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教学设计9篇

时间:2024-08-15 15:14:0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新闻》 教学设计9篇,供大家赏析。

《新闻》 教学设计9篇

《新闻》 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依据对新闻体裁的了解,积累新闻采访的选题、写提纲等基本常识。

  2.分析热点话题,根据采访计划尝试拟写采访提纲。

  3.根据采访提纲的基本要求,制定采访计划,梳理采访结果。

  二、教学重点:

  围绕话题,根据采访的目的和对象,拟写采访提纲。

  三、教学难点

  了解采访提纲的基本要求,按照标准修改提纲。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体验法头脑风暴法

  第一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一围绕“新闻阅读”编排了5篇课文;任务二,新闻采访;任务三,新闻写作。通过学习,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

  新闻采访解析

  人文主题:培养新闻敏感度及成果预判意识。

  语文要素: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订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并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线索。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焦点访谈》《第一时间》这类新闻深度报道类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原因在于,一是聚焦热点话题,例如《假紫菜的真相》《破获酒驾逃逸案》《谁弄脏了我的空气》,二是完成这些新闻报道之前,媒体人要做充足的准备,即撰写访谈提纲。本节课,我们就体验一下媒体人的工作,完成新闻采访提纲的撰写。

  【设计意图】

  关注时事,导入新课。

  回忆新闻体裁知识

  教师语言:作为一个职业新闻工作者,大家除了之前积累的新闻体裁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关于新闻采访的一些常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调动自身经验,参与学习,做好规划。

  学生活动:回忆新闻体裁知识,记录新闻采访的知识。小组合作,制定采访计划。

  【课件展示】

  1.什么是新闻采访

  明确: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去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通过记者和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实现。

  2.什么是新闻写作

  明确:新闻写作,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写作。可以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

  采访前的准备

  (1)明确报道的目的。采访前,首先要明确自己采访的目的。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好人好事”的新闻,在采访的时候就要围绕“好”来问,挖掘人物乐于助人的品质。

  (2)搜集充分的资料

  可以从报纸、杂志等搜集资料,也可以从正规媒体网络查阅资料,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比如采访一个会议,会议主题是什么,参会人员有哪些,会上主要议论什么内容等。资料越充分,采访会越顺利。

  (3)拟好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帮助我们思路清晰地进行采访、写稿。比如,采访清洁工的采访提纲:

  每天上班几点出来几点回去?

  每天的工作是什么?

  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

  行人随手扔垃圾怎么办?

  ⑷制定采访计划

  依据采访话题及提纲,制定采访计划。包括何时、何地进行采访,对采访中的突发情况如何应对,对采访结果和数据如何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

  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做好采访的前期准备。

  访谈提纲的基本要素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访谈提纲样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访谈提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明确:采访主题、时间地点、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方式、采访器材和采访问题。

  2.和上面采访清洁工的提纲比,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明确:访谈对象可以不止一个;访谈问题都跟主题、目的有关;要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设计不同的'问题;问题要表达清楚;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和目的要清楚......

  【设计意图】

  了解访谈提纲的基本结构,为自拟提纲做好准备。

  设计访谈提纲

  教师语言:那么,我们这次的采访话题是“手机进校园”,请阅读相关资料拟写采访提纲。

  【资料1】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xx年11月1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资料2】在日本较为主流的教育方针是,由学校统一向学生发放手机,以此来“教会学生手机的正确使用方法”。著名教育学家尾木透露,这种手机月租3500日元(约合220元人民币),不能上网但自带GPS功能,此外,这种手机还可以“防狼”,如果遇到危险,孩子可以一键打开报警装置。

  【资料3】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方便了家长与之联系,但也存在一些青少年对手机形成了依赖,患上了“手机综合征”。而且频发短信对视力有一定伤害,手机辐射也影响身体健康;沉迷于玩手机也必定影响他们的学习;手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都有不利影响,学校和家长必须要管,但怎么管是关键。单用一纸禁令完全把手机清除出校园,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无法从根本上让学生正确认识手机的用途,学校应当采用科学和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学生活动:填写访谈提纲(答案不唯一),完成提纲后进行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后进行修改。

《新闻》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合理地安排顺序。

  2。 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3。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难点: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谈论对新闻的认识。(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真实、准确、及时;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翱翔停泊硕大倾斜参数经纬

  运载气氛瞬间沉寂协作闷雷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2、掌握本文的结构

  明确:

  1、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和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第一部分(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第二部分(8—15段),报道运载火箭落水的情景。

  第三部分(16段)写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采访。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

  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

  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2、学生评析。

  3、探究练习: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新闻》 教学设计3

  一、导入

  1、收看过新闻联播吗?

