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3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怎么写),供大家参阅。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 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 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计数器、游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松鼠们去采松果,你能帮他们数数有多少个松果吗?
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看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把他们编成口诀并且熟练地背诵下来,以后就会很快了。
1×5可以简单地说成一五,那么2×5……呢?(学生完成板书)
师:一个五的结果是五,就说成一五得五
二个五的结果是十,就说成二五一十 三五呢?
学生数松果
1×5=5 2×5=10 3×5=15 4×5=20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5×5=25 5×6=30 5×7=35 5×8=40 5×9=45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学生互相交流提问 教学活动2 1、基础训练: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为做后面的题作好准备,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1) 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 三五() 五五()
四五() 二五()
(2)5×3= 1×5= 5×2= 5×4= 3×5=
5×1= 5×5= 4×5= 2×5= 5×1=
2、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这样的练习设计,既落实了知识和技能目标,又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保障,还能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条件。 教学活动3 巩固应用
练习一: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练习二:
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教学活动4 拓展练习
师: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准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打算乘出租车去,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 5辆车够吗?为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2
教材理解:
这是一首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的诗歌。它以拟人的写法,抓住四季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迷人的四季景色。全诗语言亲切,句式相似,情感浓烈,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理念:
(1)强化以生为本,进行先试后导。
(2)重视感悟体验,培养语感能力。
(3)加强学科沟通,促进学科整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初步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在尽情地朗读中感悟一年四季的变化及特征;通过诵读及探究,发现诗歌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读儿童诗歌,在诗歌优美的韵律中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感知,个体感受
1、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四季的美丽景色,教师朗诵。
2、师生对话:交流感受最深的情景。
二、自主选择,有感而发
选择一景,尝试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
三、呈现文本,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主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语言感悟,探究学习
1、师生合作读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探究学习,发现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二、情感感应,合作学习
1、选择季节,分组自主练习朗读。
2、指导朗读,读出四季不同的特征。
3、诵读全文,再现四季之美。
三、学科整合,升华情感
1、谱曲歌唱。
2、美景欣赏。
3、联系生活。
4、总结提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3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想)但是老师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不过看大家这么可爱,老师可以向你们透露一点儿内幕,这里面的所有宝贝都和今天学的新知识《毫米的认识》有关,(板书课题)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一探究竟吧!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并知道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使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3、会说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有)
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那就需要大家认真的自学,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自学指导。
一、 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1)
自学课本21面,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2、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
3、 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毫米作单位?
(时间3分钟,比一比,看谁自学的又快又好!)
现在开始! 好,停!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 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尺子量出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会自学!学的这么好,那让我们乘胜追击,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
自学课本22面,再次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尺子,找到1厘米,数一数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几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
2、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4、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自学时间:4分钟)
二、 合作提升
自学完了,自学效果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
拿出我们的尺子,结合认真的数一数。
0~1是1厘米,中间有( )个小格
1~2是1厘米,中间有( )个小格
2~3是1厘米,中间有( )个小格
你发现了什么?
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10小格且每一小格的长度相等,即: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首先,我们自己先在尺子上找一找,比一比,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也帮老师找一找,比一比。(演示)
如果我们不用尺子,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吗?
(两个手指之间很小的缝隙就是1毫米,全班伸出小手演示)
好!现在就让1毫米的长度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睁开眼睛,再次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自己想一想,说一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物品呢?现在就到老师的百宝箱揭秘的时候了,
(展示银行卡、小明星、身份证、五角硬币、钥匙、尺子、快餐杯等物品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我们认识了毫米,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先在尺子上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
(1厘米里有10个1毫米)
我们一块对着再数一数。(1厘米里有10个1毫米)
那么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是:
1厘米=10毫米
三、 巩固运用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并且知道了1厘米=10毫米,那你们下面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1.读出下面图形的长度。(出示)
你们会用毫米读出长度,那你们会用毫米测量长度吗?我们来检测一下。
下面的几种测量方法正确吗?为什么?(出示)
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 量一量。 (出示)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谁拥有一双像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请你阅读明明的一篇日记,找出日记中用错了的单位,并比一比,说一说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20xx年9月17日 星期四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3厘米高的卫生间,拿起了12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我跑步到学校,看到180米高的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6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我们一块用正确的单位把明明的日记读一遍。
4、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出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再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出图的意思。(出示)
四、总结解惑
通过我们的交流学习,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3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怎么写)相关文章:
★ 高一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设计方案3篇 高一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设计方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