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11篇(四年级数学括号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4 08:37:0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11篇(四年级数学括号教学设计),欢迎参阅。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11篇(四年级数学括号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1

  中括号教学设计资料

  中括号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要求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了解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中括号的必要性----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新课的探究-------在游戏中创造。

  1、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

(1)添上数学运算符号

  师:现在请看:1823 6=18。(课件出示)

  生:什么意思?

  师:什么意思呢?(点击课件出示: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 在课堂作业本上创造奇迹吧!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说,师板书。18÷2+3+6=18;

  师:行吗?快速算一算。

  生:高兴的喊出,对,对

  师:真是一炮打响。

  生:还有----18+2×3-6=18;

  生:还有-----18×2÷3+6=18。.

(2)添上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师:还有很多,那我们就先算到这儿,后面还有更有趣的题目等着大家呢.(出示课件:18 2 36=81)

  师:要等于81,九九八十一啊。

  生:18÷2×(3+6)=81

  师:刚刚这位同学用到了一个小括号,这个小括号有什么用? 生:先算小括号里的运算;或小括号是改变运算顺序。

(3)、探索添上中括号的方法,理解中括号的`作用。并揭题.

  师:对,小括号的作用在于改变运算顺序。看来我们同学对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掌握得非常棒!(又出示:1823 6=1)

  生:很简单嘛----刚刚的算式前面等于9,后面也是9,中间乘号改成除号就可以了。就是:18÷2÷(3+6)=1.

  师:那么,再想一想,除了把刚才的乘号改成除号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生写师巡视,把学生不同的方法展示到黑板上。

  生:(可能出现的:18÷(2×(3+6)=1;18÷2×(3+6)=1;18÷[2×(3+6)]=1;)

  师:同意他写的吗?

  师:(指着中括号)这是什么?

  生:中括号.

  师:没学过都知道了?知识面真广!(板书:中括号)

  师:中括号有什么用?为什么算式中要加个中括号?

  生:中括号也能改变运算顺序,但是应该先用小括号,不够用时才用中括号。

  生:我是这样想的,我想先算后面的2×9的乘积,然后再用18÷18得到1,小括号用完了,所以,才加个中括号,否则没法算了。所以我想中括号的作用与小括号的作用一样,是改变运算顺序。 师:看来你不但会用,还能把道理说清楚,真棒!你们的意思也是这个?符号不同,意思一样,现在人们都用中括号。小括号与中括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什么?

  生:中括号里面有个小括号。

  师:是啊,里面的事小括号就好像我们里面穿的衬衫,中括号就相当于我们笔挺的西装。你看过有人穿件衬衫,外面再套件衬衫吗? 师:是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会算这个算式呢?小组内说一说。 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师:中括号里面算完了呢?

  生: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2、中括号的书写

  师:好的,会不会写呢?刚才这位同学已经写过一个中括号了,大家来评一评。

  生:(评价,指名板演,书写中括号)

  师:写得比刚才漂亮了,大家能不能也写一个漂亮的中括号呢?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写。

  二、 练习

  1、 在讨论中理解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个游戏-----“添上符号”。在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要改变运算顺序,有时候不但要用到小括号,甚至还可能用到中括号。老师这儿有几道题,看一看,能不能说出运算顺序,再把得数算出来。

① 90÷10+5×2 ② 90÷(10+5)×2 ③ 90÷[(10+5)×2]生练习后,再指名说说运算顺序。

  师:刚才我们都能正确计算这些题了,现在算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想法?

(我发现数与运算符号没有变,第一题没有括号,第二题有了小括号,而第三题却有了中括号;我发现得数也不同;我发现因为有了小括号与中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计算结果也不一样了。)

  2、 在尝试中规范

  师:刚才练过了三道题,有同学就说:“呦,这有中括号的题可真好算!”这三道题虽然步骤比较多,不过都可以口算,但是,我们在计算中有时会遇到比较大的数,有的计算比较复杂,那就需要我们有步骤、有层次地把它算出来,怎么办?