  2、播音员报道的新闻都是由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

  3、今天我们要来学做小记者,了解“新闻报道”的写法。

  二、自学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

  1、自读,再指名读。

  2、思考,讨论:例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3、讨论:读了这则报道知道了什么?

  三、明白新闻报道的框架

  1、我们读了例文,就能对这次男篮比赛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自读习作3第二部分,发现报道的`写作特点。

  2、讨论

  1)、例文各部分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2)、归纳,板书: 标题:题目突出重要内容

  导语:交代结果

  主体:事情经过

  结尾:补充交代

  四、指导写好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

  1、可以组织一次拔河或跳绳比赛等。

  2、学生口述比赛情况,注意体现出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为什么等因素。

  3、指导确定标题,突出重要内容,然后按导语:交代结果;主体:交代事情经过;结尾:补充交代这一格式开始落手报道内容。

  五、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要求报道的事件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规范。

《新闻》 教学设计4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展示合作完成的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介绍,包括震撼人心的图片,配上《辛德勒名单》音乐,让学生入境。

  2、假如你是一名记者,来到这个曾经的集中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一切,你会选择什么角度来报道奥斯维辛,或者你会将镜头对准什么呢?

  二、研读文本:

  1、标题设疑

  本文的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疑问:为什么说没有新闻?

  既然没有新闻,为什么还要写?

  作者写了些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文本。

  2、解决第三问:“作者写了什么?”

  镜头一:参观者的反应和神态

  镜头二:奥斯维辛周围的自然景物

  镜头三:废墟上的雏菊花

  镜头四:年轻姑娘的微笑

  3、总结

  写法:正如焦点访谈所说的“新闻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有一类新闻,会把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掺杂其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就是这类新闻的典范之作。

  角度:将镜头对准参观者的反应和奥斯维辛集中营四周的景物,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道德责任感。

  4、回到开头的.问题“奥斯维辛到底有没有新闻?”

  一样的景点,一样的游客的震惊愤怒,这里阳光明媚,的确没什么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呢?用文中的话来说,“非写不可的使命感”齐读6段。“这种不安的心情是什么?”担心人们遗忘历史。

  三、拓展延伸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罗森塔尔1958年写的,那我们今天读这篇新闻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罗森塔尔希望人们不要忘记历史,希望这类惨剧永远不要发生,可是这半个世纪来,人类又有过多少战争,种族之间经过多少野蛮的屠杀,人类怎样才能杜绝这一悲剧重演呢?

  四、以《集中营生还者的一封信》结尾。

  希望同学们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永远不要忘了培养健全的天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做一个大写的人!

《新闻》 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新闻准确、简洁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新闻的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以模仿电台主持的形式,带出对自我的介绍,同时用新闻的形式也是对后面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新学期 、新教改、 新创举

  东绛、蠡园两所中学互派教师换岗。

  一座沟通两校之间教学交流的'新“蠡湖大桥”正在建成。

  为了促进东绛、蠡园这两所滨湖区各具教学特色的中学之间的教学交流,东绛、蠡园两所中学的校长在暑期合作商谈,在一拍即合的融洽氛围中提出了“互派教师换岗”的新型教学交流形式。

  据悉,开学前几天,东绛、蠡园两所中学分别从教语文、物理的两名青年教师便均已到对方学校报到。今天9月1日,这四名青年教师在交换的岗位上已各就各位,正式开始教育教学工作。

  据两校校方称,此次“互派教师换岗”的交流形式将进行两个月,这一“实验”若获得成功、效果明显,将在今后大范围、长时间的推展下去。

  由此,我们看到一座旁逸斜出的更能促进沟通交流的新“蠡湖大桥”正在于东绛、蠡园两校间悄然建成。

  二、新授

  1、由示例,引出学生对新闻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新闻的结构、六要素。

  2、由“新闻作为记叙文的一种,既有记叙文的一般特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那么与一般的记叙文比较,你觉得新闻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讨论,凭感觉和经验谈。

  3、学生认识的模糊性,引出对今天新闻文体的零距离接触,在学习中掌握新闻的特点。

  4、自由朗读课文。

  5、在抓住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6、采取四人小组竞赛的形式,找出新闻的各个结构部分、六要素,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三、作业

  我来当一回报社编辑

  以课堂上学到的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

《新闻》 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奥斯威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设想]配合一定的历史资料图片,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激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多媒体展示),自然导入课文。

  二、文本助读

  1、奥斯威辛简介(多媒体展示)

  2、多媒体图片展示:通过有关奥斯威辛图片展示,把学生们带进一个悲情的森林,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老师和学生在情感上寻找与课文的共鸣点。

  3、写作背景知识介绍(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标题说“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作者又写了些什么呢?这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这篇新闻到底有什么价值使它荣获了大奖?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回到课文找答案。导入文本阅读!

