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美术教学设计 篇1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数学科学研究的思维习惯,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能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分数乘整数的.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苹果的图片,5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6个苹果,让学生提数学问题,如计算苹果总数(6+6+6+6+6=6×5)。接下来,教师提问从第一个篮子里拿出一个苹果,相当于拿出了这个篮子苹果数的几分之几?如果从每个篮子里各拿出一个苹果,一共拿出了几分之几?给大家讨论的时间,适当提示学生,相当于拿出了几个1/6,列分数加法式(1/6+1/6+1/6+1/6+1/6)
得出结果,询问大家的计算方法,然后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连加算式,并启发学生列式 ×5。师生共同完成计算过程。
2、让学生尝试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教师把 ×5改为5× ,师生共同完成计算。
3、把苹果放回篮子,重新取出,每个篮子各取2个,让学生试着列出算式(2/6×5),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得出结果不是最简分数,应该约分。(有的会在算前约分,有的在算后约分)让同学讨论,哪个更简便。这时可以出一些题,让同学竞赛计算,体会算前约分的重要性。(7/30×10)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课本中试一试的习题,4/5×3=?,5×1/3=?
学生掌握算法后,在具体实际问题中应用。拖拉机耕地,每小时耕这块地的1/9,一天工作7个小时,耕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来总结今天的收获:
1、分数乘整数的算法;
2、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大家好好学习数学。
五、布置作业
老师从学校走到家要2/7h,走路的话每小时走5km,骑自行车的话,每小时14km,开汽车每小时走30km,回家的方式不一样,走的路线就不一样,请同学计算每条路线分别要走多少千米。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现象?
板书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
1、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1/6+1/6+1/6+1/6+1/6=(1+1+1+1+1)/6=5/6 6+6+6+6+6=6×5
=1×5/6
2/6×5=10/6=5/3 =1/3×5
15/30×10=?
教师资格证美术教学设计 篇2
课程目标:《记叙--》
《说明》
《作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作文的主体来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和讨论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掌握描写事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学生懂得。。的道理。----(文章涉及内容定)
方法,能够表达事件的情感,运用 教学重难点:看目标(学生能够理解。。)
一定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情:理解主题思想感情
一、。。。。导入。
-重难点:能通过事件描写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一、联系实际导入
《成语》 1、了解作者,课文背景介绍(教师或音频示范朗读)--了解说明对象
二、写作前准备
----教学目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段中的说明对象的特点。
1、带领学生审题
知:流利朗读课文 三、再读全文,细品研读。
2、师生共同讨论选材
理解文章大意 1、找出关键语句。
3、确定作文选材
过:通过师生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要求),教师指导。
三、写作方法指导
讨论,理解成语 3、教师总结归纳。
1、教师指导事件描写方法
含义。四、拓展活动,延伸思维。
--(与中心相关的活动)
2、学生练习举例
教学过程: 五、小结作业。
四、教师点评
一、图片导入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七、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1、教师范读
2、教师总结成语含义
三、再读课文,教师引导 课程名称:《文言文-》
《--诗歌》
学生分析思考文章基本 教学目标:
内容。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文章大意,能够背诵全文。(能正确理解诗歌大意,能理解--生字词)
1、学生分角色扮演文章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能够学会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的形象,教师提问,重
---(以读促悟,通过对诗歌意境的描写,理解---手法)
点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章中心)(诗歌的中心思想)
2、教师总结成语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翻译全文。
四、巩固提高:学生自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心。
述成语含义,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梗概。
一、---导入
五、正确运用成语,分享故事。 二、新授课
板书设计 1、初读文本,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古诗,解释诗题及重点词语)2、再读文本,详解全文,分小组角色扮演(内容定)---(学生分小组自由读古诗,教师指导、正音。
1)组内角色扮演,根据注释解释文本含义。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思考诗意(现代诗换思考提问)2)教师提问,小组为单位比赛回答,教师指导。
4、创设情境,理解体会借景抒情或思想感情。 3)分析讨论文章中心思想
1)学生---,师讲解 4)教师总结
2)学生---,师讲解 三、巩固提高:小组练习自主翻译全文并背诵全文。--(尝试背诵古诗)四、作业:课后思考题。
诗歌大集合 五、板书 六、反思 七、
教师资格证美术教学设计 篇3
课程目标:《记叙--》
《说明》
《作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作文的主体来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和讨论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掌握描写事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学生懂得。。的道理。----(文章涉及内容定)
方法,能够表达事件的情感,运用 教学重难点:看目标(学生能够理解。。)
一定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情:理解主题思想感情
一、。。。。导入。
-------重难点:能通过事件描写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
一、联系实际导入
《成语》
1、了解作者,课文背景介绍(教师或音频示范朗读)--了解说明对象
二、写作前准备
----教学目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段中的说明对象的特点。
1、带领学生审题
知:流利朗读课文
三、再读全文,细品研读。
2、师生共同讨论选材
理解文章大意
1、找出关键语句。
3、确定作文选材
过:通过师生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要求),教师指导。
三、写作方法指导
讨论,理解成语
3、教师总结归纳。
1、教师指导事件描写方法
含义。
四、拓展活动,延伸思维。
--(与中心相关的活动)
2、学生练习举例
教学过程:
五、小结作业。
四、教师点评
一、图片导入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七、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1、教师范读
2、教师总结成语含义
三、再读课文,教师引导 课程名称:《文言文-》
《--诗歌》
学生分析思考文章基本 教学目标:
内容。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文章大意,能够背诵全文。(能正确理解诗歌大意,能理解--生字词)
