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画》教学设计11篇(《画》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画》教学设计1
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了解诗意,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课前准备:课件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从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学过不少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先复习一下《猜一猜》。
(生齐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这首儿歌还是个谜语,谁还记得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还能把它带回家让别人也猜一猜。
二、讲读古诗,认读生字
师:我们边来欣赏图片,边来学习好不好?首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说说上面主要画了些什么?
1.第一幅图——远看山有色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出示:远看山有色。)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远”“色”(远——读音和偏旁,色——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山”(板书山)
(4)加上动作表演读
2.第二幅图——近听水无声
1)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出示:近听水无声。)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近”“听”“无”“声”(近——与远比较,走之儿;听——读音;无——字义,与天字比较;声——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主要描写“水”(板书水)
4)加上动作表演读
3.第三幅图——春去花还在
1)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过去了没有?所以说……(春去花还在)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春”“还”(春——读音,还——偏旁和组词)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花”(板书花)
4)加上动作表演读
4.第四幅图——人来鸟不惊。
1)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出示:人来鸟不惊。)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人”“来”“惊”——(人——读音,与八和入比较;来——加一加来记;惊——读音,意思,偏旁)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鸟”(板书鸟)
4)加上动作表演读
5.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师:这首诗里写的内容跟生活中的都不一样的,是不是它写错了呢?为什么他要这样写呢?
指名回答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读给同桌听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1)当小诗人诵读。2)当小演员表演读
2.试着背诵。找搭档背诵(一人背,一人说意思)
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可配乐)
3.创设情境检查背诵情况
师生对话表演1)师当姐姐,让生背诵。2)师当妹妹,让生表演背。3)师当妈妈提问:题目为什么取画?4)师当奶奶,让生讲诗句的意思。
六、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与生字宝宝交朋友
2.摘果实。(点击果实会落下来。)
3.找生字
4.说出远的偏旁,并说说文中还有哪两个字,也是这个偏旁。说出惊的偏旁。
5.指导书写“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播放动画写字。)
6.课外作业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7.收集谜语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背诵课文
1. 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并口头组词。
2.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3. 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4. 根据画面背诵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二、趣味练习
1.找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三、书写生字。
指导书写:火、文、六。(播放动画书写。)
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四、议一议,完成作业。
1.为什么人走近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2.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为什么人走近了,鸟没飞走?
4.完成课堂作业本。
《画》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重点: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不仅大家喜欢画画,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瞧!(板书:玲玲)快来和她打打招呼吧!你来吧!
师:我发现第二个玲你读的是轻声,读准了,谁还行?齐读。
3、多好听的名字啊![板书:的画]齐读课题
4、玲是这一课的生字,在这篇课文里还有许多生字,你瞧!
二、识记生字
1、[课件:带音节生字]你认识哪几个就领大家读哪几个?(抽生领读)
你们都认识吗?自己快借助拼音读读吧!
[课件:去拼音生字]这样你还行吗?自己先试试。
2、咱们来玩个游戏吧!你看!这是什么?[出示:魔方]生字魔方。
[师抛]怎么读?这个?会玩了吧?在小组里玩一玩吧!玩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开始吧!
师抛生读。
三、情境中感悟
1.表演朗读,感悟满意。
①指名读玲玲一开始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句子。(出示句子)分男女读句。
②教师出示玲玲的画实物,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玲玲,看着自己即将参加比赛的作品心情怎样?
③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表演端详自己的画,感悟玲玲的心情。
④学生带着表演中的感悟诵读,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⑤指名读,全班读。
2.移情体验,感悟伤心。
①指名读玲玲哭了的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②分组读句。
③出示课件:(弄脏了的图),
引导学生体会:一幅那么美的画被弄脏了,多伤心、多难过呀!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些什么?学生移情体验,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
④指导学生感情读。
⑤指名读、男女读、全班读。
3.展开辩论,感悟满意。
①指名读玲玲又笑了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②师:玲玲为什么又笑了?我们再读读想想!(出示两幅图:图1为弄脏了的画;图2为画上了小花狗的画)
③师:玲玲为什么画小花狗?想想这儿还可以画什么?