  生:脱式计算。

  师:是这样的!下面这道题-----42×【169-(78+35)】,脱式计算怎么做?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算法一:42×【169-(78+35)】算法二:42×【169-(78+35)】=78+35 =42×(169-113)

=169-113 =42×56

=42×56 =2352

=2352

  算法三:42×【169-(78+35)】

=42×【169-113】

=42×56

=2352

  师:怎么样?谁来评价?

  评完第一种做法后,师:这个做法哪个同学来评价?

  评价完第二种方法后,师:大多数同学都不同意,看来你的计算能力特别强,所以想跳过去,但是我们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把它表示出来,这一步一般是不能省的。

  生评价,都说出了不同的看法。

  师:看来同学们说得都挺有道理的,没有小括号就没有中括号,有没有看到哪个人不穿衬衣只穿外套呀?

  师:刚才 说了一般不能改变运算符号的,也对,看来都有道理,究竟怎么写呢?习惯上人们一般就是写中括号。

  师:这个中括号看起来不怎么舒服,但它表达了更多的信息,表达了什么信息呢?第一层:表示到这一步已经把上面一步的小括号算完了,还表示上面的中括号直接落下来,不容易错。所以,虽然两种写法都对,但是一般都写中括号。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2

  四下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典型例题:

  鸡兔同笼,共有30个头,88只脚。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方法一:

(1)假设它们全是鸡,那么一共有多少只脚?

(2)与脚的实际只数相差多少?

(3)将一只兔子看成一只鸡,少算了几只脚?

(4)有多少只兔子?

(5)有多少只鸡?

  方法二:

(1)假设它们全是兔,那么一共有多少只脚?

(2)与脚的实际只数相差多少?

(3)将一只鸡看成一只兔,多算了几只脚?

(4)有多少只鸡?

(5)有多少只兔子?

  小结:从方法一可以看出,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是:先假设它们全是鸡,算出一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看相差多少只。每差(4—2)只脚就说明有一只兔子。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再用鸡兔总数减去兔子的只数就可以得到鸡的只数。

  于是我们得到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一个基本公式:

  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

  鸡数=鸡兔总数—兔数

  从方法二我们又得到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另一个基本公式:

  鸡数=(每只兔脚数×鸡兔总数—实际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

  兔数=鸡兔总数—鸡数

  开心一练:

  1、鸡兔同笼,共有头48个,脚132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一个饲养组一共养鸡、兔28只,共有80只脚,饲养组养鸡和兔子各多少只?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3

  四年级数学下册《括号》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 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题

  课前准备:

  1、将《含括号的四则运算》微视频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练习题。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对微练习第一题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已学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关内容。

  2、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为改变运算顺序,需要用到什么符号?(小括号),如果用到了小括号,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的运算顺序的话,我们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那就是中括号“[ ] ”。今天我们在大家已自学了《括号》微视频的基础上来深入学习《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一)利用微练习第二题,教学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小组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学生汇报计算顺序

  3、教师小结

  4、总结计算顺序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深入学习,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1、计算上述算式

  2、教师提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学生小组讨论,计算

  4、学生展示

  5、师生共同总结

(三)提升训练

  根据微练习题第三、四题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准确列出文字题的算式,能根据分部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三、课堂作业

  四、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通过反复的计算训练,使学生对计算有一个好的热身过程,方便后面的学习。

  板书设计: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4

《平均数》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统计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平均数的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课的开始我借助刚刚考试的语文第二单元成绩,比较黄鑫雨小组和张鸣一小组的成绩,看哪个小组的成绩好一些,老师把这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向了学生。引发学生思考,此时比总数显然不合理,又由于一组人数多,一组人数少,所以很难对应着进行比较。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学生请出“平均数”。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接下来通过问学生今天是什么日子,给出一个收集废旧塑料瓶情境,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既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将统计知识渗透到教学当中。“哪个组成绩好?还不知道呢?”学生带着悬念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探究合作、展示点拨