  三、学生朗读课文

  带着以上的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突破教学重点一:匠心独具的写作角度张显新闻独特的价值

  1、新闻主要内容:既然申明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作者又写了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自由的说一说:参观

  2、参观线路(多媒体显示):

  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3、参观过程中作者花大量笔墨写了奥斯威辛惨不忍睹的现状了吗?作者敏锐的目光追寻着什么?

  学生找一找写参观者行动和神情的语句,然后多媒体显示:“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满了下来”“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4、写参观者如此的行动和神情,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然后多媒体展示:

  控诉纳粹的残暴:今天作为一个参观者,看到这景象都万分恐惧,都无法忍受,那么当年的纳粹又残暴到何种程度?请从文中第五段找一个句子加以概括: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5、参观者如此,那么作者来到奥斯威辛是什么心情呢?(愤怒、担心、忧郁,等等)

  (1)请学生齐读第一、二两段。

  (2)“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难道不好吗?作者为什么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是“噩梦”、“都可怕的颠倒了”?“某种意义”指什么?(四个“不该”两个“永远”一个“因为”)

  课文第6段“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还有末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标题说“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有什么用意?由任一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下去。

  (3)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着重引导学生从内容情感两方面谈谈自己学了这则新闻的收获,进一步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并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4)教学小结(多媒体显示警句)

  ①忘记历史,就会使悲剧重演!

  ②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和平宣言: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5)扩展:奥斯威辛今天已经有了新闻!!(多媒体展示纪念奥斯威辛解放60周年的相关新闻报道,并用图片与抗战60周年纪念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突破教学重点二: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

  1、学生说一说印象深刻的语句

  2、“细节描写”的含义(多媒体展示)

  所谓细节,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或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事实的形象描写。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

  人们读作品,常常会有一些细节打动着你,特别是那些思想光芒彻照肺腑的细节,那些艺术芳醇醉迷魂灵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故事情节淡忘了,甚至书名都忘却了,可那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仍然鲜明灿烂地镶嵌在记忆中。

  3、下面我们就来揣摩文中的几个细节(多媒体提示思考问题)

  ①“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这个细节?

  ②13段写到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在想什么?这个姑娘给人感觉怎么样?作者为什么写这个姑娘?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③怎么理解第14段“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这是一篇相当出色的新闻稿,一被评为普利策新闻大奖。请各学习小组尝试着给这篇文章写一段颁奖词?

  先欣赏普利策的颁奖词(多媒体展示)——

  在去年“卡特里娜”飓风期间,《时代花絮报》和《太阳先驱报》坚持对灾情展开深入详细的报道。获得第90届普利策份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

  勇敢、全面地报道了卡特里娜飓风,给受灾读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对卡特里娜飓风灾难进行史诗般、多层次的报道,使得报纸在服务一个水淹城市中发挥了非凡作用。

  七、结束:齐唱《祈祷》(多媒体展示,机动)

《新闻》 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申奥成功的重要意义。

  2、了解近两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教学重点难点]

  文中的一些欢腾场面,理解人们的感情。

  [主要板书安排]

  4、新闻报道一则

  标题:首都各界欢庆申奥成功

  导语:北京申奥成功,人民欢呼

  主体:世纪坛狂欢

  结尾:中国民族史册上光辉的一页

  [作业设计、安排]

  收集了解近两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

  1.新闻报道就是对国内外社会中最近发生的具有一定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它要求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

  2.读标题。2001年7月31日,中国获得了2008年奥运举办权,当是,作为中国人之一的你有何想法?

  二、自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书,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2、自由读课文,读懂什么说什么?

  自由汇报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人们的兴奋、激动找出来读一读

  师:什么意义,你说说看?

  师:请大家齐读这篇报道,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注意请把我们大家的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也融合进去)

  3、指导朗读全文

  三、再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稿的结构。

  1.师在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2.生根据师的归纳再读课文,再次了解新闻报道。

  四、总结

  五、作业

  希望经常读报,向小星宇电视台投稿。

  教后感:

  本课的重点在感悟,感受亿万中国人民无比喜悦,无比自豪的心情,从心底里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但在学生交流时,还体会的少够,交流面窄了些,我想如果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再回忆一下、了解一下那段难忘的经历,会说的更好。

《新闻》 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

  了解新闻的记叙要素、结构和特点。

  2、过程和方法:

  以这则新闻为例,学习新闻的记叙要素、结构和特点;在阅读中,学会运用假设比较的方法品味新闻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自己对新闻的认识出发,尝试着评价新闻。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说说你对新闻的印象

  最近国内外有哪些重大新闻?从哪里可以得知新闻?我最喜欢的新闻类节目是什么?