④出示了三幅图:第一幅是玲玲一开始画的没有小狗的画;第二幅是弄脏了的画;第三幅是添上了小狗的画。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⑤学生展开辩论,体会到玲玲肯动脑筋,把画变得更美了!坏事变成了好事!
4.角色表演,体会含义。
①自由读爸爸说的话,在小组中讨论读懂了什么?
②指名答。
③教师扮演爸爸说这段话,祝贺玲玲获得成功,学生扮演玲玲,表达此时最想说的话,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④指导背诵爸爸说的话。
3.角色诵读,深化体验。
(1)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按角色演读课文。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l.教师介绍自己动脑筋把坏事变好事的真实事例.
2.学生谈自己生活中像这样的事。
赠学生名人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画》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招贴画的意义特点和分类,分析招贴画的构成形式及基本创意方法。
2、技能目标:
尝试运用文字、图形及色彩为班级、学校或某项活动进行招贴画设计,体验有创意的招贴画设计、制作过程。
3、情感目标:
为学校某项活动或现象进行招贴画设计,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招贴画的意义特点和分类,以及基本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有创意的设计一幅招贴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招贴画图片、纸、画笔、剪刀、颜料、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招贴画图片、纸、画笔、颜料等。教学过程:
一丶引入阶段
1、教师出示部分招贴画,问:同学们,你们见到过类似这样的
画吗?你知道他们是什么画吗?
师总结:这样的画叫张贴画。张贴画又称“海报”或“宣传画”,是通过张贴来进行广而告之的大众艺术。具有很强的信息传达作用的美术作品。
(设计目的:直接引入招贴画,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2、张贴画的张贴形式。
(设计目的:对张贴的形式有新的了解。)
3、板书《张贴的画》。
二、新授阶段:
(一)招贴画的意义、分类与主题
1、张贴的画的意义
招贴画是按照一定数量印刷复制的平面设计作品。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或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象,传递一个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活生活的信息和价值观。
2、张贴画的分类。
师总结:商业海报、政治宣传海报、公益海报、体育海报、文化海报。
3、招贴画的`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征集志愿者的海报。了解招贴画的信息。知道主题是招贴画向人们传达的最主要的信息。
(2)分析《吸烟有害健康》、《低碳生活》两幅招贴画,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创意主题。
(设计目的: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自学能够主动掌握,落实双基能力是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招贴画的创意设计1、教师演示海报设计
老师做一幅节水海报,学生观察,思考:老师用了什么创意设计的手法。
2、海报创意手法
(1)教师出示海报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画分别用了什么创意手法。
(2)总结:海报的有联想、重复、象征、拟人、夸张、幽默、对比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体验,加深对创意设计手法的理解)(3)色彩设计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色彩设计的特点。(4)文字。一幅招贴画的文字简洁明了,突出主题。(设计意图:从图形、文字、色彩、构图等要素来学习海报的创意设计的手法,明确艺术形式是艺术主题表达的手段。)
三、作品欣赏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招贴画作品,增强学生对招贴画的感性认识。
四丶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选择校园某项集体活动或某种现象,设计一副张贴画,
比一比谁的设计更有创意。
五丶展示、评价:1、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
2、学生对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体会设计的主题、创意,以及提出建议。
3、教师点评。六、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针对校园中的某种现象,制作一幅海报,号召同学们向善、向美,做优秀中学生。
板书设计:
7、张贴的画
一、海报的定义二、海报的意义三、海报的分类四、海报的主题
五、海报的创意方法(图形、文字、色彩)
联想、重复、象征、拟人、夸张、幽默、对比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此之前的几册中,学生对于设计课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本课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欣赏招贴画,体会招贴画的艺术美感,开启学生的创作灵感,综合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知识,设计制作一些主题明确、有个性的招贴画,可以促进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并增强学校、班级的凝聚力。
效果分析
本课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教师展示了很多幅构思新颖、不同类型的招贴画,供学生欣赏,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明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初步懂得招贴画的分类和艺术风格、创作的基本知识,学生能运用美术字、图案及色彩进行招贴画设计,创作出有个性的招贴画,让学生充分感受招贴作品的艺术美。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快乐,我从作业的完成、作品的构图效果、文字、图形、色彩、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给予指导,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这节课中都有收获,获得成功的喜悦。
《画》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根据冀教版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文字处理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应用技能。第一册安排的第二个模块就是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为例,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字编排、图文混排的作用,学会根据主题选择适当的信息表达方式。《古诗配画》是本模块的第二个学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饰。难点:设置文本框格式。教学准备:
微机室、教学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秉着“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创造”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探究,自主尝试——集中答疑,演示转播——交流评价,全课小结”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学过的古诗中把你最喜欢一首背诵给大家听好不好?