  此环节我用了小组合作的模式来教学,在学生请出平均数之后,首先出示简洁明了的学习提示,为学生自主探究指明了方向,让学生结合学习提示先学。然后再小组合作学平均数的求法、意义、特征,达成共识。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面的交流展示做好准备。学生会画图用圆圈代表塑料瓶,然后用箭头表示移动多的补给另外几个,此时我设问: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他们就得出:移多补少。接着我又将整个移多补少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心里更加明确这种方法的意义。接下来学生又交流另一种计算的方法(先合再分),并总结出是计算的方法,根据交流板书:总数除以总份数。

  针对平均数的意义,学生在讲解后,我利用超链接转向小明身高140cm,到水深110cm的河里去游泳的题型来引导学生,虽然水深是110cm,但是实际上水最深的地方达到200cm,设问:小明下去游泳会有危险吗?此时很多学生出现困惑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解平均数的例子,还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样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平均数这一概念。这一环节中,通过我的手势学生理解的较好,感知了平均数的范围,使学生对平均数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三、总结反思

  整节课着眼于认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探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感知平均数的范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的策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讨论合作、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不只是师生互动,更有生生互动,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孩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思维自由发展,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同时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解决身边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后继续回归课始,让学生计算哪个小组的成绩好,学生学得有味道,不枯燥。比如成绩好坏问题、小明会不会有危险,无一不是孩子们熟悉的而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用平均数的知识成功地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但是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展示时指导太多,以致于学生展示时太过胆小,思维不够清晰,再有就是时间把握不太好,课末准备回到课前让学生来看看哪个小组成绩好,形成首尾呼应,结果这一任务却没有完成。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三)知识运用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那我们来练一练吧。

  1.动手操作:剪下教材附页上的脸谱,补全到教材第84页第2题的空白处。

  2.教材第83页做一做。

  3.教材第84页第4题。

  4.教材第85页第6题。

  注:这题关键点是哪几个点呢?特别是第二题,同学们要注意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又有什么收获呢?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6

  四、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信息窗1:小数的读写和意义

  教学1/10;0.4 4/1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这些小数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组 0.01)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

  谈话:如果正方形纸片用“1”表示,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 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把

  它平均分成100 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发言。)

(师板书:0.1——1/10 0.01——1/100)

(2)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谈话:我们知道了0.01 就是1/100,那么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吗?它表示

  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0.25 就是25/100,也就是25 个1/100。)

  板书:0.25 25/100

(3)教师多媒体出示0.05、0.10 的方格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板书:0.05 5/100

  0.10 10/100

(4)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猜想:那么0.001 表示什么?0.365 表

  示什么?(学生口答。学生在两位小数的启发下,可以自然迁移)

(2)教师多媒体出示大正方体塑料块动态平均分产生0.365 的过程(教材51 的图),引导

  学生理解0.365 就是365 个1/1000,也就是365/1000。)

(3)多媒体出示0.305、0.360 的阴影方块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4)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4.总结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

(1)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0.25 和0.365 这样的小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小数吗?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 说出它们的意义。)

(2)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数?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集体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塑料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以及学生对

  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小数的寻找和理解,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

  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感受小数应用于生活的广泛性。

  三、情境练习,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7

  第五单元 训练重点

  教学内容

  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文章。《落花生》和《丑菊》寓理于物,以平实的笔触,借花生和丑菊,阐明了深刻而又朴实无华的做人道理。《记金华的双龙洞》和《山雨》则寄情于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借溶洞和山雨,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及欣赏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领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教学方法

  本组课文体裁、风格各具特色,堪称文质兼美的传作。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学习语言和感悟思想内涵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实践,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感悟课文中的思想情感。

  17 落花生

  课文特点

  这是一篇借物喻理的文章。作者借花生的品格,讲明做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的音,形,义和一个多音字,会用“吩咐”、“分辨”造句。

  2.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教会学生借助具体事例,练习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本文借助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认识花生平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的品格说明做人的道理。