  二、铺垫:有关的`新闻知识

  1、学生齐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介绍什么是新闻的六要素(结合课后练习一),然后请学生就《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进行分析:

  明确: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中、西、东三路军

  时间:22日22时

  地点:九江到江阴

  事情起因:渡江作战

  事情经过结果:中路军突破安庆渡至繁昌已渡过三十万人;西路军渡过三分之二占领贵池等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大部渡过南岸,遇敌抵抗较顽强,最后歼敌控制江阴封锁长江。切断无锡段铁路。

  3、穿插:为什么不按东西中的顺序来介绍?

  明确:按时间中路军最早发动进攻,西路军和中路军的战况相似较易,按难度东路军的情况最复杂所以这样安排。(新闻的真实性)

  三、深入:了解新闻的结构

  1、利用课后的练习二,掌握新闻的结构。

  2、背景:你知道这则新闻的背景是什么吗?(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完成)

  3、标题、导语和主体的掌握分别:

  问题设计:你能试着用一句话介绍这则新闻的内容吗?

  你能试着用几句话介绍这则新闻的内容吗?

  你能试着用一段话介绍这则新闻的内容吗?

  四、联系:关于新闻的特点

  1、引用报纸上的明星的假新闻、过时的旧新闻来问学生,你喜欢吗?为什么

  2、明确: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新闻的灵魂核心),及时(新闻不是旧闻)。

  课后实践:去报纸上找你喜欢的新闻,根据我们学到的关于新闻的相关知识,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对你读的新闻进行点评。

  五、模拟“普利策”

  关于普利策奖:普利策奖由美国著名记者约瑟夫·普利策创立,主要分为新闻奖和文化艺术奖。普利策生前立下遗嘱,将财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普利策奖,奖励新闻界、文学界、音乐界的卓越人士,该奖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

  1、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找到的新闻投影给大家,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来分析点评。

  2、组织同学互相评价,模拟普利策新闻奖给今天展示的新闻颁奖:

  具体奖项可以设:

  最吸引眼球奖(标题出众)、最优美文字奖(文字准确)、最及时奖(作用及时)等等。

  六、新闻就在你的身边

  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来写一则身边的新闻,报道开学至今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

  【相关链接】

  1、建议用动画演示解放战争的形式。

  2、报纸假消息:比如说“罗家英暴死”“刘亦菲变性”等等。

《新闻》 教学设计9

  课题:录音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教学目标:

  1、学习运载火箭参试人员为祖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学习录音新闻中口语与书

  面语的结合的写法。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自读、合作交流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现场,肯定是一个特别振奋人心的场景。我们不能亲眼目睹这壮观景象,但我们通过广播记者文字和广播员的声音,却真切地感受到了整个运载火箭发射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发射前、发射中和发射后的紧张、兴奋、激动的气氛。

  二、阅读主场

  (一)请校园广播站播音员向同学介绍录音新闻广播稿的特点。(课前准备)

  介绍要点:

  1、鲜明的`倾向性,真实性(包括现场音响),注重对气氛的渲染,注重报道的条理性。

  2、语言通俗明白,有较强的口语性。

  3、篇幅短小,多使用短句。

  (二)学习小组自行组织阅读,理解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材料安排的顺序(以时间为序报道火箭发射的全过程)。

  第一部分(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交代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引起听众注意/火箭发射的准备/火箭的发射)。

  第二部分(8-15段),报道运载火箭落水的情景(交代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过渡/测量船上测量的情况/直升飞机测量情况/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

  第三部分(14、15段),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任人的采访。

  (三)以课文为材料,尝试模拟播音。(校园广播站播音员提出播音建议,并进行具体指导)

  (四)播放一段录音新闻,让学生再度感受录音新闻播音稿的写作和广播员的播音,并通过交流,找到学习写作和播音的借鉴。

  (五)学习小组内自由练习。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二”。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词句积累(抄写在积累本上)

  扶摇直上欢呼雀跃荧光屏下锚橘红硕大遥测

  一个火球像流星般的穿过一片白云。

  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

  (四)布置作业:

  把学到的播音知识运用于实践,节选课文第一或第二部分,向家长模拟播音,并请家长进行评论。从学校即将举行的运动会选择一件事,为校园广播站写一则广播稿。题目自拟。

《新闻》 教学设计9篇相关文章:

新闻学自荐信

节前安全检查新闻稿23篇

新生普通话大赛新闻稿5篇

物资捐赠新闻稿范文3篇

全员核酸新闻稿3篇

学校运动会新闻稿400字11篇

开学新闻稿

校园气排球比赛新闻稿

景区新闻稿

工会春节慰问新闻稿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