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要刮目相看了。老师也有几首喜欢的古诗,你们想知道吗?幻灯片《古诗欣赏》。
同学们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那么同学们,你们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做出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古诗配画。
(二)引导探究,自主尝试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学习小助手,她会帮助你来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师打开学习小助手简单介绍。
接下来我们就按小组开始制作,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有问题,可以打开桌面的学习小助手,点击提示按钮,他会告诉你怎样去做。如果仍然解决不了的,我可以去帮你。现在同学们开始操作吧。师巡视答疑,个别辅导。(三)集中答疑,演示转播
看来许多同学在操作过程中都遇到了同样的困难,谁来说说你的困难?也有一些同学很顺利的完成了操作,谁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做的?那么刚才都是谁遇到这样的困难了,现在你会了吗?给大家演示一下。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作品吧。(四)交流评价,全课小结
同学们们差不多都做完了,接下来我们相互交流一下,把你手中的小星星放到你最喜欢的作品旁边,谁得到几颗星就是几星级设计师,五星级以上的设计师
老师会颁给他一个优秀设计奖。请星级最多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谁还想对他的作品说说你的感受呢?说说你喜欢哪些地方,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师:其实同学们的作品都很不错,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将来成为真正的设计师。板书设计:
十七古诗配画
输入古诗挑选图片插入图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画》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坏。你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课前准备:识字卡片、苏珊的画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设计: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画画,看,他画的漂亮吗?(出示苏珊的画)说起这张画呀,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那咱们快读读课文吧。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小红花作为奖励。
3、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理解课文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
吗?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谁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来听,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
(指名读书,相互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预想课堂情境:
生:老师,我喜欢读的是第四段,我要给大家读读。
生读完后,师:我要和你握握手,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读的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因为你读出了苏珊高兴的心情。
可苏珊为什么高兴呢?谁还能再这样读一读?我们读书就要这样,把课文读准确、有感情。谁还想读?
生:我想读第六段。
师:你认为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读出了苏珊得第一后的高兴心情。
师:如果也你们觉得他读的有感情就为他鼓鼓掌吧!
生:谢谢!
师:就因为你读的好,你才得到了这么热烈的掌声,老师真为你高兴。
生:我喜欢读第二段。
师:第二段还用高兴的语气读吗?
生:是伤心。
师:为什么伤心呢?
生:因为他把要画好的画弄脏了。
师 :那你快读读吧。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评价后师:平时你爸爸和你说话时用什么语气?(生畅所欲言)这篇课文中爸爸说了几次话?你认为怎样读合适?试着读一读。看谁读的象?
读后问:你们喜欢文中的爸爸吗?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他把坏事变成了好事”问,爸爸把什么坏事变成了好事?
师:还有哪段要用高兴的语气读?为什么?读一读。
师:我发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读课文读得用一个字说,那就是——
生:棒!