  学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解题,简介作者

  让学生观看花生的投影图片,使学生明确“落花生”就是花生,因为它这种植物有长柄,开黄花,花落生果,果实生长在土里,所以叫落花生。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十分喜爱花生的品格,生前曾以“落花生”为笔名发表文章,以此激励自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文后,划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讨论或查字典理解,也可质疑全班共解。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装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体面:本课指外表好看,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事。)

  三、自由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后第二题。

  2.再默读课文,用“‖”标出“议花生”这一内容的起止部分。(从

“那个晚上天色不好”到“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3.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1)(①、②节)写全家人“种、收、尝”花生。

(2)(③--倒数第二节)写全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

(3)(最后一节)写“我”从这件事中受到深刻的教百。

  四、学习第一段

  1. 默读课文,思考:

(1)结合句子理解“怪”的意思(这里是特别,很)

(2)母亲为什么提出要种花生?(有半亩空地;我们都爱吃花生)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十个字概括了种、收花生的过程,简明扼要,这一段是略写。

  2.概括段意:我们在后园空地上种的花生收获了。

  六、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组词。

  2.用下面的字组词

  播( )吩( )咐( )辨( )

  翻( )纷( )附( )辩( )

  慕( )辟( )便( )矮( )

  幕( )避( )使( )短( )

  3.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

  4.按课后提示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前课时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事。)

  2.第一段讲什么?(我们在后园空地上种的花生收获了。)

  二、学习理解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文,划出你不理解的语句。

  2.分组讨论理解。

  3.汇报。(根据学生质疑相机打出语段,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所在的小组是如何理解。)

  1.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理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待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板书)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这是它们生长方式的不同,在这里父亲借花生的可贵,赞扬了那些不只追求外表美、不图虚荣,而能踏实肯干,愿意为人民多做贡献的人。)

(3)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个怎样的人?(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等?)为什么?(引出后两句的理解学习)

  2.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这里爸爸用花生来比喻有用的人,用桃子、石榴、苹果来比喻外表

  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父亲要我们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不要只讲究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既要讲究外表美,又要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3.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生理解后联系实际举例:

(1)什么叫有用的人?(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如清洁工等。)

(2)什么叫“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指那些贪图名

  利,追求表面光彩,不学无术的人。)

  4.小结:同学们,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当你周围遇到那些“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时,你应该怎么劝他?

  三、学习第三段

  1.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通读全文,边读边想那些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用分清主次的方法,归纳本课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我”家在收获节的晚上,一边品尝新花生,一边谈论花生的事。)

  3. 学习了课文之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五、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抄写你喜爱的句子。

  3. 用下面的词造句。

  吩咐: 分辨: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味道美

  种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可榨油 对人有好处

  价格便宜

  最可贵

[四下、落花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8

  10 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有谁养过小动物,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你注意过它们的生活习性吗?(学生议论一下)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数名生分段朗读课文。

  2.指认生字,注意读音;说说自己是怎样把它们的样子记住的。

  3.齐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通顺。

  三、整体把课文,分清层次。

  1.自由轻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意思相近,试着用“‖”划分段落,并思考各段大意。

  2.小组交流分段意见和段落大意。

  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3.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主要写猫古怪的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四、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组词。

  性( ) 忧( ) 职( ) 凝( )

  姓( ) 优( ) 织( ) 疑( )

  痒( ) 稿( ) 淘( ) 耍( )

  样( ) 搞( ) 掏( ) 要( )

  跌( ) 辟( ) 跤( ) 凭( )

  秩( ) 僻( ) 校( ) 算( )

  2.多音字组词:

  de( ) zhé( )( )

  的 dí( ) 折

  dì( ) shé( )( )

  3.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熟读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畅。

  5.按课后提示预习思考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前课时内容

  1.指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读议第一段。

  1.第一段第一句话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猫的性格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或录音)朗读课文第一段,边听边勾画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词句,边想问题。

  3.小组交流勾画的词句。

  4.读后检查,并按学生回答随机学习1、2、3自然段。

(一)读议第1自然段。

(1)你怎么知道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出示三幅简笔画的猫,分别找出课文中表示性格的词语。(老实、贪玩、尽职)

(2)根据学生喜爱,选择分析猫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并结合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3)课文中是怎样把这些难以捉摸的性格连接起来的呢?

