多的孩子。

  二、从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教学时,我创设了“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须知道桌子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2

  这节课是用实物(回形针、三角形、小棒)量数学书,文具盒,课桌等物体。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用不同的物品量同一物体,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物体,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课前我把全班分为14个小组,每组4人,活动的学具是统一安排的,每组3种,学生的选择较多,通过对比,学生的认知会更直观。本课的难点是估测,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思维经历着观察,猜测,类比,推理等活动.估计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为促进学生的估计能力,培养数感,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估计,交流各自的估量方法,比较各自的估测结果,借鉴别人好的方法,比如配套的练习三,我们已经估计到小刀是3个立方体的长度,而橡皮比小刀长一些,于是有小朋友只看“多”的.这“一些”是几个立方体的长度,再把3加上这个“几”便得出答案,这显然比重新用立方体去估测要简单得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记一记,以明白应用数学的价值。

  由于是开学的第一节课,孩子们还处于从假期到学校生活的过渡状态,学习效果并没有预设时理想。同时有效地组织课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注入更加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部分是下节课开始要注意的问题。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2篇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落花生》教学反思12篇(落花生教学反思简短100字)

生物七年级教学反思15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与心得体会)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12篇 全神贯注优秀教案

《我的好妈妈》教学反思3篇 我的好妈妈 教学反思

《千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反思3篇(千以内数的读写的教学反思)

火车的故事的教学反思12篇 小火车教学反思

《观察的范围》教学反思3篇 观察的范围优秀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2篇 乘加 乘减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比尾巴》教学反思5篇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5篇(夜莺音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