师:好了,现在咱们就把对每一段的感受送到课文中读一遍,要读出自己的滋味。
小结: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苏珊爸爸说的话有道理吗?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当时是怎样解决的?如果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认真倾听,在互评中提高自己。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反复阅读讨论,真正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使学生养成遇事动脑的习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指导“比、第”的笔顺。
3、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4、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 惯。
《画》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欣赏、比较,了解刮画的特点和画面的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增强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新型刮画纸带来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乐,提高绘画兴趣。
教学重点:
刮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工具,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学习材料:
各种刮画小工具、刮画纸。
教学准备:
范画、刮画工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向学生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大胆尝试,遵守纪律。
二、激趣导入
出示刮画纸:你们仔细看看,这张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教师示范用牙签刮画,让学生说说感受。
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用刮的方法来把它变成有趣的画。刮出课题。
三、引导探究,认识刮画。
1、学生欣赏有趣的刮画作品与黑笔直接画的作品,请大家边欣赏边思考:刮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何不同?
学生欣赏作品、讨论不同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
四、深入探究,尝试刮画。
1、学生探究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师先介绍新型刮画纸的特点 。
教师后说明工具的多样性:谁注意到了,刚才老师用的是什么工具?
你们还带了哪些工具?
来试一试,不同工具刮出的线条有何不同?
2、学生分组尝试使用工具,谈体会。教师小结刮画的特点:刮蜡画因为表面一层是黑色的而里面一层底色是鲜艳的色彩所以色彩对比很强烈。
3、学生思考:不同工具刮出的线条不同,怎样才能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呢?
4、各组学生挑选一张喜欢的作品研究:作品
中有哪些不同的线条?应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来表现?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1) 学生:看作品分组讨论研究。
(2) 学生:汇报展示。(实物投影)
(3) 教师:归纳演示。(实物投影)
五、自主探究,理解刮画。
1、学生欣赏作品:说出喜欢的作品及理由。
2、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及线条、块面的处理方面加以总结。
六、学生自由创作一幅刮画作品。
七、自由创作,大胆尝试。
1、发现能创造性使用工具的学生大力表扬。
2、及时表扬构图完整、点、线、面处理比较好的作品。
八、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1、各组推选优秀作品,展示于黑板上。
2、请小画家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3、教师客串记者采访:
这位同学你喜欢今天的课吗?
为什么?同学,请谈谈你今天有何感受?
被选为小画家
高兴吗?你今后有何打算?
九、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制作,体验到了刮画艺术的装饰趣味与独特美感,希望同学们能够很好的利用好这一小技法,创作出更多富有新意的美术作品。
《画》教学设计7
设计思路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个简短有趣的故事学生并不难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再读中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并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换词、读单个生字等多种形式来学习生字。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体会玲玲由满意一着急──战胜困难后的喜悦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玲、幅”等8个生字,会写“脑筋”一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句子字条、一张画
教学重点
1.读好玲玲和爸爸的对话。
2.理解并背诵第九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边讲故事边出示词语:同学们,有个叫玲玲的小朋友,她画了一幅画,想看看吗?(出示课件)瞧: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她画完后,非常满意,左看看,右看看,端详着自己的画,越看越满意,越看越喜欢。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可是玲玲不小心,把画给弄脏了。玲玲急得哇地哭起来,再画已经来不及了,明天又要交,这下可怎么办呀?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后面发生的事吗?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板书: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同学们:打开书,翻到25课(板书:25)咱们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小组内交流你的识字方法。
1、自由读文。
2、检查生字读音并正音。
①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全班齐读课文中的词。 ③抽一组开火车读词语。
④换词全班开火车认读生字。 ⑤去掉拼音抢读生子,组词。
三、朗读感悟
生字我们学的很好,想再读课文吗?这遍我们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后告诉老师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过度:玲玲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画特别满意,可是不小心,把画弄脏了,急得哭起来,谁想接下去读一读。想读的站起来齐读(5-10自然段)
你们读的真好,老师这有几个句子谁想有感情地读一读。
1.出示句子: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① 学生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你能读好哪句?你为什么这样读?(你读出了什么?)
