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后,根据他所立下的遗嘱,将自己的部分资产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用于奖励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所在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诺贝尔奖作为如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科研奖励机构之一,获奖的研究成果或者作品,基本上属于时代的领跑者,对于这些科研工作者,诺贝尔奖的象征意义便在于对未知的探索与思考,而获得诺贝尔奖,不仅代表着科研工作者自身成果与个人能力得到认可,还有一大笔不菲的奖金用于改善生活,同时随着而来的还有“天才”头衔带来的鲜花掌声,天才是需要世人认可的,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为爱发电,而这也是诺贝尔奖的重要作用之一。
当年用于设立五个诺贝尔奖的资产,占诺贝尔总资产的94%,截止XXXX年,诺贝尔奖颁发已有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在最初的几十年之中,奖项的基金基本上不断贬值,尽管诺贝尔的遗嘱之中说明了,可以将基金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但基金会成立之初的投资却相当保守,排除一切有风险的投资,而这也让金额不断缩水,直到1953之后基金会开始独立投资,其财产也不断增长,截止XXXX年,诺贝尔基金会总资产达到了设立之初的92倍以上,约为亿克朗。
XXXX年XX月XX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写下遗嘱,捐献个人大部分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分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XXXX年之后,随着金融经济方面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显著增强,经过讨论之后决定增添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次年开始正式颁发。
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皆对所在行业做出重大推动作用,但和平奖的颁发却被人诟病至今,很多获奖提名者名不副实,甚至发动多起战争点燃战火,根据诺贝尔先生的遗嘱,和平奖应该颁发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初衷是好的,但令人讽刺的是颁发与提名,那些巨大争议的“人物”,他们不仅没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反而证明了和平奖的荒唐。
最令人感到可笑的那场闹剧,莫过于XXXX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给二战发起者希特勒。1938德国占领奥地利与莱茵兰之后,工业发达的捷克斯洛伐克成了他们新的目标,于是希特勒以保护苏德台地区的日耳曼人为借口,对捷克发起战争威胁。
捷克作为英国的长期盟友,此时此刻面临德国大军压境,精明的英国如果为了捷克与德国开战,必然再次步入战争泥潭,经历了一战创伤与经济大萧条的英国,最主要的目的是恢复生产与经济发展,因此张伯伦经济致电希特勒,希望能够坐下谈判和平解决问题。
由于英、法两国害怕战争爆发,于是一味牺牲小国利益,对德则包容忍让采取绥靖政策,在未告知捷克的情况下,于XXXX年XX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齐亚诺在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从而换取德国向东进攻苏联的条件。而这种祸水东引、牺牲小国盟友利益的行为,也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阴谋”。
此事发生后,张伯伦不以为耻,反而自认高明,认为自己阻止了一场战争的爆发,在展示希特勒签署的文件时,他沾沾自喜的认为带回了欧洲百年的和平。而后续最迷惑的行为则是,1939年1月24日,十二名瑞典议员将他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认为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虽然牺牲了捷克的利益,但却让欧洲不再受到战火摧残。
三天后,瑞典议会的另外一位议员,怒火中烧的勃兰特致信诺贝尔委员会,提名希特勒作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另一候选人。信中说道,希特勒避免使用武力解放苏台德区,并选择接受《慕尼黑协定》才是真正挽救世界和平的关键。
勃兰特在推荐信中这样写道:“可悲的是,还有很多人看不到希特勒为和平而奋斗的伟大。基于这个事实,如果没有提名另一位候选人,即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话,我不会有时间提名希特勒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这个提名似乎被认为是不好的。虽然张伯伦通过对希特勒的和平斗争的慷慨解释,确实有助于拯救世界和平,但最后的决定是希特勒而不是张伯伦!其他人首先要感谢希特勒让欧洲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和平状态,这个人也是未来和平的希望。希特勒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应获得这个卓越的奖项。阿道夫·希特勒是为最不可思议的自由而战的斗士,数百万人把他视为和平王子”。
在德国先后占领奥地利、苏德台地区的情况下,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他是在讽刺张伯伦的提名,换句话来说:如果张伯伦都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那么战争贩子希特勒同样也可以”。
但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不仅接受了勃兰特的提名,还开始紧急讨论希特勒获奖的可行性,但随着XX月XX日勃兰特收回提名,表明自己在讽刺《慕尼黑协议》的签订,于是以提名希特勒的方式表达不满,而诺贝尔评审委员在激烈讨论之后,也委婉的表示:提名希特勒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除此之外,约瑟夫·斯大林也曾在XXXX年和XXXX年两度被提名,原因是他在二战期间抗击德国所做出的贡献,但随着大清洗与众多惨案被探寻出来,加之美苏关系的迅速恶化,最终在以西方价值观为标准点评判之中斯大林没有获奖。
纳粹头子贝尼托·墨索里尼、沙皇尼古拉二世、以及导致星期四血腥大屠杀的赫伯特·胡佛都曾获得和平奖提名。而XXXX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直接获得该奖项,原因则是因为奥巴马在其竞选总统时的口号,当时奥巴马强调如果当选将结束伊拉克战争,同时削减核武。当时的他初任总统职位,尚未对和平作出任何贡献,而和平奖委员会仅凭着他的口头承诺,便将和平奖颁发给了奥巴马。
一份奖给曾为促进国家间的兄弟关系、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推动和平大会付出过巨大努力的人——诺贝尔遗嘱之中,对和平奖的阐述与解释
XXXX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是来自日本广岛核爆炸的幸存者——节子.图尔洛夫。85岁的她作为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的倡议者之一,与该组织主席共同领奖。
日本作为唯一受到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很多人却遗忘了他们为何成为唯一,反而陷入废除核武的“正确”之中,在节子.图尔洛夫获奖的当天,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大使均为到场,更加令人玩味的是,就连日本方面也未派人前去参加典礼。
不可否认的是,诺贝尔和平奖确实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如今的奖项评委会一味以西方价值观作为标准,致使其沦为宣传工具,在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准确率越来越低的当下,它的公信力也已经越来越低,很多人对其嗤之以鼻,早已脱离诺贝尔先生遗嘱之初心的和平奖,如今沦为西方运筹政治正确的手段和工具。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大概就是和平奖如今最好的注解。有这样一段话说得很好:“作为竞争对手,戈尔巴乔夫却葬送了他的国家,使得西方国家获利良多,因此他们为其准备了一枚和平奖,以示嘉奖”。
希特勒有没有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希特勒被提名过诺贝尔和平奖)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