  先引读,再引导用“可是”简要说一说这部分内容。

(4)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贪玩呀,尽职呀,那么,老舍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5)朗读体会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读议第2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中猫的性格又古怪在哪儿呢?

(2)自由组合,读读、想想、说说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什么地方?

  然后边推荐同学上台说说,边理解句子、指导朗读。

(3)带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议第3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儿?

(2)用上关联词语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用喜爱的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学习“摘录法”概括段意。

(1)看板书,这三个方面都是紧紧围绕课文中哪一句来写的?像这样的段落,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概括段意呢?

(2)学习单元提示。

  先出示第1句,读读概括段落大意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再出示第2句,读读议议:A、采用“摘录法”;B、这个句子要能概括全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课后习题2,讨论第一段大意,并说说为什么?

(五)小结学习心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三、读议第二段。

  1.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2.同桌交流:读句子,画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3.作者是非常爱花的,可是小猫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却不责打它们,发而把它们描写得那么天真活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 带着与作者同样的心情读第4段,并试着背诵。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郎读全文,能背的试着背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作者细腻的描写方法,了解到猫古怪的性格和小猫的可爱,归纳段意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1.填空组成词语

  无( )无( ) 生气( )( )

  性格( )( ) 屏息( )( )

  变化( )( ) ( )( )可亲

  2.造句

  无忧无虑-- 。

  3.背课文(第4自然段)

  板书设计: 猫

  老实、贪玩、尽职

  大猫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性格古怪 胆小 ,勇猛 喜

  爱

  耍个没完 淘气 摔疼了也不哭 之

  小猫 天真可爱 情

  摔交打秋千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四下、猫(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9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而且,他们的求知欲十分强烈,这是完成品德与社会教学任务的有利因素。

  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有困难,我不怕、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做聪明的消费者、公共生活讲道德、大自然发怒的时候,在个人学习、集体生活、社区生活多个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本册教材的内容也变得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五个单元主题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指导行为,并使知识意义化、价值化。例:做聪明的消费者。教材形式则活泼多样,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采用了各种图画、照片、学生作品,既富于变化又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感知,对话式的儿童语言、主持人式的旁白人物使教材更富有亲切感。例:我们的快乐大本营。

  四、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五、提质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方法:

  将平时学习与阶段测试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将学校评价和社会家庭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的评价孩子,不断促进孩子的成长。

  七、学生辅导措施:

  1、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的进步。

  2、教师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对后进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用耐心教育,用恒心转化。

  3、给学优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带动全班的学习。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页的内容及第84页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的性质。

  2、会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对称、引入新课

  今天上课之前我要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教师表演剪纸。这是什么?(蝴蝶)

  观察这只蝴蝶外形,有什么特点?(左右一样,折起来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叫做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板书课题)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过轴对称图形,谁来说说什么样

  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什么特点?(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对折后,完全重合,能找到一条或多条对称轴)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图片: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找到它们的对称轴,并画出来。(强调:对称轴用虚线画)

  师: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以虎头剪纸为例,谁再来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演示后说明: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它的对称轴。

  二、充分感知、探究新知。

(一)、出示书上例1图。

  1、师:这个松树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师:仔细观察,看一看,数一数,你能有什么发现?

(提示:先看一看再数一数这个图有几个重要的点?这些点也就是这幅图的关键点)

  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师说明:将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点称为一组对应点,如A是A’的对应点,也可以反过来说A’是A的对应点,不能单一的说哪个点是对应点。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填空:

(1) 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2) 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3) 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5) 每一组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2、出示脸谱图。

  师:这是四个不同的脸谱,你们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学生汇报: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找的又快又准确的吗?

  3、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3(二)、出示课件例2。

  师:你能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吗?画之前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那么请先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画得又快又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同排两个同学议一议,再用铅笔在书上试着画一画。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画的?