③评议:他读得怎样?你能试试吗?
④齐读。读中对反问句引导理解,并转换肯定句式。
⑤师生合作读,男同学读爸爸的话,女同学读玲玲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2.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玲玲怎么做的?
①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
②指名读,评议。
③齐读。
④看着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她满意什么?
3.玲玲把这幅满意的画交上去,结果怎样呢?
①齐读第10自然段。
②为什么这幅画能得一等奖呢?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么评这幅画呢?
③出示玲玲的画,学生评这幅画。
④小结:是啊,同学们说得好,就是这只濑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使这一幅有了生机,有了家的温馨。瞧,小花狗睡在这儿多舒服、多安心啊!连它也恋上了家的这一角,我想:这也许是这幅画能够得一等奖的原因吧。
4.这就正如玲玲爸爸所说的(出示字条)。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① 齐读。
② 背诵玲玲爸爸说的话。
③“坏事”指什么,“好事”指什么?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六
④指导书写“脑筋”一词(师范写,学生练习,评议)。
5.默读课文,
①思考玲玲的情感变化,以及学习文中两个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启发思维,课外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呢?坏事能变成好事,你遇到过吗?好好想一想,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
变
好事
动 脑筋
《画》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更是为了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不是单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贴近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意图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利于儿童理解和模仿,从而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优秀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和风格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作品。培养学生添画、改画能力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
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难点:运用装饰色、装饰线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寻找相关资料。准备好学生作业纸。学生:课前网上欣赏图片,油画棒、勾线笔、三幅农民画。教时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谁是真假美猴王
1、谈话: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的游戏城堡。哟,不信?瞧你们眼睛瞪得大大的,小脑袋里也冒出了许多小问号。忘记介绍自己了,我是农民的女儿,善良淳朴是咱农民身上的优秀品质。相信我没错,跟着我一起玩游戏,好吗?从大家震耳欲聋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你们的激情澎湃呀,现在游戏开始。
2、第一关:真假美猴王。
出示两组图片请欣赏两组图片,认真观察、思考。猜一猜这两组美术作品哪一组出自农民之手,为什么?请欣赏
(生:农民应该很忙,哪有功夫整天游山玩水呢,所以左边鸡鸭鹅应该是农民画的。)
师:这么多的同学都认为是第二组图片,往往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里。恭喜你们闯关成功。
3、看样子,你们的功夫了得,一眼就能辨别真伪。教师板书课题:学画农民画
二、赏析作品——火眼金睛
1、引导学生介绍农民画。
(生一:农民画大多产生于我国北方的农村。)
(生二:顾名思义,就是几乎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学习,农民画的画。)
师给农民画下定义。
师:看样子,同学们都是对农民画做了很多的了解,中国是个农耕民族,同学们都是农民的后代。所以农民画如同是传家宝,我们一定要代代相传下去呀。
2、第二关游戏更有挑战性,小勇士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火眼金睛。老师相信在座的每个学生,只要肯认真观察,都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呢。
3、出示农民画图片。
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农民画的共同特点。农民画给你怎样的感受?从色彩、造型、内容等方面入手。
4、交流农民画的显著特点。
色彩:色彩艳丽,大多很喜庆,人们希望日子过得像画里一样红红火火,寄托着咱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生:贴福的那幅,以红色为主,让人一看就很喜庆。)造型:大胆夸张,富有想象力。
内容:大多选择他们身边熟悉的花花草草和劳动生活场景,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让我们倍感亲切。
(生:刚刚那幅画画的真好,大人们在扳手腕,许多孩子在树下自由自在的玩耍,不像我们连对门的人都不认识,非常的孤单。)
4、师:农民画大多创造于60年代的北方的农村,以其鲜艳的色彩,夸张大胆的造型描绘农村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劳动、生活场景。展现农民健康积极的生活面貌,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独特而又珍贵的民间艺术财富。
师板书:色彩鲜艳造型夸张
5、出示老师作品。我也画了幅画送给你们,看看符不符合农民画的特点。因为是马年,所以画了匹马,寓意是祝你们马上闯关成功,马上都能变成农民画的小画家。
三、探究画法——看我七十二变
老师真高兴,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农民画的基本特点,那书本上又是怎么去创作农民画呢?让我们接着进入游戏第三关:看我七十二变。
1、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对农民画的几番改造。
游戏之前,先考考你们,看看老师的变化。我只是将如此喜庆的农
3民画戴到头上了,好看吗?谈谈农民画还可以运用到哪些地方?