1、学生分角色扮演文章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能够学会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的形象,教师提问,重
---(以读促悟,通过对诗歌意境的描写,理解---手法)
点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章中心)(诗歌的中心思想)
2、教师总结成语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翻译全文。
四、巩固提高:学生自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心。
述成语含义,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梗概。
一、-----导入
五、正确运用成语,分享故事。
二、新授课
板书设计
1、初读文本,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古诗,解释诗题及重点词语)
2、再读文本,详解全文,分小组角色扮演(内容定)---(学生分小组自由读古诗,教师指导、正音。
1)组内角色扮演,根据注释解释文本含义。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思考诗意(现代诗换思考提问)2)教师提问,小组为单位比赛回答,教师指导。
4、创设情境,理解体会借景抒情或思想感情。 3)分析讨论文章中心思想
1)学生-----,师讲解 4)教师总结
2)学生-----,师讲解
三、巩固提高:小组练习自主翻译全文并背诵全文。--(尝试背诵古诗)
四、作业:课后思考题。
诗歌大集合五、板书
六、反思
教师资格证美术教学设计 篇4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化学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领会化学键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能辨别不同化学键类型的物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好奇心,深入理解化学反应本质,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难点】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迁移导入。教师: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上课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对,这是再常见不过的两块吸铁石,把两块吸铁石靠近,它们就会仅仅吸引在一起,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玩过这个游戏,大家来说说看为什么两块吸铁石能吸引在一起?学生:因为它们之间有磁力啊。教师:正确,那大家想想我们化学世界中的物质,它们中大多数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数以千万计的物质,它们又是靠什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呢?学生:一种力…教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下化学物质形成过程中的这种“力”。【板书】第三节化学键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实验展示,宏观感受。教师:我们还记得氯化钠吧?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么?学生:是钠和氯气反应得来的。教师:请大家拿出练习本,写出钠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好,写完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大家请看大屏幕,注意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演示实验视频。2.视频观看,微观感知教师:实验看完后思考一下,在生成氯化钠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钠怎么和氯气发生反应就能形成氯化钠了?大家思考不清楚没有关系,我们继续看一段动画,看看动画里怎么说。通过动画视频为学生展示钠和氯反应的微观过程。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讲解: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它们要达到各自的稳定结构需要获得或失去电子,原子就变成了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性质不同的化合物。因此,我们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离子键。【板书】一、离子键1.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呈现实例,讨论归纳教师:在了解离子键定义之后,我们想,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什么呢?学生:离子化合物。教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下离子化合物。【板书】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教师:下面,我给大家给一组离子化合物,大家观察一下,他们的组成有什么特点。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KCl、MgCl2、CaCl2、ZnSO4、NaOH。教师:请大家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停顿)我们请位同学来说一说,好,这位同学来说一说。学生:都有活泼的金属元素,还有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教师:非常不错了,我们把这个话整理一下就更好了,通常呢,离子化合物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形成。4.提出问题,探索新知教师:那有的同学可能会问,那像氧气、氢气这些分子他们是什么作用在一起呢?经历了刚才的学习过程,相信大家掌握了一些分析研究方法,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像氯气、氢气和氯化氢的形成是否和氯化钠一致?尝试下和刚才一样,从原子结构层面分下一下看。以同桌为小组,相互交换下意见。教师:我先不提问大家,我们通过看动画来自己验证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请看大屏幕。教师播放氢气和氯化氢分子形成的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形象化视频深化自己的理解。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像氯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原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作共价键;像H2O、CO2等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板书】二、共价键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总结:我们把这种能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常称为化学键。[page]第三环节:巩固提高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如下问题:根据下列提供的一组物质回答问题:HCl、CO2、H2O、H2、NaOH、Cl2、NaF、CH4、MgCl2、CaO。(1)这些物质中分别存在哪些类型的化学键?(2)哪些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哪些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学生思考回答,生生互评,巩固新知。第四环节:小结作业教师:刚才的巩固练习同学们完成的不错,下面请同学们以填表格的形式对比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填表。教师评价: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同学完成的。简洁明了,希望大家在我们以后的总结活动中也能如此积极,将更多更好的学习总结方法和大家分享。作业:教师:课后习题任选两道作为作业。五、板书设计
教师资格证美术教学设计【汇总4篇】相关文章:
★ 中职专业课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3篇 中职专业课教资面试教案模板
★ 小学教师资格证古诗教案模板3篇(教师资格证小学古诗试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