  汇报,引导讲解:第一步:找关键点。第二步:标对应点。第三步:顺次连线。

  小结:我们在补全对称图形时要先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然后数出

  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再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最后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这样就能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出示做一做练习题)

  师:学习了方法,现在就来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先想想补全后是什么?然后按照刚才同学们总结的'经验,自己动手画出来吧!

  展示画法,谁再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根据板书总结方法。

  三、知识运用、巩固新知。

  1、练习二十第1题。

  师:下面这些是轴对称图形吗?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通过这几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有多条对称轴。)

  2、练习二十第5题。

  师:观察一下,下面的这些图形各是从那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3、刚才老师剪这只蝴蝶是把长方形纸对折了几次,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剪出的会是什么图案?

  如果用一张圆形纸对折若干次,剪出的图形会怎样?

  4、欣赏图片。

  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我们去看一看。(课件展示)漂亮吗?

  四、全课总结。

  欣赏完这些美丽的建筑,这节课也将接近尾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都有哪些收获?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去留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我相信你们就是未来的设计师,设计出更加美丽的对称图片。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中括号》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括号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游戏,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中括号的意义,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运算顺序打下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这对他们学好《中括号》一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正确进行含有中括号的简单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将几个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快速说出下列算式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59-22×111000-725+225

  1200÷400×30(105+245)÷25

(指名口答其中两道)

  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新的内容——中括号。(看书本图片)

  二、观察思考: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师:请同学门认真观察,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每辆车装5顶大帐篷,一顶小帐篷可以坐12人,一顶大帐篷多坐6人。

  2、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3、答疑解惑,激发热情:

  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它。

  三、探索新知:

  1、教师参与,提出问题:

  师:一所学校360名学生,全部用大帐篷要多少辆卡车运输?

  2、合作交流,尝试解决:

  师:将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列出算式。

  3、汇报算式:

  12+6=18(人)

  18×5=90(人)

  360÷90=4(辆)

  答:要4辆卡车运输。

  4、你能将这三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吗?

(1)学生独立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2)展示交流算式:

  第一种:360÷(12+6)×5

=360÷18×5

=360÷90

=4(辆)

  第二种:360÷(12+6)×5

=360÷18×5

=20×5

=100(辆)

  5、针对两种不同结果的综合算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6、汇报交流,集体讲评:

  第一种:当算到360÷18×5时,运算顺序错了,应该先算除法,后算乘法。因为乘法、除法属于同一级运算,计算时从左往右算起。所以,360÷18=20,20×5=100。这样一来就跟第二种一样,但第二种也是不对的。

  第二种:虽然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的计算都是正确的,但与分步计算的结果不一致,也是错误的。

  7、启发学生再看看分步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再与综合算式进行比较,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8、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在算式360÷18×5中要先算18×5。要先算18×5就得请括号帮忙,但是在算式中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不能再出现一个。那么,就请中括号来帮忙。

  9、修改算式,再次计算:

  360÷[(12+6)×5]

=360÷[18×5]

=360÷90

=4(辆)

  10、小结运算顺序:

  在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在每道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0×(320-170)÷90340-240÷20×5

  630×[840÷(240-212)][458-(85+28)]÷23

  2、看一看,算一算,比一比:

  120÷(8+4)×2400÷(51-46)×8

  120÷[(8+4)×2]400÷[(51-46)×8]

  看一看这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再算出得数比一比。

  3、下面的题做得对吗?不对的请改过来。

  540÷[(9+6)×6][7+(7÷7)]×2

=540÷15×6=[14÷7]×2

=36×6=2×2

=216=4

  4、将下面的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再算一算。

(1)26-14=12(2)47+49=96

  12×8=96240-96=144

  672÷96=7144÷24=6

  5、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

  18236=1

  五、总结感悟:

  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

  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

人教版四下数学括号教学设计11篇(四年级数学括号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四年级教学设计3篇 小学四年级作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篇(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复习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3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范文7篇 小学体育课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2篇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2篇(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作文)

唱大戏教学设计12篇 看大戏教学设计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