请打开课本,寻找变化过程,数数共有几番变化。
2、观看几组对农民画的改画和添画,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
3、师在刚刚的作品中示范改画和添画。
四、创作作品——大闹天宫
光说不练假把式,进入第四关游戏:大闹天宫,请你们在画纸上大胆改画、添画。要求:
1、色彩和造型的选择符合农民画的风格特点,可以在原画基础上添一添、改一改。
2、时代的变迁,改画的内容也适当变化,给农民画赋予新的时代气息。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作品
说说自己创作的方法和想法。(添画作品,我给这副农民画在添了买新车的场景,因为我舅舅家在农村,去年就买了车)
是呀,如今的农村不再是过去的穷沟沟,人们富裕了,宝马奔驰也不再是个稀罕物了,今天,农民画家笔下要画的东西更丰富了。
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农民画,也学会了画农民画。它特有的方式表现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心中沸腾着对农民画深深的眷恋和喜爱之情。如今,新的时代农民有了更美好的生活,也让农民画的天地更为广阔,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向了都市,走向了整个地球村,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同学将来能出几个农民画的画家呢,让农民画传承下去。
2、作业:农民画还有很多种类,包括年画、版画、剪纸、壁画等等,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更丰富的农民画,办一个小小农民画展。
《画》教学设计9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玲玲的小女孩因不小心把已画好的画弄脏,由最开始的着急(“哇地哭了起来”),经过爸爸对她的启发,最后竟然变坏事为好事(把弄脏的地方画成一只小花狗),改后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的故事。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文中玲玲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强调要保持好的心态,才能将劣势转为优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幅、奖、催、叭、脏、筋”,积累“端详”等词语。
2、会写“玲、叭、楼梯”四个生字。
3、把课文的前七自然段读正确,读通顺。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懂得“端详”等词的意思,灵活运用所学生字;
2、写好“楼梯”二字。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有位小朋友来到了我们二(二)班的课堂,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瞧,她向我们走过来了,还在向我们打招呼呢!(PPT1)让我们认识一下她吧。(教读“玲”的拼音)看老师写她的名字,仔细看哦,它是左右结构王字旁,但王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是个“命令”的“令”,不是“今”。会写了吗?赶紧把她的名字端端正正写在“我会写”的田字格里吧。
2、玲玲是位很聪明的小姑娘,她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扫清障碍,为读通课文做准备
1、小朋友回去都预习课文了,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看你们预习得怎样了?(PPT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这些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下面就把它们带回到课文中去读读课文吧,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端起书本,开始吧。
3、读完了?老师这里有一个长长的句子,想请小朋友来教教老师怎么读,行吗?(PPT3)自己先读读看。指名读,教师跟读,齐读等。
4、下面咱们再把这些生字朋友带到课文中去,同桌之间你一段我一段再把课文读一读,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小朋友知道得可真多,老师要奖励你们欣赏玲玲的画,请看:(PPT4)
2、这幅画画得怎样呀?自己先读读第一自然段,玲玲对这幅画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很(满意的),板书:满意。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端详)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像老师这样是不是端详呢?(教师示范)哪位同学来演一演?对,他表演得真不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个遍就是“端详”。谁能读好这句话?她读得真不错,咱们也学着她的样,把这句话读一读。
3、就在这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赶快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读后出示PPT6。
(1)自己读读这一段,这时玲玲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指名回答(板书:难受、着急)
(2)指名读。问:玲玲你为什么那么伤心啊?师:“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究竟玲玲会怎么做,咱们下次课继续学习。
四、写字
1、教师范写“叭”“楼梯”三字。
2、学生观察,指出写时应注意的地方,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3、学生写,写一个看一个,争取写得一个比一个好。
《画》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画曲线的方法。
2、在绘画的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材料:
图片、室内环境、彩笔、图画纸、小鱼,磁带、涂鸦墙
活动过程:
1、 幼儿听音乐走曲线进教室。引导:“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走过弯曲的小路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2、 创设环境引导幼儿:刚才小朋友们走过的小路是什么样子的?(曲线)幼儿看看来到了什么地方?(墙上的画面),说一说都有什么?河水、水草是什么样子的?用手感知一下曲线的绘画方法。
3、 出示图片请幼儿看一看这些图上的什么东西是曲线?(妈妈的头发、面条)
4、 幼儿听音乐用手感知并画曲线,创设情境给小鱼画河水、给妈妈画头发。
5、 幼儿学画曲线,根据幼儿不同绘画能力水平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大胆的练习学画曲线,(贴有小鱼的画纸、碗形状的画纸,妈妈的头像)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学画,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
6、 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
创设涂鸦墙:贴有小鱼的背景图、妈妈的头像,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在区域中自由的选择进行绘画。
《画》教学设计11
一、教材简析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本人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认识两个偏旁春字头和竖心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朗读,认字。
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猜一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意图: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出示课文。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
(想不想像老师这么读?不过,这首诗带了些生字朋友,我们得先认识他们才行啊!)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交流记字方法。玩读字卡。
a 解决生字读音
远和无 整体认读音节
听、声和惊 是后鼻韵母
声、春、人是翘舌音
b 交流记字方法
远、近和还都有走之儿,远和近它们是意思相反的词(上和下 黑对白 左对右)
惊是竖心旁加上北京的京
c 游戏巩固
玩读字卡
3、练习朗读课文。要求把诗句读正确、通顺。
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练读,交流识记办法,提高认字能力与质量。把诗句读准确、流利。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画》教学设计及理念 相关内容:18 四个太阳(第一课时)《影子》教学设计610.《松鼠和松果》练习题快乐的节日教学实录ie üe er《春雨的色彩》教学案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识字5比尾巴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习质疑。(我们能把诗读正确了。诗中有什么地方你还不懂的吗?)
如:为什么近着听,却听不到水的声音?为什么人来了,鸟不惊?为什么春天去了,花没有谢掉?等
2、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近听 水无声(?)等。
3、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可以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看谁读懂的问题多。
4、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导读如下:
a“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想读这句诗呢?谁还想读读?谁想向她这么读?用你的声音读出远山的美来。引读“远看——”
b“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为什么你要这么读?谁也想来读?
c“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相机教学“春”,组词,认识部首,春字头。人在画外看,却如画中游。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d“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相机教学“惊”,并认识部首竖心旁。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
a 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
b 看书中插图。这是一幅画。画中有山、有水、有花、有鸟。你能按照老师指的内容,读出相应的诗句吗?师指“山”,学生读“远看山有色”等。在课文中画出“山、水、花、鸟”四种景物。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意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不需要繁琐解析。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卡片让学生拿在手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字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范写——生写——评价。重点指导撇和捺,多发现写得好的地方,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与兴趣。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4、诗歌是人们最喜欢朗读的文章。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这样的诗。老师这儿有几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配乐,师生共读。
意图: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把识字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避免枯燥单调的学习。本环节重点是写字教学。积累语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画》教学设计11篇(《画》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